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26:29~29:56)
2021年1月31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慢慢地訓練自己,
就會看到——
心掙扎著尋找快樂。
從一起床,就在尋找快樂,
即使躺著,也在尋找快樂——
以哪個姿勢躺著,會很舒服?
有些人仰著躺不行,便側著躺,
側著躺又會酸,就又困難了。
翻來覆去之後,
若真正有覺性、有智慧,
(就會看見)身體躺著也苦啊!
不必透過躺著來尋找快樂,
根本不存在。
躺著如同吃飯一般,
吃飯,是為了減除苦,
躺著,也是為了減除苦,
而不是為了快樂,
那是不會快樂的。
不停地去觀察、體會,
我們對於快樂,是飢餓的,
有時純粹是心方面的問題。
想入定,
覺得如此才能有快樂,
然而在「想要」時,
就已經苦了。
想讓心寧靜,
當想讓心寧靜時,本身就已經苦了,
何時生起「想要」,何時生起苦,
隨後努力忍耐,拼命地掙扎,
讓心造作、讓心好、
讓心快樂、讓心寧靜、
努力地訓練入定之類的……
一旦能入定,
心便會很好、快樂、寧靜……
但「好、寧靜、快樂」,
僅僅只在入定時,是如此的狀態,
一旦出定時,便會退失了,
只是會退失得較慢一些,
然後再次入定,內心有了快樂,
隨後就會慢慢地點滴遞減,
最終也會消失。
一旦心又想得到快樂、寧靜,
心就會掙扎,於是心又苦了。
因此,慢慢地去訓練心,
有一天,我們就會看到——
心要去看畫面,也是負擔,
心要去聽聲音,也是負擔,
去聞、去嚐、去感知身體方面的接觸……
全都是負擔,
心去想、演繹、造作,也是負擔。
「心想、演繹、造作是負擔」,
這很容易觀,
比如,當我們想些什麼,而想不出來,
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心很鬱悶。
比如,正在考試,
想考題的答案,但想不出來,
拼命地想,心是很鬱悶的,
心必須想時,心也同樣很苦。
如果想著讓自己迷失、消遣的事,
心就會迷失、消遣,
那個苦較為細膩,因此看不到。
當心裡生起苦的感受時,
我們會覺得不好,特別苦,
當心裡生起快樂的感受時,
那稱之為「心裡生起了悅受」,
對於那些沒有覺性與智慧的人,
他們就會覺得有快樂,
而如果我們修行,便會知道,
那生起的快樂,也是心的負擔。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