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17:34~26:19)
2020年10月24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當「心」對所有的一切,
以智慧而保持中立,
因為「看到三法印」而保持中立,
這稱之為「行捨智」,
這是一種智慧。
「行捨」就是——
對所有造作的法,保持中立,
對一切造作,都保持中立。
無論苦樂、好壞,
心接觸了之後,不會起伏動盪,
心保持中立。
只要何時還未抵達這一點,
心就會喜歡快樂,討厭痛苦,
喜歡「好」,討厭「壞」。
一旦喜歡快樂,就不停地去尋找快樂。
快樂生起,就會努力地想去呵護它,
快樂滅去,就會難過、傷心、依依不捨。
痛苦還未生起,就害怕它生起,
痛苦生起之後,就想讓它滅去,
一旦滅去之後,就太高興了,
然後又擔心、害怕它再次生起。
大家曾經有過嗎?
在某些問題過去之後,
我們還會擔心它再次發生。
為什麼我們的心要如此起起伏伏?
一會兒起,一會兒伏?
因為我們看到每一個境界,
它們是不平等的——
「快樂」勝於「痛苦」,
「好」勝於「壞」。
於是就會喜歡快樂,討厭痛苦,
喜歡「好」,討厭「壞」。
心就會生起掙扎——
掙扎著想獲得令自己滿意的事物,
掙扎著想擺脫令自己不滿意的事物。
心的掙扎,
在十二緣起裡稱為「有」,
何時心有掙扎,何時就會有苦。
我們不停地修行,
就會看到苦樂、好壞,
在三法印面前,全都是平等的。
永恆不變的快樂,有嗎?沒有。
永恆不變的痛苦,(有嗎?)沒有。
永恆的「好」或永恆的「壞」,
不滅去的,(有嗎?)都沒有。
因此,「喜歡一個,討厭另一個」,
這症狀就會慢慢地減少。
如果智慧真正圓滿,
最後就可以契入到「保持中立」,
再也不會迷失去——
討厭痛苦,喜歡快樂。
所有的境界生起,全都是平等的,
心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
很多修行人喜歡說:
「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
很多人喜歡用這句話。
但隆波一看臉,就知道了——
你並沒有做到「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
你自己在「迷」,卻自以為是。
事實上,不是如此的狀況,
若想做到「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
心必須要抵達「行捨智」的階段。
修行毗缽舍那,
直到看到所有的造作——
無論是好壞、苦樂,
在三法印面前,全是平等的。
(心)就再也不起伏,
不掙扎去尋找快樂,討厭痛苦,
不掙扎去尋找「好」,
去逃避「壞」。
一旦心沒有了掙扎,
心就會擺脫十二緣起裡的「生」,
(心)就會自己擺脫「生」,
契入到出世間法,然後自行生起道果。
「行捨智」就是——
心有智慧,抵達「對所有境界、
所有造作的狀態,都保持中立」。
心再也不進一步地去造作,
心擺脫了造作、擺脫了欲望、擺脫了飢餓。
欲望止息的狀態,就是涅槃的狀態。
道果、出世間法的狀態,就會呈現,
在心真正契入到中立的時候,
就會契入到「生起道果」的階段。
「道果」屬於出世間法,
但同樣是生滅的。
出世間法有九種。
須陀洹向、須陀洹果、
斯陀含向、斯陀含果、
阿那含向、阿那含果、
阿羅漢向、阿羅漢果,
這八種,它們是生了滅的。
聖道只生起一個心識剎那,
然後就會滅去,
聖果是生起兩、三個心識剎那,
然後就會滅去,
不生不滅的,只有一個狀態,
就是涅槃。
一旦徹見到涅槃,
就會契入到不生不滅的狀態,
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的狀態,
那是永恆的快樂,
是無窮無盡的快樂,
那是「空」。
「空」並不是「空無一物」。
比如,禪堂裡坐了很多人,
那真正抵達最高層次法(的人),
他看過來的時候,
就會知道——這裡面空空的。
禪堂坐滿了人,
但是在他們心裡,是「空無一物」,
什麼都沒有,是空空的。
那僅僅只是世間的一部分而已,
這世間也是空的,什麼都空。
但問說:「有人、有眾生」嗎?
有!在概念法的程度上,那是存在的,
但是心抵達「真正的法」的狀態時,
已經擺脫了苦。
「徹底擺脫苦」的人,
即使與一百萬人、一千萬人在一起,
就好像是空空的,沒有任何的痛苦。
心就如大地,
心就如水,
心就如風,
心就如火。
大地是什麼樣子的?
比如,我們在大地上修建廁所,
大地不會說什麼;
在大地上修建佛塔,
大地也不會高興,
大地保持中立,
對苦樂、好壞都保持中立。
水呢?
把水拿去澆淋屍體,水也不會討厭,
澆淋屍體的水,大家會討厭嗎?
大家會討厭。
但把水拿去做成聖水,大家就拼命地搶,
實際上,是同樣地方、同一口井的水,
但澆淋屍體的水,大家就會討厭,
把它做成聖水或其他的什麼,
大家就會拼命地去搶了。
水並沒有高興,水並沒有傷心,
無論是髒汙,還是乾淨的事物,
水都會流過,不會痛苦,
也不會起、不會伏。
訓練好的心,就是如此的狀態。
訓練好了的心,就如火,
無論是燃燒乾淨的(東西),
或是燃燒髒汙的屍體,
它都一樣的,沒有痛苦。
心也如風一般,
解脫的心,就如風。
無論是吹拂好的事物,
還是髒的事物,
無論是香氣馥郁的花,
還是發臭的東西,
它都是平等的。
因此,訓練到極致的心,
抵達完全平等的狀態,沒有——
「愛一個事物,討厭另一個事物,
喜歡一個,討厭另一個,
想得到這個,想驅趕那個」,
不會存在(如此的狀況)。
它是寧靜的,真正的寂靜,
寂靜的和諧。
那是寂靜,屬於涅槃的狀態。
涅槃的特徵為何?
比如,「生氣」的特徵為何?
「生氣」很強烈的時候,
我們的身體就會發熱,
它傷害我們的身體。
而涅槃的特徵是寧靜、寂靜,
就會抵達寧靜、快樂,
整個世間都是寧靜的。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