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奧蘭努
Ajahn Oranuch Santayakorn
微法談聽錄
(31:32~36:15)
2019年12月24日B|第十二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課程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學員問:
有時候,自己會閱讀一些法方面的文章,
閱讀之後,心會生起精進。
但有時又會閱讀一些與法不相關的世間文章,
讀完之後,覺得浪費了時間,
生起後悔的心,
但卻沒有能力中斷這些習氣。
麥琪奧蘭努答:
事實上,閱讀法方面的書籍,
並不會讓我們的煩惱雜染增多。
以前也曾經闡述,
當我們修習一段時間之後,
有時覺得累、厭倦、氣餒……
此時,則需尋找一些方法,
以輔助自己有快樂、有力量。
而閱讀法方面的書籍,是方法之一。
麥琪媽媽也會閱讀一些高僧大德的傳記。
其實,上座部高僧大德的傳記,
很值得我們去閱讀,
閱讀之後(心)會有力量,
因為他們(的修行)比我們困難多了。
但他們心意堅決,與我們的區別太大了。
於是,我們就會以高僧大德作為自己的典範,
讓自己心意堅決地繼續戰鬥,
這是優點。
有時麥琪媽媽也會閱讀三藏,
三藏記載佛陀對弟子們的教導,
以及佛弟子的事蹟。
這些事蹟及例子,
讓我們感受回歸佛陀的時代,
了解佛陀如何教導出家人,
各個方面都可以啟發自己獲得一些領悟。
閱讀之後,心也會有力量。
換而言之,閱讀與法有關的書籍,
或從事一些活動以獲得休息,
這是可以做的,我們可以讓自己放鬆。
因此,隆波才會教導,
選擇讓自己放鬆的活動,
但要選擇那些不會引誘自己煩惱雜染的(活動)。
比如,如果我們閱讀過多與世間相關的書籍,
心散亂了,便應保持一些距離,
這部分我們應自己了知。
比如,閱讀之後,
(覺察)心散亂了一段時間。
其實,每一個行為(都會產生果報)。
比如,閱讀那些令人散亂的內容之後,
心就會散亂一段時間,這屬於果報。
或是遇見朋友,我們與他開玩笑一段時間,
心就會散亂一段時間。
事實上,每一個行為的背後,
全都得接受它的果報。
因此,我們必須選擇那些閱讀之後,
可以讓心放鬆、獲得休息的內容。
(修行)並沒有禁止放鬆、休閒,
因此我們可以去閱讀那些不會引誘煩惱雜染的內容。
我們必須懂得讓自己放鬆、自我休閒。
修行並不必須修得很苦。
每天持之以恆地用功,
有時累了也需休息,或修習奢摩他。
既需修習止禪,也需修習觀禪,
這取決於個人的心力狀況。
我們必須了知——
當下應該且適合做些什麼。
比如比丘尼,大部分的時間應是修行,
如果閱讀世間的文章,
閱讀之後心散亂,那就別去閱讀。
我們知道閱讀哪些內容會造成心散亂,
就別去閱讀。
我們只閱讀那些能令心好,
讓心有力量的內容。
在閱讀的時候,必須自己選擇,
必須了知——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如果閱讀之後,心開始散亂,
覺得浪費時間而譴責自己,
此時,應及時地知道——
有新的煩惱雜染生起了,也就是「瞋心」。
由於意識到剛才的行為不好,而譴責自己,
應及時地知道自己的煩惱雜染,
也就是瞋心。
看到生起的瞋心,看到它的運動變化,
如此,我們便能透過瞋心而開發智慧。
別在這事上(糾結)、浪費時間。
看到瞋心,不斷及時地知道,
我們的修行就已經得分了。
我們接觸所緣,
如果不斷地緊隨著知道——
「自己的心,不停地在變化」,
如此我們便能從接觸中獲得利益。
即使閱讀世間的內容,它同樣有好處,
同樣也屬於對世間的一種接觸。
我們的心是如何的?對它生起什麼反應?
或是對它賦予價值,而煩惱雜染生起了……
我們都如其本來面目地去及時知道,
如此便能從中獲得利益。
靜慮林聽錄組聲明:
本文內容是根據禪修課程視頻聽錄、整理而成,文字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若內容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法談文字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