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法談問答——阿姜巴山

阿姜巴山

2016年6月19日C丨貴港南山寺

編譯|禪窗



員1:老師好!想請教一下,我現在的修行狀態怎麼樣?我是護士,經常要接觸病人,有時候感覺病人身上有不好的磁場,我會覺得不好受,有時候會吸收一些負能量,很容易受影響,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辦?請老師提供説明。

老師:這是正常的。病人往往有不好的磁場或能量。照顧病人時,我們也許會情緒低迷。你是護士,對嗎?

學員1:對。

老師:事實上,護士是非常好的職業之一,是容易做功德的職業。無論何時如果以慈悲心在照顧病人,希望他們從痛苦中解脫,從病痛中康復,那一刻心具有功德與福報。無論何時心有慈悲,那一刻負能量就無法起作用。為什麼?因為真正有慈悲的心是快樂的,有慈悲的心本身是有禪定的。

佛陀曾經開示,一顆有慈悲的心,睡著了有快樂,睜開眼睛醒來也有快樂,不會因為毒藥而死,不會因為武器而死,死的時候會保持覺性清醒而死。

如果看到病人,心不喜歡,先要及時知道。或者照顧病人、接觸病人時,覺得自己接觸到不好的能量或磁場,心不喜歡,要先及時知道心不喜歡,在不喜歡的一刹那,是含有瞋的,心有瞋時,會不舒服,那一刻是沒有禪定的。

因此要及時知道心沒有保持中立,不喜歡,要知道不喜歡。

學員1:好的,我明白了。謝謝老師。

學員2:老師好!我去年五月……

老師:等一下。這位護士,你打坐的時候,喜歡呵護心。當下你的心正在被呵護,你不停地在呵護心,感覺到了嗎?心不太活躍、不太敏捷。

學員1:但我感覺自己比較敏感,對一些負能量、不好的磁場都很敏感,旁邊的人、身邊的同事都沒有這種體會,但是我就能明顯感覺到。

老師:這完全是兩回事。老師講的是適合開發智慧的心,當下你不具備。當下你在呵護心,也就是在呵護「覺知自己」。

學員1:那應該怎樣解決呢?

老師:現在你的心與剛才不同,能感覺到嗎?當下一刻,你沒有呵護……又開始呵護了,能感覺到嗎?開始有沉重感,要及時知道。什麼時候在呵護,心就無法自然地變化。在呵護的時候,心會有沉重感。

學員1:是這樣的。

老師:我們要想能夠知道,一定要看見且記得呵護的境界或狀態。今天先為你指出來,讓你認識它。接下來當它生起時,也許能記得,也許記不得,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訓練,慢慢觀察和體會。

學員1:其實我一直在慢慢體會類似感覺,也是知道的,告訴自己要接受,要接納,不要太介意。

老師:透過思維引導的太多了。透過思維來引導是屬於修習奢摩他。你要直接去觀察和體會這些境界或狀態。慢慢學習、慢慢體會。

事實上,法並不難,它不會超過普通人的能力範圍。即便有懷疑也要慢慢觀察和體會,有一天就會明白。並不會今天就明白所有的一切,需要時間來消化。

學員1:知道了,謝謝老師。

老師:就是這些。

學員2:老師好!我去年五月份去泰國,隆波和老師都開示說我缺乏禪定,也就是缺乏安住的心,現在想請老師開示,以後要繼續怎麼修行?

老師:安住的心,有時是有的。但像你當下這樣收攝心,就沒有安住型的禪定。當下你的心在收攝,能感覺到嗎?

學員2:感覺到。

老師:如果你能感覺到,就不錯。要以保持中立的心去覺知正在收攝的心,無需對治。一定要及時知道:每次想到修行,每次都會收攝心。要慢慢觀察。

如果沒看見這個,就會不斷的「做」——每次都收攝,每次構建「有」。(十二緣起中的「有」)

能感覺到嗎?內心深處會感到沉重與緊繃。這就是不斷呵護心而產生的結果。

學員2:那該怎麼做?

老師:大家透過別人的提問就會發現——每個人聽到的都是同樣的原則,但是真的修行之後,就會提出非常個人化的實修問題。

你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有貪心——想要修行。但是沒看見。你害怕迷失,希望可以一直覺知。

我們修行是為了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了就滅」,而不是為了看到「所有境界都在生滅變化——除了執行覺知職責的心之外。」一直保持覺知、持續呵護的狀態,就屬於緊盯。一定要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了就滅,包括覺知的心在內,也包括覺性。覺性是無法刻意生起的,如果刻意讓覺性生起,那是不正確的。

學員2:是的,我是有點專注。在覺知時,很專注在那個境界。老師,我是這樣的,我是以身體為所緣,是不是有問題?

老師:觀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觀身的心不太正確——心先收攝了才去覺知。

學員2:我不是觀心,而是以身體作為所緣。

老師:適合你的方法是以身體作為所緣來及時知道心,這才會好。

學員2:我是這樣的,以身作為所緣。但不是知道「跑掉」,而是知道「回來」。「回來」時,我知道心在前面,知道身體在前面。

老師:事實上,覺知並不是「跑回來」。及時知道心跑掉的刹那,那個「跑掉」就會滅去。新的覺知會從心中生起,而不是再跑回來覺知。你的情況是要觀察是否有偷偷拉它回來?如果有拉它回來,心就會緊繃。

學員2:開始時會拉。後來我覺得就像是阿姜蘇納瓦教導的——找家的感覺。就是我在外面,我要回家了。

老師:「找家」是正確的,但一定要放任讓它自然地迷失。比如當下,你又收攝心了,感覺到了嗎?就是要及時知道這個。觀身會看到心,觀心也會看到身。你要體會一點:每次想到修行,心都會做什麼。那是錯的,但無法阻止,要及時知道心在「做」。

學員2:我有個這樣的動作——把緊繃的心丟出去,這樣就會好起來。又或者我看看佛陀,然後再回來觀身,那時候就覺得很輕鬆,那樣行嗎?

老師:這樣你會習慣性地對治。你的目標會由「照見無法控制的實相」演變成「確實可以做什麼讓心輕鬆起來」,這就錯了。需要的只是——緊繃後心不喜歡,及時知道。感覺到了嗎?在內心深處希望生起那些好的境界。

學員2:很強烈。

老師:這個目標已經錯了,有職責去「如實觀」。

學員2:這段時間看到這個問題了。看到自己想要好的境界,抵觸不好的境界。

老師:因為心沒有保持中立,所以要繼續學習。但是你的修行進步很大,現在的問題也更細膩,而不再是「怎樣可以有覺性?怎樣可以覺知自己?」因為你已經會修行了,所以被更細膩的境界欺騙。慢慢去學習,別貪,越貪越慢。

學員2:怕死之前修行還沒有什麼結果,所以貪。

老師:別擔心,你的修行來到現在這個程度,可以說今生已經獲得了非常大的利潤。不要急,慢慢來。

學員2:感恩老師。

學員3:老師好!師兄好!我是第一次參加禪修,上午坐在這裡特別困,下午感覺好些。我想問:以後想要修行應該怎樣做?怎樣能在工作上面上一個台階?謝謝。

老師:工作嗎?

學員3:是啊,我都很大年齡了。

老師:世間的工作,對嗎?

學員3:我沒太懂。

老師:你剛才說「工作上一個台階」。

學員3:我開一個工作室,有十年了,但覺得一直沒有進展,我想更上一層樓。想知道如何才能修好,同時也把工作做得更好。

老師:事實上,這兩方面並不完全相關。我們會發現世間很多在工作方面能力非常強、非常有成就的人,可能根本不會修行。

學員3:我是願意自己能修行,能修得很好,有幸向巴山老師學習。

老師:事實上,修行不難。你是剛入門的人,把結緣的法寶請回去慢慢聽。對於初學者,只參加一天半的學習,也許領會不了太多。在起步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覺知心的變化。因為你是容易散亂的人,喜歡想,想個不停。

學員3:對,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走神,今天坐在這裡發現很容易走神。

老師:走神並不是問題。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這個好。對於世間工作,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時就沒有快樂,沒有定力,無法專注於工作,會看不清工作中的優點或缺點,也無從提升。你要去看自己喜歡現在的工作嗎?

學員3: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非常喜歡。

老師:如果喜歡,工作就會成功,因為四神足(神足、心神足、勤神足、觀神足)的核心在於神足,也是起始點,就是滿意、知足於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有了神足,其它三個神足自會緊隨而至。

你是心很散亂的人,所以老師對你修行的建議是——不斷念誦來訓練禪定。在思考的時候,才會更公正、更沒有偏見。

學員3:謝謝。就是說以後我的修行是讓心不再那麼散亂,多請法寶回去,對吧?

老師:把法寶(書籍、音訊、視頻)請回去聽,按裡面的教導去實踐。天上不會掉餡餅。

學員3:好的,謝謝您,巴山老師。我覺得您的笑容很美。

老師:謝謝。喜歡,要知道。六點二十分了,剩下的人留到明天再互動。非常感謝各位用心地聽,隨喜各位的功德。

【完】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電子書下載: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