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7:38~13:45)
2020年11月15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世間的生命就是如此的,
拼命地掙扎,去尋找快樂,
拼命地掙扎,去逃避痛苦。
事實上,根本不必掙扎,
快樂,無論你怎麼掙扎,它都會消失的,
痛苦,無論你怎麼掙扎,它也不會消失。
時間到了,因沒有了,苦也不存在了。
快樂也是一樣的,
有因,就有快樂,
沒有因,就不會有快樂。
我們接觸到喜歡的所緣與境界,就會有快樂,
我們接觸到不喜歡的所緣與境界,就會有痛苦。
因此,苦樂是心接觸所緣時(呈現)的事實,
碰到喜歡的所緣,就會快樂,
碰到不喜歡的所緣,就會痛苦。
接觸到(什麼)所緣與境界,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我們刻意地去選擇——
接觸的全是讓自己滿意、快樂的所緣,
那是做不到的。
比如,我們有眼睛,就會看到,
有時會看到喜歡的畫面,
有時會看到不喜歡的畫面,
我們是無法做選擇的。
然而,是業報為我們做選擇。
業報現前的時候,
(比如)坐車,聽到路況新聞報導,
前面發生車禍,有人死了,
不想看,不敢把視線往路中間看,
不想看屍體,於是把視線往路邊看,
剛好他們卻將屍體移到了路邊。
眼睛看到好的畫面,或不好的畫面,
滿意的畫面,或不滿意的畫面,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是業報在為我們做選擇。
耳朵聽到喜歡的聲音,或不喜歡的聲音,
我們也是無法選擇的,
心要想好的事情,或想不好的事情,
我們也無法選擇。
因此,所有心感知的所緣,
無論是色、聲、香、味、觸,
身體方面的觸,或心方面的感覺,
我們都是無法選擇的。
佛陀並沒有教導我們去躲避這些所緣和境界,
佛陀教導我們——
有眼睛就去看,有耳朵就去聽,
有鼻子就去聞,有舌頭就去嚐,
有身體就去接觸,有心就去想與造作。
因為眼、耳、鼻、舌、身、心,
各有它們自身的職責,
它們就要各司其職。
然後,接觸到所緣與境界,
是(接觸)好的所緣,或是不好的所緣,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比如,我們在禮佛念經,心情很好,
無緣無故地,敵人的臉突然浮現,
瞋心生起了,我們已經忘了法,
已被煩惱習氣替代了。
心是接觸到好的所緣,或不好的所緣,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因此,我們並不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物上,去做糾正,
我們要探究的是——
眼睛看見、耳朵聽到、鼻子聞到、
舌頭嚐到、身體接觸到、心接觸到念頭,
接觸到喜歡的所緣,有快樂生起,
我們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
接觸到不喜歡的所緣,有痛苦生起,
我們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
我們並不去選擇所緣,
對於接觸的所緣,我們並不去選擇,
色、聲、香、味、觸、法,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是業報為我們做選擇。
我們的心會生起感受,
生起苦或樂,
我們是無法控制的,
因為感受屬於結果,
結果是無法選擇的,
它不屬於煩惱習氣,不是業報,
結果,是解決不了的。
比如,有些人稱聞到了香味,會有快樂,
這說法對嗎?
誰說對,舉手給隆波看一下。
(誰認為)聞到了臭味,會有苦?
請舉一下手。
嗯!這同樣也聰明。
事實上,並非如此,
(而是)聞到了喜歡的氣味,會有快樂,
喜歡的氣味,或許是臭味也有可能。
比如,假設我們喜歡吃臭魚,別人聞起來很臭,
但我們很喜歡,聞到味道之後,就有快樂,
因為曾經吃過。
假設我們的住家在垃圾場旁邊,
垃圾的氣味可以飄好幾公里,
我們一出生,就待在那個地方,
後來到國外,空氣特別好,是世界最好的,
比如新西蘭,那邊的空氣特別好,
回來之後,聞到了原先住家的氣味,會有快樂。
聞到了臭味,也可以有快樂。
因此,眼、耳、鼻、舌、身、心,
接觸到所緣與境界,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接觸之後)生起了苦或樂,
我們也是無法選擇的,
這取決於——
接觸到滿意的所緣與境界,就會有快樂,
接觸到不滿意的所緣與境界,就會有痛苦。
因此,我們就只是看見——
哦!心自行快樂,自行痛苦,
這麼看見也可以,
這也稱為「修行」。
我們看到了事實,
眼、耳、鼻、舌、身、心接觸到所緣,
在我們的心裡,有快樂、有痛苦生起。
生起了苦或樂,
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無法掌控、無法操控,
它只是暫時地存在,就會消失,
這稱之為「無常」。
我們無法控制或命令,讓它待得久一點,
願快樂待得久一點——無法指揮,
命令痛苦快些消失——無法指揮、無法控制,
這稱之為「無我」。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