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27:19~32:50)
2021年01月30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我們需不停地去覺知、
不停地去體會——
心有快樂時,知道;
心有痛苦時,知道,
心不苦不樂時,知道,
就這麼去觀。
有些人不喜歡(觀感受),
覺得不好玩,太討人嫌了。
有些人瞋心很重,
有些人貪心很重,
無論看到什麼都想得到,
那些貪心重、瞋心重的人,
如果不喜歡觀感受,那就來觀心,
修習心念處。
心念處,
大部分可用於修習毗缽舍那,
有一些心亦可用於修習奢摩他,
那很容易修習,也就是——
心觀「空」,感知「空間」,
即使是觀心,何時緊盯空,
心空之後去觀空,那是奢摩他。
(心念處)還有另一項,
可用於修習奢摩他,即——
不抓取「心」,也不抓取「所緣」,
那稱之為「無所有處」,
不緊盯、不專注,
不緊盯心,也不緊盯所緣,
什麼都不抓取,
那時可用於修習奢摩他,
帶領心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不抓取任何事物,這屬於奢摩他。
因此,觀心、觀心,
並不是——
每一種心都可用於修習毗缽舍那,
某一些心也可以用於修習奢摩他,
必需要謹慎(釐清)。
因此,有些人稱觀心、觀心,
然後緊盯空,
那已迷失到禪定裡、
迷失到奢摩他裡去了,
這稱之為「空無邊處」。
如果努力地(讓心)
這也不抓取、那也不抓取,
無論碰到什麼冒起之後,
都扔掉、扔掉,不停地扔掉,
不抓取任何事物……
尚有人如此教導,這稱之為「無所有處」,
也屬於奢摩他。
真正可以修習毗缽舍那的心,
其實就是正常、平常、普通的心,
並不是什麼奧秘的內容。
心貪了,也知道;
心不貪,也知道;
心生氣了,也知道;
心不生氣,也知道;
心迷失了,也知道;
心在覺知,也知道;
心散亂,也知道;
心萎靡不振,也知道……
心念處總共有十六個,有八對,
最開始的八個,即四對,
這是針對一般沒有進入禪定的人,
沒有得到深定者;
後者四對,適合於具有高階禪定者,
至少具備近行定或安止定。
而大家沒有,因此不必關注或去觀,
僅需去看那些大家所擁有的。
大家有什麼?貪心有嗎?
大家有貪心,對嗎?
想要這個、想要那個,
看到圖像也會有「想要」,
比如,看到了手機,會想得到,
看到了這個,看到了那個,也想得……
或看到之後,覺得煩躁,
看到某些東西,
就覺得煩躁,
瞋心生起了。
一旦眼、耳、鼻、舌、身,
或是心接觸到念頭,
眼睛接觸到畫面、耳朵聽到聲音、
鼻子聞到、舌頭嚐到、
身體接觸到冷熱、硬軟,
心接觸到念頭,
心就會生起感覺——
生起喜歡、不喜歡;
滿意、不滿意……
一會兒變成貪心、
一會兒變成煩躁、不滿意……
如果我們的貪心很重,
無論看到什麼都喜歡,
無論什麼東西都想得到,貪心特別重,
我們就以貪心來修行,就觀這一個。
如果觀感受共有三個,
那還是太多了,就觀一對吧!
現在心貪了或心不貪了,
只需看這對就足夠了,
僅剩下兩個——貪或不貪。
或是瞋心重的人,
一會兒生氣、一會兒煩躁、
一會兒不爽、或是一會兒妒忌……
這全都屬於瞋心的家族。
我們常常有瞋心,便以瞋心來修行,
這屬於心念處,
我們便會看到——
心一會兒生氣,一會兒不生氣,
生氣的瞬間,及時知道,
它就不生氣了,
便會生滅、生滅……
不停地在生滅。
常常訓練自己去覺知,
最後就可以修習毗缽舍那了,
就會看到——
貪心是無常的,
無貪的心,我們並沒有刻意地貪,
它也會自行地貪,它是無我的,
如此照見,已契入到毗缽舍那的修行了,
已看到了實相,即看到三法印。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