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想要」生起,是因為心飢餓,於是就會不停地去找滿意、陶醉的所緣,一旦得到滿意、陶醉的所緣,就如同醉一般的狀態去品嚐,然後累積隨眠煩惱,品嚐「喜歡」的這個癮,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
一年又一年飛逝,我們越來越接近死亡。在瀕臨死亡時,別後悔,別吃後悔藥——應該做的事情,還未做。[……]
應觀察自己,無須讓他人來幫助我們觀察,我們須自我觀察——我們所想的,是純淨?還是雜染?我們所說的,是純淨?還是雜染?我們的所作所為,是純淨?還是雜染?[……]
我們不斷地去度量自己的心,我們所想、所說、所做,究竟什麼東西藏在背後?是善法?還是不善法?[……]
佛教並不是教導我們向舊業投降,佛教教導我們要去播種好的新業,那就會有新的結果,產生的結果,就會稀釋那些惡業。[……]
是煩惱習氣讓我們苦,而不是別人讓我們苦。我們卻很喜歡去指責別人——那個人讓自己苦,這個人讓自己苦,實際上,是自己的煩惱習氣,讓自己苦。[……]
惡業或不惡業,很容易看,如果我們讓他人——還未生起的煩惱習氣,生起了,已生起的煩惱習氣,更加強大了,那肯定是惡業。[……]
一旦煩惱習氣被及時地知道,它就會退跑。[……]
煩惱習氣生起之後,如果我們去迎合它,煩惱習氣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類似於它吃到了食物,這是很奇怪的物種,譬如鱷魚,給他餵食,不停地給它餵食,它的力量就會長大。[……]
如果心一動不動的,打坐之後,一直是獨處、一個人閉關,而認為自己沒有煩惱習氣,這並不能相信,因為尚未有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必須要有接觸,煩惱習氣才能夠運作,如果沒有「觸」,煩惱習氣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