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正的自己|阿姜松

阿姜松

Ajahn Napatpol Kunatanasate

2024年4月12日|第二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編譯|靜慮林



如果我們正確地學習原則,
其實隆波帕默尊者所教導的,
他並沒有讓我們呵護心,
沒有哪一項隆波的教導,
是讓我們呵護心的。

相反地,如果我們呵護心,
甚至會成為我們的阻礙,
讓我們無法打開心扉,
讓我們無法敞開自己。

我們要做的首要事項,
即是先放開讓心舒服。

我們有一點,就是——
我們不太喜歡當平常人,
我們總要做些什麼,
讓它就像是個修行人——
這是修行人!

我們要這麼做,
這麼做、這樣的形象,
是這樣的形象了,
這是修行人。

如果關乎我們做些什麼,
是為了讓某些事好,
這是必需的。
世間的一切事物,
如果我們處在各種場所,
假設我們在某一處,
在工作場所,
我們是一個樣子;
在家,我們又是一個樣子;
我們來修行,就會成為修行人,
我們又是另一個樣子。

我們在腦海裡描繪——
好的事物,
它是如此的。

事實上,大家從出生、
到孩童時期、直至現在,
我們一直處在這樣的狀態,
我們推測——
這樣會很好,
我們這麼做是正確的。

這些事無法責怪的,
它是隨身帶著來的,
因為我們處在這樣的環境,
在世間生活,我們就會發現——
我們必須這麼做,
必須這麼做才是正確的。

但在修行上,
其實是背道而馳的。

真正好的修行人,
我們是最自然的,
我們會成為真正的自己。

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是為了什麼?
當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了,
我們就可以學習自己。

我們要先找到自己,
發現真正的自己。

然後成為真正的自己,
之後我們學習它,
就是這個真正的自己,
它會開始教導我們法。

第一個錯誤就是——
如果我們不願意做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我們必須塑造——
自己必須是這樣子的,
自己必須是那樣子的。

這會令我們好像……
必須不斷地營造某些東西,
必須不斷地構建某種形象,
必須不斷地有某種形態。

且讓我們先卸下形象或形態,
先打破固有的行為模式,
如果我們要學習,
就要全然地敞開心扉。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老師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編譯者的責任與過失。


音頻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