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37:50~43:12)
2020年12月27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持續不斷地去修行,直到某一點,
心就會看到實相——
心本身也演示三法印,
並不是什麼好的寶貝。
心本身就是苦,
修行直至看到苦。
最開始修行,
並沒有看到苦,
只是看到身與心不是「我」。
繼續深入就會看到的實相,
身體本身就是苦,
不是什麼好的寶貝,
心就會放下身體。
修行的最後階段,
就會看到——
心本身就是苦,
然後心就會放下心,
再也不將心抓取起來了。
如果還未徹見苦,
心就依然再次抓取心,
那稱之為「尚未徹見四聖諦」,
還未徹見苦。
四聖諦中最苦的,
其實就是「知者的心」,
這是最苦的。
當我們慢慢地修行,
心就能逐步擺脫世間。
一旦能夠放下心,
也就放下了所有其餘的部分,
無論是色界,或無色界,
以及無色界的禪悅等等,
它們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即使心處於無色界定,也依然是苦,
因為心本身就是苦,
即使進入無色界定,心也依然是苦的,
因為心本身就是苦。
只要心本身就是苦,
無論心出生在哪一界,無非都是苦——
修行需要照見這一點。
但是我們起先並未看到這些,
起先只是——
此處沒有快樂,就會逃往其他的地方;
在此處修建房子不行,就會搬到其他地方……
我們就會這麼想。
或是身體生病了,要死了,
那就再次投生到其他地方,
總是誤以為有地方可躲。
何時修行,看到「心本身就是苦」的真相,
那時候,便再也無處可逃了,
因為無論逃往哪一界、哪一道,我們都有「心」,
除了一個地方,也就是「無想有情天」之外。
無想有情天的梵天界,那是唯一沒有「心」的界,
但是不久,到了時間(禪那退失),
又會重新擁有「心」,
因為內在的漏煩惱尚未徹底地根除。
除了上述之外,其他界全都有「心」,
作為天神,有「心」,
作為梵天神,也有「心」,
無論去到何處都有「心」,
如果心本身就是苦,去到何處都是苦,
整個三界沒有喘息之地,
因為沒有任何快樂可言。
苦的終點,以及擺脫世間,
就發生在此處。
慢慢訓練,世間並沒有什麼實質,
世間沒有任何意義,宛如一場夢,
如似海市蜃樓,如影子一般抓不住,
縱然顯現著,卻抓不住,控制不了……
倘若我們認識世間,
基於智慧的力量,
心將次第地從世間鬆開,
就是這樣去訓練。
因此,大家別過於迷失在世間,
如果曾經迷失得很多,要減少一些,
別再越陷越深了,要懂得自律。
有些人雖然對法義倒背如流,
又發誓再也不上網了,
但是最後還是忍不住跳起來去「咬」。
高僧大德曾經用過一個比喻——
每當主人丟出木棒,狗就會跳起來不停地咬,
沒有訓練的心,也在不停地跳耀著「咬」所緣。
現在是特殊時段,需保持社交距離,
無法碰面,於是人們就在網路上「碰面」,
一整天不停地上網,閒聊、指桑罵槐、吹噓……
於是,我們意識到泰國充滿了「很厲害的人」,
什麼事都很厲害,唯獨離苦一事不厲害。
了解所有的一切,知道所有的事情,
總理做了什麼事也全了解,都做得不對……
而自己做什麼都是正確的,
不停地點評這個、點評那個……
關注的只是這些事物,
是無法從世間跳脫出來的,
因此就是一直沈迷在世間。
沈迷在世間,就是沈迷在苦裡,
永遠不知道厭煩、不知道厭離。
大家去訓練吧,去訓練!
待自己證得三果阿那含時,
如果那時還想上網,那時隆波是不會批評你的。
但要親證阿那含才行,
如果還未證到,就不太想讓你們(上網)。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