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0:04~09:06)
2020年12月27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覺知自己,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覺知自己,
別放任心散亂,
覺知自己,就是訓練心的起點,
如果我們的心走神,是無法真正修行的。
作為佛教徒,
我們的工作就是——
提升自己的心靈水平,
讓它越來越高、越來越高,
不斷離世間越來越遠,
(直至)超越世間。
世間並沒有什麼,
世間僅有動盪不安。
那些沒有覺性與智慧的人,
活在世間,就會迷失在世間,
一直沉浸在苦海裡,永無止境。
但我們已聽聞佛法,已了解,
活在世間,那是我們的資源,
讓自己的心越來越聰明。
世間並沒有什麼,
世間根本就是空無的,
沒有任何意義,
世間有的僅僅只是苦,
其它的根本不存在。
除了苦之外,
沒有任何事物生、住、滅,
有的只是「苦」生、住、滅,
這就是世間。
但是,我們並不討厭世間,
我們僅是認識世間。
世間並沒有快樂,
並不值得像那些迷失在世間的人,
(追求快樂)的那種感覺。
與世間在一起,
然後了解它的實相,
要去看到世間的實相,
根本找不到任何實質的意義。
如果我們越浸泡在世間裡,
心就會越污穢、越苦。
了解世間,
而快樂地活在世間,
猶如荷花出於水,而不被水沾濕。
不停地訓練自己,
不斷地去認識——
世間究竟有些什麼?
其實僅是色法與名法,
這稱之為「世間」。
世間沒有別的事物,
有的僅是色法與名法。
不停地觀下去,
有覺性、心安住,
不停地去了解世間,
如其本來面目地認識這個世間,
就會看到——
所有的一切,
全都生了就滅,不斷地滅去,
包括自己所愛的。
自己最執著的,也就是——
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
它們最終亦會不斷地消失。
小時候,我們不太有感覺,
長大之後,就會有感覺了。
比如,年紀尚輕時,
如果具有波羅蜜,曾經聽過法,
就會看到——
自己尚未死,但別人死了,
便會知道,世間並不穩定,
死亡什麼時候都有可能降臨。
有些人的朋友,在年幼時就死了,
或兄弟姐妹在幼小時已夭折,
我們就會看到,
(世間)有的僅是——
不斷地與所愛的對象分離。
有些小孩喜歡飼養動物,
飼養魚、蝦、烏龜……
飼養了一段時間,動物也死掉了。
如果小孩沒有福報、波羅蜜,
就會一直很沉迷。
如果曾經累積波羅蜜,
就會看到生命的無常,
心會開始非常地悲泣。
有些人年幼時,就是如此的,
前世,心曾經具有智慧,
看到世間的實相,
當貓、狗或飼養的金魚死了,
心就會感到特別悲泣,
生起想出離紅塵的感覺。
但是,如果具有智慧地活在世間,
便能不斷有次第地了解世間的實相,
長大了,就會越來越多地看到苦。
小時候,看到在自己身邊的苦,
或是有些人的父母死了,
或是輕鬆一些,就是飼養的寵物死了,
或是種植的樹木死了,
有些人特別悲憫樹木,
樹木死了,也會痛哭。
隆波有一位弟子,
他看見樹葉被風吹落,掉入河內,
而感到非常地悲泣,
樹葉掉入水裡,他悲憫樹葉,
覺得它死掉了,想將它撈上岸,
這也太過脆弱了,不需將他作為典範。
實際上,看到樹葉掉落,
所有的一切,全都是「法」,
我們周圍所以的一切,
無論是有生命,或無生命的,
全都在演示「法」,
不停地在消失。
大山也會慢慢地消失,
如果不停地下雨,
山上的沙土就會不斷地流失,
山(的高度)就會慢慢地遞減。
看似強大、堅實的事物,
最後也會消融。
如果我們的心活在世間,
不停地去學習、了解世間,
就會看到——
無論是有生命,或無生命的,
全都生了就滅。
無論是有精神意識,或無精神意識的,
它們同樣也生了就滅。
樹木會死,動物會死,人也會死,
山會坍塌,河流也會越來越淺,
有時也會改變水流的線路……
如此照見,所有的一切,
都在教導我們「無常」,
教導我們——
那些變化,是控制不了的。
睜開眼睛,
如其本來面目地看到世間,
必須有覺性、禪定、智慧,
世間就會教導我們「法」,
所有的一切,都在教導我們「法」。
如果心如是看到世間的實相,
心就會慢慢地從世間裡鬆開,
「迷失在世間」就會慢慢地減少。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