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相應部.五十五.入流相應
一.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即使一位征服四方的轉輪王,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在三十三天的歡喜園裏,有天女眾伴隨,追逐天界的五欲享樂,但是,若他沒有四法,便不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不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比丘們,即使一位要乞食、要穿破衣的聖弟子,但是,若他具有四法,便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便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這就是聖弟子所具有的四法了。比丘們,得到四方的人跟得到四法的人相比,不及十六分之一。”
二.浸潤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見法淨信者,
具有信與戒,
黑暗不復還,
浸潤梵行樂。”
三.提伽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提伽優婆塞生了病,病得很重。
於是,提伽優婆塞對他的父親光明居士說:“父親,來吧,你去世尊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世尊雙足。你這樣說:‘大德,提伽優婆塞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世尊雙足。願世尊悲憫,前往提伽優婆塞那裏就好了。’ ”
光明居士回答提伽優婆塞:“兒子,是的。” 於是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提伽優婆塞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世尊雙足。願世尊悲憫,前往提伽優婆塞那裏就好了。”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願意探望提伽優婆塞。
於是,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提伽優婆塞的住處。世尊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提伽優婆塞說:“提伽,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提伽,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要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要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要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要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提伽,你應這樣修學。”
“大德,世尊所說的四入流支在我心中,我瞭解這些法義。大德,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我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提伽,當確立了這四法的時候,可進一步修習六明分法。提伽,你應視所有行無常,對無常的事物生起苦想,對苦的事物生起無我想、捨棄想、無欲想、寂滅想。提伽,你應這樣修學。”
“大德,世尊所說的六明分法在我心中,我瞭解這些法義。大德,我視所有行無常,對無常的事物生起苦想,對苦的事物生起無我想、捨棄想、無欲想、寂滅想。
“大德,我還有這樣想:‘在我離去後,我的父親不要生起悲痛。’ ”
光明居士對提伽說:“提伽兒子,不要這樣想。提伽兒子,世尊對你說話,你要好好用心思維!”
世尊教化提伽優婆塞之後便起座離去。提伽優婆塞在世尊離開不久之後便命終。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他說:“提伽優婆塞在聽了世尊簡略的教化後便命終了,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比丘們,提伽優婆塞是一位智者,依法而行,沒有在法義方面的原因而煩擾我。比丘們,提伽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四.舍利弗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阿難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黃昏的時候,阿難尊者離開靜處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阿難尊者對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賢友,人們要具有什麼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呢?”
“賢友,人們要具有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四法是什麼呢?
“賢友,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賢友,人們要具有這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五.舍利弗之二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他說:“舍利弗,人們說 ‘入流支,入流支’ 。什麼是入流支呢?”
“大德,習近善人是入流支,聆聽正法是入流支,如理思維是入流支,依法而行是入流支。”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習近善人是入流支,聆聽正法是入流支,如理思維是入流支,依法而行是入流支。
“舍利弗,人們說 ‘流,流’ 。什麼是流呢?”
“大德,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流。”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流。
“舍利弗,人們說 ‘入流者,入流者’ 。什麼是入流者呢?”
“大德,具有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就是入流者。這人尊稱為入流者,屬入流者的種姓。”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具有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就是入流者。這人尊稱為入流者,屬入流者的種姓。”
六.內侍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世尊在祇樹給孤獨園雨季安居,在雨季三個月之後,一些比丘為世尊縫衣,他們心想:“三個月過去了,縫完衣之後,世尊便會去遊行說法了。”
這時候,伊尸達多和富樓那兩位內侍臣在沙荼迦處理一些事務,他們聽到世尊將會離去的消息,便遣使一個下人:“來吧,你在路上等候,當看見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到來的時候,便回來通知我們。”
那個下人等了兩三天後,看見世尊到來,之後便前往伊尸達多和富樓那那裏,然後對他們說:“大德,世尊.阿羅漢.等正覺來到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伊尸達多和富樓那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隨後跟著世尊。於是,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然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伊尸達多和富樓那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舍衛城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世尊將會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離開了舍衛城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世尊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拘薩羅到末利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末利到跋耆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跋耆到迦尸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迦尸到摩揭陀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摩揭陀到迦尸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迦尸到跋耆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跋耆到末利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末利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世尊將會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離開了末利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世尊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回到舍衛城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開心,感到喜悅,心想:‘世尊將會在我們附近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離開了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回到舍衛城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開心,感到喜悅,心想:‘世尊在我們附近了!’ ”
“內侍臣,因此我說,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內侍臣,你們應保持不放逸。”
“大德,我們比其他人還要面對更多障礙行。”
“內侍臣,你們要面對更多的障礙行是什麼呢?”
“大德,當拘薩羅王波斯匿想要遊園的時候,我們便為他準備多頭御象,然後將波斯匿王那些美麗可愛的王后與妃嬪扶上象座,一些扶上我們前面的象,一些扶上我們後面的象。那些年青女士都塗上香粉,散發的香味有如打開一個香盒那樣;那些年青女士都受悉心照料,身體的觸感有如棉花那樣。大德,那時候我要守護著那些御象,守護著那些王后與妃嬪,也要守護著自己。我們記得,內心從沒有對那些女士生起邪念。大德,我們比其他人還要面對更多這些障礙行。”
“內侍臣,因此我說,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內侍臣,你們應保持不放逸。
“內侍臣,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內侍臣,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內侍臣,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
“內侍臣,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內侍臣,你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任何具有戒行、具有善法的人都沒有分別地向他們行踐布施法。內侍臣,你們認為怎樣,在拘薩羅之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跟你們同等的布施呢?”
“大德,我們有得著,我們有善得!世尊知道我們這些質素!”
七.竹門村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去到一個名叫竹門村的婆羅門村落及住在那裏。
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聽到這個消息:“喬答摩沙門是釋迦族人,從釋迦族出家,他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現在來到這裏了。喬答摩賢者聲名遠播,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他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說法義,所說的法義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 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心想:“去看這樣的阿羅漢是很有益處的。”
於是,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到了之後,一些人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向世尊合掌,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在世尊跟前報上自己的名字和族姓,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保持靜默,然後坐在一邊;他們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們有這種欲求和願望:以兒女在身邊、燃點迦尸檀香、戴花環、塗香水、塗香油、受用金銀的生活方式,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請喬答摩賢者為我們說這種法吧。”
“居士們,我要為你們說 ‘推己及人’ 的法義,你們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回答世尊:“賢者,是的。”
世尊說:“居士們,什麼是推己及人的法義呢?
“居士們,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想活命,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因我這樣想,所以是不會喜歡別人取去我的性命的;別人跟我一樣想活命,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也是不會喜歡我取去他的性命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殺生,教人不殺生,讚嘆不殺生,為他的身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不喜歡別人向我作出盜賊的行為來偷取我的東西;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向他作出盜賊的行為來偷取他的東西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偷盜,教人不偷盜,讚嘆不偷盜,為他的身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不喜歡別人跟我家中的女性有染;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跟他家中的女性有染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邪淫,教人不邪淫,讚嘆不邪淫,為他的身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不喜歡別人說妄語損害我的利益;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說妄語損害他的利益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妄語,教人不妄語,讚嘆不妄語,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不喜歡別人說兩舌離間我跟朋友的關係;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說兩舌離間他跟朋友的關係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兩舌,教人不兩舌,讚嘆不兩舌,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說惡口;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對他說惡口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惡口,教人不惡口,讚嘆不惡口,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說雜穢的綺語;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對他說雜穢的綺語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綺語,教人不綺語,讚嘆不綺語,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他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他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他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居士們,一位聖弟子具有這七正法及具有這四法,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對他說:“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八.磚屋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磚屋。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有一位名叫沙蘭的比丘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大德,有一位名叫難陀的比丘尼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大德,有一位名叫須達多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大德,有一位名叫須闍多的優婆夷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阿難,命終的沙蘭比丘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阿難,命終的難陀比丘尼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阿難,命終的須達多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一位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阿難,命終的須闍多優婆夷斷除了三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人的命終並不是稀奇的事情,如果人人命終後你都找我問這些問題,可真是煩擾如來。因此,我要說一個稱為 ‘法鏡’ 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義呢?
“阿難,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義了。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九.磚屋之二
……(除了四個命終的人名字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八經相同)無憂比丘……
……無憂比丘尼……
……無憂優婆塞……
……無憂優婆夷……
十.磚屋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磚屋。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迦拘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名叫迦楞伽的優婆塞……名叫尼迦多的優婆塞……名叫迦胝沙婆的優婆塞……名叫兜哆的優婆塞……名叫散兜哆的優婆塞……名叫跋陀的優婆塞……名叫須跋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阿難,他們都是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阿難,在那提迦有五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有九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有五百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人的命終並不是稀奇的事情,如果人人命終後你都找我問這些問題,可真是煩擾如來。因此,我要說一個稱為 ‘法鏡’ 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義呢?
“阿難,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義了。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第一竹門品完
十一.一千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國王園林。
這時候,有一千人的比丘尼僧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世尊對那些比丘尼說:“比丘尼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尼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尼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十二.婆羅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些婆羅門宣說一條稱為 ‘上昇’ 的途徑,他們這樣教弟子:‘來吧,你在早上起來的時候面向東方一直走,不要避開山坑、懸崖、殘樹幹、荊棘、水池、污水池,直至受傷、倒下、死亡為止,當身壞命終之後便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比丘們,婆羅門這種行為是愚人的行為,迷癡的行為,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平息、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在聖者的律之中,我宣說一條稱為 ‘上昇’ 的途徑,這條途徑能帶來最高的厭離、無欲、寂滅、平息、無比智、正覺、湼槃。這條途徑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這就是一條稱為 ‘上昇’ 的途徑,這條途徑能帶來最高的厭離、無欲、寂滅、平息、無比智、正覺、湼槃。”
十三.阿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離開靜處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阿難賢友,人們要捨棄什麼法和具有什麼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呢?”
“賢友,人們要捨棄四法和具有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四法是什麼呢?
“賢友,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佛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法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僧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戒行不好,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有戒行,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賢友,人們要捨棄這四法和具有這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十四.惡趣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能超越所有惡趣的怖畏。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能超越所有惡趣的怖畏。”
十五.惡趣之二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能超越所有惡趣。什麼是……(除了 “惡趣的怖畏” 改作 “惡趣” 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十四經相同)……
十六.親友之一
“比丘們,你們要悲憫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朋友和親屬,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四入流支。什麼是四入流支呢?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聖者所推崇的戒,他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你們要悲憫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朋友和親屬,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這四入流支。”
十七.親友之二
“比丘們,你們要悲憫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朋友和親屬,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四入流支。什麼是四入流支呢?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比丘們,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都會有變異,但聖弟子對佛的淨信是不會變異的。在生死變異之中,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的聖弟子,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的。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比丘們,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都會有變異,但聖弟子對法的淨信是不會變異的。在生死變異之中,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的聖弟子,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的。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比丘們,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都會有變異,但聖弟子對僧的淨信是不會變異的。在生死變異之中,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的聖弟子,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的。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聖者所推崇的戒,他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比丘們,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都會有變異,但聖弟子的戒是不會變異的。在生死變異之中,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的聖弟子,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的。
“比丘們,你們要悲憫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朋友和親屬,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這四入流支。”
十八.天行者之一
這時候,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大目犍連尊者在祇樹給孤獨園隱沒,在三十三天出現。一些三十三天的天神前往大目犍連尊者那裏,對大目犍連尊者作禮,然後站在一邊。大目犍連尊者對那些天神說:“賢友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你們要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賢友們,眾生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賢友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你們要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賢友們,眾生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賢友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你們要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賢友們,眾生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賢友們,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是十分好的,你們的戒要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賢友們,眾生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目犍連賢者,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我們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目犍連賢者,眾生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目犍連賢者,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我們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目犍連賢者,眾生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目犍連賢者,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我們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目犍連賢者,眾生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目犍連賢者,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是十分好的,我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目犍連賢者,眾生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因此將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十九.天行者之二
……(除了 “將會在” 改作 “會在”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十八經相同)……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二十.天行者之三
這時候,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世尊在祇樹給孤獨園隱沒,在三十三天出現。一些三十三天的天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世尊對那些天神說:“賢友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你們要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賢友們,眾生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賢友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你們要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賢友們,眾生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賢友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你們要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賢友們,眾生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賢友們,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是十分好的,你們的戒要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賢友們,眾生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我們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大德,眾生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我們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大德,眾生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是十分好的,我們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大德,眾生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是十分好的,我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大德,眾生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因此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第二千品完
二十一.摩訶男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摩訶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迦毗羅衛富庶、繁榮、人口眾多、擠擁,但當我探訪世尊或受人敬重的大比丘之後,晚上回到迦毗羅衛時,在路上便遇不到象,遇不到馬,遇不到馬車,遇不到牛車,遇不到人。大德,在那時候我對世尊的念、對法的念、對僧的念竟然會忘失,那時我心想:‘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死去,將會到哪裏投生呢?我下一生將會怎麼樣呢?’ ”
“摩訶男,不用害怕,不用害怕,你不會有惡的死亡,不會有惡的命終。摩訶男,一個內心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人,他物質性、四大組成、父母所生、依賴米飯、需要塗油、需要按摩、無常、是破壞法、是散滅法的身體,在死後或會被烏鴉、鷹、鷲、狗、豺和各種動物昆蟲所吃,但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心會向上提昇,會去到一個好地方。
“摩訶男,就正如一個人拿著酥油瓶走進深水池裏把它打破,瓶的碎片將會下沈,而酥油將會上昇,將會浮上水面。同樣地,一個內心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人,他物質性、四大組成、父母所生、依賴米飯、需要塗油、需要按摩、無常、是破壞法、是散滅法的身體,在死後或會被烏鴉、鷹、鷲、狗、豺和各種動物昆蟲所吃,但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心會向上提昇,會去到一個好地方。
“摩訶男,你的內心長期受信、戒、聞、施、慧所薰陶。摩訶男,不用害怕,不用害怕,你不會有惡的死亡,不會有惡的命終。”
二十二.摩訶男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摩訶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迦毗羅衛富庶、繁榮、人口眾多、擠擁,但當我探訪世尊或受人敬重的大比丘之後,晚上回到迦毗羅衛時,在路上便遇不到象,遇不到馬,遇不到馬車,遇不到牛車,遇不到人。大德,在那時候我對世尊的念、對法的念、對僧的念竟然會忘失,那時我心想:‘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死去,將會到哪裏投生呢?我下一生將會怎麼樣呢?’ ”
“摩訶男,不用害怕,不用害怕,你不會有惡的死亡,不會有惡的命終。摩訶男,具有四法的聖弟子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什麼是四法呢?
“摩訶男,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摩訶男,如果一棵傾向東方、朝向東方、邁向東方生長的樹,若被人從樹腳斬斷,它會倒向哪個方向呢?”
“大德,會倒向它傾向、朝向、邁向的方向。”
“摩訶男,同樣地,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
二十三.瞿多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摩訶男前往釋迦人瞿多那裏,然後對他說:“瞿多,你知道一個人要具有多少法,才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嗎?”
“摩訶男,我知道一個人要具有三法,才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三法呢?
“摩訶男,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摩訶男,我知道一個人要具有這三法,才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摩訶男,你知道一個人要具有多少法,才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嗎?”
“瞿多,我知道一個人要具有四法,才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瞿多,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瞿多,我知道一個人要具有這四法,才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摩訶男,等一等。摩訶男,等一等。世尊會知道具有哪些法和不具哪些法。”
“瞿多,我們前往世尊那裏,然後問他這個義理吧。”
於是,摩訶男和瞿多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摩訶男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然後再說:“大德,如果有各種不同的法義生起,世尊所說的是一種,比丘僧團所說的是另一種──願大德世尊接受我,無論怎樣我都對世尊保持淨信!
“大德,如果有各種不同的法義生起,世尊所說的是一種,比丘僧團和比丘尼僧團所說的是另一種──願大德世尊接受我,無論怎樣我都對世尊保持淨信!
“大德,如果有各種不同的法義生起,世尊所說的是一種,比丘僧團、比丘尼僧團和優婆塞眾所說的是另一種──願大德世尊接受我,無論怎樣我都對世尊保持淨信!
“大德,如果有各種不同的法義生起,世尊所說的是一種,比丘僧團、比丘尼僧團、優婆塞眾和優婆夷眾所說的是另一種──願大德世尊接受我,無論怎樣我都對世尊保持淨信!
“大德,如果有各種不同的法義生起,世尊所說的是一種,比丘僧團、比丘尼僧團、優婆塞眾、優婆夷眾以至整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所說的是另一種──願大德世尊接受我,無論怎樣我都對世尊保持淨信!”
“瞿多,摩訶男這樣說,你對他還有什麼說話可說呢?”
“大德,除了對摩訶男稱善、稱好之外,還有什麼可說呢?”
二十四.沙羅迦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沙羅迦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之後,一些釋迦人走在一起議論紛紛,他們說:“真是罕見,真是少有!沙羅迦的修學那麼軟弱,是一個飲酒的人,這樣的人世尊也為他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樣的話,還有誰不是須陀洹呢!”
於是,釋迦人摩訶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
“摩訶男,一位長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優婆塞,又怎會走入惡趣之中呢!摩訶男,如果有人問:‘誰是一位長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優婆塞呢?’ 正確的解說就是沙羅迦了。摩訶男,沙羅迦是一位長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優婆塞,他怎會走入惡趣之中呢!
“摩訶男,一些人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具有歡悅、敏捷的智慧,具有解脫;他們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具有歡悅、敏捷的智慧,但沒有解脫;他們能斷除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但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他們能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但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他們能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對佛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但對如來講授的法能清楚理解,因此他們將會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摩訶男,這些人也是不會走入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不會走入惡趣之中的。
“摩訶男,一些人對佛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但對如來有一定程度的敬信,有一定程度的敬愛,因此他們將會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摩訶男,這些人也是不會走入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不會走入惡趣之中的。
“摩訶男,如果這棵娑羅樹能夠知道什麼是說得好的法義,什麼是說得不好的法義,我也能夠為它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更遑論沙羅迦了。摩訶男,沙羅迦在臨終時開始著手修學。”
二十五.沙羅迦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沙羅迦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之後,一些釋迦人走在一起議論紛紛,他們說:“真是罕見,真是少有!沙羅迦是一個修學不圓滿的人,這樣的人世尊也為他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樣的話,還有誰不是須陀洹呢!”
於是,釋迦人摩訶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
“摩訶男,一位長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優婆塞,又怎會走入惡趣之中呢!摩訶男,如果有人問:‘誰是一位長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優婆塞呢?’ 正確的解說就是沙羅迦了。摩訶男,沙羅迦是一位長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優婆塞,他怎會走入惡趣之中呢!
“摩訶男,一些人一心向佛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法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僧及有高度的淨信,具有歡悅、敏捷的智慧,具有解脫;他們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一心向佛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法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僧及有高度的淨信,具有歡悅、敏捷的智慧,但沒有解脫;他們能斷除五下分結,得中般湼槃、生般湼槃、無行般湼槃、有行般湼槃或上流般湼槃。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一心向佛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法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僧及有高度的淨信,但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他們能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一心向佛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法及有高度的淨信,一心向僧及有高度的淨信,但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他們能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摩訶男,這些人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摩訶男,一些人心不向佛及沒有淨信,心不向法及沒有淨信,心不向僧及沒有淨信,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但對如來講授的法能清楚理解,因此他們將會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摩訶男,這些人也是不會走入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不會走入惡趣之中的。
“摩訶男,一些人心不向佛及沒有淨信,心不向法及沒有淨信,心不向僧及沒有淨信,沒有歡悅、敏捷的智慧,沒有解脫;但對如來有一定程度的敬信,有一定程度的敬愛,因此他們將會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摩訶男,這些人也是不會走入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不會走入惡趣之中的。
“摩訶男,如果一幅田地不肥沃、沒有清除殘樹幹,種子碎裂、腐爛、受風吹日曬,沒有施肥,種子播在不適當的地方,沒有下適時的雨水,那些種子能否生長呢?”
“大德,不能。”
“摩訶男,同樣地,那些解說得不好、宣講得不好、不能帶來出離、不能帶來平息、不是由等正覺所宣講出來的法義──我說,就是那幅不好的田地。在那些法義之中依法而行、方向正確地進入道路、隨法修行的弟子──我說,就是那些不好的種子。
“摩訶男,如果一幅田地肥沃、清除了殘樹幹,種子沒有碎裂、沒有腐爛、沒有受風吹日曬,有施肥,種子播在適當的地方,有下適時的雨水,那些種子能否生長呢?”
“大德,能。”
“摩訶男,同樣地,這些解說得好、宣講得好、能帶來出離、能帶來平息、是由等正覺所宣講出來的法義──我說,就是那幅好田地。在這些法義之中依法而行、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隨法修行的弟子──我說,就是那些好種子,更遑論沙羅迦了。摩訶男,沙羅迦在臨終時是一個修學圓滿的人。”
二十六.給孤獨長者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於是,給孤獨長者吩咐一個下人:“來吧,你去舍利弗尊者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舍利弗尊者雙足。你這樣說:‘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就好了。’ ”
那位下人回答給孤獨長者:“主人,是的。” 於是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對舍利弗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就好了。”
舍利弗尊者保持沈默以表示願意探望給孤獨長者。
在上午,舍利弗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阿難尊者一起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舍利弗尊者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佛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不信,你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你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這種淨信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法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不信,你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你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這種淨信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僧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不信,你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你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這種淨信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戒行不好,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不好的戒行,你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你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見,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見,你具有正見。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見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思維,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思維,你具有正思維。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思維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語,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語,你具有正語。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語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業,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業,你具有正業。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業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命,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命,你具有正命。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命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精進,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精進,你具有正精進。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精進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念,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念,你具有正念。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念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定,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定,你具有正定。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定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智,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智,你具有正智。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智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邪解脫,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但是,你沒有邪解脫,你具有正解脫。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正解脫時,病痛可能會就地平息下來。”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的病痛就地平息了下來。於是,以自己的美食來供養舍利弗尊者和阿難尊者,當舍利弗尊者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給孤獨長者以一低座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給孤獨長者說這偈頌:
“敬信於如來,
堅立不動搖;
善美之戒行,
聖者所稱譽;
敬信於僧伽,
所見俱正直;
此人不貧乏,
生活不空過。
智者明此義,
修習信與戒,
見法心歡喜,
常憶佛教誡。”
舍利弗尊者對給孤獨長者說了這偈頌後,便起座離去。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阿難,這個中午你到哪裏去呢?”
“大德,我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到給孤獨長者那裏。” 阿難尊者把舍利弗尊者教化給孤獨長者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
“阿難,舍利弗是一位智者。阿難,舍利弗有大智慧。他能把四入流支分成十支。”
二十七.給孤獨長者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於是,給孤獨長者吩咐一個下人:“來吧,你去阿難尊者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阿難尊者雙足。你這樣說:‘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就好了。’ ”
那位下人回答給孤獨長者:“主人,是的。” 於是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就好了。”
阿難尊者保持沈默以表示願意探望給孤獨長者。
在上午,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阿難尊者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居士,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四法,便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這四法是什麼呢?
“居士,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佛沒有淨信,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對佛沒有淨信時,便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再者,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法沒有淨信,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對法沒有淨信時,便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再者,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僧沒有淨信,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對僧沒有淨信時,便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再者,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戒行不好,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戒行不好時,便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具有這四法,便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具有四法,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這四法是什麼呢?
“居士,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這種淨信時,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再者,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這種淨信時,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再者,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當看見在自身之中有這種淨信時,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再者,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當看見在自身之中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時,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居士,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具有這四法,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驚慌、緊張、恐懼。”
“大德阿難,我沒有恐懼。我怎會有恐懼呢!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世尊所說的在家正行學處,我在自身之中看不見有任何破損。”
“居士,你有得著,你有善得!你能為自己授記得須陀洹果!”
二十八.給孤獨長者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當一位聖弟子五種怖畏和怨對平息下來,具有四預流支,以智慧善見、善察聖道時,可以為自己授記:‘我已盡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我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什麼是五種怖畏和怨對平息下來呢?居士,殺生是怖畏和怨對。以殺生為條件,會為現生帶來怖畏和怨對,會為來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也使自己領受內心的苦惱。不殺生便會使這種怖畏和怨對平息下來。
“居士,偷盜……
“居士,邪淫……
“居士,妄語……
“居士,飲酒是怖畏和怨對。以飲酒為條件,會為現生帶來怖畏和怨對,會為來生帶來怖畏和怨對,也使自己領受內心的苦惱。不飲酒便會使這種怖畏和怨對平息下來。這就是五種怖畏和怨對平息下來了。
“什麼是具有四預流支呢?居士,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具有四預流支了。
“什麼是以智慧善見、善察聖道呢?居士,一位聖弟子能對緣起正確地如理思維: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就是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以行為條件而有識,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入,以六入為條件而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愛為條件而有取,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及有憂、悲、苦、惱、哀的產生。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集起。無明的無餘、無欲、息滅,可帶來行的息滅,行的息滅帶來識的息滅,識的息滅帶來名色的息滅,名色的息滅帶來六入的息滅,六入的息滅帶來觸的息滅,觸的息滅帶來受的息滅,受的息滅帶來愛的息滅,愛的息滅帶來取的息滅,取的息滅帶來有的息滅,有的息滅帶來生的息滅,生的息滅帶來老死的息滅,及帶來憂、悲、苦、惱、哀的息滅。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息滅。這就是以智慧善見、善察聖道了。
“居士,當一位聖弟子的五種怖畏和怨對平息下來,具有這四預流支,以這智慧善見、善察聖道時,可以為自己授記:‘我已盡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我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
二十九.比丘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世尊那裏……(除了 “給孤獨長者” 改作 “一些比丘”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二十八經相同)……
三十.難陀迦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離車人的大臣難陀迦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他說:“難陀迦,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難陀迦,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難陀迦,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難陀迦,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不論在人或天之中都長壽、外貌好、快樂、好名聲、有權力。
“難陀迦,這不是我從其他沙門或婆羅門那裏聽回來的,這是我親身知道、親身看見、親身明白,然後對你說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有一個下人對難陀迦說:“大德,沐浴時候到了。”
“我對世尊的淨信使我內裏沐浴潔淨。現在根本不需那些外在的沐浴!”
第三沙羅迦品完
三十一.潤澤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三十二.潤澤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三十三.潤澤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三十四.天之途徑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這四條途徑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一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二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三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四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這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
三十五.天之途徑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這四條途徑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他這樣反思:‘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一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他這樣反思:‘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二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這樣反思:‘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三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他這樣反思:‘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四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這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
三十六.類似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人,天神都會高興,說那人跟天神類似。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那些因具有這種淨信而投生天上的天神心想:‘我因具有這種淨信而投生天上,那位聖弟子也有這種淨信,他會投生到天上這裏來。’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那些因具有這種淨信而投生天上的天神心想:‘我因具有這種淨信而投生天上,那位聖弟子也有這種淨信,他會投生到天上這裏來。’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那些因具有這種淨信而投生天上的天神心想:‘我因具有這種淨信而投生天上,那位聖弟子也有這種淨信,他會投生到天上這裏來。’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那些因具有這種聖者所推崇的戒而投生天上的天神心想:‘我因具有這種聖者所推崇的戒而投生天上,那位聖弟子也有這種聖者所推崇的戒,他會投生到天上這裏來。’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人,天神都會高興,說那人跟天神類似。”
三十七.摩訶男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摩訶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要做什麼事情才能成為一位優婆塞呢?”
“摩訶男,一個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做這些事情,他就能成為一位優婆塞。”
“大德,要做什麼事情才能成為一位具有戒的優婆塞呢?”
“摩訶男,一位優婆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要做這些事情,他就能成為一位具有戒的優婆塞。”
“大德,要做什麼事情才能成為一位具有信的優婆塞呢?”
“摩訶男,一位優婆塞對如來的覺悟有敬信,明白世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要做這些事情,他就能成為一位具有信的優婆塞。”
“大德,要做什麼事情才能成為一位具有施的優婆塞呢?”
“摩訶男,一位居家的優婆塞,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要做這些事情,他就能成為一位具有施的優婆塞。”
“大德,要做什麼事情才能成為一位具有慧的優婆塞呢?”
“摩訶男,一位優婆塞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要做這些事情,他就能成為一位具有慧的優婆塞。”
三十八.大暴雨
“比丘們,就正如在山頂下了一場大暴雨,雨水向下傾流,流遍山岩、山洞、山峽、山脊;流遍山岩、山洞、山峽、山脊之後再流入小水坑;流入小水坑之後再流入大水坑;流入大水坑之後再流入小河;流入小河之後再流入大河;流入大河之後再流入大海洋。
“同樣地,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能超越生死流而到彼岸,能清除各種漏。”
三十九.迦利.瞿多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釋迦女士迦利.瞿多的住處。世尊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迦利.瞿多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迦利.瞿多說:“瞿多,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瞿多,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瞿多,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
“瞿多,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世尊所說的四入流支在我心中,我瞭解這些法義。大德,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我對任何具有戒行、具有善法的人都沒有分別地向他們行踐布施法。”
“瞿多,你有得著,你有善得!你能為自己授記得須陀洹果!”
四十.難提耶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難提耶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聖弟子有四入流支。人們說:‘一位聖弟子如果完全沒有四入流支,他會生活在放逸之中。’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難提耶,完全沒有四入流支的人,我說,他站在外道凡夫那一邊。
“難提耶,我要為你說生活在放逸之中和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聖弟子。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難提耶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難提耶,什麼是生活在放逸之中的聖弟子呢?
“難提耶,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他對這種淨信感到滿足,但沒有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沒有出離,在晚上沒有安住在靜處。他因生活在放逸之中而沒有歡悅,因沒有歡悅而沒有喜,因沒有喜而沒有猗,因沒有猗而生活在苦之中,因苦而內心沒有定,因沒有定而內心沒有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他對這種淨信感到滿足,但沒有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沒有出離,在晚上沒有安住在靜處。他因生活在放逸之中而沒有歡悅,因沒有歡悅而沒有喜,因沒有喜而沒有猗,因沒有猗而生活在苦之中,因苦而內心沒有定,因沒有定而內心沒有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對這種淨信感到滿足,但沒有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沒有出離,在晚上沒有安住在靜處。他因生活在放逸之中而沒有歡悅,因沒有歡悅而沒有喜,因沒有喜而沒有猗,因沒有猗而生活在苦之中,因苦而內心沒有定,因沒有定而內心沒有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他對聖者所推崇的戒感到滿足,但沒有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沒有出離,在晚上沒有安住在靜處。他因生活在放逸之中而沒有歡悅,因沒有歡悅而沒有喜,因沒有喜而沒有猗,因沒有猗而生活在苦之中,因苦而內心沒有定,因沒有定而內心沒有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這就是生活在放逸之中的聖弟子了。
“難提耶,什麼是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聖弟子呢?
“難提耶,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他對這種淨信感到不滿足,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修習出離,在晚上安住在靜處。當他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時候,歡悅便會生起;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當身猗息時便會體驗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當他定下來的時候,便會帶來各種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他對這種淨信感到不滿足,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修習出離,在晚上安住在靜處。當他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時候,歡悅便會生起;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當身猗息時便會體驗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當他定下來的時候,便會帶來各種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對這種淨信感到不滿足,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修習出離,在晚上安住在靜處。當他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時候,歡悅便會生起;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當身猗息時便會體驗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當他定下來的時候,便會帶來各種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他對聖者所推崇的戒感到不滿足,進一步作出精進:在白天修習出離,在晚上安住在靜處。當他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時候,歡悅便會生起;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當身猗息時便會體驗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當他定下來的時候,便會帶來各種由定所生起的善法,他可算作是一個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人。
“難提耶,這就是生活在不放逸之中的聖弟子了。”
第四潤澤福德品完
四十一.潤澤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比丘們,就正如大海的海水是不易計量出究竟有多少斗、多少百千斗的,只能算出是一個無量無數的大水聚。
“比丘們,同樣地,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世尊再說:
“大海大湖難度量,
駭人寶藏所棲息;
眾人所依之河水,
一切流往海與湖。
智者修福亦如是,
飲食衣服與臥具,
及與醫藥以布施,
福德如河流入海。”
四十二.潤澤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比丘們,就正如恆河、閻牟那河、跋提河、薩羅河、摩希河等大河加起來的河水是不易計量出究竟有多少斗、多少百千斗的,只能算出是一個無量無數的大水聚。
“比丘們,同樣地,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世尊再說:
“大海大湖難度量,
駭人寶藏所棲息;
眾人所依之河水,
一切流往海與湖。
智者修福亦如是,
飲食衣服與臥具,
及與醫藥以布施,
福德如河流入海。”
四十三.潤澤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世尊再說:
“福德善行皆建立,
不死之道常勤修,
此人得法向滅盡,
無懼死神之到臨。”
四十四.大財富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可稱為是一位富有、有很多財富、有很多產業、有名望的人。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可稱為是一位富有、有很多財富、有很多產業、有名望的人。”
四十五.大財富之二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可稱為是一位有很多財富、有名望的人……(除了 “富有、有很多財富、有很多產業、有名望的人” 改作 “有很多財富、有名望的人”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四經相同)……
四十六.比丘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四十七.難提耶
“難提耶,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除了 “比丘” 改作 “難提耶”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六經相同)……
四十八.跋提耶
“跋提耶,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除了 “比丘” 改作 “跋提耶”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六經相同)……
四十九.摩訶男
“摩訶男,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除了 “比丘” 改作 “摩訶男”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六經相同)……
五十.入流支
“比丘們,有四入流支。什麼是四入流支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有這四入流支。”
第五潤澤福德有偈品完
五十一.偈頌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世尊再說:
“敬信於如來,
堅立不動搖;
善美之戒行,
聖者所稱譽;
敬信於僧伽,
所見俱正直;
此人不貧乏,
生活不空過。
智者明此義,
修習信與戒,
見法心歡喜,
常憶佛教誡。”
五十二.雨季安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在舍衛城雨季安居完結後,前往迦毗羅衛處理一些事務。迦毗羅衛的釋迦人聽到有位比丘從舍衛城到來的消息,便前往那位比丘那裏,對那位比丘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他說:“大德,世尊健康嗎?身體好嗎?”
“賢友們,世尊健康,身體好。”
“大德,舍利弗和目犍連健康嗎?身體好嗎?”
“賢友們,舍利弗和目犍連健康,身體好。”
“大德,比丘僧團裏人人都健康嗎?人人都身體好嗎?”
“賢友們,比丘僧團裏人人都健康,人人都身體好。”
“大德,在雨季之中,你在世尊面前聽到什麼法,受持什麼法呢?”
“賢友們,在雨季之中,我在世尊面前聽到和受持的是:‘比丘們,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比起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的比丘少。
“ ‘再者,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的比丘,比起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一位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的比丘少。
“ ‘再者,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一位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的比丘,比起斷除了三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的比丘少。’ ”
五十三.法施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法施優婆塞和五百位優婆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請你教化我們,請你教導我們,這將會為我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法施,既然這樣,你們應這樣修學:如來所說的經有深度、有深義、出世間、與空相應,你們應時常在這些法義之中行踐。你們應這樣修學。”
“大德,我們以兒女在身邊、燃點迦尸檀香、戴花環、塗香水、塗香油、受用金銀的生活方式,是不易時常在這些法義之中行踐的。大德,我們確立了五戒的學處,願大德為我們說進一步的法義。”
“法施,既然這樣,你們應這樣修學: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你們應這樣修學。”
“大德,我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我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我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我們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帶來定。”
“法施,你們有得著,你們有善得!你們能為自己授記得須陀洹果!”
五十四.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世尊在迦毗羅衛雨季安居,在雨季三個月之後,一些比丘為世尊縫衣,他們心想:“三個月過去了,縫完衣之後,世尊便會去遊行說法了。”
釋迦人摩訶男聽到世尊將會遊行說法的消息,便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聽到世尊將會遊行說法的消息了。大德,一位有智慧的優婆塞,應怎樣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呢?這是我沒有在世尊面前聽到和受持的。”
“摩訶男,一位有智慧的優婆塞,應以四法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問他對佛有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問他對法有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問他對僧有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問他有沒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摩訶男,一位有智慧的優婆塞,應以這四法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以這四法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之後,再問他對父母有沒有不捨。
“如果他說對父母不捨的話,便對他說:‘賢友,這是死亡的本質,無論你對父母不捨或沒有不捨,死亡都會到來。如果賢友能放下對父母的不捨就好了。’
“如果他說放下了對父母的不捨,便問他對妻兒有沒有不捨。
“如果他說對妻兒不捨的話,便對他說:‘賢友,這是死亡的本質,無論你對妻兒不捨或沒有不捨,死亡都會到來。如果賢友能放下對妻兒的不捨就好了。’
“如果他說放下了對妻兒的不捨,便問他對人間的五欲有沒有不捨。
“如果他說對人間的五欲不捨的話,便對他說:‘賢友,天界的欲樂比人間的欲樂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人間的欲樂而轉向四王天的欲樂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人間的欲樂而轉向四王天的欲樂,便對他說:‘賢友,三十三天比四王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四王天而轉向三十三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四王天而轉向三十三天,便對他說:‘賢友,夜摩天比三十三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三十三天而轉向夜摩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三十三天而轉向夜摩天,便對他說:‘賢友,兜率天比夜摩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夜摩天而轉向兜率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夜摩天而轉向兜率天,便對他說:‘賢友,化樂天比兜率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兜率天而轉向化樂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兜率天而轉向化樂天,便對他說:‘賢友,他化自在天比化樂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化樂天而轉向他化自在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化樂天而轉向他化自在天,便對他說:‘賢友,梵世間比他化自在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他化自在天而轉向梵世間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他化自在天而轉向梵世間,便對他說:‘賢友,梵世間是無常的,不牢固的,屬於有身的。如果賢友能心離梵世間而轉向於有身的息滅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梵世間而轉向於有身的息滅──摩訶男,我說,這位優婆塞在解脫方面,跟一位內心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的比丘沒有任何不同。”
五十五.四果之一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須陀洹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須陀洹果。”
五十六.四果之二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斯陀含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斯陀含果。”
五十七.四果之三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阿那含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阿那含果。”
五十八.四果之四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阿羅漢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阿羅漢果。”
五十九.得智慧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智慧。”
六十.增長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增長。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增長。”
六十一.充足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充足。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充足。”
第六智慧品完
六十二.大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大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大智慧。”
六十三.許多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許多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許多智慧。”
六十四.充足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充足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充足的智慧。”
六十五.深度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有深度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有深度的智慧。”
六十六.無量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無量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無量智慧。”
六十七.寬闊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寬闊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寬闊的智慧。”
六十八.很多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很多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很多智慧。”
六十九.敏捷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敏捷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敏捷的智慧。”
七十.輕快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輕快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輕快的智慧。”
七十一.歡悅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歡悅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歡悅的智慧。”
七十二.快捷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快捷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快捷的智慧。”
七十三.銳利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銳利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銳利的智慧。”
七十四.洞察力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具洞察力的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具洞察力的智慧。”
第七大智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