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從念頭的夢裡醒來 ——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8年08月11日A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阿紫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法是自然而平常的

事實上,法並不難。我們想像著,法一定是不一樣的,是非同一般的。其實,法是自然而平常的。「法」的泰文和「自然」的泰文,其中有一部分是相同的,一個叫dhamma,一個叫dhammata。苦,是源自於我們沒有辦法接受最自然平常的事物:我們一定會老,我們不願意接受。自然狀態就是我們一定會老,我們一定會生病,我們一定會死,這都是自然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接受。我們一出生,就一定會老、一定會病、一定會死,這個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沒有辦法接受就會苦。一旦有哪裡疼痛就會苦,變老了就會苦,死的時候又是一個苦。自然的情況是我們一定會與所愛的、所喜歡的事物分離,無論怎樣都一定會分離,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死的時候,有些是他人死了,有些是自己死了,沒有一個情況是不分離的,永不分離是不存在的。我們一定會與所愛的、所喜歡的事物分離,比如,我們把房子建造起來,每個地方都非常美,但是到了一定的時間,也要分離。聽過一個人的名字,他把很多的房子建造起來,那時他還非常地健康,但死的時候就非常地傷心,因為建造了那麼多的東西,他希望他的子孫可以繼承下去,不希望別人來奪取,不想分離,由於自己沒有辦法活下去,就希望自己的子孫一直繼承下去,可能嗎?與我們所愛的、我們所喜歡的事物,永不分離可能嗎?我們的財產、我們所愛的人,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一定會分離,不管你有多麽的愛,多麽的念念不捨,一定會分離的,這是很自然的。還有,我們一定會碰到我們不喜歡、不滿意的事物或人,這個也是非常地自然。

我們沒有遇到過那麼有福報的人:只遇到自己喜歡的,沒有遇到不喜歡的。佛陀時代有一個人,他遇到的只有自己喜歡的,所以他的福報非常地特別,他不知道原來還會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但是我們一定會碰到。我們看一下我們過去的生命當中,我們有「想要」,但是我們並沒有如願以償的獲得想要,我們得到的是我們不想要的,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一開始覺得這個人,跟我們福報是差不多的、波羅蜜是差不多的,我們可以在一起,接下來發現不是這樣的,結果在一起不會很久。與我們所愛的分離,然後遇到我們所不喜歡的,這是生命當中非常自然的事情。我們有了地位,我們也會失去地位。我們有了名譽,也會失去名譽。有人來讚美,就會有人來批評。有快樂就會有痛苦,這就是生命的自然狀態,這是世間的自然狀態。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真相,我們就會苦。我們與所愛的事物或人分離,或者我們所愛的人要與我們分離,那時我們就會苦。但是如果我們覺得,世間就是這樣的,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就不會太苦。

學法就是接受真相

我們來學法,學的就是讓這個心可以接受真相,能夠接受世間的自然的特性。世間的自然狀況,就是每個人出生後,一定會老、一定會病、一定會死,一定會與所愛的事物分離,一定會遇到不喜歡的人或事物,一定會有不能如願以償的情況。有地位、有榮譽、有讚美就會有失去地位、失去名譽、受到批評,有快樂就會有痛苦。

那麼要怎麼樣做,心才願意接受這樣的真相、這樣的自然呢?

首先,我們要從念頭的想像世界中退出來,要活在真實的世界。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真相,是因為我們一直活在念頭的世界裡,一直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所以沒有辦法接受真相。我們要活在真實的世界裡面,這些真相就會教導我們法。

怎麼樣從念頭的世界、夢的世界裡面退出來呢?就要知道它們是夢,它們並不是真的。有誰是做夢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做夢嗎?做夢知道做夢,就會醒過來。有些人沒有醒過來,怪到鬼神啊,其實跟鬼神沒有關係。我們要從念頭的世界、從夢的世界退出來。睡覺的時候,要做夢就隨它去做,但是我們醒著的時候,不要一整天都在作夢。我們有誰是一直坐著在想,一整天都在做夢的嗎?這是沒有意義的。

如何從念頭的世界退出來

讓我們沒有迷失在夢的世界裡的方法,就是要好好訓練覺性,把覺性訓練好:選擇一個禪法,心一旦跑去想,就及時地知道,比如唸誦佛陀、佛陀,不斷地唸誦佛號,因為唸誦佛陀的佛號時,本身就是在想,一旦心跑去想別的內容,就會忘記了佛陀。所以,我們唸佛陀、佛陀,成為高手之後,一旦心跑去想別的,馬上會意識到已經忘記佛陀了,我們這樣就醒過來。心一旦跑了之後不要把心拉回來,我們只須重新開始唸佛陀、佛陀。[不用傷心地說:為什麼我的心這麼散亂。]不用把跑掉的心拉回來,這個非常重要,大多數人一旦知道心跑去想了,或者心跑到別的地方去,就把心拉回來。不要把它拉回來,因為心一直是生滅的,[只須重新開始唸誦佛陀、佛陀]。或者[觀呼吸時,心跑去想了,只須重新觀呼吸]。唸誦佛陀、佛陀後,心就跑到佛號上的也有,或者觀呼吸後心就跑到呼吸上的也有,此時要及時地知道心已經跑了。一旦知道心跑了,心就會安住,不用把它拉回來,只須重新開始。若把它拉回來,心就會非常地鬱悶,心就會緊緊地。若把心拉回來,不讓心到處跑,這個心會非常地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害怕心跑,然後就控制心,一種是心跑了之後把它拉回來,這兩種狀況,就會讓心非常地硬,非常地緊。唸誦的時候或觀呼吸的時候,心跑了,就讓它跑,把它扔掉,不要再把它拉回來,只須重新開始唸誦或觀呼吸。

大多數時候是跑去想,想這個、想那個。不用去關注心到底想的是什麼內容。心想什麼內容不重要,因為這個想的內容、念頭就是夢而已,夢到什麼並不重要,沒有什麼意義。[有些人希望夢到彩票號碼,覺得這樣的夢非常重要,有些時候去問別人:你夢到什麼。有些人就把別人的夢翻譯成為彩票數字。這沒有什麼意義。]

你的念頭、你想的內容,並不重要,這都是夢而已,重要的是,知道心跑去想,而不是知道想的內容。唸佛陀、佛陀,心跑去想,及時地知道心跑去想了,並不需要知道心中想的是什麼內容,這個不重要,因為我們想的內容,只是世俗諦,並不重要,但是心跑去想,這個是勝義諦,因為心正在工作。所以我們選擇一個禪法,然後去知道心跑去想,或者是知道心跑到所緣去了。比如:觀腹部升降,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到腹部上了也知道。

或者是用隆波田的手部動作也可以,有十四個手部動作。如果我們要去想下一個動作是什麼,這樣心就會散亂。如果已經做得自然了,動作已經非常嫻熟不用再去想,這樣可以去做,但是做時,並不是說心跑到手上或者心跑去想別的,跟我們的身和心沒有關係,這樣不行。要及時地知道:心跑去想要知道,心跑到跟所緣在一起要知道,心跑到和手在一起要及時地知道。

或者經行,經行時心跑到地板上,或者心跑到腳上面,或者心跑去想都要及時地知道。我們選擇什麼禪法都可以,任何一禪法適合我們的都可以。有些人不喜歡唸誦佛陀,喜歡「南無帕塔、南無帕塔耶」,也可以去唸誦,意義是一樣的。有些人喜歡唸誦「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樣念也可以,但是我們唸誦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心如如不動,不是為了讓心非常緊,我們唸誦是為了及時地去覺知心。唸誦歸依佛、歸依佛的時候,心跑去想別的,心已經跑到別的地方去了,要知道心已經跑掉了,已經迷失了;或者念歸依佛時,心去緊盯歸依佛這句話,也要及時地知道。我們選擇適合我們的什麼禪法都可以,但是要去知道自己的心,這個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做不到這點,我們可能是在浪費時間修行。

隆波很小的時候,開始修習「安般念」,從7歲就開始修習了,修習安般念之後得到的是[定],但是沒有辦法繼續開發智慧,因為不會。隆波打坐之後,有光明生起,起初心跑到光明,想去看這個、看那個。一旦心想要,心就會跑到光明裡面去看。後來,隆波知道心要跑出去了,就加重呼吸,不讓心跑到外面,讓自己醒過來。所有的禪相,不過是夢而已。我們要努力地覺知自己,真的禪相也好,假的禪相也好,都像夢一樣並不重要。我們每天看這個世間就像夢一樣,碰到喜歡的人、碰到不喜歡的人,也都是夢裡的內容而已。選擇一個禪法,知道心跑了,我們就會從念頭的世界中跳脫出來,活在覺知的世界裡面,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讓心成為知者、覺醒者

有些人教導唸誦佛陀、佛陀,或者唸誦阿羅漢,或者教導手部動作,但是沒有教導:「這樣做是為了覺知心。」結果那些人一訓練後,就緊盯著所緣,都變成了「奢摩他」,沒有辦法切換成「毗婆舍那」的修行。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心是所有法的核心,所有都是生起在心。要證悟道果、涅槃,是在心中生起的。選擇一個禪法,去知道自己的心,不斷地知道自己的心,一旦心跑到所緣上及時地知道。知道心跑出去的那一刻,心就會安住,就會有正確的[定]。正確的[定]會讓心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知者知道什麼?知道自己醒過來,從念頭的世界、夢的世界裡清醒過來,心就會非常地喜悅。一開始是非常地喜悅,後來就會習慣,心醒過來之後就變成捨受。剛剛學會覺知自己的時候,會非常地喜悅,但是一旦習慣之後就會變成捨受,因為已經習慣了這樣程度的快樂,此後就不會覺得是樂受。這樂受會變成一個背景,就像一個基礎一樣,因為快樂和痛苦,是通過對比才會知道的。我們一開始獲得[定]的時候會一整天都有快樂,心非常地喜悅、非常地輕盈,久了之後快樂就慢慢變成捨受,但是有覺性在。佛陀說,覺性圓滿會獲得中捨。

我們訓練時,選擇一個禪法,心跑去想及時地知道,心跑去和所緣在一起及時地知道,心就會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就會從念頭的世界、夢的世界裡退出來。什麼時候我們從念頭的世界裡退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學習觀照真相。真相在哪裡呈現呢?真相就在我們的名色或身心當中呈現。不是醒過來後,如如不動,什麼都不做。有些人跟隨隆波學習後,沒有掌握修行的核心,就去教導別人說:「隆波帕默尊者教導:醒過來之後,就如如不動,什麼都不做。」隆波聽到後真想[教訓他]。

學習生命的真相:毗婆舍那的修行

一旦會覺知自己之後,就有職責去學習生命的真相。所以,有兩個步驟的學習,第一個是訓練心,是獲得正確的[定]後,心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從念頭和夢的世界裡清醒過來。一旦醒過來之後,第二個步驟就是要去學習生命的真相,這就是毗婆舍那的修行。

毗婆舍那就是由「毗」和「鉢舍那」組成,「鉢舍那」的意思就是看見,「毗」的意思就是清晰。毗婆舍那就是清晰地看見,徹底地看見。看見什麼?看見名色或身心的真相:如身本來的樣子去看見身,如心本來的樣子去看見心。如此不斷地去學習,有一天心就願意接受真相,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接受真相。有些人覺知自己,看到身體不斷地在工作,有一天,比如在刷牙的時候,刷牙、刷牙,突然覺知到「這個」是什麼?看到「這個」不是我的手,這個身體是一個什麼東西,是物質,覺得不是我!有些人一旦看到身體不是我就哭了,覺得這個我不見了,找不到了,損失太大了。這個稱之為沒有辦法接受真相,有些人就是這樣的。有些人看到真相是自己不漂亮!自己哪裡不漂亮?非常地傷心,沒有辦法接受真相,真相就是不美(不淨)。隆波看大家,哪一位是美的、漂亮的?隆波看來看去,哪裡有美的、漂亮的?都是一個個皮囊而已,都是屎袋子而已。眼睛裡面有眼屎,耳朵裡面有耳屎,鼻孔裡面有鼻屎,一個個都像是屎袋子一樣,哪裡有美呢?真的是不美,這個哪裡有漂亮呢?一旦我們看到真相,就看到哪裡都是不美(不淨)。

佛陀曾經教導一對夫妻,這對夫妻有一美麗的女兒,名字是瑪甘芝雅(Māgaṇḍiya)。這對夫妻[向佛陀提親],佛陀說不要。(註:佛陀說:天魔最漂亮的三位魔女,我都不動心。色身都是污穢的,有什麼值得貪戀的呢?)

佛陀知道這對夫妻的波羅蜜已經圓滿了,可以體證高的法,所以教導他們[色身的不淨、苦],他們的心就靜下來,然後就看到真相:不存在真正的美。這對夫妻聽到佛陀的教導,當下就見法了,接著證得三果。但是他們的女兒因為佛陀拒絕了她,就一直對佛陀懷恨在心,想法報復,後來她成為優闐王的一王妃,她發現沙瑪瓦蒂王妃信佛,就設計陷害她,最後自己沒得到好下場。…這對夫妻由於接受真相而得到法,但是女兒沒有辦法接受真相[色身的不淨、苦],反而生恨而沒得到好下場。

接受真相就會得到法。心沒辦法接受真相就見不到法。若心沒辦法接受真相,[只行善、修定],有可能投生為天神,但是沒有辦法證悟道果、涅槃。所以我們要帶領我們的心,帶領這個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的心去學習照見名色或身心的真相。

身體的真相

這個身體有的只是苦,被苦逼迫著,比如我們坐著,我們有感覺到苦嗎?有誰是在抓癢的?一直在抓,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但是不知道自己在抓。隆波自己也抓,為什麼要抓癢呢?因為苦。…可以抓嗎?可以抓,這很自然,但是要先覺知癢了,然後去抓。要先覺知,知道是苦,然後再去抓。要知道身體痠了,然後去變換姿勢,這邊不能扭就扭到另一邊,但要知道,變換姿勢是為了離苦。看到沒?變換姿勢就是為了離苦,動來動去是為了離苦,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身體在動]。

為什麼一定要吃飯呢?因為苦,但是吃飽了之後為什麼一定要停呢?也是因為苦。餓了也苦,太飽了也苦。或者喝水,渴了也苦,喝了太多也苦。喝太多一定要找地方上廁所。曼谷人非常可憐,在馬路上一堵車堵好幾個小時,想上廁所都沒有辦法上。為什麼一定要上廁所呢?因為苦。所以有覺性地去覺知身,常常去覺知身,就會看到這個身體是真的苦,並不是什麼好的、珍貴的東西。

觀心時,以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的心去觀心,就會看到這個心,一會兒快樂,一會兒痛苦。我們尋找快樂,但是一會兒快樂就消失了,比如我喜歡一個美女,想要去追求她,她答應了,給我電話號碼,我覺得快樂了。然後打電話給她,她不接電話,我開始苦了,得到號碼但是打不通,心就苦了。一旦她接了,就開心了,跟她打電話很高興,然後她跟自己說要打給別人,要掛我電話,心又苦了,接下來,她又打電話過來,然後又快樂了,聊、聊、聊,聊到後面快樂又消失了。所以,世間的快樂,非常地短暫,掙扎到死去找快樂,得到之後,停留的時間非常短,一會兒就消失了。我們掙扎到死所找到的快樂,非常地短,苦是生滅的。我們通常會覺得快樂很短,痛苦很長,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真相,我們不知道快樂來了就會走,希望快樂長長久久,所以就會覺得快樂非常地短。痛苦,我們希望它快點走,但是這個痛苦沒有走,我們就會覺得這個痛苦非常久。

我們來學習真相,要接受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快樂,都是生了就滅,沒有辦法去強迫它們、控制它們。好和壞也是這樣,沒有辦法去控制它們。多多地學習這個真相,就知道我們生命當中生起的一切,都是臨時的。一旦所愛的人或事物分離,我們開始雖有痛苦生起,但是痛苦生起之後,我們就會中捨,覺得這是自然的,生起之後就一定會滅去,相聚之後一定會分離,如果心可以接受這自然的狀況,心就不苦了。

結語

我們來學習真相,這個方法就是從念頭的世界當中跳脫出來,選擇一個禪法,然後心跑了知道,跑去想了知道,跑去緊盯所緣了也知道,然後心就會醒過來。醒過來了之後,就去學習真相,學習觀照身和心的真相,常常去覺知身,就會看到這個身體是苦,一直是被苦逼迫著,而這個心是無常的,一直在變化,沒有辦法控制。如果可以接受這真相,身體是苦,老是自然的,病是自然的,死也是自然的,我們就看到,這個苦在老,這個苦在病,這個苦在死。心一旦和自然能夠融合在一起,心就會進入到「法」,心就會接受:一切都是臨時的,快樂也好,痛苦也好,與所愛的人分離也好,只是臨時的,所有我們喜歡的,它本身是無常的,這是非常自然的。快樂來了這個很正常,快樂消失了這個也很正常。我們所愛的人死掉了,我們會傷心,但是想到:他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已經有快樂,就已經足夠了,他死了,這是非常自然的。碰到我們不喜歡的也是一樣,沒有如願以償也是非常自然的。我們已經常常看到感受都是臨時的,如願的快樂是臨時的存在,不如願的悲傷也是臨時的存在,想要而沒有獲得滿足,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因而心就不會動蕩不安。不斷地去看真相,看到我們的身體自然就是這樣的,我們的心自然就是這樣的,一會兒痛苦,一會兒快樂,一會兒好,一會兒壞,這是非常自然普通的,我們就會進入到「法」,我們的心就會和法融合在一起,我們就不會苦到哪裡去,生起什麼都不會痛苦,我們得到的是什麼?離苦。學習真相之後,得到法,得到離苦。去吃飯吧,吃飯時去看:餓了就會苦,吃太多也會苦,有的只有苦。去吃飯吧。

(完結)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由阿紫女士口譯的八講,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一方面了解隆波的禪法並隨著實踐,一方面將功德回向給阿紫女士。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4.20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