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9年07月27日A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保持中捨
隆波修行後看到真正的門是——心保持中立,契入到「行捨智」的階段,那是大門、也是分叉路:(1)有的人生起道與果,(2)有的人走上修菩薩道,(3)另外一群人由於自己的業報,被煩惱戰勝[而退轉了]。
修行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中立,無論是奢摩他(止)還是毗缽舍那(觀)。在奢摩他(止)的初級階段,會有喜、樂,心越來越寧靜,法喜消失只剩下樂,但在真正快樂之後就會契入中捨,保持中立。要經過修行才能看到快樂是粗糙的,中捨比快樂更加細膩。中捨可說是一種快樂,但比一般的快樂更加超越。在修習奢摩他(止)的時候,心進入到四禪就會來到中捨狀態,保持中捨的心,真的準備好開發智慧了。
如果我們去看三藏經典,講到進入禪定:初禪是有尋有伺,有喜、樂、一心。來到二禪的時候已經斷了尋和伺,不會有尋和伺跟所緣在一起,心已經放下所緣,這僅是初期階段,來到二禪的時候,若逆流而上找到知者,心就會百分之一百的變成知者、覺醒者、喜悅者,但是這樣的心依然還有喜有樂,隨著不斷地修行深入就會看到,喜是一種包袱,一種刺激心的事物,這時心就會放下喜,以快樂來到三禪。覺性跟智慧越來越細膩,就會看到快樂依然是刺激心的事物,並不是什麼好的寶貝,心就會放下快樂,然後進入中捨,來到四禪中捨的狀態。有的人抓住了所緣(對象)進入到無色界定,無色界定也可以歸為第四禪,因為禪支是一樣的,就是捨和一心兩個禪支。
要開發智慧
當我們修行的時候,如果心契入到[四禪的]中捨,不被喜和樂染污,就要帶領心去開發智慧。依據巴利經文的意思,就是要以寧靜安住的心、保持中捨的心去探究名色或身心的實相,這樣的心真正滿足了去探究名色或身心實相的條件。事實上,來到二禪就已經可以了,只是二禪心還沒有保持中立,已有了知者,但很容易對現象出現滿意和不滿意。因此,一旦心來到中捨的狀態,沒有迷失、沒有喜和樂,我們就要繼續開發智慧——如其本來的面目去觀身、如其本來的面目去觀心,這樣是開發智慧。有的人在禪定裡面可以進行[開發智慧],有的人從禪定退出來也可以進行,兩者都可行。在禪定裡面進行就可以看到內在的動盪。打坐心寧靜之後,有時會有動盪起伏,因為禪定也是無常的,包括四禪,[都有天敵]:快樂是四禪的天敵——什麼時候快樂生起,四禪就會滅去,心就會從四禪退出來。喜是三禪的天敵——什麼時候有法喜生起,心就會從三禪退出來到二禪。念頭(尋、伺)是二禪的天敵,念頭生起,二禪就會滅去。
我們進入禪定的時候,心不停往上提升,由於禪支會變化,有時候會減降來到二禪,有時候又會進入四禪或三禪,這個取決於嫻熟的程度,並不一定是按照一、二、三、四禪的次序。
透過修習奢摩他(止),心來到中捨狀態時,是滿分的禪定,這樣安住且中立的心適合於開發智慧,要帶領這樣的心來開發智慧,不是一味地追求寧靜,那是不好用的,屬於非常頑固不化的人。
高僧大德們曾經講過譬喻:把裝水的格子放入冰箱裡面製作冰塊,變成冰塊後移到外面,冰化了再放到冰箱裡面,這是愚蠢,沒有發揮它的價值。獲得了冰塊一定要把它拿來用,同樣地,獲得了禪定一定要把禪定拿來工作,真正最適合禪定的工作就是去開發智慧。有的人進入禪定後,拿去看鬼——鬼在這裡、在那裡;這個鬼想吃這食物,那個鬼是這人的親人等等。這樣用是非常低俗的,本來可以發揮更大的利益。我們不是指責這類人,因為那是他們的職業,是他們賺錢的方式,但是我們作為修行人,修習禪定不是為了要看那些東西。
真假的驗證
譬如宿命通,隆波沒有任何的興趣,為什麼沒有興趣?因為隆波見過,自稱是某一世皇帝來投生的,超過幾十個人。隆波看了一下,覺得根本不可能是某一世皇帝,因為一點都沒有皇帝的影子在。號稱是皇帝來投生的有很多人,隆波聽了沒感覺。誰是誰來投生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下這一刻是什麼?當下這一生在做什麼?當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打坐了之後生起了宿命通,根本沒有什麼好興奮的,隆波小時後就可以做到了,但是宿命通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誰可以來驗證呢?
至於佛陀的法是絕對可以經得起挑戰的,沒有任何可以反駁的。誰可以反駁「四聖諦」?「何時有欲望,何時就有苦」是不是真的?誰可以反駁?「戒、定、慧圓滿之後,會生起道果。」誰可以反駁?全部都有因有果,佛陀的教導全是滿足因果的。
我們不用去反駁別人,也不知道別人說的是真還是假,不用去關注那些;要關注那些實際存在的事物:「什麼時候有『想要』,什麼時候就會有苦。」那是真實的。不停地去讀自己的心,名色本身就是苦,佛陀開示說:「身是苦,心是苦。」誰也無法反駁。…在佛陀的時代,很多人努力地去跟佛陀挑戰,因為佛陀教導「我不存在」。有的人就努力地去挑戰,到處去跟國王、大眾宣傳說:佛陀教導「我不存在」,我要挑戰,讓佛陀汗都流出來,因為回答不了。
佛陀就問他(挑戰者):「色是常還是無常?」
因為他不是愚蠢的人,只聽這句話就不敢回答了。佛陀問他第二次:「色是常還是無常?」
如果佛陀問了第三次還不回答的話,閃電就會打下來了。他看到一個夜叉拿一個杵準備敲他的頭,打下來就會變成雷電,然後他回答:「是無常。」
佛陀就說:「無常的事物是苦的還是樂的?」
他偷看一下那夜叉還在,就回答:「無常的事物是苦的。」
佛陀就問:「苦的事物你要把它看成是我的嗎?」
他的汗往下流了,不是佛陀流汗,是挑戰的人全身流汗了。因為色身是無常,一直被苦逼迫著,不可能被執著是我、是我的。「我的」的意思是可以控制它,可以隨心所欲地命令它。我們沒辦法命令它,…因此這個色不是「我」、不是「我的」。接下來佛陀問:「受、想、行、識(包括心),是常還是無常?」
他回答:「無常。」他的頭不斷低下來,特別丟臉了。
「那些無常的是苦還是樂?」他回答說:「是苦。」
「那些苦的、被逼迫的事物,不應該看成是我、我的。」
這位挑戰的隱士,如果不是很頑固,就會見法了。…
因此佛陀的法沒有任何人可以反駁的。…
若有人說自己已經體證道與果了。佛陀開示說:不去反駁他,但是不用隨喜他,一定要反覆地去觀察、檢測,問他的[現象]是怎麼樣的,回答是對還是不對,比如真的有我還是沒有?是不是有我藏在內心的深處?是不是內心深處依然還有我的影子?哪怕只是有我的影子都不可以。
心往外看
隆波小時候就開始跟隆布李尊者學習,獲得了禪定,但是找不到抵達道與果的路,早期找不到高僧大德(隆布李早已往生),不懂得開發智慧,就用這禪定去玩這個、玩那個,然後發現沒有任何意義,有的只是危險。送心去看天神,去天堂玩,天神種植的時候,不用殺蟲劑,他們每一塊地沒有邊際,全都是一樣的花朵,非常漂亮,種花種草沒有土壤,我們也開始跟著他們了,我們太落伍了——隆波小時候就看到了。看到了又怎麼樣?就只是看到而已,看到天神的房子非常豪華,我們也住不了,他們吃的很好,也不可能跟他們一起吃,就好像是一個窮人去富翁的家,有的只是看。為什麼要去看呢?我們要過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去看別人,而且那時隆波害怕鬼,見到天神不怕害,但是怕見到鬼。有一個經咒,大人害怕鬼就念這個經咒,鬼就會僵滯,哪裡也去不了——隆波說:「這個我不要,若變僵硬了,一動也不動,這種經咒我不要。」打坐了,心往外跑,如果看到鬼,不知道該怎麼辦?因而感到害怕。從那時開始,打坐就再也不願意心往外跑了。心就不超過自己的身體。打坐練習時,如果心要跑,也只是在身體裡面跑。
練習讓心在身體裡面跑
練習心只在身體裡面跑,比如,心跑到頭髮,大家試著做一做:送心到自己的頭髮上,接著把我們的心移到自己的鼻子上,而後試著移到左手的手肘,移到右手的大拇指上面,感覺到了嗎?我們刻意地把心放到這裡、放到那裡,就在身體裡面演練。接下來,心一旦跑掉,就能夠記得心跑動。最開始心跑到頭髮上,我們要及時地知道心在頭髮、再來到了眉毛、來到牙齒、來到頭皮、來到手、來到腳,心就在身體裡面不停地移動,我們刻意地移動。最後,心一旦在沒有刻意的情況下跑掉,就可以意識到。
心跑動最頻繁的是跑去想,而不是在身體裡跑動。如果念頭跑去哪裡都不知道,那是迷失,心跑到念頭的世界是迷失了。我們努力地去訓練,不停地及時知道心的跑掉,我們透過心從頭到腳在身體裡面跑動,上上下下地跑動,演練到非常嫻熟,接下來,心一跑動馬上就會看見,覺性會自動自發地生起。心會記得跑動的[現象],在身體裡面上上下下跑動,一跑動馬上會意識到——我們將獲得的是戒、定、慧,將會全部獲得。透過及時地知道心,就會得到法。阿姜曼尊者開示說:「觀身是為了看到心,觀心是為了見到法。」
以覺性和智慧保持中立
不停地去覺知,但是我們要知道心跑到哪裡去了,心一樣是放鬆的,要保持中捨,如果心沒有保持中捨,[定]還沒有滿分。心保持中立:心跑了沒有生氣、心安住也沒有喜歡,擺脫了滿意與不滿意。…心煩躁了知道煩躁;它寧靜不跑動,心有滿意,滿意知道滿意,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心,心就會擺脫滿意跟不滿意,這是以覺性保持中立。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接下來就會發現每一類的心都是無常的。
快樂的、痛苦的心是無常的;寧靜、散亂的心也是無常的。每一種心在三[實相]都是平等的,這麼照見,是以智慧保持中立。以智慧看到,快樂是暫時的,很快就會消失。痛苦生起,心也知道痛苦是臨時的,很快也會消失,因此快樂生起的時候心不會膨脹;痛苦生起的時候心不會萎縮,心保持中立,不會起伏動🗎。任何一種[現象],徹底地看到三[實相]。所有的一切,在三[實相]下都是平等的,這時是以智慧保持中立,這是契入到法的大門。一旦心對所有造作保持中立後,如果我們的福報波羅蜜圓滿,心不動盪起伏了,不會送到六個根門,保持中立,不飢餓於所緣,心會自動的契入[定],為什麼能夠自動的契入[定]?因為心沒有迷失於色、身、香、味、觸——這稱五欲功德的所緣。一旦心擺脫了欲界,就會進入禪定,就只是這個而已。比如我們及時地知道,心對於色、身、香、味、觸保持中立,不迷失於滿意跟不滿意,不沉迷於五欲的法,包括心裡面的苦跟樂,心契入到中立,沒有掙扎,心就會寧靜,心就會自動地進入[定]。一旦進入[定],心就會在[定]裡面開發智慧。
在定裡開發智慧
心在[定]裡開發智慧兩三個剎那,不會很多,如果福報波羅蜜夠的話,進入[定]只是兩三個剎那,但是如果福報波羅蜜不夠的話,會在[定]裡面開發智慧後退出來,重新回到普通的人,繼續回到欲界的心。欲界就是心不斷地流竄在色、身、香、味、觸、法,心不停地在這裡面流浪。若修習不同的寧靜(四禪八定),寧靜的心會擺脫五欲,[死後]來到色界或是無色界,成為梵天。
如果福報波羅蜜夠的話,一旦心保持中捨,智慧的開發就進行兩三個剎那。如果是智慧很利的人,心開發智慧只要兩個剎那(近行、隨順),如果智慧不是很利,心開發智慧需要三個剎那(遍作、近行、隨順),要多一些。【註1】接著,心就會放下對所緣的感知,那是[定]的內在所緣,心就會逆流而上,來找知元素,…放下所緣,即放下了世間,逆流來找知元素的時候,還沒有抵達真正的法,這是跨越世間和出世間兩者的接縫處——世間也不是,出世間也不是,是它們的連接處,就像我們坐一艘大船準備上岸,一隻腳在船上,一隻腳準備跨上岸,在接縫處一隻腳已經離開了船,這稱之為[種姓智],是從凡夫的境界跨越到聖者的階段,接著就會真正抵達知元素。一旦抵達知元素,聖道就會生起。聖道就會撥開包裹著心的漏煩惱。如何消滅煩惱要講說很久,經典是這樣記載的。我們真正去修行的時候,好像很難,也許是隆波太愚蠢了,跟不上經典。並沒有說經典是錯的,那就自己去探究、去學習。我們只要知道,如果還有煩惱、還有苦存在,就需要繼續用功。
一旦漏煩惱撥開了之後,包裹心的事物,心裡面的十個結會被分次清除。起初的階段會清除三結:身結、疑結、戒禁取結。一旦清除了煩惱,心就會獲得回報,知元素就會空、光明、愉悅——有的人不是愉悅而是保持中捨的,有的人是愉悅的,隆布敦長老稱之為「心笑了」。笑,表示它(知元素)的存在,這是隆布敦長老的開示,不是隆波的,否則別人就會批評隆波。別人可去批評隆波敦長老,他是保持中捨的。你去頂禮他,他沒有什麼感覺,他是保持中捨的;你去批評他,他也沒什麼感覺,也是保持中捨的,他的心已經抵達了中捨的狀態。真正沒有保持中捨是我們。
要慢慢地去修行,修行到某一點,心就會抵達法,我們的生命就會活得實質有意義,我們出生是為了提升我們的心靈。在最大的限度提升到最高的程度,這是我們的職責,我們提升到最極致的程度,苦就會止息,我們就再也不會有苦了,這是生命最終的目標。我們出生是為了來到苦的徹底止息。這麼回答的話,才可以說自己是佛陀的弟子。
一般預言不可信
如果出生是為了獲得天眼通、宿命通,變成預言家,這種預言,不是佛陀的本事,也不是阿羅漢的本事,不能相信,因為預言家都是還有煩惱的。預言之後就忘記了,再一次預言,人們又會再一次緊張,說:哪一天世界會徹底消失,然後馬上去做供僧。預言家十年以前說,一年內曼谷要發生水災,水會淹到三層樓高【註2】,好多人相信了,包括出家人、居士都相信。有沒有淹到三層樓高?後來我們就忘掉了。他就是透過這個方式來賺錢的,有些修行人也喜歡預言這個、預言那個,真是不妥善!當下都不知道,怎麼會知道未來呢?
佛陀的法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的:「現象都是有因有果的。」因此我們維持生命的時候要懂得因和果,不要聽到一個消息興奮了:這個好、那個好,就相信了…。
(完結)
【註解】
(1)道果心路過程
[鈍根者]的道果心路過程:有分心→意門轉向→1.遍作心→2.近行心→3.隨順心→4.種姓心→5.道心→6.果心→7.果心→有分心。
[利根者]的道果心路過程:有分心→意門轉向→1.近行心→2.隨順心→3.種姓心→4.道心→5.果心→6.果心→7.果心→有分心。
(2)2011年7月底在泰國南部地區因持續暴雨而引發洪災,首都曼谷防洪系統見效,多管齊下迅速排洪,不受影響。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九講,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
「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6.06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