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現象,全都不是心|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16:59~20:18)

2020年10月11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實際上,大家的禪定是不夠的,
居士最大的一個弱點,
就是禪定非常薄弱。
因此我們就直接與禪定同步進行。

在觀心的時候,
早期訓練時,去打坐,
去吸「佛」、呼「陀」,
但是目標並不是為了追求寧靜。
若有任何現象發生在心,
我們去及時知道,
以「心」作為主角,
而不是以身體或呼吸作為主體。
是以「心」作為主角!

練習下去,
我們就會看到——
一會兒「想蘊」冒出來了,
比如某個人的面孔呈現了,
我們並沒有刻意地想,
心會自己想,
「想蘊」是無常的,
「想蘊」也無法掌控,
我們無法命令,它會自行冒出來。

一旦「想蘊」冒出來,
「行蘊」就會接著開始運作。
「行蘊」就開始造作——
「這個人,太討人厭了!」
瞋心冒出來了。

心作為「觀者」,
看到「想蘊」冒出來,
看到「行蘊」冒出來,
我們的心是「觀者」,
我們就會看到——
「想蘊」是無常、苦、無我的,
「行蘊」也是無常、苦、無我的。

有時候,我們坐著吸「佛」、呼「陀」,
去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有時候,心會寧靜,知道「寧靜」,
有時候,心會散亂,知道「散亂」。
「散亂」是被觀察的對象,
「散亂」不是心,心從未散亂,
「散亂」不是心,「寧靜」也不是心,
它們是被心造作出來的另一個部份,
稱為「心所」,是另外一個行蘊。

因此,我們就會看到——
每一個生起的事物,
在心裡生起的每一種現象,
全都不是「心」,
而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我們就會看到——
所有的想蘊,
所有心裡方面的感受,
所有的行蘊——
也就是造作好、造作壞,
全都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不是「心」,不是「我」,
心是「觀者」。

我們慢慢不停地去訓練。
接下來,修行越來越嫻熟,
我們就會看到——
包括「知者」本身、
「心」本身,
同樣也是呈現三法印的。

比如,我們吸「佛」、呼「陀」,
心是「觀者」,
苦樂、好壞冒出來,心是「觀者」,
「觀者」的心,它也是無常的,
一會兒迷失在念頭的世界裡,
一會兒迷失去緊盯所緣,
一會兒迷失到「空」裡,
它迷失來,迷失去的,
因此,「知者的心」本身也是無常的,
「知者的心」本身也是無我的。
但是修行的量必須很多,
才可以看到這一點。

最開始的時候,看不到沒有關係,
僅僅只需看到——
凡生起的,都會滅去。
在我們心裡,
凡生起的,都會滅去——
快樂生起,會滅去,
痛苦生起,也會滅去,
好壞生起,也會滅去,
各種各樣的記憶、界定、想蘊,
生起了,同樣也會滅去,
不停地去觀察。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