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一二二.大空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迦毗羅衛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前往釋迦人的黑基摩寺院午休。黑基摩寺院有很多床座舖設在一起,世尊看見這情形,心想:“黑基摩寺院有這麼多床座舖設在一起,是否很多比丘在這裏聚集呢?”
這時候,阿難和一些比丘一起,在釋迦人的伽陀寺院縫衣。到了黃昏的時候,世尊離開靜處前往伽陀寺院,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阿難,黑基摩寺院有很多床座舖設在一起,是否很多比丘在那裏聚集呢?”
“大德,黑基摩寺院有很多床座舖設在一起,很多比丘在那裏聚集。大德,現在到了縫衣的日子了。”
“阿難,比丘不要喜好、樂著、耽於群集與聯群結黨。阿難,如果比丘喜好、樂著、耽於群集與聯群結黨,是沒有可能容易、隨心所欲取得出離之樂、遠離之樂、平息之樂、覺悟之樂的。阿難,如果比丘離群獨處、安住於退隱之中,是能夠容易、隨心所欲取得出離之樂、遠離之樂、平息之樂、覺悟之樂的。
“阿難,如果比丘喜好、樂著、耽於群集與聯群結黨,是沒有可能得到永久不動的解脫,或時常進入使人喜愛的心解脫之中的。阿難,如果比丘離群獨處、安住於退隱之中,是能夠時常進入使人喜愛的心解脫之中,或得到永久不動的解脫的。
“阿難,人們若染著與沉溺任何一種色,當這種色變壞與出現變化時,我從沒見過不會帶來憂、悲、苦、惱、哀的。阿難,如來得到最高的覺悟,時常安住在一種心境之中,這就是不在所有相之中作意而安住在內空之中。阿難,如來安住在這種心境,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弟子到來,如來的內心都是傾向遠離、朝向遠離、邁向遠離、退隱、樂於出離、停息的。如來為他們說激勵的說話,而自己一直都沒有由各種漏所帶來的反應。
“阿難,如果一位比丘想安住在內空之中,內心應要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阿難,一位比丘怎樣才可達到內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呢?
“阿難,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阿難,一位比丘這樣便可達到內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了。
“阿難,他在內空1之中作意。當他在內空之中作意時,如果內心不能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的話,他知道,自己在內空之中作意,但內心不能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他在外空2之中作意……
“阿難,他在內外空之中作意……
“阿難,他在不動搖3之中作意。當他在不動搖之中作意時,如果內心不能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的話,他知道,自己在不動搖之中作意,但內心不能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這時候,那位比丘的內心可回到之前的定相之中,應保持之前的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阿難,他再在內空之中作意。當他在內空之中作意時,如果內心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的話,他知道,自己在內空之中作意,內心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他再在外空之中作意……
“阿難,他再在內外空之中作意……
“阿難,他再在不動搖之中作意。當他在不動搖之中作意時,如果內心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的話,他知道,自己在不動搖之中作意,內心因此而欣然、平靜、安穩、解脫。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他安住在這種心境之中,如果他在行走時,內心放在行走之中,他知道,自己在行走時不會有貪著、苦惱、各種惡不善法漏入內心。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他安住在這種心境之中,如果他在站立時……
“阿難,他安住在這種心境之中,如果他在坐下時……
“阿難,他安住在這種心境之中,如果他在躺臥時,內心放在躺臥之中,他知道,自己在躺臥時不會有貪著、苦惱、各種惡不善法漏入內心。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他安住在這種心境之中,如果他在說話時,內心放在說話之中,他知道,一些說話如談論有關國王、盜賊、大臣、軍隊、恐懼、戰爭、食物、飲品、衣服、床具、花環、香油、親屬、車乘、鄉村、市鎮、都城、國家、女士、修羅、街上流言、井邊流言、亡靈、雜事、世間、大海、是非對錯等各種俗世間的說話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不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自己不會說這些說話。他對此有覺知。他也知道,一些說話如談論有關少欲、知足、遠離、不依附、精進、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各種有助減損不善法、清除內心遮蓋的說話,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的說話──自己只說這些說話。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他安住在這種心境之中,如果他的內心放在覺之中時,他知道,一些覺如貪欲覺、瞋恚覺、惱害覺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不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自己不會作出這些覺。他對此有覺知。他也知道,一些覺如出離覺、不瞋恚覺、不惱害覺能使行踐的人將苦徹底盡除──自己只會作出這些覺。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有五欲。這五種欲是什麼呢?眼識別色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耳識別聲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鼻識別香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舌識別味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身識別觸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阿難,這就是五欲了。
“阿難,一位比丘應時常反思自心:‘自己的內心是否在五欲的地方來活動呢?’ 如果是的話,他知道,自己對五欲的貪著還沒有斷除。他對此有覺知。如果不是的話,他知道,自己對五欲的貪著已經斷除。他對此有覺知。
“阿難,有五取蘊。比丘應觀察它的生滅: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
“阿難,一位比丘在觀察五取蘊的生滅時,如果斷除了在五取蘊之中所生起的我慢的話,他知道,自己斷除了在五取蘊之中所生起的我慢。他對此有覺知。阿難,這種境界唯善無惡,是聖者、出世間的境界,是邪惡者不能觸及的境界。
“阿難,你認為怎樣,一位弟子看見什麼得益而不離不棄緊隨阿羅漢.導師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阿難,一位弟子不僅為了聆聽經、應頌、記說而不離不棄緊隨阿羅漢.導師。這是什麼原因呢?阿難,因為你已成為一個長期聽聞法義,受持法義,讀誦、思維、以正見洞察法義的人了。阿難,一位弟子是為了減損不善法、清除內心的遮蓋,是為了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而不離不棄緊隨阿羅漢.導師。他聆聽一些有關少欲、知足、遠離、不依附、精進、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說話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阿難,有走入歧途的老師,有走入歧途的弟子,有走入歧途的梵行者。
“阿難,什麼是走入歧途的老師呢?
“阿難,有些老師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當他們居住在這種退隱的地方時,有些婆羅門居士從全國各地來找他們,他們迷醉於中,生起貪欲與期望,回復奢華的生活。阿難,這稱為走入歧途的老師。因為走入歧途,他們遭受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所傷害。阿難,這就是走入歧途的老師了。
“阿難,什麼是走入歧途的弟子呢?
“阿難,有些弟子追隨老師修習遠離,他們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當他們居住在這種退隱的地方時,有些婆羅門居士從全國各地來找他們,他們迷醉於中,生起貪欲與期望,回復奢華的生活。阿難,這稱為走入歧途的弟子。因為走入歧途,他們遭受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所傷害。阿難,這就是走入歧途的弟子了。
“阿難,什麼是走入歧途的梵行者呢?
“阿難,如來出現於世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當如來居住在這種退隱的地方時,有些婆羅門居士從全國各地來找如來,如來不會迷醉於中,不會生起貪欲與期望,不會回復奢華的生活。阿難,導師的弟子追隨導師修習遠離,他們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當他們居住在這種退隱的地方時,有些婆羅門居士從全國各地來找他們,他們迷醉於中,生起貪欲與期望,回復奢華的生活。阿難,這稱為走入歧途的梵行者。因為走入歧途,他們遭受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所傷害。阿難,這就是走入歧途的梵行者了。阿難,這些走入歧途的梵行者比起走入歧途的老師和走入歧途的弟子,所受的苦報更大、更重,甚至會帶來投生地獄的果報。
“阿難,因此,你要以慈心來待我,不要以敵意來待我。這將為你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阿難,什麼是一個弟子以敵意而不是以慈心來待導師呢?
“阿難,導師有悲憫心,為眾生的利益著想,出於悲憫而為弟子說帶來利益、帶來快樂的法義。但是弟子對導師的教導充耳不聞,不用心聆聽,無心裝載,背道而馳。阿難,這就是一個弟子以敵意而不是以慈心來待導師了。
“阿難,什麼是一個弟子以慈心而不是以敵意來待導師呢?
“阿難,導師有悲憫心,為眾生的利益著想,出於悲憫而為弟子說帶來利益、帶來快樂的法義。弟子對導師的教導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不會背道而馳。阿難,這就是一個弟子以慈心而不是以敵意來待導師了。
“阿難,因此,你要以慈心來待我,不要以敵意來待我。這將為你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阿難,我是不會像陶師不理破陶器那樣捨你不顧的。阿難,我會時常為你指正,使你確立法義的心髓。”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阿難尊者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大空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