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14:43~18:58
法談摘錄
2017年01月07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看見色法、名法的生、住、滅,包括身、受、心、法的生、住 、滅,這是在提升「擇法覺支」,聽說過嗎?佛法的修行好比是進行調研工作,即深入進去看見真相。所謂「調研」,並不是坐在那裡自己思考。調研必須去現場勘察:事實究竟是怎樣的?是深入現場調研,而不是紙上談兵寫報告,也不是研究經典資料。要洞察正在運作的身、受、心、法的真相 ,這稱之為「正在提升‘擇法覺支’」。修習毗鉢捨那就像是調研工作,要看到事實。
如果我們持續觀照色法和名法的運作,那麼在觀察和覺知的時候,就是在進行「法」的調研,那是具有覺性的。已生的不善法會滅去,未生的不善法無法生起,因為那一刻具備覺性。如果我們提升覺性,未生的善法也會生起,至少覺性生起時,善法已經生起。隨後,善法會越來越頻繁地生起,戒定慧也會不斷漸趨圓滿,這稱之為「精進覺支」。精進不是愚痴地努力,佛陀所教導的「精進」是指——精勤地消滅已生之不善;令未生之不善無法生起;尚未生的善法,使其生起;已生的善法,使之進一步提升與茁壯。這稱之為「精進覺支」。
隨著精進越來越多,心會自行擁有「喜覺支」。一旦有了法喜,如果我們有覺性地及時知道,心就會契入「輕安覺支」,獲得寧靜祥和。法喜是粗重之物,一旦及時知道,就不會被法喜控制,有些人修行以後,被法喜控制了,無法繼續進步。因此,要及時地知道。
心契入寧靜與祥和,稱為「輕安覺支」。心保持禪定,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看見所有的境界或狀態不斷地工作,既包含色法,也涵括名法,全都呈現三法印。初級階段,也會迷失去滿意或不滿意,隨著修行至覺性和智慧漸漸圓滿,心就會契入「捨覺支」。
這些就是「覺支(菩提分)」的七個組成部分。依賴於每日持之以恆地修習念處,可令覺支逐漸圓滿。
覺支是覺悟的因素,當覺悟的因素圓滿以後,心因智慧而進入「捨」,這個「捨」不是基於禪定,而是由於智慧已經圓滿,洞見到色法、名法的實相,比如:看見苦、樂的實相,能夠照見——快樂無常,痛苦也無常;快樂被逼迫著要消失,痛苦也被逼迫著要消失;苦、樂無法由我們掌控。
隨著反反覆覆地看見實相,心會豁然頓悟。有快樂生起的時候,心不會忘乎所以,明白說:快樂臨時存在而後消失;有痛苦生起的時候,心不會痛苦不堪,明白說:痛苦也是臨時存在而後消失的。這稱之為「心因智慧而『捨』」。
倘若心能夠保持中捨,不再進一步去造作,知道以後,就結束了。而不是有這樣的境界生起時,卻掙扎著想要那樣的境界;也不是有這樣的境界生起時,奮力想要其長久保持或者令其消失。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www.ganluyu.org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