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如窮人般,點滴地積分|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13:07~17:03)

2020年11月1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若想真正在禪定中開發智慧,
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第一、必須精通、嫻熟於入定,
若想入定,很快地就能入定。

第二、必須嫻熟於保持禪定,
比如,大家打坐,
心集中的瞬間,很快地就退出來了,
那就是——不嫻熟於保持禪定。

第三、嫻熟於在禪定中開發智慧,
在禪定中開發智慧,必須觀心,
觀「禪支」的生滅。

比如,我們看到——
「尋」、「伺」生、住、滅,
「法喜」生、住、滅,
「禪定」生、住、滅,
「捨」生、住、滅,
「法喜」、「喜」、「樂」、
「一心」,生、住、滅,
就是這樣起落。

有時候進入四禪,而後來到二禪,
但並不必須是按照次序入定。
嫻熟於入初禪,迅速跳躍至八定也有可能,
並不必須按照順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定)。
退身出來的時候,
也並不必須按照次序——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並不必須。

如果訓練進入初禪,
有可能會來到三禪,
然後進入四禪,又回到二禪,
這也能做得到。

然而,大家做不到了,
大家的心非常地散亂。
那樣的禪修方法,
適合於過去世曾經修行過的行者,
前一輩子,禪定就已經很嫻熟了。
現在大家想訓練入定,
那是不可能的了。

隆波看到某一些道場,
他們教導十六階的「安般念」。
十六階的「安般念」,
可以來到苦的終點——
最初的四個階段,與身體有關,
第二的四個階段,與感受有關,
第三的四個階段,屬於心念處,
最後的四個階段,屬於法念處。

因此,如果你充分地修習安般念,
那就含括了所有的四念處,
它真的是最絕頂的禪修方法。

如此的教導,
存在於三藏經典裡的安般念(篇幅)。
有些高僧大德也將它用來教導,
但是隆波並沒有看到有誰可以做得到,
絕大部分的人,連初禪都到不了,
更別提更高的禪定了。

如果無法入定,
觀身、觀受,就會很困難,
心很散亂,根本觀不了。

觀身,就會看到感受,
會看到身體充滿了苦。
如果禪定不足,就會忍受不了身體的苦,
心很快地就會退出來,因為受不了。

因此,如果大家的禪定不足,
就要像那些窮人一般去賺錢,
一分、一分地去累積,
然後觀自己的心。

比如,昨天隆波所教導的,
修行某一種禪法,
目標並不是為了追求寧靜,
去修習所擅長的某一種禪法,
用功了之後,去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