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訓練時,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若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法,要及時地意識到,若不滿意,也要及時地知道,這稱之為「收攝六根」。[……]
如果我們的心有煩惱習氣,心就無法與「法」相匹配。因此,必須及時地知道它,別迷失在世間。[……]
心保持中立,看到所有一切皆是平等的,無論是苦或是樂,生了就會滅,全然平等。[……]
若我們的心僅是知者、觀者,我們就會看到——世間只是一場夢,一場空。[……]
毗缽舍那——「毗」(vi)是清楚;「缽舍那」(passati)是看見,清楚地看見,看到身的實相、心的實相。[……]
如果我們以所緣作為禪修的重點,我們便會獲得寧靜型的禪定;如果我們以「心」作為重點,我們就會獲得安住型的禪定。[……]
覺性(sati)極為重要。若沒有覺性,就沒有在修行;若有覺性,就有在修行。[……]
世間就是如此的,自始以來便是如此,是我們的心亂七八糟,滿意於這個境界,不滿意於那個境界……於是心就會掙扎、造作,心沒有「空」、沒有寧靜、沒有寂靜。其實是我們的內心不寂靜,反而怪罪這個世間不寂靜。[……]
所有的壞事,所有的煩惱,結果必定是苦的。因此,若我們不想受苦,就別去隨順煩惱雜染。[……]
我們需燃燒煩惱,讓煩惱煩躁不安,而不是被煩惱燃燒得煩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