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重點是: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境界

阿姜巴山

2019年3月11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本沒有看到心跑去想。有沒有誰一直都是有覺性的?那個不對。心是一動不動的,感覺到嗎?已經告訴過大家了,不要追求一動不動的心。重點在哪裡,知道嗎?心一動不動卻不知道。

接下來老師帶大家來看心跑動。每一個人想到自己的頭髮。感覺到了嗎?自己感知的那個點來到了頭髮上,在那一刻,心跑到了頭髮上,用另外一個角度講,其實就是當下這一刻心正在緊盯頭髮。

心浸泡在哪裡,就是在緊盯那裡。現在每一個人讓心來到自己的左腳上。感覺到了嗎?自己的心現在來到了左腳上面,那種感覺是有一些狹窄的,有一些壓抑和狹窄,心不輕鬆,不舒坦。那一刻心在哪裡?心在腳上。呆的時間久一點就變成緊盯腳。

好,換一邊,到右腳上面來。現在我們的覺知來到了右腳上面,說明心已經跑到右腳上面來了。為什麼?因為心是一種自然的感知所緣的狀態。因此,我們的感知在哪裡,我們的心就在那裡。因此,在修行的時候,我們刻意地把心送到哪裡,就等於我們刻意地在緊盯那裡。

心自然的狀態就是一直處在移動的狀態,不停地跑來跑去。一會兒跑去看,一會兒跑去聽,一會兒跑去想。心一直處在運動、變化、工作的狀態之中,這是心的一種自然狀態。如果我們努力地讓心一動不動的,就等於在跟心的天性對抗。

等一下我們去吃飯,吃飯的時候去觀察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感知在哪裡,我們的心就在那裡。知道了之後就徹底地扔掉,不用去抓住它。

心一會兒跑到這裡,一會兒跑到那裡,一會兒又跑去想了。在我們吃飯的時候,心一會兒又跑到舌頭上去品嚐味道了。不斷地去及時地知道,這樣才能夠稱為有及時地知道心。

舊生們隨著修行越來越多,就會看到內在的那些演繹跟造作。在知道內在的演繹跟造作的時候,那個時候心就在那裡。真正執行看的職責的是心,被看見的現象不是心。

因此,要及時地去知道心在哪裡。但是不用每一個片刻都去觀察。是一個平常普通的人在吃飯,然後不時地去觀察自己的心,並不是每時每刻,明白嗎?

心就是這麼在工作的,它碰一下很快就跑了。在我們什麼境界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們是迷失的。在我們努力地要每時每刻都保持覺知的時候,同樣是迷失的——迷失去找究竟觀什麼好,迷失去緊盯,迷失去尋找。

身體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心是什麼樣子的狀況,也不知道,那一刻是徹底迷失的。但是不迷失是不可以的,如果一直都不迷失,那就是緊盯,那就演變成了迷失去緊盯。為什麼?因為去緊盯了卻不知道。

老師說了這麼多,從來沒有界定什麼對,什麼不對,有的只是在告訴大家這個稱為「迷失」,這個稱為「緊盯」,這個稱為「覺知」,這個稱為在「做」,這個稱為在「看見」。

感覺到了嗎?老師並沒有努力地去讓大家做那些所謂對的事情。老師努力地去帶領大家認識那些境界跟狀態,一旦那些境界跟狀態生起了之後,我們才可以有覺性。

我們要想能夠有覺性,就一定要認識這些境界跟狀態,一定要曾經看到過這些境界跟狀態,而且要常常地看見,直到心能夠牢牢地記得那些境界或者是狀態。

心它自己看見,然後常常地看見,直到心最後能夠自己記得它們,而不是我們記得。

好,以一顆平常、正常的人的心去吃飯。

【完】


法音錄聲明:

文章轉錄自微信公眾號「禪窗」法布施的音視頻。為便於閱讀且符合書面表達,我們對其進行了後期編輯校對,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準確性未得到確認,若存在任何錯誤或偏差,完全歸責於整理者,望讀者知悉與明辨,並請不吝指正。本文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嚴禁擅自節選或改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