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巴山
2019年3月14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有在打壓自己嗎?看得出來嗎?誰如果在打壓自己,心就是不動的,而且有重量。有誰看得出來?(學員舉手)沒幾個人嗎?把手舉得高一點。現在可以把手放下了。
剛剛行腳感覺怎麼樣?有在覺知自己嗎?看到心跑去想了嗎?有誰沒有看到心跑去想?沒有嗎?真不錯。看到幾次呢?出去一個小時,看到幾次心跑掉呢?一次嗎?(學員:一百次)看到一百次,不錯。看到心迷失去想,看到得越多越好,心如果靜止不動,這樣不好。
迷失去想的那一刻就是心走神了,因為身體是怎麼樣的、心是怎麼樣的,在那一刻我們已經忘記了。但我們修行不是為了一直不斷地覺知自己,如果我們一直不斷地覺知自己,那又錯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一直在呵護、在緊盯,心就會緊緊的,會不舒服。對這個原則,大家有沒有認識得更清楚一點?
記住,要給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但給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不是為了強迫心和它在一起,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快地看到心迷失去想了。「臨時的家」一定要是讓心很舒服的。如果我們一直在打壓自己、強迫自己,心很憋悶,這樣修行就會很難。
剛剛誰看到自己走神去想了?請舉手。(學員舉手)不錯,不錯。(老師鼓掌)誰沒有看到心迷失去想?有懷疑嗎?懷疑時已經迷失去想了。一定是先迷失去想了,然後才生起了懷疑。
心迷失不只是迷失去想,心會迷失到六個根門。
迷失去看
有迷失去看嗎?如果沒有就壞了。大家看(大廳)兩邊的花,它們一樣嗎?那邊的花串上方有紫色的花,看到了嗎?心跑去盯著看的時候,已經忘了自己。感覺到了嗎?這就是迷失去看。
當迷失去看時,身體是怎麼樣的,心是怎麼樣的,已經完全忘記了,感覺到了嗎?所以迷失就是一個障礙,障礙我們來學習自己。吃飯時聊天,好玩嗎?還是沒有聊天,(心)和自己在一起?(學員回答)那有什麼好玩的?(學員回答)
迷失去聽
剛剛多數人都迷失去聽她說話了,忘了自己。感覺得到嗎?剛剛那一刻就是迷失去聽,自己的身和心是怎麼樣的都忘了。
迷失去聞
中國的年輕女生擦粉嗎?香嗎?類似於香粉、香水,香嗎?誰擦了?擦香水或精油,精油也是有香味的。(老師舉起手中的精油)有去賣香水或賣精油的地方試用過嗎?買之前會先試一下,先聞一下味道,對吧?你嗅味道時,對味道感興趣,也是忘了自己的身和心。
感覺到了嗎?其實我們的身體是有味道的。自己感覺得到嗎?早上起來還沒洗澡時,是怎麼樣的呢?香嗎?現在洗過澡了嗎?誰洗過澡了,舉一下手。洗完澡後和沒洗澡前味道一樣嗎?相信嗎?左手和右手的味道是不同的。試一下,聞一下!
這稱之為「迷失去聞」了。身是怎樣的不知道,心是怎樣的也不知道。
迷失去嚐
我們生命中不只是這些味道,還有非常多的味道。食物的味道也一樣。有人做飯時會先嚐味道,對嗎?有嚐過嗎,還是隨便給家人吃什麼都行?我們要先嚐一下是否好吃,對嗎?當嚐味道時,我們不知道身體是怎樣的、心是怎樣的,那時稱為「心迷失到味道裡去了」。
現在對心迷失到六個根門去,有沒有更明白一點?
迷失去想
我們迷失得最多的是迷失去哪裡呢?(學員回答:迷失去想)對,是迷失去想。是真的看到還是思維出來的?是自己真的知道,還是通過聞、思獲得的?是通過閱讀和聽聞獲得的嗎?(學員回答)確定嗎?
對,跑去想是生起得最多的。所以我們要選擇那些生起得最頻繁的來訓練。選擇觀察生起得最頻繁的,訓練起來就最簡單。
比如跑去聞氣味、跑去嚐味道生起的次數,跟迷失去想比起來要少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去看心迷失去想的原因。
又跑去想了嗎?誰看到了?(學員舉手)不錯。迷失來看老師了嗎?誰看到自己剛剛迷失來看老師了?(學員舉手)不錯,可以去睡覺了。這個很重要,認識到迷失很重要。
聽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意識到,我們整個生命一直都是在迷失的,世間的人就是這樣。
(學員:想了一剎那也是迷失,而不是想了很久才叫迷失,對嗎?)
對,哪怕迷失去想一剎那,也是迷失。但我們要過很久才知道自己迷失了,有時要想好幾個回合才知道自己迷失了,很多人從早到晚只迷失一次。真的,一天只迷失一次,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著只迷失一次,加起來就是一次,因為他的迷失從沒間斷過。
所以一定要把迷失切斷,不斷地把它切斷。迷失很長,但如果我們覺性生起,就相當於把很長的迷失切成一段一段的。覺性生起得越頻繁越好。
當我們醒來一次,就會更加神清氣爽,心就會有快樂。所以老師早上跟大家說,其實每個人都一直在做夢。迷失去想,但自己沒看到,就相當於在做夢。看得出來嗎?這一點明白嗎?睡著的人看起來會可愛嗎?當我們睡著做夢時,我們是什麼樣的?(老師演示流口水的樣子)
看到過有人邊走邊打電話嗎?不斷地打電話,非常忘我地打電話(老師演示)。在那一刻,他就是在做夢、在迷失。我們看到那些打電話的人一會兒不斷地點頭,一會兒站起來手舞足蹈。他們看起來像瘋子嗎?這樣可愛嗎?我們曾經那樣做過嗎?
想變得可愛嗎?想要可愛,就一定要不斷地醒過來,別讓自己迷失太久。一旦意識到自己迷失了,那個剎那就會光明起來。我們會覺得神清氣爽,心變得輕盈了,很舒服。這就稱為「醒過來」。
但醒了不久,我們又會再次睡著。這樣講明白嗎?很好!當笑的時候我們很舒服,而且我們有覺知到,這稱為「有在覺知自己」。這樣講明白嗎?
(學員提問:覺知自己算不算一個境界?)
對。迷失了,知道,然後知道了,也知道,因為它們發生在不同的時刻,明白嗎?老師早上講到每顆心都生了就滅,所以醒來的心,知道的心也是一剎那的。後面的一顆心生起,知道剛才的那顆心是知道的。
迷失去想了,看得出來嗎?沒轍了,讓老師休息一下。
剛剛大家迷失來看老師,然後迷失去想了,看得到嗎?老師是教大家去觀,但在現實生活中,是要自己去看、自己去學習的。怎麼做才可以常常看到呢?就是要多多地去覺知,最好讓心可以多多地記得。
所以,各種各樣的境界生起,心多多地去記得這些境界,覺性就會多多地生起。感覺到了嗎?當我們醒過來的時候是非常舒服的。這樣的感覺,有誰感覺得到?不錯。誰感覺不到?
聽說過一句話嗎?眾生都是隨業流轉的。
迷失去想了,心就會有沉重感,感覺得到嗎?一旦意識到跑去想了,重量就消失了,就變得更加輕盈了,感覺到了嗎?
受念處
有快樂了,知道嗎?有快樂,知道,這就還不錯。有快樂了,知道,這稱為什麼,知道嗎?這稱為「修習受念處」。
我們的感受有哪些呢?心方面的感受有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受。看到了嗎?心方面的感受——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受,它們是一直在變化的。它們是不是長久不變的?不是,對嗎?法已經在呈現了。這些感受都是變來變去的,無法控制。要多多地看,(看)到一定的量就會明白法,就會自證自知。簡單嗎?
又在打壓自己了嗎?換種說法就是:心是不是又靜止不動了?心的重量有沒有增加?心的分量加重了,這稱為偷偷地去打壓自己了,但自己沒看見。這稱為「打壓」、「緊盯」,有時是跳到感受裡去了。我們明白什麼是緊盯嗎?每個人用自己的心去抓住呼吸。心在呼吸上,對嗎?這稱為「緊盯呼吸」。
心盯在哪裡、貼在哪裡,就緊盯在那裡。也就是說,心在哪裡,比如這是手指,然後心是跑到手指上的,這稱為「心在緊盯手指」,明白了嗎?大家來試試緊盯這個花,感覺到了嗎?我們的感覺是在這塊區域。感覺到了嗎?當我們緊盯的時候,心會比較窄,而且心不舒服。感覺得到嗎?
緊盯累嗎?(學員回答)所以不要去緊盯啊。這個花被你們盯得都蔫掉了。當我們感覺什麼(事物)的時候,就會刻意去感覺。這種刻意地去緊盯感覺,稱為「緊盯感覺」。這樣講明白嗎?有些人發懵了。
互動問答
學員A:我可能緊盯得特別多的是感受。我覺得心跑到外面時,是很輕鬆的,但只要它跑到裡面去,我就覺得不舒服,這算緊盯嗎?
阿姜巴山:這也是緊盯的一種。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在迷失就是在緊盯。
學員A:那如果我知道我的心在緊盯,這樣可以嗎?它自己會鬆脫出來,然後又跑掉。也就是我知道心在緊盯,然後我又知道它跑了。
阿姜巴山:可以。
學員A:剛才老師指那個花的時候,我好像看到我的心跑去聽風聲了,這也可以嗎?
阿姜巴山:可以。你剛才在緊盯花,但緊盯的力度不太大,一旦有讓你更感興趣的所緣出現,你的心就會跑到那個地方去。所以要知道心迷失去聽了。
學員A:還有,老師每次說我們在緊盯某人的時候,我好像腦袋裡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是我在之前就已經迷失了,還是我在想的時候迷失了。比如我在聽老師說話時,腦袋裡什麼都不知道,這算迷失嗎?
阿姜巴山:如果我們想要通過思維明白什麼,就是去想了。當我們去聽時,其實並沒有在想,而且聽的時間非常短。聽完後,我們就會跑去想,而且是一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的。它們交替的速度非常快。
學員A:覺知是記憶嗎?
阿姜巴山:不是。覺知自己是行蘊,記憶是想蘊。
事實上,覺知自己包含有覺性以及有正確的禪定,它是由這些組成的。覺性是包含在行蘊裡的。這樣講明白嗎?
學員A:明白了。
學員B:我知道自己在打壓心,但覺知到了之後還在打壓,鬆脫不出來。
阿姜巴山:當我們迷失的時候,就是有煩惱的時候,這稱為痴。什麼時候有覺性,這樣的煩惱就會滅掉。就好像有一把椅子,之前是煩惱坐在上面,但一旦覺性生起了,覺性就會取而代之坐在這把椅子上,煩惱也就沒有了。
但緊盯和別的煩惱不一樣,因為緊盯是因為想要好,它裡面有一部分是善法,所以當我們知道緊盯的時候,緊盯是不會滅掉的。
學員B:我是在打壓,不是在緊盯。
阿姜巴山:當我們緊盯時,就是在打壓。發懵嗎?
學員B:經行時,我感覺心好像一下子鬆開了,但又坐到這裡聽法時,我又感覺自己一直在打壓。
阿姜巴山:修行人的職責是:不管心是打開的還是緊盯的,都去知道它。我們要有職責去知道。不需要去禁止緊盯,也不需要去禁止迷失。有的就是迷失了知道,緊盯了知道。
一般來講,迷失了,知道,迷失就會滅掉,但緊盯了,知道,緊盯並不會消失。因為無論是緊盯還是打壓,它們的生起都是源自於想要好、想要修行,所以它們並非百分之百是煩惱。一旦知道緊盯是因為想要好,一旦看到這個,緊盯就會消失。
學員C:老師好,我在修安般念時繃得很緊,非常緊,整天壓著,很難受。這是身體的問題還是修錯了?請老師指導一下。
阿姜巴山:緊盯了肯定沒有快樂,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學員C:怎麼做才能讓緊盯鬆開呢?
阿姜巴山:第一點,要知道緊盯是什麼,一旦知道了緊盯是怎麼樣的,你在緊盯時就會知道自己正在緊盯;第二點,要知道應該做的不是緊盯,緊盯是不正確的。
學員C:我放鬆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間都是很緊的。請老師指導我怎麼修行,從哪裡下手。
阿姜巴山:你太著急了。我們修行不是為了禁止緊盯。首先要知道緊盯是什麼、迷失是什麼,要知道迷失不是路,緊盯同樣不是路。接下來就學習:是迷失還是緊盯,我們無法選擇。
不斷修行就會知道:我們一會兒是迷失的,一會兒是緊盯的。然後我們會知道,我們並不是真的可以指揮它。多多地看,直到最後心接受事實:心走神還是緊盯,真的無法指揮和控制。這樣心才會開始中立起來。
到了某一點,我們所有的功德和福報都圓滿了,戒很好,禪定很好,智慧也很好,根器也很利,到了那個點,道和果就有機會生起。所以修行不是為了禁止去緊盯,但如果一直在緊盯,這也不行。
那麼問題是什麼呢?是緊盯了,自己卻不知道。所以老師的職責是:讓你可以認識那樣的境界。不然你會以為自己沒有緊盯,但其實你在緊盯。
明白嗎?通過她跟老師的問答,其他人也更明白一點了嗎?
學員C:我觀呼吸好還是觀心好?我是妄想比較多的人。
阿姜巴山:觀呼吸不是為了讓心好,觀呼吸是為了及時地知道心。明白這個嗎?
學員C:明白了,謝謝。
【完】
法音錄聲明:
文章轉錄自微信公眾號「禪窗」法布施的音視頻。為便於閱讀且符合書面表達,我們對其進行了後期編輯校對,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準確性未得到確認,若存在任何錯誤或偏差,完全歸責於整理者,望讀者知悉與明辨,並請不吝指正。本文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嚴禁擅自節選或改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