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生命中的問題 ——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8年11月24日B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禪修報告】

先讓住寺廟的人開始。

☘️ 寺員1:感覺心特別寧靜。

隆波:如果心特別寧靜,就要去思維:思維身體、思維自己的生命是無常或者是無法掌控。比如,思維我們認識的人有死掉的,包括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我們認識的人死掉了,不停地去思維、思維。如果心一直是如如不動,這就需要去思維。祖師大德們開示:「心如果寧靜於如如不動,就要去思惟。」要用思惟,用念頭來帶領心去動、去工作、去開發智慧。思維,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去思惟,而是往[三實相]的角度去思維:這個身體是無常、苦、無我的,不停地重複從頭到腳、從腳到頭,對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不停地去思維。智慧就會從身體裡退出看到[三實相]。如果心能夠看到[三實相],就不用思維了,要去覺知,那是不同的階段。

☘️ 寺員2:知道心喜歡往外送。

隆波:對的。要去及時地去知道,觀察到了嗎?無論是想要、還是不想要,心都會動盪、起伏,心都會掙扎,都只是苦。什麼時候生起「想要」,苦就什麼時候生起。不停地去觀,怎樣才可以不再有想要?一定要看到身心的實相。比如想要生起之後,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它會滅掉,那是以覺性滅掉的。想要生起之後,我們故意裝作充耳不聞,使心寧靜,這是以[定]來止息的,但那只是臨時的。以智慧滅掉才是真正的滅掉,不停地去探究名色、身心的實相,然後它會自然放下。

☘️ 寺員3:覺得自己的覺知比較持續,而且看到心迷失去想。

隆波:有一個知者靜止不動,不停地呵護知者,靜止不動,卡在這個地方,你看得出來嗎?

寺員:覺得心不自然。

隆波:對的!什麼時候不自然,什麼時候就是假冒的知者。真正好的心是最平常、最普通的。

☘️ 學員1:心跑的時候不能及時知道,心回來的時候才知道剛剛心跑了。

隆波:對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一定要先迷失了,才知道迷失了。覺知的心和迷失不可能同步進行的。迷失的心是有煩惱的心,是散亂的心。覺知的心是善心,是有覺性的,它們不可能同步生起。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這個不錯。但是別讓迷失太久就行,比如迷失三個小時了才覺知一次,太久了。迷失了,快一點知道就行了。不停地訓練,接下來就會越來越快地覺知。比如隆波以前剛出家的時候,心迷失馬上看到,迷失馬上看見,所以修行就很舒服,沒有什麼困難,只有迷失的心生了就滅,覺知的心生了就滅,最後就會看到所有一切都是來了就走。

☘️ 學員2:在禪堂覺知身心的狀態,有時候太鬆或是太緊。

隆波:緊的時候就是你在打壓,害怕迷失,你就去打壓心,然後靜止不動了。過一下,太鬆的時候就是迷失的時候。因此心一整天一會緊、一會鬆,不會是永恆不變的,它是無常的。要不停地去觀心的變化。緊也覺知,鬆也覺知。鬆就是迷失去想,要去覺知。緊的時候就是呵護那個覺知,心就會憋悶,也要及時地知道。然後就會看到所有的心,緊的心也好,鬆的心也好,所有的心都是平等的,都是生了就滅,都不是我。不停地觀下去,心不是我。你的智慧非常的多,要去看無我,要從無我的角度去看它不是我,從無我的角度去看它們。

☘️ 學員3:請隆波取一個法名。

隆波:後面的人別再問這類的問題。

☘️ 學員4:經常用「凡是被覺知的對象都不是我」,一直這樣提醒自己。這樣刻意的分離能所,是不是正確?

隆波:你不停地觀,現在這一刻,能觀和所觀在區分,隆波已經看了,你是刻意在做的,會得到[定]。你的心有了[定],有快樂、有寧靜,接下來進一步要去學習實相:這個身體不是我,所有的感覺也不是我,所有一切都是來了就走,我們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是來了就走。不停地觀下去。最開始也許用念頭去思維,接下來不用去思維了,真的看到那些事實:所有的感覺生起了,都是生了就滅。現在你的心有了[定],很好,你心已經有[定]了,接下來就放任身和心去工作,然後去看身和心的運動跟變化。不停地去觀,就像看著別人,看到這個不是我。要真的看到,而不是用思維。你的修行很好。

☘️ 學員5:覺得可以覺知到自己是不是迷失,不知道這個覺知是否正確?

隆波:不停地去訓練覺知,迷了知道,常常頻繁地去覺知。如果有疑問:「自己覺知是對的嗎?」要及時地知道:「心正有疑問。」不停地去覺知,我們當下生起的那些[現象]是不會錯的。心有疑問要知道,心跑去想要知道。這一刻你在打壓心,強迫心靜止,要知道:「自己在打壓,打壓讓心如如不動」,而且這個心很緊張對嗎?要及時地知道生起了「緊張」。在心裡面生起的感覺,不停地去覺知,然後就會看到每一種感覺,全部都是臨時的存在,全都生了就滅。這樣去觀。

☘️ 學員6:聽音樂的時候,心會跟著音樂一起高興和難過,想知道這樣算覺知嗎?

隆波:你聽音樂的時候心裡生起了苦、樂之後,及時地知道,這個稱之為有覺知,這個不錯。眼睛看見色法之後,心苦、樂及時地知道,這個不錯。耳朵聽到聲音之後,心是苦是樂及時地知道,這個不錯。及時地知道心,這個稱之為有在修行,這個不錯。

☘️ 學員7:如果只是觀心跑掉,不用區分具體的[現象],這樣是不是可以?

隆波:不用區分那個[現象]是叫什麼名,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就只是這樣,戒、定、慧就會全部生起。但心跑了如果沒有及時地知道,煩惱就會生起,我們就會破戒。心跑了是因為沒有[定],一旦我們及時的知道心跑掉,心就會有了[定],不再跑,而且我們並沒有刻意,一定要沒有刻意。如果心跑了知道,心沒有刻意的情況下就會有[定],就會覺知自己,就會有安住。接下來就會看見知者的心和跑掉的心,不停地交替進行。接下來智慧就會生起,就會知道:覺知的心是無常的,迷失的心也是無常的。然後就會知道,每一種心都是生了就滅,不停地在變化,一會兒迷失、一會兒覺知、一會兒迷失、一會兒覺知,只是這麼訓練就夠了。

☘️ 學員8:固定形式是觀呼吸,覺得心裡沒有快樂,念頭很多,想知道是不是適合修習奢摩他?

隆波:你的訓練,你的[定],已經有增長了,只是沒有你想的這麼快而已,繼續去用功吧。可以修的。但是如果太散亂,觀呼吸之後鬥不過,就加上唸誦,比如佛陀、佛陀、佛陀。這個佛陀是念頭,我們刻意想到佛陀,這是為了讓它不想別的。迷失去想別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忘了佛陀了,已經迷失了,如此我們能更快的覺知到。但是你用觀呼吸就可以了,要不停地去訓練,這心就會慢慢寧靜下來,你的訓練基本不錯,隆波滿意的是因為你觀呼吸之後並沒有去緊盯呼吸,你的心會放鬆,很自然、很舒服。

☘️ 學員9:想知道修行是否正確,有哪些要改進?

隆波:只要心有「想要」生起的時候,要及時地知道。心裡的想要會一整天地生起,一會兒想看、一會兒想聽、一會兒想聞、一會兒想去嚐、一會兒想去知道味道,想這個、想那個,一旦心裡有什麼想要生起的時候,不停地及時去知道。這樣就會自然好起來。發矇也要知道自己發矇。你的心有太多的想要了,所以隆波讓你直接看自己:一會兒想要這個,一會想要那個,包括你想要修行,想讓它好,想要生起道果。心裡面有想要生起的時候不停地及時知道,這樣你就在修行心念處:「心有貪,知道心有貪;心無貪也知道心無貪。」不停地去觀自己心的想要,一整天都有。

☘️ 學員11:想知道修行會不會有結果

隆波:會有結果的。所有的任何行為,最後都有結果,造惡會有惡果,行善會有善果。有覺性就會有快樂。覺性產生的結果,心情會不停有快樂,煩惱的力量會越來越弱小,這一定要訓練,生命就會快樂越來越多。我們的所作所為,都一定會有結果的。我們已經知道修行的核心原則了,要讀清自己的心,不停地去讀,這個就是一直在修行。我們一直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觀自己的心。可以觀兩種:一種是觀我們心裡生起的感覺,比如,快樂知道、痛苦知道,貪、瞋、癡也知道,這是在觀感覺。另外一種是觀看心的行為反應,一會兒跑去看、心一會兒跑去聽,心一會兒跑去想,心不停地跑來跑去,我們不停地及時去知道心的行為反應,這樣子去觀也可以。去觀感覺或去觀心的行為反應都可以,都是同樣在教導我們[三實相]。去繼續用功。這個人也不錯。

☘️ 學員12:覺得自己的心是模模糊糊的,請尊者指導一下。

隆波:知道心迷糊,這是正確的,這說明你很厲害了,心迷糊知道迷糊。比這個更厲害的是,心不喜歡迷糊,要知道心不喜歡。及時地去知道自己的心,心迷糊知道迷糊,不錯。心不喜歡那個迷糊,希望它消失,要知道不喜歡,知道有「想要」,這個不錯。真正好的修行,意思是正確的修行,並不是一直都是好的狀態,心有煩惱,知道有煩惱,這個不錯。比如心迷糊、心有癡,知道心有癡,這個不錯,不停地去知道,然後有一天智慧就會生起:知道這個心是無法掌控的,它要迷糊我們阻止不了,它不是我。看到了心不是我,接下來無論什麼東西發生了,我們的心都不會有動搖,比如我們已經看到了身體不是我,接著什麼東西在身體裡面發生我們都不會動搖。又如心鬱悶知道心鬱悶,心是什麼樣子也不停地去知道。觀心,這個非常適合中國人,因為中國人很喜歡想,是很有智慧的群體。有智慧的人適合的修行,就是去觀自己的心。如果是黏著於奢摩他,靜止不動的人就要觀身。絕大部份中國人都是思想家,因此一旦念頭生起後,有感覺緊隨而至,要不停地及時去知道感覺,很容易觀,一整天都可觀,好過於一開始就訓練禪定。訓練禪定時,如果離高僧大德太遠,一旦出現問題,就沒有人來解決,會很困難。所以,一開始就有覺性,不停地去讀自己的心,這個更加安全。只要修一點的[定],例如,每天禮佛念經,我們禮佛念經就已經可以得到[定]了,不用去修很深的禪定。進入到深的禪定,一旦出現了誤差,離祖師大德遠就救不了,因此去觀心已經很適合了。中國人可以比西方人學得更多,西方人喜歡禪定,他們以為佛教就是打坐,讓心靜止,這是學太少了。

☘️ 學員13:這是第二次參加課程,想知道現在的修行狀況。

隆波:不停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觀察到了嗎?這次跟上一次的心不同,心更加輕鬆舒服,更加光明,放任身心去工作,然後有覺性不停地緊隨著去覺知。…把臉露給隆波看一下。你的心力增長了,但是心依然有散開在外面,你感覺到了嗎?你的心跑到外面了,要及時地知道心跑到外面了。然後不停地、輕鬆自在地呼吸,不要拉心回來,以輕鬆自在的心去看身體在呼吸,心就會自己回來。現在你的心沒有歸位,你的心舒服在外面了,一定要糾正。糾正的方法就是玩一樣地覺知呼吸,不用拉心回來,如果拉它回來,就會憋悶,憋悶就要停下來,已經修錯了。

☘️ 學員14:在日常生活中發展覺性,但是一天當中覺性生起沒有幾次,覺得進步很慢,是不是要多修習[定]?

隆波:讓心去找一個臨時的家,比如唸誦佛陀、佛陀。在心裡面不停地念誦佛陀,不用出聲,在心裡唸誦佛陀、佛陀,一旦心迷失去想別的,就會忘了佛陀,我們就很容易觀察到心想別的了,忘了佛陀了。我們念佛陀唸誦習慣後,一旦想到別的時候,就馬上意識到忘了佛陀,就重新回到佛陀。當我們唸誦佛陀已經習慣了,心每一次跑掉,就能夠更快及時地知道。如果心沒有臨時的家,只想不停地觀的話,就會跑掉而不知道迷失,有時候到了晚上才會想到迷失,那已太慢了。一定要讓迷失了快一點知道。我們不阻止迷失,可以迷失,但是要快一點覺知到。唸誦佛陀會幫助你不會迷失太久。

☘️ 學員15:打坐的時候,可以感受到腿痛,耳朵也聽得到聲音,覺得心是觀者。

隆波:心成為觀者,這是正確的,但是看到痛要進一步去分離痛,痛跟腿是不同的部分。心是觀者是對的,一定要有觀者的心,去觀腿痛時,要知道腿痛是被覺知的對象。要覺知到痛跟身體是不同的部分。好好去看,心只是觀者,然後觀察心,心如果迷失了,說明已經沒有覺性了。如果心是憋悶的,說明我們太刻意的打壓自己的心了,一定要自然,一會兒覺知、一會兒迷失,但是無論心在覺知什麼,都要不停地去觀察,比如,去觀察身體,看到身體不是我;去觀察身體裡面苦樂的感覺,知道苦樂不是身體,苦樂也不是我。心裡生起了煩惱,生起了貪、嗔、癡,也是被覺知的對象。身體也是被覺知的對象。痛疼、好壞都是被覺知的對象,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覺知的對象,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包括作為觀者的心也不是恆常不變的,一會兒變成觀者、一會兒變成迷者,一會兒變成觀者,一會兒變成緊盯專注者。讓身心不停地去工作,不停地去觀身和心,就可以繼續進步。

你想得太多了一點,別想得太多,要去覺知自己的感覺,如果迷失在念頭的世界,就無法真的開發智慧。一定要有心作為觀者,但是不用呵護觀者,心是觀者要知道,心迷失了也要知道。心偷偷跑去想了,要知道心偷偷跑去想了。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常常及時地知道。再去觀身也知道,看到身體不是我,是被覺知的對象,看到疼痛生起後,要知道疼痛也是被覺知的對象,不是身體,不是心,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心本身也是被覺知的對象,一會兒變成知者,一會兒變成想者,不停地在運動變化著,同樣不是我。常常去觀。

學員:苦受很強烈的時候,是不是就是覺知它,然後等它消失?

隆波:看,並不是為了讓它消失;看是要看到感受的實相不是我,它不是我。看並不是為了去對治,比如坐了腿痛,然後不是看了之後讓它消失,是為了看到它的實相不是我。那些看到感受,能夠觀很好的人,一定要修習禪定,禪定一定要非常夠。如果禪定不夠,感受太痛的話,心就會散亂。心散亂之後,就停止去觀感受,回來先修習禪定。比如觀呼吸,然後去覺知自己,呼吸了覺知自己,心寧靜有了力量,再繼續去觀感受。感受很難玩,這個很難觀,比觀身更難。觀身是去觀身體不是我。觀受是感受生起後,去觀感受不是我,感受同樣也是被覺知的對象。觀並不是為了讓感受消失,觀受是要看到感受是無常的,不是我。

☘️ 學員16:想知道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隆波:要小心,別破戒就好,其他的不用小心,要有覺性不停地[守護]自己的心,心好也知道、心壞也知道,心苦、心樂也知道,就只是有覺性不停地去[守護]自己的心,不用小心別的了。只須要小心自己的心。造惡還是行善,都是因為這個心,因此不停地有覺性去[守護]自己的心,這樣你的修行就會進步,你在世間的生活也就會越來快樂、越來越幸福。只有一個需要[守護]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心,不停地有覺性,透過有覺性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的方式來[守護]心,不停地覺知心苦、心樂、心好、心的貪嗔癡。心是什麼樣子都不停地及時去知道,只是這個就足夠了。

☘️ 學員17:覺得心還有些黏著在緊盯和呵護,有時候覺得心很飢渴。

隆波:但是現在已經減少了,以前比現在緊盯得更厲害,呵護得更厲害,現在已開始鬆開了,因為你有及時地知道自己在緊盯,及時地知道在呵護,這樣它就會慢慢的消失。觀察到了嗎?你在呵護的時候,心會累,心沒有快樂,一旦放任它們工作,有覺性不停地去覺知的話,心就會好起來,不停地好起來,你的訓練已經有進步了,緊盯已經減少了。

☘️ 學員18: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覺性,能夠看到心跑,也覺得修行很快樂,但最近幾個月遇到障礙,心裡很苦,想知道此時如何修行?

隆波:世間的障礙是生命中的自然狀況。有時候我們的善業果報現前了,我們就會生活很平順。我們的惡業果報現前了,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的障礙。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守護]自己的心,無論生命中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停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心喜歡要知道、心不喜歡也要知道,就只需要知道這個。

當障礙生起的時候,我們的心不喜歡要知道心不喜歡,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知道,我們的心就會非常的掙扎,非常的拼命,我們的[定]就會消失,然後就找不到出口了。

一旦生命中出現問題時,我們的心不喜歡我們要知道不喜歡,我們的心就會自然保持中立。一旦我們的心保持中立,我們就用自己的覺性跟智慧,去解決我們生命中的問題,能讓我們解決問題的品質更高。我們別希望我們的生命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問題,包括佛陀也有遇到片段的問題,有些問題也很嚴重。例如,有一次出家弟子們吵架,佛陀去勸阻他們,他們也不聽,佛陀就離開寺廟到森林裡面,跟大象在一起、跟猴子在一起,好過跟那些不聽話的弟子們在一起。他的生命同樣出現問題,但是他內心並沒有痛苦。佛陀[由於業報]也有生病,最後圓寂之前,由於痢疾而拉血,跟我們一樣也出現問題。

生命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自然狀況,但是要[守護]自己的心,別跟著受苦。我們的心對發生的事情滿意,要及時地知道滿意,我們的心對發生的事情不滿意,也要及時地知道。一旦及時地知道,心就會保持中立,我們有覺性和智慧地去處理自己的問題,就會比一般散亂的人處理的品質更高。

☘️ 學員20:聽法時第一遍覺得聽懂了,再聽又覺得沒聽懂,不知道修行對不對?

隆波:你的修行已經對了,但是別想得太多。「法」是很奇怪的,越想越有疑問,但是要去覺知[法](身和心),如果去覺知,就沒有疑問了。你觀察到了嗎?你的疑問全都是因為你想出來的,越想越有疑問。修行的時候,要去訓練覺知,不停地覺知自己的感覺:心苦、心樂、心的貪嗔癡,不停地去及時知道,就再也沒有什麼疑問了;看到快樂生起了,無論怎樣快樂都會滅掉,痛苦生起了最後都會滅掉,沒有什麼需要疑問的。但是如果想得太多:要怎麼修行?要怎麼讓它一直很好?這樣想太多之後,心都壞掉了。別去想,要去覺知自己,不停地覺知自己的感覺。疑問是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念頭。

☘️ 學員21:去年覺得身和心都很緊繃,隆波讓我回去唱歌放鬆,現在覺得太鬆了,經常迷失,想知道要怎樣才好?

隆波:迷失,好過於根本不迷失。迷失越頻繁越好,但是迷失很久不好。迷失頻繁是因為覺性生起很多: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每一天一百次、一千次。但是如果從早到晚只知道迷失一次,那就不好。常常的迷失,這個很好,迷失了知道,迷失了知道,快一點知道。要為自己的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例如,去唱歌時,心迷失了知道,心迷失了知道。你唱歌之後,心會放鬆,那就去唱歌,但是別去唱那些會讓自己的心很散亂的歌,要唱一些讓自己的心很舒服的歌,及時地知道心很舒服。有些日子唱同樣的歌,但是很厭煩,此時厭煩要知道厭煩,唱歌時要不停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如果那一天懶得去唱歌了,就去唸誦佛陀,在心裡面唸誦佛陀很好,不用想很多。你已經有進步了。

☘️ 學員27:請尊者看一下我的心的狀況,指導修行。

隆波:一定要自己看,隆波看的話,隆波就只是一個人在證悟道果。你自己要去看自己的心是苦、是樂,心是好、是壞、是貪嗔癡,還是心在散亂、心萎靡不振,不停地去及時覺知。這個覺知並不是為了要得到什麼,或取決於一個什麼,全部都是平等地去覺知所有的一切,是苦是樂都及時地去覺知,是苦是樂都會同樣教導我們「法」,也就是生了就滅。好、壞,我們都只是去覺知,然後好跟壞也同樣都教導我們「法」,所有一切全都是生了就滅。什麼時候我們的心能夠明白:「凡是生起的,都會滅去」,我們的苦就會消失非常多,然後就願意接受我們生命中的事實:無論在生命中發生了什麼,它們全是臨時的。比如,我們生命過得很快樂,突然之間生起了苦,我們會知道,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快樂是臨時的,當痛苦生起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很正常,痛苦能來就能走,這個心就不會很掙扎,心不掙扎就會有快樂。我們不停地及時知道心的苦、樂、好、壞,所有一切全都是平等的,同樣都教導我們「法」。

☘️ 學員28:修行漸漸增多後,感知更為細膩和頻繁,有一次去寺廟,聽到在講自己的使命感。請尊者指導。

隆波: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使命,我們的使命就是一定要離苦,一旦我們能夠離苦之後,就去幫助、去分享給別人。因此人有兩個職責:一個是你自己一定要能夠離苦。我們修行之後,知道了方法之後,我們就去分享給別人,要進一步地去利益別人。佛教徒只有這兩個職責、兩個使命。我們不停地去修行,我們生命的苦就會越來越少。

☘️ 法師學員22:修習淨土宗唸阿彌陀佛十多年,現在想知道接下來應該如何修行?

隆波:以前的學習並沒有錯,唸經不停地想著佛陀,唸誦阿彌陀佛,心有快樂、有寧靜,就會得到[定],接下來就要看到身的變化,這個身體不是真正的我,身體只是一堆物質元素,只是世間的一堆元素,我們只是臨時依賴它而已。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我們一定要放下這個身體,我們的心不停地跟佛在一起,思維這個身體只是臨時的,無法做為我們的靠山,就這麼不停地去訓練;接下來就訓練心,我們會看到我們每一天的心,從來沒有相同過,我們每一個片刻的心也不同,它不停地在變化,一會兒寧靜,一會兒散亂。每一天不是一味的寧靜,有時候寧靜,有時候有散亂,一直不停地緊隨著去覺知心的變化。不停地知道身的變化、心的變化。至於唸誦阿彌陀佛,唸時想著佛,繼續去唸,這樣就會得到[定]。一旦得到[定]後,心跟自己在一起了,就來學習身、學習自己的心。知道這個身體是世間的,僅僅是我們臨時借的,不久就會還給世間。知道心裡的感覺、念頭,全都是不停地在變化的對象,我們無法去執著跟抓取,這樣就不會迷失去找快樂,因為快樂是無常的,我們就不會討厭痛苦,因為痛苦也是無常的,我們的心就會對所有的一切保持中立,我們就再也不會苦。我們一旦知道了不苦的方法之後,我們就去分享給其他的人,讓別人能夠明白,這是出家人的職責,去學習,學習完了之後去弘傳。例如,唸誦阿彌陀佛一年,就會得到快樂、得到寧靜、得到[定]。同時還要得到智慧,得到智慧的方法就是觀身、觀心工作,直到生起了對於身的實相的領悟、對於心的實相的領悟,就是充滿了無常,充滿了無法掌控。一旦這麼照見之後,心就會從苦堆裡面解脫出來。這位法師修行不錯,心非常光明,非常亮堂,很好。

☘️ 法師學員23:平時的固定形式以及生活中,都是以肢體的動作為臨時的家,要如何觀?

隆波:對啦!觀身體動,但是心是觀者,比如身體在寺廟時,心是覺知者:看到身體在動,心是覺知者;看到身體坐著,心是覺知者;看到身體在呼吸,心是覺知者;看到身體在工作,心是知者。接著,心迷失去想別的了,我們就忘了身體,要快一點知道:「哦,現在迷失到別的地方去了。」然後繼續不停地去觀身、觀心,這樣就可以進步。觀身的時候,你的心太過於緊盯身體了,要輕鬆自在地覺知,輕鬆自在地看著身體動,心是輕鬆自在的觀者。你有一個弱點,你特別喜歡想,太過於喜歡想了,這個導致散亂,因此在掃地的時候,與其讓它雜亂無章的想別的事情,不如不停地去想:這個身體不是我,在打坐的時候就不停地想:這個身體不是我。不用想別的,就只是不停地思維自己的身體不是我,否則你會喜歡想別的事情,心不停地散亂,想別的東西,你的[定]就會不夠。固然你去唸阿彌陀佛,但也是唸不了,因為你的心不喜歡[唸阿彌陀佛]。

☘️ 學員24:覺得自己沒有進步。

隆波:因為你的心散亂,因此要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跟佛陀在一起,或跟呼吸在一起,做為工具,及時地知道心,比如跟佛陀在一起,一旦這個心想別的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更快地覺知到。你的[定]不夠,心散亂,要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然後及時地知道心。但不是打壓、強迫心跟佛陀或跟呼吸一直在一起。比如這樣[輕鬆地]呼吸,心跑了之後要去及時地知道。就這麼訓練,這樣你的[定]才能增長。有沒有在緊盯?別害怕,放任讓心去動盪起伏,然後及時地知道,就不會發生。如果害怕心動盪的話,那就會發生緊盯。放任讓心去動盪起伏,要大膽一點,但是讓心跟自己的禪修所緣在一起,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別去阻止它跑動,如果阻止它跑動就會變成緊盯。你的[定]太少了。

☘️ 學員25:有兩個問題要問,有一次做手術的時候不停地修行,後來醫生下了麻藥,一會兒就感覺到醫生正在縫合傷口,覺得自己沒有睡著,就問醫生,醫生說可能那個麻藥不好。

隆波:並不是一定要百分之百的睡著,因為只要不痛就行,有覺性同樣也會痛,不是有了覺性就不會痛。

學員:有一次發燒看到身體在抖,心跟抖融合在一起,自己的心跟身體在一起苦,後來看到它們分離。

隆波:對!就這樣分離,才能稱之為修行。比如現在你沒有吃藥,也是分離的,你看到了嗎?你的蘊是分離的,你已經會分離了。因此聚合也知道、分離也知道,那並不是藥的事情。

學員:看到心的工作,不停地變化運動,看到自己瞋心比較頻繁。

隆波:這個很好,去觀。如果想很多問題,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想,想一些必須的東西。你的修行已經對了,心已經有進步,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寧靜了,已經修對了,要常常修行,不停地去用功。

學員:想知道修行得怎麼樣。

隆波:要及時的去知道自己的心想要有結果,要及時的知道自己的心「想要」,有「想要」藏在背後,看得出來嗎?想好、想不苦、想好,不停地及時知道自己心裡的想要,否則的話心就會掙扎,就會散亂。要及時地知道自己的想要,這樣心就會寧靜、會快樂,不停地去學習自己的身和心,你的訓練不錯,只是有想要潛藏在背後,這個會讓你掙扎。隆波:二號學員還是黏著於緊盯,一直呵護心在這樣的狀態。不要這麼做,不會有進步,看起來好像很舒服,但是觀察到了嗎?你的心不自然,是這樣撐著的。

☘️ 翻譯:學員二號一直是看YouTube,修了七個月。

隆波:你修七個月,修到這個程度已經很厲害了,但是這個一定要放下,意識到了嗎?你一直在擺著修行的姿勢,一定要徹底扔掉,要讓自己變成平常普通的人。平常普通人的心是時苦時樂、時好時壞的,好過於一直如如不動,只是快樂,一直是寧靜,這個不好,不會看到[三實相]。如果有疑問就去看YouTube。但是這個一定要調整一下,你喜歡呵護心,讓心靜止不動,要放下,要放任它去工作。今天只能到這程度了,剩下的隨業流轉了。

(完結)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七講,包含禪修報告,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4.20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