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29:25~34:17)
2020年11月08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所有的禪修所緣,
僅僅只是心的一個誘餌,
我們先引誘心,讓它到此處,
(比如)與念誦的佛陀在一起。
心缺乏覺性,就會跑到其他地方去。
譬如釣魚,見過嗎?
我們將魚鈎放入水中,
魚鈎就好比是禪修所緣,
魚來到魚鈎處(禪修所緣),我們知道,
魚離開了魚鈎,跑到其他地方去,我們也知道。
我們看的是什麼?
我們看的是魚。
在釣魚的時候,
我們會看魚鈎?還是看魚?
如果魚還未來,
我們就搖晃魚鈎,看著魚鈎,
但若魚來了,就不用關注魚鈎了,
事實上,我們關注的是魚。
我們修習禪法,是為了要得到——
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的心。
而不是為了修習而修習,
不是為了成為觀呼吸或念誦「佛陀」的專家,
那僅僅只是一個誘餌,
用來知道當下這一刻,
心與「佛陀」在一起、與呼吸在一起。
如果缺乏覺性,心跑到他處,
我們及時地知道「心跑到他處了」,
一旦及時地知道這一點,
「迷失的心」就會滅去,
「覺知的心」就會生起。
「覺知的心」並不在此處,
它並沒有與禪修所緣在一起,
它是「知者」。
若問:「它(覺知的心)在何處?」
不知道。
它無形無相,無需安身之處。
它沒有實體,與身體不同。
身體由元素構成,
必須有安身之處。
知道身體住於何處嗎?
它安身於何處,知道嗎?
身體住於空間裡,
住於「空」,住於「空元素」。
「空元素」不是「空氣」,
「空元素」指的是「空間」,
換而言之,身體住於空間,
住於「空」。
而心呢?心住於何處?
心住於「覺知」,
覺知在何處,心就在該處。
很好玩!
越學法修行,越好玩。
隆波尚未遇見隆布敦長老之前,
隆波修行,每一天都修行,
想取得道果涅槃。
一旦見到隆布敦長老,
長老教導隆波去觀自己的心,
隆波忘了道果涅槃,
已經忘了所有的一切,
關注的就是「心」。
心真的很神奇、殊勝,
慢慢地去學習,慢慢地去了解。
最開始,心會成為「我」,
最後,心自己讚歎,
特別地興奮,讚歎「誒!心不是我」。
能夠看到這種程度,它會自己照見。
大家按照隆波教導的方法去觀,
看到身體坐著,心是知者,身體不是我,
看到苦樂的感覺,生起在身、在心,
苦樂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
看到善、不善生起,
看到貪、瞋、痴生起,
生起的貪、瞋、痴,
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
貪不是我、瞋不是我、痴不是我,
僅僅只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
接下來,隆波看到心本身也是不停地在變化——
「知者的心」也是無常的,
一會兒變成「迷失的心」,
「迷失的心」也是無常的,
一會兒變成「緊盯的心」,
「緊盯的心」也是無常的,
一會兒又會變成「迷失的心」,
一會兒變成「知者的心」。
迷失的時候,會迷失好幾種方式——
迷失去看、迷失去聽、迷失去聞、
迷失去嚐、迷失去感知身體方面的接觸,
迷失在心裡面去想,迷失去緊盯禪修所緣,
這些全都是迷失。
但是及時地知道「心迷失」的瞬間,
「知者的心」就會自動自發地生起。
別去呵護「知者的心」,
透過多多地有覺性,
去及時地知道「心迷失了」,
就獲得「知者的心」。
每一次知道心的迷失,
「知者的心」就會自動自發地生起,
因為心知道「迷失的心」時,
覺性會消滅不善法。
不善的心不可能與覺性同步生起,
覺性生起的瞬間,
「迷失的心」就會滅去,
就會變成「知者的心」。
「知者的心」與「迷失的心」,
它們如硬幣的兩面,
如硬幣的正面及反面——
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不可能剛好是在中間的,
久久地才會有一次。
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也就是——
不是「知者的心」,就是「迷失的心」,
就只是如此而已。
如果是作為「知者的心」,
只是臨時的存在,
別去呵護它,它就會滅給我們看。
接下來,我們就會看到——
「知者的心」本身也不是我,
它是生生滅滅的事物,
總而言之,沒有一個「我」存在。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