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21年05月29日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問題跟苦是不一樣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生命跟問題永遠都在一起。有的人的基本問題是,他沒有住的、沒有吃的、身體不好,這一段時間會很苦,會很困難。沒有吃的,因為沒辦法去工作,包括賺錢,各個方面會比較困難,這是暫時出現的問題。人一直會有的問題就是老、病、死。
暫時的問題,比如現在出現傳染病,賺錢不方便,生活跟以前不同,久久才出現這樣一次問題,其他是暫時摻雜進來的苦,比如,失戀、失業,那是暫時生起的苦。但是我們生命常駐的問題是老、病、死,這是屬於常駐的問題。
還有另外一個部分是身體上的問題,屬於色身蘊界的問題,每個人都會碰到這個問題、那個問題,一生都是這樣子的,從來不會沒有問題的,包括我們愛的人死去。最近一段時間,有人不停地來跟隆波匯報:這個人死了、那個人死了。這些人的死並不是因為新冠肺炎而死,是因為生了一些病,有的人年紀不大就走了,有些人因為慢性病治療後沒有康復而死。
世間的人充滿著問題,充滿著苦。
問題和苦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會缺乏問題,問題從不缺席。有的人是沒得吃,有的人是不知道要吃什麼才好,選擇太多了也會是問題,生命跟問題永遠是如影隨形的。佛陀的弟子,生命也會出現問題,但是心可以不苦,這是可以訓練到的。現在這時間,佛陀的法是最有意義[效益]的,因為非常多的人正面臨著問題。如果好好觀察所出現的問題,是出現在身體上,還是出現在心上?如果有欲望想讓問題不存在,何時生起這欲望,何時就會生起苦。
至於在我們生命中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這是屬於業報——有這樣的業報,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真正訓練好了的心,可以不苦地去面對問題,佛陀的法在這一點可以幫得上忙。
以佛法面對問題,提昇自己
我們生命中出現問題或危機的時候,例如,國家因新冠肺炎而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要仰賴[面對]這個因緣,來提升自己的心靈。如果我們好好學習佛陀的教導,就會知道苦是源自於欲望,什麼時候有欲望,什麼時候就會有苦。我們的生命碰到了問題,例如,老、病、瀕臨死亡、與所愛的人事物分離、碰到不喜歡的事情,比如,當下碰到了新冠肺炎,這是我們不喜歡的事物,我們不希望它們出現,想讓它們快一點結束,因而我們的心有「欲望」生起,苦就來到我們的心了。事實上,世間所有的問題只能觸及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會變成苦來到我們的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法」來保護自己的心。
我們已經知道欲望或渴愛會讓我們的心苦,已經知道問題了,如果想要離苦,就必須能夠擺脫欲望。欲望或渴愛其實就是想要,想要什麼?1.想要有快樂,還沒有的快樂希望能有;2.已經有的快樂,希望能永久長存;3.想要未生的苦不生起,想要已生的苦快點滅去、快點消失。
這些欲望非常的多,但是濃縮下來,只有一點點,就是「想要快樂,想要不苦」。這種想要能夠阻止得了嗎?心有想要,阻止不了,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去了解,欲望的生起是因為無明,不知道生命的實相、不知道世間的實相。所謂世間,其實就是我們的名色、身心。名法和色法聚合起來,稱之為「世間」。
世間就是名法和色法。我們因為不知道名法、色法的實相,就會生起欲望:想讓色法、名法快樂,想讓色法、名法不苦。一旦有了欲望生起,心立刻就會苦起來。我們好好去觀察,這是不是真的?每一次我們的心有欲望生起,去看我們的心是苦還是樂?但是覺性、定、智慧不夠的人,會覺得欲望生起時還不苦,到了「求不得」時才是苦,如願以償就不苦了。這是看得太慢了。事實上,欲望在心裡生起的一瞬間立刻就苦了起來。每一次有欲望的時候,每一次都苦,不管是否如願以償都是苦。…比如買彩票,彩票還沒有開獎,心想要中彩票的那一刻,心已經苦了;一旦中了彩票,心很高興,那天大概只有2%的人會很快樂,但是高興很快滅去,別的苦又會來了。如果沒有中彩票,心就很鬱悶,他們把錢全部拿去買彩票了,因為有欲望,一旦沒有如願以償就會苦更久。
如願以償之後的快樂
事實上,開始有欲望的時候,就開始苦了。如願以償之後就覺得有點快樂,這是魔王引誘我們的獎品。我們能夠迎合欲望的時候,魔王就會扔給我們一點快樂,類似訓練狗的人,訓練時完成指令,就扔一點東西餵食,狗就很高興,高興完之後,新的指令又馬上來了。我們修行就會知道,滿足欲望的一瞬間,新的欲望又馬上來了。
欲望是一個掌控我們生命背後的隱形操控手,就像訓練狗的主人,狗迎合主人的時候會獲得一些吃的,馬上又會有新的工作要去做;如果不按照指令去做,就受懲罰。當欲望生起時,我們迎合不了,就會覺得苦,這是欲望在懲罰我們。欲望是一種隱形、聰明的主人,它一直在剝削我們,我們不知不覺被欲望操控、被欲望蹂躪,但是沒有察覺到,我們卻感覺:「我是自由自在的,沒有誰可以掌控我,我是最牛的,我是最棒的。」事實上,是被欲望指揮,命令做這個、做那個,一直忙來忙去,忙個不停。
六種欲望、三類愛
欲望有六種:(對於色、身、香、味、觸、法[六塵]的欲望。欲望的生起,是緊隨著六根跟六塵的接觸)。
第一種對於色的欲望:想看到漂亮滿意的畫面、想得到漂亮的畫面、想讓漂亮的畫面一直待著,想讓不滿意的畫面快點消失,這是第一種跟色有關的欲望,又可以分為三類:1.想看到這樣的畫面、想得到這樣的畫面。2.想讓好的畫面待得恆久。3.想讓不好的畫面快點消失,比如,我們看到敵人的面孔,想讓這個人快點消失,不想看到這樣的畫面。
第二類的欲望是聲音的欲望,[其他是香、味、觸、法的欲望]。
當眼睛看到畫面,哎呀!不是我們滿意的畫面,就生起想要讓滿意的畫面生起,同理,想讓滿意的聲音生起、想讓滿意的味道生起等等,這個稱之為「欲愛」。一旦滿意的事物生起之後,希望它待久一點,稱之為「有愛」。一旦眼、耳、鼻、舌、身、心,接觸到色、身、香、味、觸、法,對不滿意的色、身、香、味、觸、法,希望它快點消失,稱之為「無有愛」。(欲愛、無有愛、無有愛,合稱三類欲望、三類愛)。因此,認識欲望的時候,要好好觀察,欲望是仰賴於眼、耳、鼻、舌、身、心六個根門的接觸。
每一個根門可以生起三類愛:1.想讓它有、2.想讓它待得久一點、3.想讓它快點消失滅去。每個根門有三類愛,這樣欲望總共分成十八個,我們要去認識、去了解。聽起來很多,不用受到驚嚇,即便是十八個,但是它一次只能生起一個。觀照時,哪一個正在生起,及時地知道那一個,不用去觀各種。眼睛看到畫面、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舌頭嚐到、身體接觸到、心接觸到對象,生起念頭,演繹造作,我們無法選擇,一次只能接觸一個根門。一旦接觸後,生起了欲望,每一個根門可以有三類愛,但是一次也只能生起一類,我們要知道正在呈現、正在出現的這一類狀況。
比如,我們坐著,看新聞看到各個國家的環球小姐,想到漂亮的美女,這是法方面的所緣,想看到活生生的環球小姐,沒有的希望有,就生起了欲望。如果她來到了泰國,想追著她去看,想讓她待久一點,想著來到我們家裡整天可以看啊。或者是想看到漂亮的,卻碰到不漂亮的,想著什麼時候她可以快點走。一次只能生起一類欲望:1.生起了想要、2.生起了想讓她待著、3.希望她快點走。在六個根門:眼、耳、鼻、舌、身、心中,一次只能在其中一個根門生起,因此我們認識欲望時,不用受到驚嚇,覺得有十八個,太多了。十八個只是比較簡略的說法,古人還可將欲望分為一百零八個。
我們不用學這麼多,學三類就夠了:想得到,要去覺知;想讓它待著,要去覺知;想讓它消失,要去覺知,就只是去覺知,這就夠了。想得到色、身、香、味、觸、法中的什麼都可以,但是每個畫面生起的一瞬間,若是不漂亮的畫面,想讓畫面快點消失,比如,本來路走得好好的,看著很漂亮的風景,無意間看到了一堆狗屎,心生起不喜歡。心不喜歡時,狗屎消失了嗎?沒有消失,但是我們的心白白[由於不喜歡而]受了苦。
觀照三類愛
要觀察我們的心:1.心想得到,要及時地意識到;2.心想讓這個事物待得久一點,要及時地意識到;3.心想讓這個事物消失,也要及時地知道。比如,當下這一刻我們希望有新冠肺炎嗎?我們不希望有,想讓它快點消失,此時我們要及時地知道:當下這一刻我們的心想讓新冠肺炎快點消失。如此觀心,根本沒有什麼難度!如果有興趣去觀,就是這樣不停地去覺知。覺知當下,事實只存在於當下,不會存在念頭裡,因此不停地及時知道當下。有新冠肺炎存在,這現象是不好的,因為會讓我們得傳染病。我們一想到有新冠肺炎時,心不喜歡,想讓它快點消失、滅去,這稱之為「無有愛」。
有些時候聽到很動聽的音樂,哎呀!這音樂怎麼這麼短啊,這演唱會怎麼這麼短呀,想要它延續得久一點,這稱之為「有愛」,希望它待得久一點。
或者我們看到新聞將舉辦演唱會,但是現在還沒有,我們想看演唱會,希望它快一點來,想快點聽到。還沒有的事物希望它有,這稱之為「欲愛」。在聽演唱會的時候,哎呀!這演唱會安排得很好,希望它持續久一點,舉行得久一點,這稱之為「有愛」。如果我們進去聽的時候,聽了不喜歡,希望它快點結束,這稱之為「無有愛」。
欲望就是這三類(稱作三類愛、三愛)。要認識自己生起哪種欲望,有什麼難的呢?一旦欲望生起了,只要進一步去知道。欲望生起的時候,是苦還是樂?常常去觀察自己,接下來就會知道,什麼時候欲望生起,什麼時候苦就會生起。欲望是心的一種造作,因為不聰明、愚蠢、無明而造作。我們不知道世間的實相、不知道生命的實相、不知道身心的實相,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生起,一旦有欲望生起,苦就會生起。這麼不停地去認識、了解,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了解,心就會慢慢變得聰明,再有欲望生起的一瞬間,立刻自行捕捉到,心就不會被欲望所控制,不會被欲望籠罩,欲望很快就會滅去了。
佛陀悟道成佛時的感嘆
欲望並不是小事,在佛陀悟道成佛的時候,從菩薩悉達多太子變為佛陀了,他感嘆的第一句話就是跟欲望打招呼:
「欲望啊!你是創造房子的主人。我輪迴那麼久,現在已經認識你了,
房子已經徹底被我拆掉了,你再也不可能給我創造房子了。」
所謂「房子」就是十二緣起裡面的「有」。在悟道成佛的時候,佛陀跟欲望打招呼,類似於現在說再見:「你再也騙不了我了。」他的心已經擺脫了欲望,他的心已經抵達涅槃。因此我們要不停地知道在心裡生起的欲望或想要,那並不是很小的事情,因為欲望是控制我們的主人。所以佛陀才感嘆說:「欲望啊,你是構建房子的主人,現在你再也不可能給我構建新房子了。」
舊房子的「有」已經被清除了,已經被放下了,佛陀抵達了真正的自由自在。如果我們還沒有從欲望裡解脫自在,就要不停地觀察:欲望生起就會苦。
想得到不存在的事物,肯定會苦
欲望是屬於心的不懂事。去好好觀察吧:我們想要得到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現象,如果是肯定會出現的事物,是不可能有想要的,因為這不需要有想要。想要得到的對象,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想不老,可能嗎?出生一天就老了一天了。想不病可能嗎?想不死可能嗎?想要得到的只是好的色、身、香、味、觸、法,可能嗎?想讓好的色、身、香、味、觸、法,一直跟我們在一起,可能嗎?全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讓不好的色、身、香、味、觸、法,立刻就滅去,比如,想讓新冠肺炎立刻從世界消失,可能嗎?不可能的。因此所有的欲望或想要,全都是不懂事,很幼稚,因為是希望出現不存在的事物。
對真正存在的事情,就不會有想要,例如,去追求一個女人成功了,跟她結婚了,跟她已住在一個家裡了,我們還想要去追求她嗎?不會想要了,已沒什麼感覺了,已經習慣了,習慣到今天老婆去燙了新頭髮,都不會注意,根本看不見,因為習慣了就沒有欲望或想要了。
因此,我們想要的事物,都是還未擁有、還不存在的。我們想得到不曾擁有或不存在的事物,那肯定會苦。如果已經擁有了,已經存在了,就不會有想要了。
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實相?這個身體必然會老、必然會病、必然會死,這是事實。如果我們知道了身體的實相,就不會想要讓這個身體一直很年輕、不老、不病、不死。不生起這樣的想要,就可以沒有苦——老了,我們不會苦,因為不是我老,只是身體老,那是很自然的,[因而不會想要不老]。生病了,也不苦,因為是身體生病,不是我生病。要死了,我們不會苦,因為是身體要死了,不是我要死了,這是很自然的,[因而不會想要不死]。身體是世間的,不是我的。
一旦心聰明了,知道了身的實相、心的實相,欲望就不再生起。它生起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實相。一旦不知道實相,我們就會想得到那些世間並不真正存在的事物,例如,想一直年輕、想一直漂亮、想一直財源滾滾等等。
世間八風
真正的世間法有八種,古人稱之為世間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有了利益也會失去利益,也就是有得就有失。有地位,到了某一天地位也會沒有了,有官職也會失去了官職。有批評就會有讚美,這是世間的常態,世間沒有任何一個人,只是一味地接受讚美。世間不被批評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無論多好的人都有人批評他。假設我們的戒守得很好,有人會說我們是裝出守戒的樣子來騙人的。假設我們特別漂亮,也會有人故意來批評說:「左眼比右眼大了一點點」,總是可以挑剔的。好人也很容易受到批評,包括佛陀也被批評過,更何況是我們呢。
世間的法:有地位,就會失去地位,這是一對的,就像硬幣的正面反面。好的工作、好的地位,有一天也會沒有,比如,曾經當上總理,到了某天就不再是總理了。有名聲、沒有名聲,有讚美、有批評,有苦、有樂,都是相對的。
世間法不是只有一面,都是兩面的,都是在一起的——獲得利益、損失利益,有名聲、沒有名聲,有讚美、有批評,有苦、有樂,世間的自然狀態、世間的常態就是這樣的,如果想讓它不是這樣,苦就會來了。如果能夠認識世間必然是這樣,欲望就不會生起了。如果知道實相、了解事實,活在世間,明白了世間八法,我們的苦就會從心中消失許多。
如果想離苦、想抵達涅槃,我們就要比世間法了解得更細膩一點,要了解五蘊、名色、身心的實相:要了解色法是什麼樣子的?色法的事實是什麼樣子的?色法是無常、苦、無我的。名法有實相嗎?有。名法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一旦我們能夠知道實相,心願意接受名法和色法都是無常、苦、無我的,沒有想要讓它一直恆常、沒有想要讓它只有快樂、沒有想要讓它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我們的欲望就不再生起,苦就不會生起了。
活在這世間,明白這世間:獲得利益、損失利益,有地位、損失地位,有讚美、有批評,有苦、有樂,世間就是這樣的。因此,如果別人來批評我們,對我們栽贓、指責,我們不會有什麼動搖,因為他有嘴巴會說呀。如果所說的嚴重扭曲的話,我們就依據世間的方式去報案。…世間就是這樣的,一旦明白實相:被別人點評、栽贓、指責,這是世間的常態。知道世間就是這樣的,心就不會苦悶了,無論賺錢或工作,心都會很堅定。有很多人[不明白世間的實相],被別人批評、指責,就會沒有信心,就氣餒了。
擺脫世間
如果明白世間,就可以跟世間在一起。如果明白名法和色法,就可以擺脫世間。法有兩層,1.活在世間就一定要了解世間的實相;2.要擺脫世間,一定要了解到名法和色法的實相,一旦認清了,就可以擺脫世間,來到超越世間的「出世間」。然而並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可以來到出世間,我們必須累積[波羅蜜],有的人累積的資糧已經夠了,就可以在今生契入到出世間。
我們大部分的人根器還是薄弱,沒有誰可以逃脫得了「世間八法」,既然逃脫不了,就去認清它;認清後,一旦它生起了,我們的心不會生起滿意或不滿意。世間八法分四對。例如,獲得利益和損失利益是一對,一旦認識它的實相,獲得很多利益時,我們不會膨脹,知道有一天也會損失,知道有得就有失。……這段[疫情]時間利益損失了,比如,開按摩店要關閉,沒有利益了,沒有收入了,這是很正常的,曾經有得就有失啊。
如果明白世間的實相,我們就可以比較不苦地活在世間。如果我們了解名、色、身、心的實相,來到極點的話,我們就可以不苦,苦只來到身體,抵達不了心。因此法是有很多層次的,[接受世間法的有得有失],苦就會比較少;而出世間的法可以讓我們離苦。
大部分的人依然活在世間,就去認識世間八法是不是真的?有讚美、有批評,它們是硬幣的兩面是不是真的?世間是時苦、時樂,是不是真的?去看吧!有沒有誰是一直苦的?沒有!比如,有一個人得了癌症,特別疼痛,如果他的覺性很好,就會看到不是一直是疼痛的,在某一瞬間沒有想到疼痛而想別的事,身體的疼痛就沒有感覺了,事實上,疼痛是處於生滅的狀態。如果他沒有覺性,不喜歡疼痛,想要讓它快消失,但是它的因還在,則依然還會疼痛,所以[想要疼痛消失]就變成了幼稚、不懂事。
慢慢訓練,不停地認識世間八法的實相,我們就可以比較不苦地活在世間;不停地去探究名色、身心的實相,總有一天,終究會抵達出世間法,心就可以離苦,苦僅存在於身體,心不再苦了。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
(完结)
【附錄】
八世間法(aṭṭhalokadhammā):[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利得(lābha)、非利得(alābha)、惡名聲(ayasa)、好名聲(yasa)稱譽(pasaṁsā)、誹謗(nindā)苦(dukkha)、樂(sukha)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2021年直播開示中,選出十講,整理成文並標出小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影、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在今日特別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剎那定、近行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8.28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