「想要」與「不想要」,都是上癮|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31:02~33:43)

2020年12月05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大概能觀察得了嗎?
「心品嚐所緣」。

「飢餓」其實就是望——
想看畫面、想听聲音、
想聞氣味、想嚐味道、
想感知道身體方面的接觸、
想得到心方面的所緣,在心裡面去想。

望生起,
我們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
想得到這個所緣,
想讓那個所緣離開,
這全都是品嚐——
一種是積極的品嚐,
一種是消極的品嚐。

想得到,或想排斥,
即是——心對所緣上癮了。
如果不上癮,
就不會將所緣拉進來,也不會排斥它,
心會對所有的所緣保持中立,
這種修行是不難的,
城市人也能做得到。

不停地讀自己的心,
心飢餓——
想看畫面,不想看畫面;
想听聲音,不想听聲音;
想聞氣味,不想聞氣味;
想嚐味道,不想嚐味道;
想得到接觸,不想得到接觸;
想想這個內容,不想想那個內容……
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
自己心的「想要」和「不想要」,
常常地去知道,這就是修行。

如此修行,不停地用功,
可以抵達苦的終點,
有一天(來到)望止息。
望止息的狀態,其實就是涅槃,
涅槃,就是望止息的狀態,
稱之為「無」。

如果我們的心,還有望,
即使是想要好,想要修行,
那依然還不會抵達涅槃,
還不會取得道果。
必須修行,直至對結果沒有了期待,
如果希望這時候證得,那時候體證,
那是不會獲得的。

以前,有一位大哥認識隆波,
他知道,隆波修行沒用上幾個月,
於是他宣說,要在三個月內證悟,
他曾經聽說,
隆波修行,具有禪定之後,
用的時間是七個月,
而他發願用三個月。
PY認識此人,阿姜萬也認識,
但是,現在已經過了三十餘年。

心有「想要」,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如果心是飢餓的話,就會不停地掙扎。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