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u Pramote Pamojjo
2016年4月16日A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1. 〈隨時會死亡〉
大家在潑水節到處去喝酒、去玩,沒有覺性。有時候,沒有覺性的人開著車來撞我們。大家太過於重視潑水節,潑水節事實上不是泰國真正的新年,是印度的新年。在以前的書籍裡面,包括素可泰時期(1238-1438)和大城府時期(1351-1767)都沒有講到潑水節,這是後期才添加的節日,把婆羅門教的一些節日引進來了。真正的泰國新年是什麼日期,知道嗎?就是元月一日。泰國人很厲害,可以把其他的文化,只要是好玩的都接納進來。
世人都迷失在這世間,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時候會死?從來沒有想過:生命中的問題什麼時候會浮現?以為問題別人會碰到,自己不會碰到。想到死亡的時候都是別人死亡;想到生病的時候、殘疾的時候,都以為別人會那樣,自己不會。心一直有這樣的感覺,這太疏忽大意了!
佛陀教導我們常常憶念死亡,他曾經問過出家的徒弟們:一天想到死亡幾次?有的人說想到一次。可能是做晚課的時候,一天想一次。有的人是兩次、三次、四次、十次…。阿難尊者說他一天想一百次。佛陀說太疏忽大意了。一百次還是疏忽大意!佛陀說他自己每個剎那都想到死亡。為什麼每個剎那都想到死亡?因為佛陀的覺性已經是自動自發的了,他看到每個剎那心在生滅。一顆心生起、滅去,接著一顆心又生起、滅去,日日月月,心不停地生滅,身體也生滅變化著。
誰的心一直往外送的?這就不可能每刻想到死亡,可能一天只一次。
2. 〈如何憶念死亡〉
不停地去覺知自己:我們一直在死去,呼氣一次就死了一次、吸氣一次就死了一次,心臟跳一次就死一次,心臟跳動的次數將越來越少、越來越少,跳動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我們呼吸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不停地去覺知,覺知身體、覺知心,快樂的心生了就滅、苦的心生了就滅、好的心、貪瞋癡的心,生了就滅,看到心不停地滅失。我們就這麼多多去照見這個身、這個心,最後魔王、死神就找不到我們,我們徹底超越了死亡,我們再也不死,誰死?身體死!而心沒有死——心抵達永恆的法、永恆的元素,心跟法合一。現在我們的心跟「非法」合一,我們不停地迷失。「迷失」這詞非常好,人們創造了「迷失」這詞,真的是「迷了就會失」。
呼吸了覺知,看到身體不停地死去,感覺到它們正在死去,這個稱之為「在死之前先死」,到了真的死的時候就不會動搖了,因為已經習慣於死亡,心就沒有任何的萎靡不振,心會非常明亮,心會有[定]。
我們看見身體在呼吸,呼氣一次感覺到身體死一次、吸氣一次感覺到身體死一次,身體不停地有次第死去,心就會愉悅,這個本身就含有「死隨念」。而且有在開發智慧,有時心就會切換去開發智慧,看到身體本身是無常,不停地有次第地離散。
修行不只是觀心,我們有身也有心,什麼時候沒有看到心就去觀身,身體從來沒有跑到哪裡去。我們坐著去觀,不停地去看身體死去消失,有次第地離散。多多訓練,我們就會越來越厲害,包括[定]和智慧。我們感覺到不停地死去,心就會得到[定],感覺到生命是無常的,心就會寧靜,感覺到身體慢慢地離散,而不是我慢慢地離散,慢慢離散的這個身體不是我,這是在開發智慧。
如果會修行的話,毗婆舍那(觀)、奢摩他(止)不是什麼難的事情,修行時可以切換。但是禪修的所緣一定要以身和心為主,若是去觀大便,那是無法修習毗婆舍那(觀)的,或者是去觀遍、觀光,那是無法修習毗婆舍那的,跟身跟心有關的所緣,是可以修習毗婆舍那的,比如我們看到身體呼吸就得到[定],或看到身體不停的死去,感覺到身體快要死了就得到[定],看到身體不是我,死去的不是我,有的只是不停地離散、消失,就得到智慧。
3. 〈修習止和觀的切換〉
慢慢去觀察,輕鬆自在地。大家試著修行一下。
一說到修行,大家的心就一本正經,一開始就錯了,一開始太緊繃了!要讓心是平常的,已經聽法一段時間了,大家的心非常柔軟,適合工作,現在帶領這樣的一顆善心去開發智慧,就是看到身體在呼吸,感覺到死亡一直在生起。好!開始動手修行。別想得太多!只是想到這個身體,輕鬆自在地去覺知,看著它有次第地死去。
有的人緊盯的力度太強了。好幾個人心開始漂浮不定,散亂要知道散亂,回來覺知呼吸的身體,不停地死去。生命不停地縮短。
試著用功,就會在毗婆舍那和奢摩他之間切換:什麼時候看到[三實相],就是毗婆舍那,什麼時候在思維、想到死亡,就是奢摩他。或者,想到呼吸的身體,這是奢摩他;看到身體呼吸是奢摩他;看到身體不停地死去,這也是奢摩他。看到身體不是我,身體不停地在變化,生命就在這一刻,而不是要很久,這是毗婆舍那。觀察一下,奢摩他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比如你感覺到不停地死去,現在還沒有完全消失,這是奢摩他。如果是毗婆舍那就會看見每一剎那、每一剎那的身體不停地在變化,是無常的,不用等很長的時間,就在當下,它是無常的,這個才是毗婆舍那。當我們真正修行的時候,心就會在奢摩他和毗婆舍那之間切換。
誰感覺到身體正在生滅的,請舉手?看到身體每個片段、每個片段在變化,不停在變,看到這個身體一直在變,稱之為看到無常。但是想到這個身體慢慢的死、慢慢的死,這是奢摩他,因為不是當下,思維很長的時間,不停地一點點死去,最後徹底死去,這是有很長的時間。如果是毗婆舍那,就會觸及到當下,當下看到身體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死去。
有些人修行是在思維死亡,看到身體不停地在消散,生命、身體不停地在離散,思維死亡是奢摩他。當我們感覺到當下的這一刻,身心不停地在生滅變化,這是毗婆舍那;看到這個不是我,這是毗婆舍那;看到這一顆心被苦逼迫著,這是毗婆舍那,是當下這一刻。
大家散亂得很厲害,透過打坐呼吸,看到生命不停地在離散,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隆布貼尊者曾經教導說:「如果修行其他的方法,心不集中,就去憶念死亡。」憶念死亡就像隆波這樣教的也行,去看真正的身體不停地死去,就很容易切換成毗婆舍那,不難!有的人教導想到死亡會很舒服,好過很多人一直迷失。要去用功,這樣我們的生命就會好起來,會得到[定]。如果我們福報、波羅蜜夠的話,就會得到智慧,就會看到身體是無常、苦和無我,這是毗婆舍那。而不是身體不停的死去、消散,最後徹底消失,這是奢摩他。
要反覆演練,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出現,如果我們這麼做,當死亡來臨時,心就不會有任何的動搖,因為已經有次第地看到死亡了,最後徹底地死亡也不會有任何動搖,會發現我們的心是愉悅的,心沒有萎靡不振。看到死亡,但是心是愉悅的。看到徹底地死亡時,心不會有任何的動搖,往往是非常愉悅的。學了很久,身體這一門學科真的畢業了,徹
底地觀身,觀到最極致,可以證到三果阿那含(不還果),這可不是小事。要努力地去覺知。有的人,心喜歡散亂,要扔掉它,回來看身體不停地死去、消散,有次第地死去,[定]就會好起來,沒有[定]的心是沒有力量的。
4. 〈從禪定退出時〉
我們要從禪定裡退出來時,呼吸加強一點,深深地呼吸,如果有力量了就睜開眼睛。如果從禪定一下退出來,就會頭痛,先呼吸~哈,如果還不願意退出來,就不停地動動手,以輕鬆自在的心,去動動手、動動腳,動一動,以輕鬆自在的心,完了之後就回到外面。要去訓練,這樣禪定就會增長,否則就太散亂了。退出來時,要像隆波說的慢慢退,而不是一下退出來,否則就會頭痛。絕大部分的人不錯,少數人一直在散亂,想別的事情。有幾個人的心非常喜歡散亂,還不習慣於去覺知呼吸的身體,去看身體不停地死去、消散。如果在心裡感覺到生命越來越少,我們就不會疏忽大意。如果只感覺到別人會死,自己不會死,還會活很久,這一定是疏忽大意。要去用功,讓自己不疏忽大意,這樣非常好,否則就會一直迷失、一直沉迷。最怕口說涅槃,但是心一直想去旅遊,想要去玩。如果涅槃可以用錢買到的話,可能都去買了,但是這個一定要靠自己去用功修行。去吃飯吧!
(完结)
編校序
本書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分批選出五講、六講、七講、八講、九講、十講以及十五講,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如此共六十講,將之編集在一起,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例如,口譯者坤能、阿紫,以及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的菩薩眾)。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samadhi)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3.01.01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