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生之苦楚,出口何處?——阿姜宋猜尊者

阿姜宋猜尊者

2016年5月09日|第六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指月錄



各位吉祥如意!

曾經問過自己嗎?我們為什麼出生?小的時候,別人讀書,我們也跟著讀書;畢業之後,別人去工作,我們也參加工作;工作以後,看到別人成家立業,我們也去結婚了;別人有子女,我們也跟著一樣有子女;別人擁有房子、擁有財產,我們也一樣去擁有……我們不清楚:出生為人的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的生命從一出生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苦。以前,隆波帕默尊者經常去東北部參學,有一次拜訪隆布特尊者,這是他的一位師父,有一位女居士號啕大哭地來頂禮隆布特尊者。

她一邊哭一邊說:「長老,我為什麼要出生?」

長老回答說:「因為不知道。」

她又哭說:「唉呀!長老,我為什麼要出生?」

長老回答說:「因為不知道。」

她又哭說:「長老,我為什麼要出生?」

長老第三次回答說:「因為不知道。」

她停止哭,問:「長老,您不知道誰知道?」她對長老生氣了。

其實,長老說的是事實,意思是:因為不知道,也就是因為無明,才會出生。她自己沒有智慧,不明白長老的開示,(不明白)因為無明才會出生。

如果去體會的話,我們的生命充滿了苦。我們的生命中究竟充滿了什麼樣的苦?可以來體會。

出生就會苦,每一次出生,每一次苦就會緊隨而至。

有一位出家人,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能記得在母胎時的情形。他感覺到在母胎時漆黑一片,完全無助,那份孤獨、痛苦並且無法自助的感覺非常地苦。出生前我們要在那個非常狹窄的空間裡待上幾個月。這種經驗屬於那些記憶特別好的人,但是師父本人沒有這樣的記憶力,不知道在母胎的時候是什麼情形。

我們出生會苦,接下來,老也會苦。我們能看到,年紀大的人做什麼都非常緩慢。事實上,上了年紀的人無法快速行動。

接下來,我們會因為死而苦,還會因為跟我們所愛的事物分離而苦。比如,曾經失戀過的人會覺得失戀太苦了;有的人曾因父母死去而苦;有的人曾因先生、老婆、孩子死去而苦。

接下來是怨憎會苦——碰到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事物也會導致苦。比如碰到不喜歡的人,我們心裡面就會不舒服。

還有另外一種苦是因為沒有如願以償,這個稱為求不得苦——我們想得到某項事物,為此而拼命地努力,可是卻得不到,我們也會因此而苦。

還有另外一種苦,是因自己的各種情緒而苦,稱為苦苦。我們的痛苦來自於身體不舒服、心不舒服。

以上講的所有苦,我們每個人必然會遭遇。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女眾叫巴達加拉(Paṭācārā),她是一位超級富豪的千金小姐,住在巴利文名為薩瓦提的城市。她的父親有一座七層樓的城堡。她十六歲的時候,出落得非常漂亮。父母害怕她在結婚之前結識其他男子,所以就把她關在城堡的第七層。

因為惡業現前,她和家裡面的傭人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之後,她知道父母想要把她許配給一個門當戶對的富豪的兒子,就讓自己愛的傭人想方設法帶她離家出走。他們兩個人來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生活。她本來是千金小姐,從來沒有勞動過,來到這個地方後必須自己去掙錢生活,她要去找食材、挑水、做飯,維持自己家庭的正常運轉。

有一天,她懷孕了。在當地有一個習俗,女子懷孕了一定要在娘家生產。所以她求自己的丈夫,請他帶自己回娘家,可以方便生產。但是,因為他的丈夫非常害怕,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諉。

一天又一天,生產的日子臨近了,女人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就請鄰居給他的丈夫傳話,說自己獨自一人回娘家去生產,然後她就上路了。

她的丈夫聽到這個消息後,在後面緊追不捨,在半路遇到了她。她在途中生產了,孩子在中途安全地降生。妻子就對丈夫說:「孩子已經安全地出生了,再回娘家已經沒必要了,我們回家繼續過日子。」

一段時間以後,第一個孩子慢慢長大了,巴達加拉懷上了第二胎。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她再次請求丈夫帶自己回娘家去生產,丈夫出於害怕一推再推。最後,她沒有辦法,帶著孩子離家出走了。丈夫知道後就緊追不捨,他們在森林裡面相遇,剛好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暴風雨。發生暴風雨的時候,巴達加拉腹痛,要生產了。

丈夫努力地想為妻兒搭建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在去尋找木頭、搭房子的過程中被毒蛇咬死。妻子一直等,等了很久,丈夫還沒回來,小的孩子就出生了,她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受盡了苦難和折磨。在狂風暴雨中,兩個孩子沒有禦寒的衣服,她就像母雞愛護小雞一樣緊緊地護著兩個小孩。第二天天亮以後,她去找自己的丈夫,結果發現丈夫已經被毒蛇咬死了。她想到,再回自己的家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決定帶兩個孩子回娘家。

在回娘家的路上要過一條河。因為剛發生了暴風雨,水流非常湍急。她想:如果同時帶兩個孩子的話,恐怕無法過去。所以,她讓大孩子在岸邊等著,帶著小孩子先渡河。她把小孩子放在岸邊,要回去把大孩子帶過來,走到河中央的時候,有一隻老鷹下來把新生嬰兒叼走了。這位母親嚇得手足無措,不停地大聲吆喝、做手勢,希望老鷹可以把孩子還給自己。當看到媽媽揮舞手足的時候,大孩子以為媽媽在叫他,就慢慢地往河中走過來,結果被河水衝走了。

她的生命非常地痛苦。自己的大孩子被河水衝走,自己的小兒子被老鷹叼走,自己的丈夫也被毒蛇咬死了。

最後,她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回娘家,途中她不停地念叨著「丈夫也死了,孩子也死了……」

在回家的路上,巴達加拉向過往的行人詢問自己父母的情形。行人告訴說:因為昨天的狂風暴雨,她家裡七層樓的城堡坍塌了,她的父母和哥哥全都被壓死了。她問的這個人其實就是她的親戚,剛剛參加完她父母和哥哥的火葬儀式回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她徹底地暈了過去,然後發瘋了。

她繼續上路,由於發瘋,她一絲不掛,別人也以為她是一個十足的瘋子。然後,她遭受各種各樣的粗言穢語以及各種各樣的折磨。有時候會被別人罵,有時候會被別人趕,有時候會被別人扔石頭、扔雞蛋。

佛陀以佛眼看到巴達加拉具足波羅蜜,就引導她到寺廟頂禮佛陀。那時佛陀正在講法,她偷偷地躲在柱子背後。很多人以為她是瘋子,要趕她走。佛陀說:「你們別去趕她」。然後佛陀對她講:「姑娘,清醒過來吧。」她清醒過來後,非常羞愧,因為看到自己一絲不掛。她坐下來的時候,有一些男居士遞給她衣服讓她穿上。

當她清醒過來,佛陀就為她開示說:「即便四大洋裡面的水也少過一個人在輪回中所流過的眼淚。巴達加拉,你因為什麼原因仍然還疏忽大意呢?即便再愛的子女也無法帶著我們去或者不去來生來世,因此子女即便有,也等於沒有。至於那些明白人,持戒清淨之後,應該只專注於淨化自心直驅涅槃!」巴達加拉聽了佛陀的開示,就證悟了初果。

之所以和大家分享這些,是想說每個人的出生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苦。

苦在哪兒?苦就存在於我們的身、我們的心。要想能夠離苦,我們一定要來學習自己的身、自己的心,要想來學習自己的身、自己的心,也是有方法的。

一旦我們能抵達苦的止息,就會見到一種狀態,那稱為涅槃。涅槃是苦的徹底止息。涅槃是最高的境界,有的只是純純粹粹的快樂,沒有煩惱習氣,沒有苦,有的只是寧靜和寂靜,純淨無染,解脫自在。清涼是極樂,是不朽,是永恆,而且是圓滿的自由。

涅槃的特徵是寂靜,涅槃沒有造作,沒有十二因緣裡面的「有」。涅槃沒有抓取名色,就再也沒有出生。涅槃是永恆的,是快樂的,但沒有一個「我」。涅槃是經過訓練可以抵達的最高境界,涅槃是阿羅漢最終抵達的境界。

在整個修行過程中,聖者有四個等級,只有阿羅漢才能夠圓滿地契入涅槃。目前,對於我們來講,那是遙遠的目標。

我們大家在修行的時候,適合我們樹立的,也就是第一個目標,是證悟初果。初果的聖者有一個資產,就是他能夠斷三個結。

第一個身見結——認為身、心是我。能感覺到嗎?我們以為身心是我。一旦有誰對我們稍微做點什麼,我們就會覺得他在傷害「我」。這是我們長久以來累積的錯誤見解。

第二個就是疑結,也就是對最終契入涅槃的這條路有懷疑。

第三個結是戒禁取結,即對「邪戒」的執取,比如有人誤以為必須有特定的行為或者做法才能解脫。

要能體證初果,最核心的是要斷身見結。

要想真的斷身見結——邪見,就要有正確的見解。

要想真正做到正確地理解和明白,就要有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把身心分離成一個一個部分。比如,最簡單的分離方法就是分離出身和心。一旦真的能夠分離,我們就能夠看到身是一個部分,心是一個部分,它們兩者根本沒有關係。如果能夠看到身也不是我,心也不是我,最後我們就能斷不正確的見解,也就是邪見。

或者,有的修行人會把它分離為五個部分,也就是所謂的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如果能夠分離成五個部分,就會照見:每個部分是自行運作的,有時候會看到每個部分是自行生滅的,或者是看到每一個蘊都無法保持原狀,或者是看到每一個蘊都不是「我」。

如果能夠這樣正確地看見、正確地照見,就可以清除我們錯誤的見解。

隆波帕默尊者曾經分享過:他小時候常常玩捉迷藏的遊戲,和朋友相互捉,誰捉住對方誰就贏了。他會讓他的朋友先跑,他在後面追,很快就捉住他了;朋友舉手投降說:「輸了,被你捉住了。」

然後換成隆波帕默尊者在前面跑,朋友在後面追。隆波就想:根本不用跑,跑累死了,讓他來捉嘛。他故意稍微躲一點,朋友抓住了他的手,說:「我抓住你了」,他說:「這個不是,這個是手,不是我。」

朋友聽了覺得有點奇怪,就抓住他的胳膊說:「我抓住你啦!」

隆波說:「這個不是我,這個是胳膊。」

朋友有點發懵,抱住他的腰,隆波又說:「這個不是我,這個是腰。」

他的朋友說:「你這個騙子。」

事實上,因為尊者的波羅蜜非常多,身體一個一個部分地分離出去,每個部分都不是「我」。

比如,我們輕鬆自在地坐著,沒有緊盯,沒有走神的話,可以試著去做手部動作,就可以照見到「動的手不是我」。

比如,尊者的很多弟子經常跟尊者做報告說,他們刷牙的時候會感覺到「動的手不是我」,只是感覺到「什麼東西在一段一段地動」。一個修行來到一定程度的人就會清楚地照見到「這個身體不是我」,只是像一堆物質元素、像一架機器一樣。

但是蘊一旦聚合,我們就會誤以為蘊是我。

佛陀曾經開示說「我並不存在」。他有個比喻——古時候會拿牛車來做比喻,不知道中國有沒有牛車?但現在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牛車是什麼樣子了,所以,為了便於當今的人明白,現在就會舉汽車作為例子——比如,我們稱之為有一部汽車,如果把汽車拆成一個一個的零件,比如,我們把門卸掉,把玻璃卸掉,把輪胎卸掉,把鋼圈卸掉,把方向盤卸掉,不停地把它拆成一個一個的零件,最終就會發現這個車不存在。但是如果我們把各種各樣的部件重新組合,就會有一部車。

同樣的道理,如果能夠把執著的「我」分成一個又一個部分,最終我們就會清楚地照見到「我」不存在。

要想能夠分離蘊,我們先要學會覺知自己。

對於覺知自己,佛陀曾經有過開示。佛陀開示說:佛陀沒有見過有任何一項事物的價值高於覺知自己。因為,如果覺知自己的話,所有的不善法就會消失,所有的善法就會生起。

要想能覺知自己,首先一定要有覺性。覺性是覺知、記得。覺性分兩類,一種覺性是一般的覺知,比如,我們記得這個是誰、這個是什麼標誌,但是這種覺性只能用於世間,不能用於修行毗缽舍那;還有另外一種覺性稱為正念,也就是我們覺知和記得呈現在我們身心的名法和色法。

要想讓覺性生起,在阿毗達磨裡有開示:覺性生起的近因是心能夠牢牢地記得那些境界或狀態。起步的階段,我們訓練是去覺知那些狀態。比如說貪,有誰不認識貪嗎?瞋,有誰不認識瞋嗎?痴、厭倦、懶惰、吝嗇、妒忌、散亂、走神、萎靡不振、自以為是,這些狀態大家會有嗎?有誰從來沒有過?這些狀態我們身上已經有了,我們要做的,只是常常地去訓練、去覺知到它們。

比如我們生氣了,就訓練覺知自己的生氣。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訓練,讓心去覺知生氣,心就能夠牢牢地記得生氣的狀態,生氣一旦生起,覺性就會自動地運作。這個覺性,可以用來修習毗缽舍那。

一旦有了覺性,我們就要訓練讓心安住,跟自己在一起。心跟自己在一起的狀態,也就是心安住的狀態。

試著想到自己的頭髮,我們輕鬆自在地去感覺到自己的頭髮,就會意識到我們的心來到了頭髮上。

試著想到左腳的大腳趾,如果輕鬆自在地覺知到大腳趾,我們就會感覺到心來到了大腳趾。

比如我們看最上面的那尊佛像,看到了嗎?這個佛像是什麼顏色?看到了嗎?當我們看佛像的時候,心就跑到了佛像那裡。

我們坐著,然後試著停止想,觀察到了嗎?心是自己在想的,當我們在想的時候,心就會跳到這個想裡面。

心跑出去,稱之為心沒有安住。在我們訓練的時候,並沒有禁止心跑,但是心跑了,我們要更快一點去知道。在知道這個心跑的一剎那,心就會安住。

大家觀察到了嗎?我們的心可以跑到幾個根門?有幾條路可以跑?說明大家已經聽得很多了。心跑到眼根,也就是跑去看東西;跑到耳根,也就是跑去聽……心可以跑往眼、耳、鼻、舌、身、心。

心跑,我們並沒有去禁止,只是要更快一點地去知道。如果我們有及時地知道,在那一剎那,它就會沒有任何刻意地、自動地安住一剎那。

對於一個會訓練的人,就會知道:心跑去想是最頻繁的。

在師父剛剛開始跟隆波帕默尊者學習的時候,也不能夠明白尊者的教導,學了好幾年幾乎還摸不著門。

有一次看到心在胸口這個地方不停地動蕩,然後尊者就問我:你修行看到了什麼?

師父就回答說:我看到了動蕩。

然後,尊者就說:那您就看這個動蕩。

然後,每一天尊者都問:你看到了什麼?

師父就回答說:看到了動蕩。

尊者就說:那你就看這個動蕩。

這樣持續了一個月。然後,有一天,尊者又問師父說:你在看什麼?

師父就說我在看動蕩。

然後尊者就問:你為什麼要看?

師父就發懵:不是讓我看了嗎!讓我看了一個月,突然又問我為什麼要看。

然後特別的發懵,究竟我犯了什麼錯?不是尊者讓我這樣修的嗎?

然後師父回到寮房,自己輕鬆自在地坐著,就想起尊者問:為什麼要看那個動蕩?那不看動蕩我做什麼啊!不知道怎麼修行了……

有一天,就全放下:今天不修行了,玩!

然後,在特別放鬆的時間,看到心跑到念頭。念頭最開始就好像非常微細的波動,心一旦跑進去之後這個波動就會增長。及時地知道心跑到念頭裡面的時候,心就生起了覺知,安住那麼一剎那。一旦安住了之後,心又跑到了腿,清楚地看見了腿。一旦清楚地知道心跑到了腿,又會生起安住那麼一剎那。這個安住以後,又看到心跑往念頭,看到心跑到念頭的一剎那,念頭滅掉,又會生起覺知。

看到這個境界之後就去頂禮尊者,報告說:明白您為什麼要讓我看這個(動蕩)了。

因為每一次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浸泡到禪修所緣裡面,我們並沒有真的在覺知。一旦師父明白到這些就去頂禮隆波,報告說:哦,明白了修行應該如何修。領悟到這一點已經過去十多年了。

我們的職責是讓覺性生起,然後讓心安住。

如果我們訓練得到了這兩個部分——有覺性、安住且中立的心,接下來就去開發智慧,以清除我們的邪見。

開發智慧的方法,就是去訓練看到名色身心的運動變化及其實相。如果我們觀身的話,就會看到身是苦,身是無我。

大家觀察到了嗎?我們坐著無法保持一個姿勢不變,我們需要不停地換姿勢來解除苦。比如,我們試著吸氣,長長地吸,禁止大家呼氣,苦嗎?我們要想解除吸氣的痛苦,必須呼氣。如果現在只是呼氣,我們不停地呼氣的話,會苦嗎?那你就會看到我們吸氣是為瞭解除呼氣的痛苦,我們呼氣是為瞭解除吸氣的痛苦。

這個身體充滿了苦,比如坐著的時候我們無法坐著保持一動不動,一會兒抓這裡,一會兒撓那裡。我們之所以會去抓撓,是因為一會兒這裡癢,一會兒那裡不舒服。坐得時間久了一點,就會有酸、麻,我們就會左挪挪、右移移。我們之所以會有移挪,就是為瞭解除苦。那個蒙蔽我們身體苦的實相就是各種各樣的知識。

但是,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並沒有刻意地違背自然,只是說在換姿勢之前,我們要去覺知,覺知到當下是苦的,我們換姿勢是為瞭解除當下身體的苦。如果我們常常這麼去訓練,就會明白這個身體有的只是苦。或者是我們有在訓練身體動了覺知,看到身體行住坐臥屈伸俯仰。如果不斷地去用功、去訓練,我們就會看到:每一個色、每一個色、每一個色都不是我。

為了生起智慧,接下來我們去訓練觀心,觀心比較容易照見到的是心的無常和心的無我。

如果訓練,我們就會看到:快樂的心臨時存在就會消失,痛苦的心臨時存在就會消失。心有貪也是臨時的,心有瞋也是臨時的,心有痴也是臨時的。如果我們看到它們都是臨時的,它生了就滅,也就是照見了無常。

或者是看到心會自己跑去想——那個不是我;命令它別生氣我們命令不了——那個不是我;指揮它一直快樂卻指揮不了——因為它不是我。如果我們不斷地去用功,去修行,我們就會照見到:我們無法控制心,它不是我。

如果不斷地去觀身、觀心,我們就會生起智慧——凡生起的必會滅去。如果我們能夠抵達這一點,我們就會證悟成為初果的聖者。

但是,在開始訓練的時候,我們無法一下子就保持中立:我們往往會有滿意和不滿意。我們就需要去訓練,及時地看到心的滿意和不滿意。隨著我們不斷地去訓練,看到心的滿意不滿意,最終心會慢慢保持中立,這就是趣入道與果的大門。

在證悟道與果的時候是有一個程序的,但是如果在這個地方給大家開示了,大家就會努力地記住道與果生起的流程,我們的心就會被欺騙。

一旦我們證悟到初果,接下來的三個階段就是繼續按照以前的去修行,最後心會自己去提升、自己去證悟。

難就難在怎樣才能生起初果。第一次聖道生起之後,剩下的三個聖道無論如何都會生起。就像已經流入到必然會流入大海的大河裡面去了,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七世。

願大家可以最快地證悟第一次的聖道。

問答篇

☘️1. 一旦發生什麼狀況,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學員1:感恩師父,我現在經常可以看到心裡面的動蕩,動蕩的那個點有的時候比較小,有的時候比較大,這樣有沒有什麼問題?還是都OK,都是可以觀下去的?

老師:沒有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看這個動蕩的時候心別跳到動蕩裡面去。看了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心有不喜歡,要及時地知道心不喜歡。或者是看的時間比較久了,心會煩躁不安,要及時知道心煩躁不安。看的那個境界沒有任何問題,最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什麼狀況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2. 覺知那個最清楚的狀態

學員2:感恩尊者!在看到心的動蕩的時候,我發現心也不會停在那,它看一下又找到別的興趣點,一會兒又走了,走了以後它也不會回來了。比如說我在經行,身體在動蕩之間來回地動,我不知道這樣以後該做什麼。

老師:什麼狀態最清楚明顯就去覺知那個狀態。我們沒有特定地要去觀某個狀態或者是境界,我們看的是當下生起的境界或者是狀態。那些生起的境界或狀態,它們是自己生、自己滅,不是我。

☘️3. 失眠與禪定

學員3:尊者好!我的禪修所緣一直是經行、做手部動作。前天巴山老師說讓我念誦,因為我緊盯和散亂比較嚴重。今天是第三天了,我就發現:加上念誦之後覺知的心力確實比過去強了很多。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有時候在床上睡不著覺的時候翻手,有的時候是覺知腳,有的時候去觀呼吸……所緣在不停地換,也就是在不知不覺的時候,禪修所緣就換了。這種不停地變換覺知所緣正確嗎?

老師:如果說在睡覺之前,如果我們同時修幾個所緣的話,心就會非常興奮,會睡不著。可以讓自己很放鬆地躺著,可以念誦,念誦佛陀也行。不用想到說什麼時候會睡著?它什麼時候睡著就是什麼時候。如果我們預設說一定要什麼時候睡著,我們就會睡不著,因為我們的心已經開始苦悶起來。

如果修行到生起了禪定,那個時候就會睡不著,因為心有了禪定。我們就睡著玩,別太認真了。

事實上,包括師父以前修行的時候,有時候好像一整夜心都沒有睡著,因為心一直非常亮堂。事實上,心有時候會契入到有分心,有時候某一片段有在休息的,但整體的感覺是心一直是醒的,一直是光明的。這個不用擔心。佛陀時代有一位尊者,他有57年沒有睡覺。包括最近的也有一位,是隆波帕默尊者認識的一位,那個時候這位尊者大概是80歲了,他說他沒有睡覺已經有幾十年了,只是說因為他現在年齡大了,就會稍微眯那麼一小會兒就夠了。對於修行人來說,如果睡不著的話,這可以稱之為很好的事情,就可以多多地修行。

這位麥琪有點兒苦悶,有時候睡不著對嗎?

學員3:對,就是說躺在床上覺知手,有的時候手覺知累了就覺知腳,腳累了就換成呼吸,這個所緣一直是變動的,所以就怕一直變換所緣不正確,所以我想問一下。

老師:如果要睡覺了,這個時候就不用換那麼多的所緣,因為越換的話心就會越清醒,越來越有禪定。到了該睡的時間就睡,只是醒來之後我們就開始動,不停地去覺知。

學員3:還有一個問題。在做固定模式的練習時,我看到的念頭並不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看到自己念頭很快,有的時候是帶畫面的,有的時候念頭一出現馬上就知道。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在固定模式練習當中,比如做手部動作、經行,反而看到的念頭不是很多?

老師:你在做固定模式練習時之所以沒有看到太多的念頭,是因為你的心跟你的手是結合在一起的。一旦心有跟身體結合,心就不會去想其它東西,因為心跑到身體裡面去了。而且修行一段時間之後會生起禪定,禪定也會讓念頭不再生起。

學員3:是。在蘇卡多,我經行的時候,有的時候經行最長有4個小時,覺得很快、很舒服,覺得心特別寧靜,可是我也沒看到什麼念頭。

老師:因為心有禪定,一旦有了禪定,心會喜歡,心就會粘在裡面。這並沒有損失,為了得到力量可以去訓練。但是,通常,如果一個人修行來到了這個階段的話,指導的老師往往就會指導他回來思維自己的身體。這個就是不停地對身體做三十二身分,不停地去思維——頭髮、皮膚、指甲、骨頭……這樣去思維,讓自己的心可以重新開始工作。

☘️4. 邪惡的念頭有什麼樣的果報?

學員4:尊者好,剛才尊者在講故事的時候,我隨著故事的境界,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出現畫面。比如,你說老鷹把小孩叼走了,或者是她光著身子之類,這樣的畫面就會在腦子里出現,我會告訴自己說「這是念頭」,但還是會一個一個地跑出來。就是這種情況下,咋辦啊?我告訴自己這是念頭,但還會蹭蹭蹭地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往外冒,我控制不了它。

老師:只需要看到心在想。你想讓它消失它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它無法控制。你直接去看它,它是自己在想的,自己在運作的,它不是我。或者是心不希望它想,要及時地知道那個想要。如果你觀對的話,有保持中立去看的話,那個境界會自動消失。如果我們能看到心跑的一剎那,絕大部分的心就會回來安住。但是,絕大部分時候,我們沒有看到心的跑掉,它就會跳到念頭裡面,最後形成一些故事情節和一些畫面。

學員4:嗯。有的時候我覺得有的念頭還很邪惡。比如我端著一碗熱水的時候,我很怕碰到別人,但是越怕碰到別人的時候我就覺得我要把這熱水倒向那個人,然後我就特別緊張,老摟著這杯熱水。

老師:那你的問題是什麼?你想問的問題是什麼?

學員4:我就想問:為什麼它這麼邪惡?還有比這更邪惡的呢。比如說看著老師和尊者,念頭就會出現一些不應該的,我看到的趕緊就得打壓:「誒!可別想,這我不會犯戒了或是什麼吧」就趕緊打壓,趕緊地「不要去想不要去想」。看到這個念頭我就不知道該咋辦,會不會就種下惡因?就是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果報?

老師:事實上這個心,它在教我們實相。它不在我們的掌控範圍內,我們無法改造它,我們越是去打壓它,它越是加倍地反撲我們。

這是屬於現代人心靈的基本的狀況。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對很多事情會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我們可以試著去觀察,看到一個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就不停地做研究、做點評,這種狀態是那些讀書比較多的人的基本常態。要去看到:去看、去說、去想、去指責、去批判、去評判的那個不是我,是它自己在運作。

事實上心有什麼念頭呈現出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很大的業報。要成為那種很重的業,一定要通過身體和語言表達出來。

障礙我們體證道與果的最重的業有五個:出佛身血、殺父、殺母、破和合僧團、殺阿羅漢。

第一個就是出佛身血,第二、第三就是殺父、殺母。第一條我們已經沒有機會;第二條、第三條如果父母健在的話,我們就有這種可能;第四條是讓僧團分裂,但是對於居士來說我們是沒有機會的;責罵聖者的,會障礙我們證悟道與果。

不僅是我們大家,包括有很多跟著隆波帕默尊者學習的弟子也有很多是這樣的情形。但是,隆波帕默尊者開示說,如果是心自己想的,沒有關係,如果我們的心不舒坦、不舒服,我們就去求懺悔,就這樣。前面的戒一旦破犯了,沒有補救的機會。但是,冒犯初果以上的聖者有補救的方法,就是去請求懺悔。

☘️5. 什麼是心往外送

學員4:我還想問一個問題,隆波帕默尊者說我的心老往外送,剛才這種念頭是不是心往外送?我不是很理解。

老師: 你問的是哪個境界心往外送?

學員4:就是腦袋里的念頭特別多的時候。

老師:只是念頭呈現的話還不能說是心往外送,只有心跳到念頭裡面去了才能稱之為心往外送。如果它還只是一種波動、一種振動的形式存在的話,是有距離的,心還沒有往外送。但是如果心有去聚焦,那個念頭已經變成故事情節了,那個心就是往外送了。

還有另外一個狀態也會類似於你看到的狀況,就是心安住變成光,就會看到念流不停地在動蕩,然後它們之間是有距離的,各是各的部分。如果有心作為觀者,作為知者,看到念流自己來自己走,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智慧,就會照見到它是自己來自己走的,而且它不是我。

☘️6、什麼是呵護知者?如何破除?

學員4:我有的時候會感覺它是提到這個部位似的,我就在這塊兒覺知所發生的一切,就是感知自己,感知境界,都是把念頭放到這兒,不知道這是不是把心送到這來了。

老師:這個稱之為心往外送了。因為有在刻意地呵護一個東西,這個稱之為緊盯知者。如果呵護得特別厲害的話,它就會一直處在這個狀態,但是無法開發智慧。

學員4:我好像能在這塊待很久,有時候一天就是保持「知」,有的時候晚上在睡覺之前保持這個「知」,能用這個「知」看著自己在睡覺、在呼吸、在幹什麼,我都能看著。有幾個晚上我都能看見這個境界,在睡覺,這個「知」就在這塊。

老師:這個是心在保持禪定,因為心粘著禪定了。當這個情形發生的時候,也許你看到所有的情節是在運動、在變化的,但是這個是不動的,所以無法產生真正的智慧。解決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輕鬆自在,讓自己看到心,心跑掉了,知道;心裡面有煩惱習氣,知道;心走神,也知道;然後就會生起知者。但是,別去呵護這個知者。

學員4:就是別讓知者放在心裡頭,放在身體?

老師:不是,意思是別呵護那個知者。訓練的方法,簡單地做就是及時地知道心跑掉,它就是跑到六個根門去。

☘️7. 如何對治昏沉?

學員5:尊者好,我特別想讓尊者教一下我怎麼樣能不睡覺,是不是禪定的功夫要比較好,還是什麼?

老師:為什麼要去訓練,讓自己白白受苦而已。

學員5:別人睡覺可能八個小時就夠了,我睡覺睡十個小時起來了跟沒睡一樣,還很累。然後現在可能是覺性會強一點,一有夢了就馬上跟念頭一樣就覺知到它,一下又醒來。就這樣很困擾我,我現在心的力量特別不足,我就想著如果能不睡乾脆就不睡了。

老師:師父啊,也有自己的一個業報。在見到隆波帕默尊者之前和平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可是,見到隆波帕默尊者以後,開始修行,惡業就現前,就是充滿了痴。

那個時候,隆波帕默尊者還是居士,大概一個月會安排在曼谷教一次。每一次,到了要聽法的時間,(師父)每一次都是瞌睡得不行。隆波就問師父:「怎麼啦?生病了?感冒了?不舒服嗎?」師父自己懷疑「我很健康啊,我又沒有生病,沒有感冒。」去了好幾次,每一次隆波都問:「怎麼啦?不舒服啊?吃藥了嗎?」就這樣跟著尊者學習了半年,其他很多人都跟著尊者來到行捨智了,自己有的還只是瞌睡。然後心裡面想:這些人以後都見法了,只剩自己一個人了,這樣不行。就去辭職,來到寺廟,一心修行。

來到寺廟比以前更慘,吃完飯就要睡覺。到中飯的時候醒了,一吃完又睡了。如果別人的話,早上睡,中午睡,晚上一定睡不著,但是師父不一樣,早上睡、中午睡、晚上一下子就睡著了。師父特別地困惑:怎麼辦才可以修行啊?師父自己找方法,一般吃完飯應該去打坐、經行,師父就帶上蠟燭到森林裡面,找到最可怕的地方,讓自己可以提神。說這個蠟燭沒有燒完的話,絕對不回去睡覺。這樣訓練了一段時間之後,心才慢慢能夠覺知自己,開始有了禪定。隨著這個禪定越來越增長,以前瞌睡的狀態慢慢地減少,慢慢地消失,就會來到可以幾乎是日夜都沒有睡著一樣的。

睡眠、昏沉是五蓋之一,它們的天敵是禪定,如果禪定增長的話,五蓋自然就會減少,一定要忍耐,去精進用功。

☘️8. 世間的覺性與毗缽舍那的覺性

學員6:頂禮尊者,向尊者請教一個問題,在沒學法之前有個疑問,現在想問一下。我剛開始學開車的時候,還很不熟練,有一次倒車,慢慢地踩油門,「啪」踩一下,車「噌」就往後竄。當時我什麼也沒有,沒有覺性,為什麼我一下就把剎車給踩死了?那種感覺是意識還是覺性?如果是意識的話,我並不熟練開車。這是什麼東西?是念頭還是自動生起的覺性?「啪」就把剎車給踩死了,也沒有緊張,當時也不緊張。

老師:這個同樣也可以稱之為覺性,但這是屬於世間的覺性,是屬於普遍的覺性。要想用於修毗缽舍那的覺性,一定要用於覺知名色。

學員6:還有個問題師父:在還沒有信佛之前,就是做夢的時候,做噩夢的時候,在夢裡面會很恐懼,有時候會驚醒。但是信佛以後,有一次做夢,夢中就要去上班的時候,坐著班車,經過一個大橋,知道車就要往下墜了,但是心裡面一點沒有恐懼,在夢裡面還想把眼鏡一摘念阿彌陀佛。就這樣醒過來了,也沒有恐懼。這個是夢中的覺性還是意識?

老師:這個同樣也是心有覺性。繼續去用功,如果隨著修行的深入,噩夢一現前,覺性生起,噩夢馬上滅掉,心就會光明亮堂。

☘️9. 如何讓經常往外送的心回來看自己?

學員6:第三個問題是,我去請教隆波尊者的時候沒敢問,因為我9月份請教隆波尊者的時候信心非常足,但是回家以後呢,因為想著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每次看隆波尊者的書之前,就想要找一個最重要的時刻去看。但是,等啊等啊,這個時刻就過去了。在生活中呢也知道修行,比如生氣了知道了;煩惱的時候知道了,但就是不精進,沒有固定模式的訓練。可心力是慢慢地增強了,煩惱減少了,快樂增多。但是心確實喜歡在外面,沒有深入地學習佛法。然後隆波說:非常對,你的心喜歡在外邊,要向內觀。我想請教師父,這個喜歡在外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式?我不是特別的明白,有一點點領悟,但是還沒有完全地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師:心往外送,就是心跑到眼耳鼻舌身心。這個訓練的方法就是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心一旦跑就知道呢,心就會及時地醒過來。

你是一個比較喜歡想的人,如果沒有及時地知道心跑去想了,心就會沉迷在那個念頭裡面,一旦心跑去想我們有及時地知道,我們就會覺知自己。因為覺知自己跟迷失去想是完全相對的兩極。什麼時候有去想,什麼時候沒有覺知自己;什麼時候覺知自己,什麼時候就沒有想。對於想很多的人,也許有一個禪修方法比較適合,就是不停地念誦。但是念誦的時候一定要輕鬆自在地念誦。我們念誦並不是為了寧靜,我們念誦不是為了快樂。我們輕鬆自在地去念誦,一旦我們的心離開了念誦的詞,我們要快一點知道。比如念誦佛陀、佛陀,一旦跑去想了,我們及時地知道,念佛陀、佛陀,一旦心能夠牢牢地記得跑去想了,下一次心跑去想的時候,覺性馬上就會自動地生起。比如說有的人擅長觀呼吸,身體呼氣覺知,吸氣覺知,跑掉了及時地知道,再次回來觀身體的呼吸,觀呼吸跑掉了及時地知道,又回來觀呼吸。下一次心一旦跑去想了,覺性會自動地生起,回來覺知自己。

總而言之,就是選擇一個心喜歡的所緣,一旦心離開我們所念誦的所緣,我們更快一點及時地知道。一旦心離開我們所念誦的所緣,我們及時地知道,然後再次回到我們的所緣上面。一旦心能夠牢牢地記得心跑掉的狀態,下一次心跑掉的時候,心就會自己醒過來,能夠覺知自己。

☘️10、讓心休息的禪定和可以生起智慧的禪定

學員6: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觀呼吸,十五分鐘左右,會感覺到身體變長、變輕鬆,慢慢很高興地就進入禪定,就睡著了,整個身體沒有了,我就擔心會變成緊盯。可以這樣呼吸嗎?躺著腹式呼吸,或者坐著也是這樣的。

老師:那個是禪定,那個並沒有任何的壞處,可以用於休息。禪定有兩種,你的屬於第一種禪定,心去覺知單一的所緣、有快樂,用於休息,可以累積力量。但是要想能夠去開發智慧,就要訓練第二種禪定,也就是觀禪。就是心抽身出來變成觀者、知者,所緣有好幾種也行,可以看到它們不停地來來去去。訓練的方法就像剛才師父所說的一樣,比如說念誦佛陀、佛陀,心如果跑去想了及時地知道。或者是呼吸、呼吸,心跑去想了知道,心如果能夠牢牢地記住這個跑掉的狀態,心就會抽身出來變成知者、觀者,心就會自動自發地得到觀禪。這個觀禪可以用於修習毗鉢捨那。

學員7:頂禮尊者。剛才講到有兩種禪定,是不是第一種禪定就容易睡著,第二種禪定訓練得好可以幾十年不睡覺,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老師:事實上修習禪定很嫻熟的人,這兩種禪定都不會睡著。

禪定比剛才講的兩種更多,只是因為不想讓大家混淆,所以沒有講那麼多。還有另外一種禪定會看到這個,看到那個,迷迷糊糊的,其實那個全是不好的禪定,什麼都用不了。

學員7:在沒有修行之前,我有神經衰弱,失眠很厲害。修行以後就容易睡著了,躺下去觀幾次呼吸,一般就睡著了,而且睡眠很好。那是不是我越修越沒禪定了?

老師:那個不是,你是一個非常有福報的人,能夠睡著覺。很多睡不著的人非常痛苦。

學員7:但是,睡眠時間不長。也不用睡很久,但是睡得很好。

老師:心如果有禪定的話,它睡眠的時間不會太長的,稍微休息一會兒就清醒過來要工作了。事實上身體的休息比心的休息所需要的時間更久一些。心所需要的休息時間是非常短的,當它沉入有分心的時候,只要極短暫就休息好了、睡飽了,就會出來工作,有時候它會去造作,有時候晚上睡著的時候它就會去造作,就是我們所謂的做夢。

學員7:那第二個問題是,我在半夢半醒的時候,或者快醒的時候,看到情緒的生滅比較清楚,但是平常就沒有這種狀況,不知道為什麼?

老師:因為那個時候外緣有減少,因為接觸的因緣是很有限,只有幾樣,所以看起來就會看得特別清楚。因此我們修行的時候,就必須要在固定模式里用功,因為在固定模式里,我們打坐或者經行的時候,就可以減少很多外緣。

☘️11.  怎樣更專心地修行?

學員8:尊者好,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剛才那個尊者說證初果的聖者肯定七生之內會涅槃,如果聖者轉世的話,就自動帶著初果轉世呢?還是轉完世還要再修行?

老師:他再次出生為人的時候,他依然是初果。他出生的時候也許記不得那些狀態,但內心自動會生起一種感覺,想修行、想持戒。他修行的時候很容易能夠覺知,修行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明白「哦,這個自己經歷過」。

在整個六道輪迴裡面,每個人僅僅只能生起四次聖道。在修行人圈裡面,大家一起交流的時候,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情形,一個二果聖者在轉世的時候,他會呈現證悟過的前面的兩個聖道,是心重新營造出來讓他看的。他會覺得前面這兩個階段很容易,因為曾經玩過了。但這和經典是不同的,因為經典說是不可能重新來過。這個分享給大家,可以增長一些知識來作為消遣的內容。

學員8:第二個問題是,我剛開始修行,心比較容易散亂,我做手部動作的固定模式訓練的時候,做一會兒就想睡,容易昏沉,如果行禪的話容易被別的事物分神。想問我怎麼能夠更專心地修行呢?

老師:如果做手部動作容易昏沉的話,就要讓覺知的力量增強一點。如果在經行的時候昏沉的話,也要讓自己的覺知再加強一點,再繼續去經行。

學員8:經行的時候我是容易跑掉,容易分神。

老師:散亂的時候也是先停下來,先覺知自己。一旦覺知自己了,再往前走,如果又一次散亂了,再停下覺知自己,再往前走。什麼形式都行,要去覺知自己。

☘️12. 為了離苦,請好好修行

一會兒師父就要回寺廟去了,願大家可以繼續精進地用功。師父希望各位可以把法帶回中國,因為佛法曾經在這裡極度興盛。

大家可以觀察,我們去尊者寺廟聽法,隆波帕默尊者講法的時候,他講的法是從他的心裡流淌出來的。從他心裡流淌出來的法,剛好適合我們的水平。

如果我們回去用功的話,我們的心就會慢慢長大。有一天我們就不用再像師父前面給大家分享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樣受苦。苦啊,一直在未來等著我們,無論老、病、死。但是如果心裡有了法,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的心都不會再漂浮不定,因為知道了,未來一定會比現在更好。

好了,大家回去要好好用功修行。


指月錄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與修證水平所限,跨越不同的語種而完全如實還原尊者本意很難。因此,譯文若有任何不當之處,將歸責於我們,對此我們深表慚愧與歉意,並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