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五根、五力的工具是覺性|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法談摘錄

(00’04”~09’34”)

2021年2月6日|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打坐的時候,別睡著了。覺性如果太弱就會睡著,可是過於用功又會覺得憋悶,因此要自己觀察和體會,看看什麽程度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並沒有刻意卻能夠自然覺知時,五根必須是平衡的。

比如:必須具備信仰心。在起步時,首先要有信仰,相信佛陀真的可以引領我們離苦。如果對此都沒有信心,就不會去實踐、去精進。有了信仰,才會生起精進力;有了精進,才會努力保持覺性去覺知身、覺知心,禪定力才會漸增,覺性也越來越快。在心跑動的一瞬間,就可以立即意識到它,於是禪定生起——心安住了;覺性一捕捉到了什麽,智慧就會看見它們都在演示三法印。

在修行的時候,五根和五力有時並不平衡。據經典記載:覺性越多越好。如果是正確的覺性(正念),那就越多越好;如果是正確的禪定(正定),也是越多越好;如果精進也是正確的(正精進),同樣也很好。

但是,如果它們失衡了——(比如)過度開发智慧,就會變成思維和分析過多,心就會散亂;當修習寧靜過多時,心又會無精打采……我們需要慢慢去體會這些狀況。

在修行的時候,五力的哪個部分較弱?哪個部分過強?大家要去慢慢地體會與觀察,心才會逐步平衡與調整。當五力真正獲得平衡時,心將會停止造作。

信仰過多將會導致愚昧、愚痴;當信仰太突出而智慧跟不上時,便會演變為愚昧和迷信,那是不行的;當智慧開发過度而缺失了信仰時,又會極度的自以為是,只相信自己,這也是偏頗的,同樣屬於輸給了煩惱雜染;當太過精進時,心會散亂;而過多修習禪定,又會導致懈怠和懶惰……

真正最能幫助我們調整到平衡狀態的,其實是覺性。在(五根、五力)信仰、精進、覺性、禪定、智慧之中,覺性位居正中,是這五項的第三項,它屬於協調員。

當信仰過度時,人就會愚昧、迷信。相信佛陀教導之外的其它內容,如果超越了業果的法則,那就淪為愚昧與迷信,不能稱為正信,只能算是迷信。

(因此)我們需要逐步地自我審視。當自覺愚昧、迷信時,便要使用更多的理性、藉由因果法則來分析——以智慧為輔力,用智慧來檢視,從因果法則來進行如理正思維。

比如,每個寺廟或道場都會在某個時段推出開光物品,宣稱擁有這一代開光聖物就會財源滾滾,成為超級富豪……這是以遷就世人的煩惱雜染為誘餌,因為大部分人都渴望发財。可是如果真有覺性與智慧,就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能否发財,跟必須上多少根香無關,那只是愚昧而已,因為其不符合因果法則。想要发財,就必須懂得如何賺錢、如何儲蓄、如何量入為出,最重要的是懂得結交良師益友,並且不跟會誘導我們生命下墮的人交往。必須依據因果法則,才堪稱為佛教徒。迷信是不可取的!大家應以如理正思維和智慧加以守護(自心),讓迷信的症狀得以減輕。

有時候由於過度開发智慧,導致我們自以為是,覺得這也知道、那也明白,非常固執己見,這時就要仰賴於信仰來協助。因為佛陀的教導是讓我們修行以後減少煩惱雜染,而不是越修越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由於過度開发智慧,而覺得「世間空,一切皆空」(等情況)……都是「智慧超前了」的症狀。

(五根、五力)五個部分的逐步提升,依靠的不是減少過多的部分,而是要增加不足的方面,以此達到平衡。比如,特別精進乃至過度精進時,需要的不是去減少精進。比如:當用功修行、多方審思以後,(发現)智慧開发過度、精進過盛,已經沖到禪定前面了,這時要自己體會出來——現在過於精進了,以致心亂如麻,應該返回來修習寧靜,讓它們保持平衡。一旦心在寧靜之中感到舒服和快樂,開始有些懶惰而不想開发智慧,精進就會鬆懈,這時又要激勵自己去勤奮,別只是一味地追求寧靜、安止和愚痴。

我們要自己觀察和體會:哪方面過度?哪方面不足?某個方面過多,本身是好事,我們需要的是增加或增強那些薄弱的部分,使其整體獲得平衡。

覺性屬於自我看護者(為了發現)——現在信仰超前了;現在精進超前到散亂的程度了;現在禪定過盛乃至於粘著於寧靜和快樂了;現在開发智慧過多,導致心極度散亂了……智慧開发過度就會散亂的,而且常常會自以為是,誤以為已經了解一切。誰都不信,只信自己,這時已經缺失了信仰。

大家要不斷地自我觀察,看看什麽程度剛好適合自己,進而有次第地提升自己。忍耐,並且持續地觀察和體會。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来源:www.ganluyu.org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

微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