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0:56~11:25)
2021年1月1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
當我們處在當時的狀態,一切都是那麼真實,
但幾個小時過去之後,宛如一場夢,
去年猶如一場夢般地劃過,
想讓它重來,是不可能的。
不僅是每一年、每一年消失,
剛剛過去的十二月份,
想讓它再度重返,已是不可能了,
即使是昨天十二月三十一日,
我們也無法讓它重來。
時間飛逝,
當我們身處在當時的狀態時,
感覺一切是那麼地真實,
一旦過去之後,全都只像一場夢。
今年,也會與去年的情況相同,
將會不停地流失、不停地流失……
就如作夢,看起來似乎很真實,
但從夢的世界醒過來之後,
或夢已消失一段時間之後,
就會發現——
一切都是一場空。
當我們處在每一當下的狀態時,
我們感覺如此真實,
時兒快樂,時兒痛苦,覺得如此真實,
一旦過去之後,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事實上,我們的生命,
即使是當下這一刻,其實也無異於做夢,
根本無法找到實質的意義,
然而我們卻誤以為那很真實。
正在呈現的狀態,
完全主宰了我們的心,
讓我們的心——
一會兒苦、一會兒樂、
一會兒好、一會兒壞……
不停地在盤旋變化。
與其放任時間飛逝,
總是事後發現這根本沒有意義,
還不如訓練自己活在當下,
直至看見——
即使當下這一刻,
也沒有任何真實的意義。
自始以來,
世間就如夢中空華,那般地虛無,
我們卻迷失在其中,誤以為如此地真實,
不停地隨之起舞。
從一開始,
我們就誤以為「自我」真實存在,
一旦「自我」存在,
周圍的事物也就存在了,
於是整個世間都變成了真實地存在。
如果我們觀察「自我」,
就會洞悉五蘊皆空,
根本沒有任何實體可言。
圍繞在身心周圍的現象,
找不到任何實質的意義,
整個世間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它們只是不斷變化的現象,
而產生的時間(概念)。
我們常常覺知當下,
如此就能看到事實與真相,
所謂的「自我」究竟是不是真的。
有覺性,持續不斷地覺知身體,
心安住,成為知者、觀者,
一旦覺知身體,就會看到——
身體僅僅只是一團物質元素不停地進進出出,
並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
僅僅只是臨時從世間借來一用而已。
苦樂的感覺,也是根與塵接觸時才會生起,
每當眼、耳、鼻、舌、身、心接觸所緣,
苦、樂、不苦不樂的感覺就會生起。
接觸所緣,稱之為「觸」,而後「觸」緣「受」。
當眼睛看見、耳朵聽到、舌頭嚐到、鼻子聞到……
只有一種感受生起,即不苦不樂的捨受;
當身體接觸所緣時,
可以生起兩種感受——苦或樂;
然而當心接觸所緣時,
可以生起三種感受——苦、樂、不苦不樂。
當眼睛看見、耳朵聽到、舌頭嚐到、身體觸到(的第一瞬間)……
還沒有產生任何含義,無法導致心苦或樂,
比如,眼睛看到畫面,
當看到的時候,心是沒什麼感覺的,
耳朵聽到、舌頭嚐到、鼻子聞到、身接觸到……
心是沒什麼感覺的。
當身體接觸冷、熱時,
如果太冷或太熱,身體就會有苦受,
如果冷熱剛剛合適,身體就會有樂受,
心尚未參與其中。
唯有心進去干預之後,才會生起苦樂、好壞(的感覺),
這是緊隨著眼、耳、鼻、舌、身、心接觸所緣之後,
生起在眼、耳、鼻、舌、身方面的感受,
然後再把訊號送到心,
心開始審思,所接觸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它需仰賴於想蘊,去界定所接觸的事物。
比如,當眼睛看見的時候,心是沒什麼感覺的,
必須經由心去識別眼睛所看到的現象,
先將它做出詮釋——
這是漂亮的女人,
心就會生起喜歡,進而生起貪欲。
或耳朵聽到聲音,
比如,刺耳聲、責罵聲或粗話……
當耳朵聽到聲音時,
心是沒什麼感覺的,並未識別其含義。
聽到聲音之後,就會把信號送到心,
經由識別,心就會生起——
苦、樂或不苦不樂的感受。
因此,心的感受是緊隨接觸之後生起,
經由想蘊的記憶和界定去轉譯其含義,
接下來,行蘊繼續造作善或不善。
整體流程,聽起來似乎很複雜,
事實上,那是一直存在及發生的現象。
學法,其實就是探究那些正在呈現的現象,
它們並不是什麼複雜難懂的事情。
心,一直就是如此運作著,
我們僅僅只是有覺性,
不停地緊隨著去知道、去看見。
我們感覺生命是真實的,世間也是真實的,
所有的一切都如此真實不虛,
那只是源自於想蘊及行蘊的造作而已。
源自於想蘊及行蘊的造作,
我們才會感覺到一切真實不虛。
如果我們及時地知道——
想蘊運作了,
(就會發現)它開始界定和轉譯
由眼、耳、鼻、舌、身或是心跑去想而獲取的資訊,
想蘊轉譯相關資訊,然後才會生起感覺——
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
貪、瞋、痴才會生起……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