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看心去造作,不去造作心——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9年09月11日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三種造作

參加禪修的比丘、比丘尼、居士們都有同樣的問題,就是心迷失在造作裡面。心迷失在造作裡,有時候造作好,有時候造作壞,有時候造作「沒有什麼感覺」。我們想要修行修得很好,就要及時知道自己心的造作:造作好要知道、造作壞要知道,努力地不造作也要知道。造作有三種:第一種是造作好,想變成好人,想體證道果,因而努力地做,不停地打壓身、打壓心,[就變成]修苦行,折磨自己。修苦行會想造作好。第二種是造作惡,順著貪瞋痴去造作,因為心散亂,忘了自己,這是太鬆了,從修行來講太鬆懈了,稱之為[樂行]。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造作這兩個部分。在修行的時候,就去造作好,去控制自己的心、打壓心。在沒有修行的時候,心就散亂,坐著想這個、想那個,忘了自己。還有第三類的人就是想「不造作」,努力地讓心空空的,不想造作。「不想造作」其實已經在造作了。造作只有這三類而已。我們要及時地知道:心造作好,知道。心造作壞也知道。造作「不造作」,也馬上及時知道。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地知道造作,造作就會滅掉。

造作的根源

造作的真正根源,是沒有徹見四聖諦,尤其是沒有知苦。沒有看到身的實相、心的實相。

身、心不是什麼好寶貝,我們誤以為它們是好寶貝,以為它們非常重要。我們一旦認為身心是很好的寶貝,我們就希望它們快樂,希望它們不苦,想得到這個、想得到那個,不想損失,因而各種各樣的望就會生起,接著會生起造作。

這個是緣起法:「無明緣行」。最初的這段很難觀到:無明緣行,也就是[由於無明、望]產生種種的造作,很難觀到,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觀。事實上並不難,因為我們不知道身心的實相[這是無明],就會生起望,想要身心離苦,想要身心不苦,想要身心快樂。想要身心不苦,因而就去造作[這是行]。根據每個人自己的決心跟智慧,那些沒有學法、沒有修行的人,就會造作惡。有的想舒服,就一整天走神,一直是忘了自己、一整天忘了自己。或者是不停的找東西來玩,讓自己消遣;修行人也有這樣的,比如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去禮佛、去頂禮九座寺廟,那個全都是造作,因為想好,去造作修行,打坐、經行,希望好起來就可以體證道果。其實有望藏在背後,因為不知道實相,不知道身心的實相本身就是苦,所以才會有望,想要它快樂,想要它不苦,因為有望就會生起造作,想要有快樂、想要離苦。比如鬱悶了,就去喝酒,去看電影,去聽音樂,把時間消遣過去,誰還會覺得生命是很孤獨、無聊的?[一般人中,]孤獨、無聊非常多的時候,是老的時候。沒有訓練的人,一旦無聊的時候,心就會造作:怎麼做才好,跟朋友聊天,這個上網,去看電影,整天去消遣,如此可以忘了苦。

苦,一直在現身,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興趣去看、不想去面對,就會逃避,逃避去做這個、做那個,包括把牛放生[去造作善],那個也是在逃避,逃避去跟自己的身心直接面對面。造作壞的人,也是為了逃避身心的實相本身就是苦。有的人去造作好,去做好事。全部都是在造作。有一些人就努力地進入禪定,讓心空,讓心靜止,以為什麼都不造作了就會有快樂,這個是在造作「不造作」。我們要不停地觀自己的身和心。有一天,[我們會覺察到],心一整天都在造作,不是造作好就是造作壞;不造作好、不造作壞就造作空。為什麼?因為愛自己。造作壞的人,他們以為造惡了之後會有快樂。有的人造作好,進寺廟去打坐、經行,也是希望可以獲得快樂。

觀察心的造作舉例

要觀察自己的心,不停地去學習,心的造作是透過念頭。透過念頭,然後去造作語言、造作身體方面的行為。心方面的造作,從身、語、意去觀,要把自己的面具,一層層的剝開,要真的看到自己的心究竟是什麼樣子。去觀察!用的是觀察、觀察!透過心的工作來觀察,不是觀察別的什麼,不是坐著去思維。去觀察!去看自己的事實,比如我們的說話、語言,有時看起來好像很平常,但事實上,裡面潛藏著非常多的造作。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佛陀時代,有一位初果的聖者,叫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有天眼通,他看三界內誰死、誰生,全看得到。這個人死了之後,會出生到哪裡,他全知道。他坐著看宇宙,看所有的眾生,不停地在生死,生了死,死了生。後來,生起了疑問,他去頂禮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尊者!我的這個天眼通,比天神、人類都厲害,我可以看到一千個世界,在一瞬間就可以全部了解。」

[此處隆波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世間:這個世間其實就是名法、色法(身和心),譬如我們每人就是一個世間。每一個人都屬於一個世間。隆波曾經見到過一位高僧大德,面對50個人,他一瞬間馬上知道誰的心是什麼樣子,他全知道。

阿那律尊者非常的厲害,面對一千個人,一瞬間就可以全部都了解:誰的心是什麼樣子,全知道。這個稱之為知道一千個世間。阿那律尊者頂禮後,問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尊者!我的天眼通,比所有的人類跟天神都厲害,我在一瞬間可以看到這一千個世間的生滅,一瞬間就可以看得到。」接著他就問:「為什麼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呢?」

舍利弗尊者就給他分析:「你以為你的天眼通比別人更厲害,比天神、人類更厲害。這是煩惱,稱之為我慢。認為我很厲害,我比別人更牛,這是一個煩惱。」我們說出的話會反應我們內在的心。認為自己很牛:我有天眼通,比人類、天神更厲害。[這是我慢]。

「你看到一千個世界生滅,在一瞬間看到生滅,就像我們看到一千個人,一瞬間都了解,那是屬於散亂,心往外送了,只是一味的看別人!你覺得為什麼還沒有證悟阿羅漢,這又是一個煩惱,稱之為煩躁不安:為什麼我還沒有證悟呢?」就像現在大家正在禪修,有的想為什麼我的心還不寧靜下來呢?為什麼還是散亂呢?這種內心的不寧靜,稱之為煩躁不安。

阿那律尊者說了一句話,舍利弗尊者可以從他的這一句話,分析出幾個煩惱。阿那律尊者[有三個煩惱],第一個我很牛,我比別人更厲害。第二個是看到世間,看到一千個人,他們的心是如何全知道,這個是心往外送的散亂,而且煩躁,說為什麼還沒有證悟阿羅漢呢?

舍利弗尊者告訴他,要去斷這三個煩惱,不要迷失在它們的魔[掌]底下,[方法]靠的是及時的去知道。

然後阿那律尊者照著他的開示去看,真的看到:這個是我慢、這個是往外送了、這個是煩躁不安:「為什麼還沒有像自己想的那樣證得呢?」他看到了自己內心的煩惱。這些煩惱其實就是造作。心裡面造作,就會掙扎。如果沒有看到就會不停地造作,如果看到就會滅掉。

舍利弗尊者說,去斷這三個煩惱,把心帶領到永恆的元素,那個稱之為佛性,稱之為涅槃。把心帶到這個佛性,而不是把心送出去找佛性。佛性並不在別的地方,這個永恆的元素並不在別的地方;這個識元素(識界)、法元素(法界)並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的心裡面。就只是觀察自己的心,及時的去知道心:「心有煩惱生起,心就會造作去掙扎,心造作掙扎心就會苦。」要不停地這麼去觀察。

念頭的背後

隆波教導大家要及時地知道,在我們念頭背後藏的都是煩惱,藏在我們說話的背後也是煩惱,藏在我們所作所為的背後也是煩惱。遇到事物,一旦有煩惱生起,就會生起造作,造作什麼?在心裡面會造作念頭,造作說的語言,造作身體方面的行為,這個稱之為心裡面在迷失,這個稱之為[意業],然後語業,還有身業,這都屬於身行、語行、意行,藏在背後的全都是煩惱而已。

比如剛才隆波看每一個人的進度,發現並不是需要一個個的去檢查,因為每一個人都迷失在造作裡面。有的人在造作壞:心散亂,然後一直走神。有的人在造作好,這位比丘尼在造作好,前面這一位也在造作好,讓心一動不動的。

要及時地知道在造作,及時地知道身體方面的造作,語言方面的造作,這些都是源之於心方面的造作。如果能及時地知道心裡面的造作,身和語自然規矩起來。心方面的造作,真正藏在背後的絕大部分都是煩惱。要及時地知道,有什麼東西藏在背後,在我們念頭背後藏著什麼。不停地去即時知道,並不是什麼難的事情,但是非常的細膩,而不會太難,因為佛陀的法,跟一個普通人類的水平剛好是相匹配的,就像我們這樣的人,不會太難的,但也不會是坐著翹二郎腿,吃吃喝喝就能證悟道果的。有的心裡想著,我什麼都不執著;他正在執著自己的觀念,卻說:「不執著」。其實是在執著「不執著」。

我們禁止不了心的造作,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地知道。這位看得出來嗎?心已經跳進去了,心為什麼跳進去?因為想看、想知道,所以就迷失在念頭的世界裡了。這位坐著在笑,心在外很舒服,看得出來嗎?心並沒有回來學習自己,有快樂,但是一直迷失在外面,包括陶醉在法裡面也不行。有快樂,對法有快樂是好的,也肯定是有快樂的,但是如果是一直很陶醉,很入迷在法裡面,同樣也不行,同樣是迷失!一定要努力地去覺知!去觀察自己的造作,什麼東西藏在念頭的背後,不停地去觀察,有什麼東西藏在我們的所做所為的背後。

(完結)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五講,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例如,靜慮林ShiNeLingMonastery的菩薩眾)。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0.08.20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