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語精華
(11’03”~13’24”)
2021年03月20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摘錄、整理|靜慮林

若將八支正道濃縮,
其實即是戒、定、慧,
這部分大家已學習得太多,
最重要的在於——
動手實踐,做到即可。
若只是一味地學習,
一味地聽聞,
那不會有任何變化。
煩惱習氣不會畏懼那些具有許多知見的人,
根本不畏懼,
比如,我們對經典倒背如流,
煩惱習氣並不畏懼。
假設我們是出家人,
我們可以背誦律藏,
煩惱雜染並不畏懼那些能背誦律藏之人,
學習佛法至十分嫻熟,
學習《阿毘達摩》至最高等級,
煩惱雜染也不畏懼,
學習了極多的法,煩惱雜染也不畏懼。
煩惱雜染畏懼什麼?
它畏懼覺性(sati)、畏懼智慧。
因此,我們需訓練。
慢慢去訓練自己,
提升覺性、提升正確的禪定,
如此才會生起智慧,
因為正確的禪定是智慧生起的近因,
一般的禪定並不會生起智慧,
反而有可能令邪見生起。
禪定既可能生起智慧,
也可能生起邪見。
因此,必須訓練正確的禪定。
隆波已教導多年,
所有的教導,
全都在這幾項內容裡盤旋——
如何才能具有正確的覺性?
如何才能具有正確的禪定?
如何才能生起智慧?即開發智慧的方法。
學了又學,學了又學,
學習的就是這些內容。
若學習之後,
去動手實踐,那就不難的。
但若學習之後,
不斷地思維、分析,
如何正確、如何做得對……
那便不可能有正確的那一天。
「法」是無法透過思維、分析而領悟的,
透過極力地如此思索、那般尋找……
那是不可能(領悟)的。
大家屬於「弟子」群體,
需好好地學習佛陀之法,
學習之後則動手實踐,
去提升自己的覺性。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