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巴山
2019年3月9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頂禮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家好!
誰如果有在打壓心,心就會憋悶。要想能學法修行,一定要對兩個極端有清楚的了解。事實上這是很難的,聽起來很簡單——不要走神,不要緊盯,但要想真的做到,要訓練很久,除非你在前生前世有修行過,今生才會很簡單。因此,如果誰覺得今生很難,也沒有關係,在你下一世、下下下世也會簡單的,沒有免費的。
老師在從外面走到禪堂的路上,看到很多人在吃甜點、喝咖啡、喝茶,一起在那個地方閒聊,那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處在迷失這個極端。散亂,心並沒有跟自己在一起。老師一旦進到禪堂,就碰到了一部分修行人。坐在禪堂的修行人覺得外面的那些人根本不行,他們都在散亂。但自己坐著在緊盯,同樣是契入到了打壓自己的極端。
但老師要給大家一些鼓勵:在這一點上面啊,是很難的。包括很多來到隆波帕默尊者的寺廟,跟著隆波出家的師父。隆波在照顧修行上是非常詳細的,也經常會去指點,然而有些人甚至要跟隆波出家好幾年,心才能契入到中道。這一點事實上是比較難的。
我們聽到這個之後,會不會有一些有信心?難,是對於那些沒有領會到核心跟重點的人來講的。請允許老師引用隆布敦長老的一段開示:「難,是對於那些不修行的人而言的」。
臨時的家
從現在開始,我們在禪堂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作業要完成。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擁有一個「臨時的家」。心如果沒有臨時的家,就會一直不停地散亂。想到第一件事,然後接著想第二件事,接著想第三件事、第十萬件事、第一百萬件事……永遠都沒有完結的那一天。這就是那些心沒有臨時的家的人的一個症狀。
我們在座的各位,有沒有誰從來沒有做過夢?能感覺到嗎?有時候我們做夢,第一件事還沒有夢完,就接著夢第二件事去了,第二件事還沒夢完,就接著夢第三件事了……不停地在接、接、接。事實上,這跟我們在醒著的時候、在白天的時候,眼睛是睜著,但是心不停地在一件接一件事地想的症狀是一樣的。每一件事之間並沒有關聯。
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況嗎?想著要做一件事情,跑過去做;還沒有做完,就想到另外一件事情,然後又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事還沒做完,又想著另外一件事,又去做別的事情。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這個就是散亂。念頭從來沒有任何的規律。就像做夢一樣嗎?就像做夢。
因此,我們眼睛是睜開的,身體是醒的,心卻是睡著的,一直在做夢。大概能明白嗎?因此,真正能夠讓我們做夢不會做得太長的方式就是一定要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但是為心找的是臨時的家,而不是監獄。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僅僅只是一個輔助、一個協助,讓我們在心迷失去想,迷失去做夢的時候,能夠更快地及時意識到。
我們為自己的心找的臨時的家,是什麼都行。比如,各種各樣的界定,世間法或世俗諦。比如,我們想著「佛陀」這個詞。也可以想那些跟佛教沒有任何關係的內容。現在泰國開始進入夏天,天氣比較熱,然後很快會進入榴蓮成熟的季節、山竹成熟的季節。誰如果喜歡吃榴蓮,就可以不停地去念誦:榴蓮、榴蓮、榴蓮……,不停地念下去;誰如果喜歡吃山竹,就可以不停地念誦:山竹、山竹、山竹……,不停地念下去。
為什麼念「佛陀」跟念「山竹」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並不是我們念誦的內容。我們念誦是為了能更快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忘了念「佛陀」和忘了念「山竹」的狀況是同樣的,迷失去想就是迷失去想了。在我們念誦的時候,心聚焦於我們念誦的內容——「佛陀」,這跟我們念誦的時候聚焦於「山竹」沒有任何區別。因此,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真正的重點跟核心並不是我們所選擇的禪修所緣,我們真正修行的、真正關注的是自己的心。
誰如果不喜歡念誦,也可以去觀身體呼氣、身體吸氣。今天隆波也有講到過好幾個方法,比如觀身體行住坐臥,看身體動了停、動了停。但是以老師的角度,適合大家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誦。為什麼?因為以老師看到的大家在外面和在禪堂的情況來看,大家不是散亂就是打壓。散亂是什麼?散亂就是念頭。我們與其放任它不停地想一千件、一萬件事,還不如就只是去想一件事兒。比如,山竹、山竹、山竹、山竹……,榴蓮、榴蓮、榴蓮、榴蓮……。在中國有什麼水果很好吃?(學員回答: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老師用中文說西瓜)。老師的發音可以嗎?
當下這一刻我們的心更加舒服一些,感覺到了嗎?就是用這樣輕鬆、放鬆、舒服的心,然後玩兒一樣地去念。我們念誦並不是為了去強迫心一直跟念誦的內容在一起,而是通過念誦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在心跑掉的時候更快一點地知道。
誰如果在念誦的時候強迫心和自己念誦的內容在一起,他的心就會是沉重的、憋悶的、一動不動的。這樣的狀況稱為「不會念」。真正的會念是走神了知道、動蕩了知道、一下忘了自己念誦的內容知道。誰如果念誦之後迷失非常的多,這樣的人非常棒!如果誰念誦之後,心根本不去想別的東西,你就根本不用到這裡來學。
因此,我們不要去追求那顆寧靜的心。一顆真正適合開發智慧的、好的心,是能夠動盪變化的心。如果沒有看到運動跟變化,你怎麼可能看到三法印呢?如果念誦之後,一整天一直處在寧靜、一動不動的狀態,你就一整天都沒有開發智慧。心一定要能夠運動變化。因此,要好好地抓住裡面的核心——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去追求讓心一動不動,也不是為了讓心緊緊地抓住我們念誦的內容,但是隨著我們不停地念下去,在某一些片段心會去緊緊地抓住念誦的內容,那時要及時地去知道自己的心,也就是說要知道心有跑過去緊緊地抓住念誦的內容了,那就是什麼?就是它跑去緊盯了。
如果誰是害怕自己迷失的人,又特別精進,他越念誦,心就會越憋悶。他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但事實上並不好,並不厲害。在我們念誦時,或是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的時,往往會出現兩個主要的狀態:誰如果特別地用功,特別害怕自己迷失,心就會緊緊地抓住念誦的內容或是臨時的家,一旦緊緊地抓住那個所緣一段時間後,心就會開始憋悶、呆滯、一動不動了。然後還有另外一種狀況就是:玩一樣地去念誦,很快心就會偷偷地跑,忘了所念誦的內容或是臨時的家,然後就會偷偷地跑去做夢,也就是偷偷地跑去想。我們並不去阻止,並沒有說要禁止心跑去想,而是心跑去想的時候,要快一點覺知到。但不可能無緣無故一開始就能很快地捕捉到,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訓練過。有的人如果刻意地想快一點去捕捉到,就會去守株待兔。然後一邊念下去,一邊在那個地方守株待兔,想看什麼時候會迷。事實上已經迷了,對嗎?已經迷失去守株待兔,提前跑去守著了。它真正的關鍵在於要玩一樣地去做。
玩具和真品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要把它牢牢地記到內心深處、記到骨子裡去,也就是:如果你非常較真、認真地去做,你會得到玩具;但是如果你玩一樣地去做,你會獲得真品。
那很較真、很認真地去做,是什麼狀況?也就是從現在開始,我要成為一個大的修行人,什麼事情都不關注了,什麼事情都沒興趣了,然後去打壓自己的心,強迫自己的心一直跟我們所選擇的「臨時的家」在一起。這就是那些很認真、很較真的人在做的。但是玩一樣地做,同樣也有風險。為什麼?因為很快我們就徹底地忘了修行,已經跑去想了一百件事了。
因此,大家有作業要完成——每一個人都必須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我們修行並不是為了讓心好、讓心對。我們不斷地去修行,不斷地玩一樣地去念誦,然後不時地來觀察心。我們並沒有去守護每一個瞬間。念誦之後不時地去觀察,心是玩兒一樣地去看一看、體會一下心。
剛才教的這些是屬於「心學」的一個部分,如果你能做得到,就會獲得正確的禪定。從現在開始,大家都暫時地、徹底地忘記禪定這個詞。為什麼?因為只要我們在想到禪定的那一剎那,馬上就會開始打壓自己。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在因地上面去用功,真正正確的禪定的因是及時地去知道自己的心。這才是正確的禪定的正確的因。而我們一旦想到要修禪定,就會努力地去創造禪定,那個不對。
播的因是正確的,結的果才會是正確的。對於佛教,真正適合開發智慧的正確的禪定,它真正的因是對自己心的學習跟了解。心迷失去想了有及時地知道,這是在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如果及時地知道我們的心跑去緊盯念誦的內容,這稱為在及時地知道心。
佛陀為五比丘開示的《初轉法輪經》的最開始的段落是什麼?是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不值得去做的兩個極端。第一個是什麼?也就是徹底地迷失在世間。就像剛才我們一百多個人在外面喝咖啡、吃點心的時候在散亂。還有另一個(極端)就是去改造自己的身、改造自己的心,去打壓自己的心、去打壓自己的身。
有沒有常常聽隆波帕默尊者講到經典裡的一個故事?有一位天神,他誤以為自己已經證悟阿羅漢了,然後他就去請教佛陀:「世尊,您是怎麼徹底地跨越煩惱的大海的?」
佛陀是怎麼回答的?大家說佛陀是怎麼回答的?(學員回答:既不精進也不放逸)對!既不精進也不放逸。
你們在外面吃點心、熱火朝天地閒聊時,是迷失在自己夢的世界裡,那一刻你們是在放逸。但是有一小部分人在禪堂裡打壓自己,那一刻是正在精進。既不精進也不放逸,這個難嗎?(學員回答:難)對了,難!
如果它很簡單,就會有非常多的聖者像雨後春筍一樣地冒出來。為什麼?因為在我們沒有想到修行的時候,我們是徹底地迷失在世間、徹底地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徹底地迷失在念頭的世界裡的,這個狀況是隨時準備好下「四惡道」的。而什麼時候一旦想到要修行了,我們會做什麼?我們就會馬上開始精進。這就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的常態。
如何做才可以讓自己真的能從慣性的牢籠裡掙脫出來,既不去打壓自己,也不會在沒有想到修行時徹底地放任自己迷失?怎麼可以徹底地從慣性的模式裡面跳脫出來?
就是要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然後去觀察心——心迷失去緊盯了,要知道;心牢牢地抓住念誦的內容了,要知道;心迷失去想了,扔掉了念誦的內容,要知道。
在佛教裡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個內容是什麼?大家還記得嗎?是戒學、心學和慧學。心學就是去學習跟了解心,當我們學習、了解心之後,就會獲得正確的禪定。所以老師才會讓大家重視自己的心。
難嗎?難!這是直來直去的,老實說很難。但它也不至於難到我們做不到。它仰賴的是什麼?仰賴的是去訓練,而且要牢牢地去抓住關鍵。
回答一下老師的問題,在我們念誦「佛陀」,念誦「山竹」,念誦「榴蓮」的時候,那一刻我們正在想,對嗎?我們的一生一直在想個不停,對嗎?那為什麼我們在想「佛陀」、在想「山竹」、在想「榴蓮」的時候,心就不自然了呢?看到了嗎?一開始就錯了。為什麼?讓你們想,並沒有讓你們去改造心。
你這一生是怎麼樣想的,在念「佛陀」的時候,就那麼去想。如果你那麼去想的話,很快就迷了。但如果是一個修行人來想的話,他就一定要先去打壓自己的心,然後才開始念。有沒有開始能夠抓住一點點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要用平常普通的心去念。
心沒有打壓地和自己在一起,一會兒迷了,一會兒又覺知。實話實說,真正正確的那條線,只有一丁點,只要稍微有偏差就錯了。我們一定要訓練,經過多多地訓練,直到它自然、自行地生起。
有一個詞我們需要去了解,它稱為「大善心」。曾經聽說過嗎?「大善心」的意思是心是屬於善的心,而且這樣的善是非常大的善。有的人的心是善心,但是他的善心並不大。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的朋友很喜歡做功德,但我們不喜歡,他只要知道哪個地方有功德可以做,根本不用誰去邀請、去跟他做廣告,馬上就去做。這樣的善心是在沒有任何人鼓動或是做廣告的情況下自然生起的,這樣的善心是屬於大善心。
比如我們是一個非常小氣、吝嗇的人,然後這個朋友對我們勸了又勸,說這個地方可以做功德,勸了又勸,而且不停地做廣告,然後日夜不停地灌輸這個怎麼好、怎麼妙、有什麼好處,最後我們才很不情願地從自己的錢包好不容易掏了一點點錢出來做功德。這樣的善心是非常小兒科的善心。
真正的大善心是在沒有任何外因的引誘和鼓動的情況下自然生起的,那樣的善心才能稱為大善心。如果我們的善心一定要在外因、在別人的鼓動下才生起,那樣的善心並不是大的善心,只是非常小的善心。
但這個大的善心是不會自然生起的,它是仰賴訓練的。它仰賴於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訓練,訓練到習慣了,然後在沒有任何刻意的情況下,自然地去做出來。心有一個自然的狀況,就是它會隨順以往的慣性,心還有另外一個天性,就是它的自然狀況就是可以訓練的。
剛才舉的是一個有關於布施的例子。我們訓練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最後讓覺知、覺醒、喜悅的狀態可以自然地、常常地自行生起,這樣才可能獲得大善心。要想能夠開發智慧,這樣的禪定、善心,一定要是在沒有任何刻意的情況下自然生起的。但是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這樣的狀況,一定要常常地去訓練。訓練的方式就是要有一個「臨時的家」,然後在心迷失去想的時候,及時地知道。
我們要去訓練,訓練到這個習慣跟慣性徹底地融入我們的血液、深入我們的骨髓。直到最後來到迷失了知道、跑掉了知道,這樣的狀態自然、自行地生起。一定要來到這一點。
簡單嗎?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講是很難的。為什麼?因為原理和道理是徹底敞開的、是直來直去的,沒有任何隱秘的地方。有一個「臨時的家」,然後不斷地去及時地觀察、知道自己的心。有一個「臨時的家」,並不是為了去強迫心跟「臨時的家」一直待在一起;有一個「臨時的家」,並不是為了讓心一動不動的。「臨時的家」僅僅只是一個幫助我們的工具,在我們迷失跑去想的時候,能夠讓我們更快地意識到。
—定要每一天都去訓練。事實上,必須要從早到晚不斷地去訓練、練習,直到有一天在我們沒有任何刻意的情況下,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這樣自行生起的狀態能頻繁地生起。
老師從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講了一個小時,大家觀察到了嗎?老師一直是在講同樣的內容,不停地重複來重複去,炒現飯一樣的,不停地翻過來、翻過去,炒過來、炒過去。
昨天老師已經講過,要想能夠學法修行,必須要去動手、去實踐、去體會。別誤以為能把老師的每一句話都爛熟於心,就可以做得到。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常態是:如果在沒有想到修行的時候,我們的慣性就是迷失,習慣於迷失;而一旦想到修行的時候,我們的慣性就是緊盯。一定要訓練,訓練到最後能夠徹底地打敗這兩個習慣。
在座的兩百個人,有沒有誰對這一點還不明白的?那在座的如果誰覺得自己已經明白了,請你幫忙舉一下手。為什麼並不是每個都人舉手了?說明有一些人沒有明白。
今天老師想教給大家的就是這些。等一下大家出去隨便找個地方,因為這裡的場地是非常寬的,找哪個地方都行,然後要玩一樣地去念誦,去觀察自己的心。老師要告訴你的就是那個很難。想成為聖者嗎?一定要有這樣的想法,要有這樣的欲望,否則為什麼要跑過來呢?這個是「鑰匙」。
五比丘在證悟初果(須陀洹)之前學的就是這個,對嗎?就是對於一個修行人而言不值得走的兩個極端。但是五比丘的波羅蜜是非常非常多的,他們一听就很快明白了。但是我們呢?我們的波羅蜜並不多。因此,一定要訓練,而且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才可能真正明白這兩個極端。你聽多少都做不到的,只有開始去動手;你要想真的明白,一定要去動手、去實踐。
「修對」是什麼?知道嗎?就是有知道自己犯的那些錯——去緊盯也錯了,去迷失也錯了。就是去知道錯誤的那兩個極端,去及時地知道它們。不是說修行了一會兒之後,就緊盯到憋悶得不行,然後就徹底地把修行扔得一乾二淨了。憋悶之後,並不是讓大家就徹底地忘記修行,只是稍微放下那麼一瞬間、非常短的時間,然後再次重新開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是第十一期禪修的第一天,有好些人已經來參加過好幾期了,依然還需要去聽炒的那些現飯,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波羅蜜並沒有像五比丘他們的那麼多啊!而且教的人的波羅蜜同樣也不多,因此大家要彼此去忍耐跟包容。
【完】
法音錄聲明:
文章轉錄自微信公眾號「禪窗」法布施的音視頻。為便於閱讀且符合書面表達,我們對其進行了後期編輯校對,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準確性未得到確認,若存在任何錯誤或偏差,完全歸責於整理者,望讀者知悉與明辨,並請不吝指正。本文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嚴禁擅自節選或改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