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以巴利聖典及注釋書為基礎,描繪出在佛陀時代的女性證道事跡。她們是行於覺者之道的佼佼者,如秋空之皎月,如幽谷之香蘭,她們的智慧及德澤在人間千古不朽。[……]
僧團的首位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ajāpatī Gotamī),為比丘尼僧團成立之期的首要核心人物,亦是比丘尼僧團的發起者。她尚有一個特殊的身分,即佛陀的姨母及養母。猶如親生母親一般,她守護著年幼的悉達多菩薩(Siddhattha)長大成人。[……]
懺摩(Khemā)曾是頻婆娑羅王的王后,她的容顏傾國傾城。對於自己的皎好容貌,她深感愛戀及執著。佛陀對她的善巧教化,使她洞見身體是苦、無常、無我與不淨。藉由修行,她了知身心的實相而從諸苦中解脫,從此不再被無明所束縛。猶如群星之月,懺摩是佛陀比丘尼僧團的二上首女弟子之一,以具大智慧而聞名,在真理前無畏作獅子吼。[……]
蓮華色比丘尼(Uppalavaṇṇā)在多劫的輪迴中,隨其善行及發願,圍繞著蓮花而開展多生的傳奇。她以善業彩繪輪迴之畫,直至最後一生徹底地解脫輪迴。蓮華色比丘尼是比丘尼僧團的二上首女弟子之一,尤其精通於神變,被佛陀譽為「神變第一比丘尼」。[……]
波吒左羅(Paṭācārā)的事跡,成為我們面臨絕境的最佳鼓舞。她先後遭遇了失去丈夫、孩子、親人等接二連三的重大打擊,而被擊垮崩潰了。然而,值遇佛陀而聽聞佛法,她徹底從無止盡的輪迴夢裡覺醒,以自己的智慧及經歷幫助眾多女性證悟,佛陀將她譽為「持律第一比丘尼」。[……]
倘若我們摯愛的伴侶突然減少對世俗的欲望,放棄財產及世俗的親密關係,心傾向於佛法,我們將會如何應對?是埋怨、極力挽留,還是給予最深的祝福?
身為婦人,曇摩提那(Dhammadinnā)卻作出另類的選擇——出家。她以傲然的骨氣,不屈服於世間的情愛及財富,以滅苦為目標,努力淨化自心。她修行的成果豐碩,甚至比過往摯愛伴侶的成就更勝一籌。由於她說法的能力出類拔萃,佛陀譽她為「說法第一比丘尼」。[……]
難陀(Nandā)擁有仙姿逸貌,美如天女下凡,由於愛戀色身而在聖道上無法增進。佛陀慈悲善巧地為她開了一劑特效藥方,以神通變現女人在瞬間變老、死亡的場景。由此驚醒長久沉睡的心靈,她了知自己的色身亦如是無常、不淨與易壞。難陀契入身心的實相而證得最上道果,以禪定聞名,被佛陀譽為「禪定第一比丘尼」。[……]
索那(Soṇā)為十名孩子的母親,一生忙碌於養育孩子至長大成人。年邁時,當她將全部財產平均分配給十名孩子後,卻沒有一個孩子願意照顧她。她覺醒一生庸庸碌碌為了孩子,僅是一場沒有意義的空忙。年老無依,僅有佛法才是真正的依靠。她發奮精勤,以老邁之身證得最上道果,被佛陀譽為「精進第一比丘尼」。[……]
薩故拉(Sakulā)比丘尼為眾比丘尼中天眼第一者。由於曾經布施明燈於佛陀,加上過去的願力及在修行上的精進,她超越人類眼根的侷限,開啟天眼神通,成為女性中獲得天眼神通的佼佼者。[……]
跋陀軍陀羅蓋薩(Bhaddā Kuṇḍalakesā),這一位為愛不惜付出一切的女人,在面對丈夫萌生殺害之心時,以機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此恩將仇報的背叛,讓她生起對世間極大的厭離,並成為追求真理的動力。她從一位為愛不顧一切的女人,成為疾速證悟的聖者,這一切的改變,來自於對生命意義及價值的重新探索。世間無論看起來多麼美好,輪迴的事物終將以悲劇終結,唯有真理及佛法的修持,才能永不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