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16:32~26:50
法談摘錄
2017年8月12日A|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修行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固定模式之中修行;第二部分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如果做不到這點,在今生體證道、果、涅槃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日常生活裡。如果只在打坐或經行的時候才能修行,我們一天能打坐多久呢?又能經行多久? 沒有多少時間。而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那麼就幾乎一整天都在修行了。
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就是以平常而普通的心,覺知身與覺知心,輕鬆自在地覺知。當眼睛在看的時候,不用阻止眼睛去看,也不用去選擇一定要看好的,不看不好的。眼睛看到什麼都行。比如,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人的臉, 感覺就會在心中生起,心會時苦時樂。看到某些人,心有快樂;看到某些人,心有苦。要及時地去知道。心中生起快樂,要知道;心中生起痛苦,也知道。看到某些東西,心是善的。比如看到精美的佛像,心會感覺平靜舒坦,要知道「平靜舒坦」;看到討厭的人,瞋心生起了,要知道「瞋心生起」。
眼睛看到色,然後心中生起苦、樂,要及時知道;心中好、壞生起了,也要及時知道。在日常生活就是這麼訓練。有眼睛就看,有耳朵就聽,不用捂住耳朵。
耳朵聽到聲音之後,生起了快樂,要知道;生起了痛苦,也要知道。聽到聲音之後,心是善的,比如聽法之後,心中生起善法,要知道「心是善的」。如果心中生起善法之後卻不知道,一直沉醉其中就不行。如果心是善的,知道「心是善的」,這個不錯。或者聽到聲音之後,心中生起了不善,聽到這個人的聲音之後,生起愛戀,要知道「愛戀生起了」,「貪欲生起了」。聽到某人的聲音,我們會喜歡,感覺到了嗎?喜歡某個聲音,聽了之後完全沉迷進去忘了自己,聽了之後想入非非了,要及時知道自己的感覺。
耳朵聽到聲音,要及時知道感覺——苦也知道、樂也知道;心是善的,知道;心是不善的,也知道。比如,高興得忘乎所以,想入非非,心有貪欲,或者聽到了聲音,有瞋心生起。又比如,我們現在坐著聽法,有個人拿著手機在旁邊打電話,我們一點也不想聽,然後就會生起瞋心,對嗎? 要去知道「有瞋心」。
眼睛看到色,心中生起了苦、樂,要知道;心善,知道;心生起貪、瞋、痴,也知道。耳朵聽到聲音,心中生起苦、樂,要知道;心是善的,知道,心貪、瞋、痴,也知道。
鼻子嗅到氣味,也是如此。嗅到有些氣味,心有快樂。我們聞到哪些氣味心會有快樂?回答一下,聞到什麼氣味會快樂?是香味嗎?不是。有人聞到臭水溝的氣味會感到快樂。比如從小在臭水溝邊長大,對那個氣味非常熟悉。去國外後再回來,聞到臭水溝的氣味,就會感到非常心滿意足。
聞到什麼會讓我們快樂?是那些讓我們滿意的氣味,未必一定是香味。有人聞到香味之後並沒有快樂可言。有人灑了非常好的香水,我們聞了幾乎要暈倒。因此,香味並不一定讓我們產生快樂,而是喜歡的氣味讓我們快樂。
聞到氣味之後,心有快樂,要知道快樂;心有痛苦,要知道痛苦;心是善的,也要知道。比如,聞到香味之後,聯想到給佛像沐浴,心中就會生起善法;或者如果心中有不善法生起,也要知道。比如聞到香水味,想到剛給屍體沐浴,心中就會生起恐懼。我們這一代人都很怕香水味,在家裡聞到這個味道就膽戰心驚。如果是古人,一直在用這個香水,就不會害怕。
鼻子聞到氣味,有快樂,要知道;有痛苦,也知道。心善、心不善、心貪、心瞋、心痴,也要知道。
使用同樣的原則,去覺知唯一的地方——自己的心。不管是眼睛看到色,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氣味,都要來覺知心,苦、樂、好、壞全都生起在心。不斷覺知下去。
舌頭嘗到味道,會在心中生起感覺,品嘗這個味道會快樂,品嘗那個味道會痛苦。品嘗什麼味道會快樂?好吃的東西嗎?是那些令我們滿意的味道。剛才已經有過了教訓——讓我們快樂的不是好吃的味道,而是心喜歡的味道。因為有些人覺得好吃,另一些人覺得不好吃。即使品嘗同樣的東西,感覺也是不同的,因為心是不同的。對不同的人而言,讓心感到滿意的味道也不同。
有人喜歡吃生的、有血絲的、帶腥味的,我們一看到就毛骨悚然,光是想到要吃那些就已經倒胃口了,他們卻覺得鮮美無比。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他們覺得好好吃啊,對嗎?我們吃得了生魚,對嗎?但吃不了臭魚。
「臭魚」翻譯得出來嗎?嗯,厲害!知道臭魚,哦,曾經在東北部生活過。
嘗到滿意的味道後,心會感到快樂,有貪欲;嘗到不滿意的味道,心會感覺苦,然後就有瞋心緊隨而至;嘗到平常普通的味道呢,就會心不在焉,連吃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只是不停地吃,並沒有明顯覺得好吃或不好吃,機械式地吃個不停,已經徹底被「痴」吃掉了。因此,煩惱習氣是緊隨著感受而至的,眼、耳、鼻、舌、身接觸,有時生起苦,有時生起樂。
身體的觸方面,比如有些按摩師下手特別重,力大無窮,按下去特別痛,被按摩師按摩得很痛時,是苦還是樂?身體是苦還是樂?如果按得重,身體是苦的。大家已經被轉暈了。接觸滿意的事物會快樂,是指心的快樂;但身體如果被按摩得很重,就會苦,按摩得輕些,身體會覺得舒適;對於心,有的按摩師力度較輕,心卻沒有快樂,「這個按摩師根本沒按到穴位」;按摩師按下去,幾乎要痛暈過去,反而有快感,心裡高興,覺得值了!
因此,身和心是不同的,它們是不同的部分。對心來說,接觸到滿意的事物就快樂;接觸到不滿意的事物就痛苦。有的人在按摩之後要吃止痛藥,但是痛並快樂著!風雨之後是彩虹,痛完之後覺得很舒服。阿姜宋彩尊者曾經探究為什麼有人按摩之後,認為很舒服,感覺很好?因為在按摩時已承受了苦,等於償還了不善的業報。一旦痛苦過後,反而覺得舒服輕鬆。
眼、耳、鼻、舌、身接觸到所緣之後,生起苦,要知道;生起樂,也要知道;心是善的,要知道;心是不善的,也要知道;生起貪、瞋、痴,也要知道。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至於心,心跑去想,一旦有念頭生起,就會生起苦、樂、好、壞,我們要有覺性地及時知道。心快樂,知道;心痛苦,也知道;心是善的,知道;心是不善的,也知道。
有苦與樂的時候,我們對其有覺知,稱之為「在修習受念處」;心善與不善的時候,對其有覺知,稱之為「在修習心念處」,就是在心這裡用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這樣簡單地訓練。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www.ganluyu.org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