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其實並不存在|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12~09:38)

2020年8月23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在我們就只是坐著的時候,
要去及時地知道,
及時地知道身體也可以,
看到身體坐著、
看到身體呼吸、
看到身體動。

可以感知得更細一些,
感覺心裡有各式各樣的感覺在生起,
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動作、運動發生。

在我們觀心的時候,
我們可以觀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觀感覺,
觀在心裡生起的感覺。
比如我們感覺到快樂、感覺到痛苦、
感覺到貪瞋痴、感覺到有信仰、
感覺到很精進地修行、有勤覺支,
不停地去及時地知道自己的感覺,
常常地去及時地知道自己的感覺,
常常地去看。

另一個部份就是——
去看心的運動反應,
也就是看心的運作。

心工作,
一會兒心跑去看,
「看的心」只是臨時生起,會滅去;
一會兒心跑去聽,
「聽的心」只是臨時生起,也會滅去,
去聞的心、去嚐味道的心、
去感知身體接觸的心、
在心裡去想、演繹、造作的心,
生了就滅。

去看心的運作反應——
它一會兒去看、一會兒去聽、
一會兒去聞、一會兒去嚐、
一會兒去感知身體方面的觸、
一會兒去感知心裡方面的所緣,
心有它一些運作的模式。

因此,觀心的行為反應,
如果看不出來,就去感覺「感覺」。
比如,我們這一刻的心,
是苦?還是樂?
就只是知道這一點,非常容易,
或當下這一刻,是不苦不樂。

心裡的感覺,
或是心方面的感受有三種:
快樂、痛苦和不苦不樂。

如果身體方面的感受,
不是苦,就是樂;
不是樂,就是苦,
不斷地交替進行。
如果我們的覺性、智慧非常地細膩,
就會知道——
「苦」與「樂」實際上是一個。

哪一段時間,我們身體的苦比較少,
我們就會覺得有快樂;
哪一刻,我們身體的苦越來越多了,
我們就會覺得苦。

心也是同樣的,
事實上,心一直處在苦之中。
哪一段時間特別苦,我們就會覺得苦,
哪一段時間,我們的苦比較少,
我們就會覺得有快樂。

一般人就只是看到——
(身心)一會兒苦、一會兒樂。
身體是時苦時樂的,心是時苦時樂的,
一般人是如此看到的,
但這是屬於比較好一類的一般人,
至於那些不好的——
不想用「壞」那個詞,
也就是不好的那一類人,
身體是苦還是樂,他們不知道;
心是苦還是樂,他們也不知道,
什麼都不知道,
只是一味地處出在迷失之中,
這個就不好了。

如果修行,我們就會看到——
身一會兒苦、一會兒樂,
心一會兒苦、一會兒樂。
隨著修行進一步的增多,
修行已經很厲害了、很棒了,
就會看到——
快樂並不真的存在,有的只是苦,
身體是純純粹粹的苦,
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心是純純粹粹的苦,
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哪一段時間,我們身體的苦比較少,
我們就誤以為有快樂;
哪一段時間,我們心的苦比較少,
我們就誤以為有快樂,
但是,修行真正來到非常細膩的階段,
就會看到——
除了苦,沒有什麼東西生,
除了苦,沒有什麼東西安住,
除了苦,沒有什麼東西滅去,
全都只是苦,
只有苦在生,只有苦在滅。

所謂快樂,
如果我們的修行來到很細膩的階段,
心有快樂的時候,
包括心進入禪定,有法喜、有快樂生起,
在世間稱之為太殊勝的東西了,
但那些真正有細膩智慧的修行人就會知道,
在心有快樂的時候,或是心有禪定的時候,
它也是一種界,也是一個包袱,
也只是逼迫心的一個工具。

「心」不存在快樂,心有的只是負擔。
如果我們修行,我們就會看到實相,
看到身的實相,心的實相,
它並不像我們曾經以為的「時苦時樂」。

事實上,
這個身體,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這個心,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一旦這麼看見,才可以放下執著,
這稱之為——
如實照見,才會厭離,
才會放下,才會解脫。

大家感覺到嗎?
我們的身體是時苦時樂的,
我們是這樣的感覺嗎?
如果是這樣的感覺,
就依然還沒來到三果阿那含聖者的階段,
還無法放下身體。

我們感覺這個身體是時苦時樂的,
一旦有了選擇,我們就會選擇——
想讓它快樂,想逃避痛苦,
就會生起望——想快樂,不想苦。

由於沒有看到實相——
身體本身就是苦,
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由於沒有看到實相,
我們誤以為身體是時苦時樂的,
我們的心就生起望。

由於有無明,不知道實相,
不知道這個苦堆,所以生起望,
想讓這個身體有快樂,一直有快樂,
想讓這個身體可以一直不苦。

源於無知,
不知道身體是純純粹粹的苦,
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所以生起了望、無明。
無明,讓我們生起了望,
生起了「想要」,
想要有快樂,
想要有非常多的快樂、
想要有很久的快樂,
直到永恆更好,想不苦。

望生起的一瞬間,
心的掙扎就會開始發生,
心就無法一動不動了,
心就必須要隨著望去掙扎,
因為望是構建「有」的主人,
也就是——心的掙扎。

因此修行,何時我們看到實相,
看到身體的實相,
知道身體是純純粹粹的苦,
看到心的實相,
知道心是純純粹粹的苦。

先會看到身體,身體比較粗糙,
更加簡單一些,比心更容易看見,
因此修行會先經過身體,
會看到身體是純純粹粹的苦,
「想讓身體快樂」的望不會生起,
「想讓身體不苦」的望也不會生起,
一旦望不生起,心的掙扎就不會發生。
一旦心的掙扎,
也就是十二緣起裡的「有」不存在,
心進去出生的因緣就沒有了,
出生什麼?出生有個「我」,
「自我」出生,
「自我」出生就會掙扎,就會苦。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