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修行的快樂和固定形式觀心——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7年12月16日B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阿紫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前言

觀察到了嗎?隆波剛剛看大家的時候,大家還是散亂的,還有一些是緊盯的。現在大多數人醒過來了。隆波不講,大家都是散亂的。要去看[名色的現象],動手修行之後,要去看這些貨真價實的[現象]、這些名法和色法呈現的真實的[現象],要去看它們的真相,才可以有正確的領悟,心才會真正的鬆開執取。正確的修行,可以從執取裡鬆脫出來,因為有了智慧,明白所有的色、所有的名都是苦,就不會覺得[它們]是非常好的寶貝。明白這個身體是苦,就會覺得它不能作依靠。

世間的快樂

很多人不知道真相,不斷地去尋找快樂,去看電影,去找好吃的,去旅遊,去跟朋友一起聚會,不斷地去做這個、做那個,就希望尋找快樂。不斷地尋找快樂,獲得之後又會失去。有的男人去做健身,希望獲得肌肉,女的去做健身,同樣是希望獲得肌肉。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有個老人七八十歲了,身體還很健康,一直在走動,一直跑來跑去,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辦法比得過這老人家,每天固定時間都會看到他。好幾年之後看到他還在那邊走,感覺沒有什麼變化,直到有一天他消失了,就再也沒有見到他。所以,這個身體我們能照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照顧得再好,總有一天還是會扔掉它。我們現在有健康的身體,到了八十歲有誰的身體還是那麼健康呢?即使八十歲還健康,那九十歲呢?我們把身體好好地照顧,照顧到最好,最後還是會消亡的,身體是非常容易毀壞的。

我們的心也是一樣的,我們照顧好我們的心,是希望它一直有快樂。有些人快樂是因為執取世間的東西,比如喜歡把東西放在包裡,然後緊緊抓著。有些人出去時抓個包出去,對嗎?我們就喜歡有東西抓在手裡的這種感覺。我們出去時一定抓個什麼東西出去,對嗎?當然有些是假的,有些包是冒牌的,其實不值錢,但是抓著跑到外面去,喜歡別人把我們當做有錢人。我們一直掙扎著去尋找快樂,喜歡這個很好看的包,我們就會有快樂,或者有輛很好的車,我們就會快樂,或者我們有個很大的房子,我們就會快樂。房子很大,但是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工作,根本就不在家裡面。到處去尋找快樂,心永遠都饑餓,永遠都不會心滿意足。所以祖師大德們教導說,我們要看自己生命中過去的時光,哪些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然後看清這些最快樂的時光已經過去了,現在呢?現在我們又在饑餓地尋找快樂,我們希望能夠重新找到。有些人看到美女,希望把她變成老婆,變成老婆之後,又覺得把這老婆扔掉就會有快樂,為什麼?因為時間久了就會厭倦,然後自己想解脫,想把老婆扔掉就好了。所以,在世間尋找快樂,無論找到多少都是很難找到真正的快樂,因為心不會感到滿足,心一直是饑餓的。

修行的快樂

[至於修行],修行一開始,我們是饑餓的,我們希望在修行中獲得快樂,但是我們會修行之後,我們的心的品質不斷地提升,不會再四處尋找快樂,為什麼?因為心自己就會感到滿足,心自己就會有快樂。這個身體還是會老、會死,但是我們的心已經訓練得很好了,已經有了快樂。常常訓練自己的心,真的有快樂。

【舉例1】

以前隆波去頂禮好幾位祖師大德,有些身體非常的不好,像隆布蘇瓦長老。記不得是哪一次坐車去,他當時身體很不好,而且還有發炎,他坐在輪椅上面,每兩個小時別人才幫他稍微動一下身體。我們如果處在他那樣的[狀態],我們完全不會有快樂,會非常非常痛苦。如果病人自己很鬱悶,照顧他的人同樣會非常的鬱悶。隆布蘇瓦長老沒辦法走動,所以由他身邊的那些出家人照顧他。隆波去頂禮他,當時隆波還是居士,沒有出家,就坐著看著長老,心裡有些同情他,他已經不能走動了。

長老坐著微笑,然後說:「太快樂了,太快樂了。」

隆波看他真的有快樂嗎?當時自己還不會修行,就[仔細]看著隆布蘇瓦長老,看到他的快樂是真的。隆波怎麼樣才能像他一樣呢?當時就有這樣的對比:這個祖師大德真好,自己還不夠好,這是自己心中的我慢的煩惱。我們的心是怎麼樣的?有時候我們的心很壞[往壞想],但是從我們的臉看不出來。而祖師大德修行之後,[雖有老病,但是]心有快樂。

【舉例2】

隆波出家之後想到隆布連長老,隆布連長老那個時候也差不多要圓寂了,心想有四年沒有見到他了,一定要去找他,最後一次要去頂禮他,所以就坐車過去,是在另外一個寺廟。去頂禮他,還希望問到和修行有關的問題。去的時候他是躺著,到了之後,其他的出家人都走了,他撫摸著自己的袈裟說,他從很小就出家了,一開始也是非常艱難的,到了今天有快樂了,已經戰勝那些艱難了,有真正的快樂了。

他說:「所以,你到死都一定要戰鬥下去!」

我說:「好的,好的,長老!我已經知道了。」

關於法的方面,就只是講了那麼一點點,然後隆波就回去了。他也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隆波了。回來沒幾天,隆布連長老就圓寂了。修行之後會獲得真正的快樂,隆布連長老活九十多歲,年紀非常的大,身不舒服,但是他還是有快樂。他講話的時候,眼睛有眼淚流出來,心有法喜。

有些人說:「修行很好的出家人是不應該流淚的。」但是阿姜摩訶布瓦尊者說,當他憶念到涅槃的境界時,法喜生起,他的眼淚就不自禁的流下來。他說:「這是蘊在工作,看到了嗎?」

有些人說:「這個流淚的出家人,怎麼會是聖者呢?怎麼會是阿羅漢呢?」其實這是由於法喜,因為法而產生的喜悅。所以,去修行吧,我們會得到真正的快樂、無窮無盡的快樂。到了那一點,心就不會再有苦了。

這個世間有很多東西能讓我們得到快樂,比如有些人喜歡玩這個能量,有些人喜歡鍛煉身體,有些人喜歡賺錢,以為這樣就會有快樂。世間的這些快樂,不會讓我們有滿足的那一天。即使是醫生,他也會死,即使他的醫術很高明,他也會死。時間到了,身體肯定會消亡。世間有很多種方式尋找快樂,但是沒有哪一種方式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所以我們要去修行,這樣的快樂是真正的,無可比擬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修行呢?

持五戒、以固定形式觀心

第一、要持五戒,要想辦法持到最好,如果犯了戒,戒不圓滿,我們就重新開始持戒,不用反覆地向出家人求戒,這不需要的,不用去求別人,只要自己痛下決心重新開始持戒。

第二、每天在固定的形式當中去訓練十五分鐘。選擇一個禪法去觀這個心:

  1. [唸誦]佛陀、佛陀,[唸誦]佛號也可以,心寧靜了知道,心散亂了也知道,心痛苦、心快樂知道,心好心壞知道,心貪瞋癡知道,或者心鬱悶、心懶惰,都知道。如果修行之後很懶惰,就知道懶惰,然後繼續去修行。
  2. 或者觀呼吸也可以,[心跑了要知道]。
  3.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禪法,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禪法。有些人動手也可以,就是做手部動作,這樣動手也是為了去觀心:心跑來跑去,想別的東西了知道,或者心在想下一個動作是什麼也知道,心寧靜了知道,心散亂了也知道,或者心厭倦了也知道,就是這樣常常的去知道自己的心。
  4. 或者觀腹部升降也可以,但是觀腹部升降是為了觀這個心:心跑了要知道,或者心緊盯著腹部也要知道。
  5. 或者經行也可以,[心跑了要知道],心跑到腳底也要知道。所以每天都要在固定形式中去訓練,至少十五分鐘,二十分鐘也可以,每天這樣堅持不斷。我們不是要讓心很寧靜,是為了要去知道自己的心,這個才是修行的核心。阿姜曼長老說,心很重要,抵達了心就抵達了法;損失了心,就損失了法。

所以我們要讓心跟自己在一起,有覺性,去知道自己心裡發生的現象。覺性會自動地[守護]心,不讓心去犯錯,善法會增長。所以我們選擇一個禪法,去發展覺性,多多地去觀自己的心,這就是隆波的教導。

有的地方教導手部動作,但是心去緊盯這個手。有的地方教導觀呼吸,但是心去緊盯這個呼吸,或者緊盯這個空、緊盯這個光。這是沒有真正意義的,隆波以前小時候就已經玩過這些了。

真正覺知自己的修行,心可以成為知者、覺醒者。30年前,隆波去頂禮很多祖師大德,祖師大德教導說一定要有觀者,一定要成為知者的心,並不是思想者、掙扎者、造作者,一定要是知者、覺醒者、喜悅者。以前的祖師大德也是這樣教導的,但是現在沒有了,現在教導的就是唸誦佛陀佛陀,然後只求心很寧靜,就沒有實質的意義了。其實我們念誦佛陀佛陀之後是要去覺知自己的心,這樣才會獲得意義,這樣才是修行。以前的祖師大德教導也是要有覺性,要去看自己的心,隆波是從他們那邊學習過來、傳承過來的。

這些祖師大德都是非常肯定隆波的教導。有些師父也聽隆波的CD,那些CD不是隆波自己做的,是基金會做的,有些師父是聽隆波這些CD,聽了之後心非常的喜歡,就問:「阿姜帕默說,修行是非常容易的,但我們感覺很難。」

難或容易,這個沒有關係,一開始修行都是難的,之後就會變得簡單了,所以堅持去訓練。堅持守戒。在固定的時間去訓練,十五分鐘、二十分鐘都可以,選擇一個禪法去知道自己心的變化。

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發展覺性

第三、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發展覺性: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色,耳朵聽到聲音,或者嚐到味道,或者身體方面的接觸,不管是硬也好軟也好,不管是什麼接觸到身體要去覺知,或者心跑去想、跑去造作,有什麼東西在心中生起了,也去覺知。所以在生活當中,可以讓眼耳鼻舌身意去接觸這些所緣,不用一天到晚去呵護它們。有些人修行時,不敢讓自己的眼睛去看,覺得自己看多了,就會有貪心。有些人把眼睛關起來,把耳朵關起來,如果鼻子能閉掉最好了。如果把眼睛閉起來,修行會好的話,那麼盲人就是第一了。如果不聽,修行會好的話,那麼聾子修行也肯定很好了,但是事實上他們很難去修行。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地去發展覺性,眼睛看到色,心是怎麼樣的,耳朵聽到聲,心是怎麼樣的,舌頭嘗到什麼味道,去知道,身體方面有什麼接觸,或者心跑去想也知道,心想了之後,心是怎麼樣的去知道,所以放任它們去接觸所緣,然後看到自己心中的這些變化。或者我們修行之後,心寧靜了知道,心散亂了也知道,心有快樂了知道,心有痛苦了也知道,這是在固定形式中去訓練,然後在真正的日常生活中去訓練的時候,我們就讓自己的六根跟所緣接觸,然後看著心裡產生的變化。祖師大德阿姜曼的教導,[經由]隆布蘇瓦長老教導給隆波的是:「可以觀心就觀心,不可以觀心就觀身,如果觀不了身也觀不了心,就去修習奢摩他。」

不管觀呼吸也好,念佛號也好,善法是在心中生起,不善法也是在心中生起,道果也是在心中生起。沒有辦法觀心時,就去觀身,因為觀身有一天就會遇到心。為什麼要觀心?觀心是為了見到法,善法也好,不善法也好,都是在心中生起,並不會在別的地方生起,所以我們要多多觀自己的心。在固定形式中去訓練,不管是念誦佛號也好,觀呼吸也好,經行也好,不要讓心很緊很硬。在真正的生活當中,有眼睛就去看,有耳朵就去聽,不要關閉眼睛、耳朵故意讓自己不去看、不去聽。要讓六根去接觸所緣,覺知在心中呈現的感受,有覺性地緊隨著去知道,不久之後我們就會明白:「凡是生起的,一定會滅去」;快樂生起,快樂滅去,痛苦生起,痛苦滅去,善法生起,善法滅去,貪瞋癡生起,它們也會滅去,所有這些都是生起然後滅去,我們就會證悟初果。先不用去想著證悟阿羅漢,先證悟初果再說。

結語

去學習身,去學習心,初果聖者是有五戒的,所以我們先持好五戒。初果聖者非常相信業報,有因有果,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去相信。我們不是去求神拜佛、去相信這個天神、去相信那個天神,初果聖者看到真相,看到實相,「我」不存在,有的只是[現象]生起,然後滅去,所以我們跟隨初果聖者的步伐,他們做什麼我們就跟著學習,他們不做的,我們也不做。發展覺性,去學習身和心的實相,身不是我,心也不是我,有的只是生起然後滅去,[身和心]都是世間的,是從世間臨時借過來的,有一天會還給這個世間。就這樣去訓練,有一天大家的心會有足夠的品質去證悟初果。所以用功地去修行,讓大家的心可以接觸到法。

現在有些人的心是寧靜的,有些人是黏著在這個寧靜裡面,[自己要知道]。

(完結)


編者序

本文是從隆波帕默的開示錄音帶中,選出六講,整理成文並標出標題,提供給初學者參考。整理者特別感謝以往默默付出心力將隆波的開示錄音並傳譯的諸法友們。

隆波帕默本身具有豐富的止觀經驗,對今日念頭紛紜的眾生,特別以觀心法門來引導,開示出重要的修行原則,給學習者在生活中培養覺性,生起知者之心,進而如實觀照身心的實相,走向滅苦。這一內觀禪法值得推廣。

為了便於初學者容易理解,此處將「境界」,校成「現象」(指身心現象,名法和色法)。「法印」,校成「實相」(指無常、苦、無我)。區分「定」和「禪定」二詞:定,泛指各種定,包含近行定、剎那定、安止定。禪定,特指安止定,有四禪八定。

另外,傳統上,「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翻譯成「止」和「觀」,近期有將奢摩他翻成「止禪」或「寂止」,毗婆舍那翻成「觀禪」或「內觀」。翻成「內觀」是強調要往內觀照自己的身和心,而且要洞見身心內在的實相是無常、苦、無我,不是只看到外面的表象。

整理中若有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指教,將隨時改正;若有不清之處,請回到隆波原先泰文的開示為準。

願正法久住!

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內觀教育基金會
2021.04.22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