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就像看電影一樣——看電影時我們不會去干預影片,我們只是觀者;又像看電視,我們無法干預電視影片,有什麼給我們看我們就看,所以抓住了觀心原則:心是什麼樣子,就知道它是什麼樣子。[……]
我們就只是知道,身體是被觀察的對象,有一個觀者在。心是觀者,是覺知者。身體行住坐臥,是被觀察的對象,心是觀者。身體呼氣吸氣,是被觀察的對象,心是觀者。身體痠了,身體在動,動的身體是被觀察的對象,心是觀者。這樣不停地去訓練,就可以把身跟心分離開來,這是分離身心的方法。[……]
欲望是一種隱形、聰明的主人,它一直在剝削我們,我們不知不覺被欲望操控、被欲望蹂躪,但是沒有察覺到。[……]
我們要及時地去讀自己內心的法。法是私人訂製式的,我們要去看:當下這一刻是萎靡不振,及時地知道;當下這一刻心很愉悅,及時地知道。不用擔心聽法沒有聽懂,沒有誰可以透過聆聽法而明白法。[……]
我們要看自己,吃到什麼程度覺性會頻繁生起,睡到什麼程度覺性會頻繁生起,我們就那麼做。慢慢地去觀察自己,每一天不停地觀察自己,哪一個時段覺性會生起得很好,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真正絕頂的功夫在於心,這是高階的。更高階的就是空——無心,把知者的心能夠放下。修行和功夫完全是一致的,一定要明白最絕頂的秘笈都會抵達到心。[……]
我們學法的時候,我們要學相對的「一對」,最後我們就會來到稱之為「一」的事物。[……]
如果我們修行後,發生了一些好的狀況,你就去觀察煩惱:什麼樣的煩惱斷了,什麼樣的煩惱還沒斷?那些斷了的煩惱,是暫時的?還是永遠的?我們一定要看這個。[……]
修行人並不是要訓練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很漂亮,是訓練自己有覺性,身、口、意就會規矩,就會自然散發出美。[……]
隆波修行後看到真正的門是——心保持中立,契入到「行捨智」的階段,那是大門、也是分叉路:有的人生起道與果,有的人走上修菩薩道,另外一群人由於自己的業報,被煩惱戰勝而退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