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法談摘錄
2018年6月16日
編譯|禪窗
佛陀教導說: 對於苦,要「知道」。 徹知到「苦」以後, 便會匯聚於「知者之心」, 接下來就會發生—— 放下知者, 即心放下「知者之心」。 「知者之心」有其特徵: 它是顆狀的、粒狀的(範圍), 仍有處所可以駐足: 有來有往、有生有滅、有所造作。 「知者之心」仍是有所造作的, 造作什麼呢? 造作好,而不是造作惡。 何時心徹見了「知者之心」, 它就會放下。 「知者之心」便灰飛煙滅, 取而代之生起的是: 純凈的「知元素」。 大乘佛教或是禪宗認為: 純凈無染的知元素,即是佛性, 此佛性人皆有之,本自圓成。 只不過它是被煩惱、被漏煩惱、 被無明所包裹著。 如上所言的人, 如果不是在憑空想像, 那麼就是真的有所親見。 同樣地親見到: 心正被漏煩惱所包覆的狀態。 以及親見到: 那個包覆的外殼分崩離析, 於是心變成了無邊無際的心, 不再是「顆」與「粒」。 心無處可安, 無來無去,滲透在萬物中, 彌漫於宇宙,無處不在, 無須來亦無須去。 如果對此想要了解更多, 可以查閱相關書籍, 黃檗禪師的《傳心法要》 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 隆布敦長老也曾有選擇地拿來教導, 書名是《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的開篇, 就是黃檗禪師的開示。 隆布敦長老的教導 為何與黃檗禪師的相似呢? 因為長老說: 黃檗禪師的表述非常到位。 長老修行以後的領悟 與黃檗禪師的教導如出一轍。 既然黃檗禪師的闡述非常到位, 長老就借來一用了。 這並不是長老在照本宣科, 而是因為長老洞悉到了真相, 這才取用的。 早在閱讀黃檗禪師的著作之前, 隆布敦長老就已經開示過了 「心的聖諦」。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禪窗」微信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nai8TN66XNMBTcdZuI6U5w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