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28:53~32:46)
2021年01月23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首先必須認識,
若心想學法,需先了解核心原則。
最重要的原則,在於「因」與「果」,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於因,
業與果報,屬於「因」與「果」,
緣起法,全都關乎「因」與「果」——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佛使比丘非常棒,
他詮釋緣起的道理(idappaccayatā),
其實就是解釋——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業與果報,也在此原則內,
緣起法甚深,也在此原則內,
一旦我們了解如此的原則,
我們就會生起「信」。
最開始是基於信仰而相信——
佛陀是如此教導的,
高僧大德是如此教導的,
教導我們行善,隨後便會獲得快樂的結果,
教導別做壞事,否則便會有痛苦的結果。
佛陀的教導、高僧大德的教導,
仰賴於自己的信仰,
我們嘗試跟隨他們的教導去實踐。
一旦跟隨他們的教導去實踐之後,
便會開始看到結果。
比如,我們只是行善,不去造惡,
心便有快樂,真的有快樂的結果,
心可以快樂、可以寧靜,
一旦我們看到了結果,就會更加地努力,
努力地行善,努力地斷除煩惱雜染。
善法有好幾個級別,
世間的善法,就是社會援助,
比如看到狗飢餓了,就去餵食物,
這也是善行。
然而,絕頂的善行,
其實就是修習四念處,
不停地去覺知身、覺知心。
何時看到——
五蘊不是「我」、不是「我的」,
五蘊僅僅只是有因則生,無因則滅,
無法掌控,
那時候,我們就會明白法,
我們就會獲得「法眼」。
因此,有覺性去做世間的善行,
不可能會得到「法眼」,
必須修習四念處——
覺知身、覺知心,
斷除「誤以為身心是『我』」的邪見,
就可以見法了。
因此,修行全在八支聖道裡,
需慢慢去訓練。
起步的時候,聞法,
聞法,其實讓我們培養理論階段的正見,
繼續提升其剩的七支(聖道),
最後,我們就會獲得出世間的正見,
那屬於修行的結果,
那是真正的正見。
至於聽聞、記憶、考試(而獲得的知見),
那是正見,但不是真正的正見,
那僅僅只是初階、初步的正見,
那不是事實,那依然不是八支聖道。
真正的八支聖道,是在聖道生起的時候,
在那之前,大家依然還稱不上「培養道」,
大部分僅僅只處於聖道的前行,
僅在提升自己的戒、定、慧,
這屬於籌備的階段,
為了有一天能生起聖道。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