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十五章 伊悉達悉比丘尼(Isidāsī)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有時會莫名的繫在一起,有時又戲劇性地因厭惡而離開。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莫名」,所有的發生必有其因緣。因果業力牽引生命的流轉,舉凡所作必留下業報的軌跡。生命的悲歡離合並不受控於任何人,僅隨著心的造作所產生的業力作為輪迴的劇本,不斷地逼迫身心繼續輪轉與造作。
伊悉達悉(Isidāsī)曾是一位具有賢德的妻子,然而她卻不知其所以然地連被三任丈夫拋棄。這個看似不公平的待遇,在她證得宿命通時才知悉,原來這是過去世縱欲的果報。
此世被丈夫離棄的痛苦,讓她的心走向尋覓離苦之道。她不再投入輪迴的演繹與造作,進而為輪迴的劇本畫上句點。她動人的證悟事跡,記載於《長老尼偈》1。
生命不解之迷
伊悉達悉出生於鬱禪尼城(Ujjenī)富人之家,她的父親是一位具德且擁有良好聲譽的人。她是獨生女,父親將她視為掌上明珠,對她寵溺疼愛有加。
當她正值青春年華時,沙積多城(Sāketa)有一位具有大財富及大名聲的富人為兒子安排婚事,派人上門向伊悉達悉的父親提親。該富人是伊悉達悉父親的朋友,於是她的父親歡喜地將伊悉達悉許配給該富人的兒子。
伊悉達悉是一位謙虛有禮、賢慧持家的良婦。她早晚對公婆禮足孝敬,待他們猶如自己的父母一般,見到丈夫的兄弟姊妹,更是謙卑畏懼地起座讓位。她與夫家的親人相處融洽,每日依照他們個人不同的需求及喜好,勤快地為他們準備新鮮的飲食。
伊悉達悉從不曾在清晨遲起,在跨進門檻接近丈夫之前,她會勤快地將自己的手足擦洗乾淨,再恭敬地走到丈夫面前。她拿起梳櫛、香粉、藥膏等,猶如侍婢般為自己的丈夫梳妝。
即使家裡不缺僕人,她還是凡事親力親為,親手下廚烹飪、親自清洗碗盤,猶如母親對待自己唯一的孩子般,無微不至地服侍自己的丈夫。伊悉達悉如此溫柔典型的良妻,賢良且謙卑地服侍丈夫,卻莫名換來丈夫對她的極度厭惡。
丈夫對她的嫌棄與厭惡已達至極點,他再也無法忍受,對他的父母乞求說︰「請允許我離開,我無法與伊悉達悉同住,無法再忍受與她同居一屋。」
「兒子!你別那麼說,伊悉達悉賢慧又通達情理,勤奮且具德,她做了何事讓你不歡喜了?」
「她並沒有做任何傷害我的事,但是我就是無法與她同住,我對她感到厭惡。我已經受夠了!請允許我離去!」伊悉達悉的丈夫如是說。
公婆聽了兒子的這番言說,前往伊悉達悉之處詢問緣由︰「親愛的伊悉達悉!你是如何觸怒他呢?你可直言告訴我實際的狀況。」
伊悉達悉回答︰「我並未犯下任何過失,我不曾傷害他,亦不曾粗言對待他,為何他如此憎恨我呢?」
其實,由始至終,他們彼此之間都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她丈夫也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為何自己對伊悉達悉如此反感。當伊悉達悉的公婆知道這段婚姻已無法挽回時,他們感到沮喪及悲痛。為了不失去自己的兒子,他們只好作出抉擇,難過地對伊悉達悉說︰「我們無福接受猶如吉祥天女化身般的你!」
於是,伊悉達悉以棄婦身分,被遣返回自己的父母身邊。這段莫名失敗的婚姻,對她而言是極大的打擊,她默默承受被拋棄的難堪與痛苦。雖然無法理解怎麼回事,但她父親依然積極為她另擇夫婿,將她嫁給另一位富人,身價聘金是前夫家的半數。
伊悉達悉一樣日夜勤於服侍第二位丈夫,以最深的愛意,猶如婢女一般照顧服侍。僅僅一個月後,同樣的事情又再度重演,第二任丈夫也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為何他如此厭惡這麼溫柔賢良的模範妻子。於是,她又被遣返回自己的父母家,第二段婚姻再次如此莫名地結束。
第二度被丈夫拋棄,伊悉達悉痛徹心扉,猶如刀箭刺穿她的心。她把自己深鎖在房裡哭泣,哀憐自己坎坷的命運。然而,他的父親並未放棄,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再度覓得幸福。他父親極度失望及迫切,以至於對一位上門托缽的苦行者如是說︰「作我女兒的丈夫吧!扔掉你的乞食缽,脫去你的襤褸衣。」
這位行者對目前苦行的生活並不滿意。美麗的妻子、豪華的房子、富貴舒適的生活對他而言極具吸引力,於是他立刻答應這誘人的建議,將長袍及缽交給伊悉達悉的父親,並娶伊悉達悉為妻。
然而過了兩個星期之後,他對伊悉達悉的父親說︰「請你將缽及襤褸衣交還給我,我想乞食及雲遊。」
此時,伊悉達悉的父母及親友們詢問他想離開的緣由,懇求他留下來,並說︰「在此處你有任何需求尚未達成的,請速速對我們說,我們立刻為你做。」
如此被詢問後,他說︰「我的心若能得到自由,我已感到滿足。我無法與伊悉達悉同住,再也不堪與她共處一室。」
他甚至不願意多花一天的時間與伊悉達悉共處,於是伊悉達悉的父親只好讓他離去。
解開輪迴枷鎖
三度被丈夫莫名地拋棄,伊悉達悉極度難堪及沮喪,她萬念俱灰,忖思生命如此繼續下去毫無意義,於是她心想︰「要麼去尋死,不然出家去。」
恰巧那一天,耆那達陀比丘尼(Jinadattā)次第托缽乞食,站立在伊悉達悉的父親家門前。該位比丘尼持律且多聞,具有高尚的德行,伊悉達悉被她的莊嚴威儀、智慧祥和所攝受。她起立恭迎耆那達陀比丘尼,為她設座並向她恭敬禮足,供養諸多美味飲食。
當耆那達陀比丘尼用膳完畢後,伊悉達悉述說自己的願望︰「聖尼!我願能出家。」
她的父親不願失去獨生女,對她說︰「我的女兒!你在家亦可遵循佛陀的教導,布施供養飲食給沙門及婆羅門。」
此時,伊悉達悉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悲切,淚水奪眶而出,內心明白那些令人不解的苦難,必然與自己過去世所造作的惡業息息相關。她雙手合掌啜泣,乞求道︰「父親!過去造作的惡行,我必須使這些罪業消毀。請允許我出家!」
父親不忍伊悉達悉繼續受苦,終於允許她出家︰「願你成就覺悟及證果,實證佛陀親證之涅槃。」得到父親的祝福,伊悉達悉禮拜父母及親族後便出家。
她剃度之後精勤修習,在出家第七日即獲得三明,成就阿羅漢果。藉由憶念宿世的能力,她得知自己此生為何承受如此的命運。
業報真實不虛
隨後,伊悉達悉比丘尼與菩提比丘尼(Bodhī)一同住在華氏城2(Pāṭaliputta)。二位比丘尼皆具有戒德,精通禪定且多聞,是解脫一切煩惱的阿羅漢尼。
有一次,她們入城托缽乞食,用膳洗缽後自在地坐在樹蔭下。菩提比丘尼注視她的法侶伊悉達悉比丘尼,深為她的貌美及年輕所感觸。一般而言,年輕貌美的女孩多耽於感官的欲樂,在何種不尋常的情況之下,讓一位妙齡少女加入僧團呢?
於是,她問︰「大姐伊悉達悉比丘尼!您貌美且令見者欣喜,年紀尚輕而青春未失,您是看見居家何種過患,而傾心於出離世間呢?」
伊悉達悉比丘尼向菩提比丘尼敘述,她曾遭遇被三任丈夫拋棄的過去,由此因緣而出家。具有宿命通的能力,她了知今生經歷的痛苦,源自於過去惡業的果報。
她闡述自己過去的七世。她曾是男人,出生於艾拉噶迦城(Erakaccha),是一位英俊瀟灑、魅力十足的富裕金匠。當時許多婦女被他所吸引,然而他卻貪好女色,無論是他人之妻或無辜少女,他皆處處留情。他玩世不恭且不停地更換伴侶,為了欲樂不惜傷害許多女人的心,亦破壞他人幸福的婚姻。加諸於他人的千倍痛苦,他不但毫無悔意,還將此風流之舉視為他吹噓及炫耀之事。
由此命終之後,他長期在地獄受苦,地獄之苦盡後,入母猴胎投生為公猴。他出生為小猴七日時,猴王因擔心雄性成員造成威脅,便咬掉它的睪丸,遭此果報源於過去淫人妻所致。
投生為猴死亡後,他投生在辛達波國(Sindhavārañña)森林中,入一隻獨眼又跛腳的母羊胎之中。在那一生中,它痛苦地活了十二年,除了被閹割之外,還飽受寄生蟲的折磨,經常被小孩騎乘而且還罹病,這皆是過去生通姦惡業所招致的果報。
投生為羊死亡後,他入母牛之胎,出生為古銅色的牛犢,剛滿十二月即被去勢,以適用於犁地及拉車。長時在烈日下勞作,導致眼盲且身體虛弱多病,那一生受的苦皆源自於犯他人妻之故。
這金匠在經歷地獄、猴子、羊、牛的轉世之後,出生為人,生於婢女之家,但卻是非男亦非女的陰陽人,壽命短暫,三十歲便死亡。
之後,他投生為賤民車夫之女。她的車夫父親一事無成,貧賤窮困且負債累累,債主經常找上門而他卻無法還債。由於欠債金額越來越多,車夫首領直接闖入車夫家,將車夫之女拖拉出家門。車夫之女就如此啼哭著,從家中被掠走了。
當時車夫之女正值十六歲,容貌皎好而得車夫首領之子——義利達薩(Giridāsa)的戀慕,並娶她為妾。義利達薩的元配妻子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愛夫且具有良好聲望的婦人。車夫之女剛嫁入門即對正室生起嫉妒心,為捍衛自己的地位,她不惜在丈夫及正室之間挑撥離間,毀謗及傷害這位善良的元配妻子。最終,她成功地令丈夫生氣、怨恨元配妻子,造成他們之間不和與相互敵意,因此造作了惡業。
涅槃最後一生
此世她轉生為伊悉達悉,過去金匠的業報已盡。但由於上輩子為車夫之女時,曾經傷害善良有德之人,因此在此生遭受連被三任丈夫鄙夷及拋棄的命運。
但是,她始終克盡厥職,履行並遵守婦人之道,在面對前夫的憎恨時,亦不傷害任何人。由此感得過去的善業及波羅蜜成熟,她出家第七日即證得阿羅漢果,徹底解脫輪迴之苦。
她在《長老尼偈》如是說︰
此我業緣果,如奴待彼等,
彼卻棄吾去,今生業果盡。3
「這是我造下的業所承受之果,我如奴隸般對待及照顧他們,而他們卻拋棄我而離去。今生的業果已殆盡,此事已經了結。」
充滿愛恨情仇的八世已經足夠,如今所有業的潛力已徹底止息。這是伊悉達悉阿羅漢尼的最後一世,再也不會有來生,所有的苦已徹底地結束。
伊悉達悉慈悲自在地講述自己的過去,彷彿敘述他人的故事一般,砥礪世人在因果業報上切切謹慎,勿存僥倖之心。過去所作的一切,無論是善或惡,終將在業果成熟時受報。唯有證悟涅槃,所有造作止息時,業的潛力方能止息,不再受後有。
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無論過去所作所為如何,每一個當下都是全新的開始。伊悉達悉比丘尼所作皆辦,清涼自在地安住於涅槃寂靜之中,她的事跡足以成為我們在修道上的鼓舞。
電子書:
有聲書:
解開輪迴的枷鎖——伊悉達悉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