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8:41~13:45
法談摘錄
2023年11月26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沒有覺知自己的人有兩類:一類人呢,心是走神的,發呆的,跑到別的地方去了,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還有一類人呢,緊盯身、緊盯心,觀身是苦悶的,觀心也是苦悶的,心是憋悶的。
世間的人,如果沒有修行,大部分的心一直處在走神、發呆、迷失的狀態,稱之為一直迷失在眼、耳、鼻、舌、身的境界里,要不就是去想到色、聲、香、味、觸等被稱之為五欲的所緣,心迷失在感官刺激裡面——迷失在色、聲、香、味、觸里,或去想到色、聲、香、味、觸,稱之為沈迷於五欲。那樣的心並沒有在修行,太過松懈。
沒有修行的大部分人的心,都會沈迷於感官刺激——契入到放逸的極端。而修行的人呢?往往契入到打壓、修苦行的極端。因此每一個人都會契入極端。
那些沒有修行的人,比如所有的世間人,心會契入到放逸的極端——沈醉在感官刺激中,一直是陶醉在眼、耳、鼻、舌、身,或者是跑到意根里陶醉去想那些很好玩的事。至於修行人呢,會契入到修苦行的極端——強迫自己的身,打壓自己的心。而中道呢?必須要能夠擺脫這兩個極端。
一次,有一位天神——這已經給大家分享過好幾次了。有位天神去請教佛陀說:「世尊,您是怎麼跨越煩惱的大海的呢?」也就是怎麼跨越、怎麼能夠擺脫煩惱的呢?說得簡單點,即「您是怎麼成阿羅漢的呢?」佛陀回答說,他之所以能夠跨越煩惱的大海,是因為既不走神也不緊盯。如果走神就是沈醉於感官刺激——契入放逸的極端;如果打壓自己呢,就是修苦行的極端。他不走神,而且也不會很拼命、很認真、很苦悶地去用功。他告訴天神說:「我之所以能夠跨越煩惱的大海,是因為我不放逸,也不精進。」他是這樣用詞的。
天神發懵了:「誒,不放逸這個不奇怪,但不精進又怎麼可能跨越煩惱的大海呢?」佛陀說他不精進也不放逸,天神有點摸不著頭腦。
於是,佛陀就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我有在放逸,就會下沈;如果我有在精進,就會上升。我沒有精進,也沒有放逸,就是透過這個方法而跨越煩惱大海的。」
我們聽了之後不明白。事實上,所謂的放逸其實就是放任身、放任心去迎合煩惱習氣,也就是契入到放逸的極端。至於在精進呢,也就是努力地打壓身、打壓心,那是屬於修苦行的極端。佛陀擺脫了這兩個極端——放逸的極端和修苦行的極端,所以他證悟了阿羅漢,離苦了。天神聽過後見法了。
而我們大家聽過之後,卻沒有見法。我們聽了又聽,都還沒有證悟,因為我們的根器、波羅蜜依然很弱,我們就必須要仰賴於積累。就類似於我們的積分還太少,需要不停地去積累,別讓自己變成一口漏水的缸就行啦。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www.ganluy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