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六十八.那邏迦波那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的那邏迦波那的叢葉園。
這時候,一些十分有名的人因為對世尊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當中包括有阿那律陀尊者、難提尊者、金毗羅尊者、跋求尊者、均陀達那尊者、離婆多尊者、阿難尊者在內。
這時候,比丘僧團圍繞著世尊,坐在空曠的地方。世尊問比丘僧團有關那些人的情況:“比丘們,那些人因為對我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對梵行心生歡喜嗎?”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僧團保持沈默。
世尊第二次問比丘僧團……比丘僧團第二次保持沈默。
世尊第三次問比丘僧團有關那些人的情況:“比丘們,那些人因為對我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對梵行心生歡喜嗎?”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僧團第三次保持沈默。
這時候,世尊心想:“讓我直接問他們吧。” 於是,世尊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你們對梵行心生歡喜嗎?”
“大德,我們對梵行心生歡喜。”
“阿那律陀,十分好,十分好。阿那律陀,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的人,對梵行心生歡喜。這是很好的。
“阿那律陀,你們年青旺盛,在人生的早期,年少髮黑,是享受欲樂的人生階段,但你們在這個人生階段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
“阿那律陀,你們不是被國王所迫而出家,不是被盜賊所迫而出家,不是被債務所迫而出家,不是被怖畏的事情所迫而出家,不是被生活所迫而出家,而是為了受生、老死、憂、悲、苦、惱、哀的煎迫;受苦的煎迫,受苦的困擾;要將這個大苦蘊終結而出家。阿那律陀,你們是這樣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的嗎?”
“大德,是的。”
“阿那律陀,一個這樣出家的人,有什麼事情應要做的呢?阿那律陀,如果他還沒有得到離欲、離不善法的喜和樂,或還沒有得到更高的寂靜的話,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貪欲所擺佈的,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瞋恚所擺佈的,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昏睡所擺佈的,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掉悔所擺佈的,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疑惑所擺佈的,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不悅所擺佈的,他的內心還是持續會受懈倦所擺佈的。阿那律陀,這是因為他還沒有得到離欲、離不善法的喜和樂,或還沒有得到更高的寂靜。
“阿那律陀,如果他得到離欲、離不善法的喜和樂,或得到更高的寂靜的話,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貪欲所擺佈的,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瞋恚所擺佈的,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昏睡所擺佈的,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掉悔所擺佈的,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疑惑所擺佈的,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不悅所擺佈的,他的內心是持續不會受懈倦所擺佈的。阿那律陀,這是因為他得到離欲、離不善法的喜和樂,或得到更高的寂靜。
“阿那律陀,你對我有什麼看法呢?會否心想:‘如來沒有斷除漏、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他通過計量,然後行踐某些東西,保留某些東西;避開某些東西,清除某些東西。’ ”
“大德,我們不會這樣看。大德,我們這樣心想:‘如來斷除了漏、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他通過計量,然後行踐某些東西,保留某些東西;避開某些東西,清除某些東西。’ ”
“阿那律陀,十分好,十分好。阿那律陀,如來斷除了漏、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漏、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
“阿那律陀,就正如棕櫚樹的樹冠被截斷之後便無法再生長;同樣地,如來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漏、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阿那律陀,如來通過計量,然後行踐某些東西,保留某些東西;避開某些東西,清除某些東西。
“阿那律陀,你認為怎樣,如來在一些弟子命終的時候,授記某人下一生在某處投生,某人下一生在某處投生。這是為什麼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阿那律陀,如來在一些弟子命終的時候,授記某人下一生在某處投生,某人下一生在某處投生。這並不是欺騙人們,並不是在人們之中說閒話,並不是為了得著、受人尊敬、聲譽、利益,並不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我的能力,而是為了一些有敬信、有崇高的情操、有崇高的歡悅的人,當他們聽到某人投生善趣後,內心會生起傾慕,這為他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聽到,某比丘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確立了究竟智。那位比丘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想起獲授記的比丘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聽到,某比丘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那位比丘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想起獲授記的比丘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聽到,某比丘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那位比丘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想起獲授記的比丘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聽到,某比丘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斷除了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那位比丘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想起獲授記的比丘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尼聽到,某比丘尼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確立了究竟智。那位比丘尼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尼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尼想起獲授記的比丘尼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尼聽到,某比丘尼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那位比丘尼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尼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尼想起獲授記的比丘尼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尼聽到,某比丘尼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那位比丘尼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尼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尼想起獲授記的比丘尼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比丘尼聽到,某比丘尼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斷除了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那位比丘尼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比丘尼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比丘尼想起獲授記的比丘尼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優婆塞聽到,某優婆塞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那位優婆塞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優婆塞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優婆塞想起獲授記的優婆塞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優婆塞聽到,某優婆塞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那位優婆塞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優婆塞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優婆塞想起獲授記的優婆塞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優婆塞聽到,某優婆塞命終後,世尊為他授記,說他斷除了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那位優婆塞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優婆塞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優婆塞想起獲授記的優婆塞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優婆夷聽到,某優婆夷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那位優婆夷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優婆夷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優婆夷想起獲授記的優婆夷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優婆夷聽到,某優婆夷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那位優婆夷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優婆夷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優婆夷想起獲授記的優婆夷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一位優婆夷聽到,某優婆夷命終後,世尊為她授記,說她斷除了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那位優婆夷曾經看見或聽見那位獲授記的優婆夷有什麼樣的戒行,有什麼樣的質素,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安住,有什麼樣的解脫。那位優婆夷想起獲授記的優婆夷的信、戒、聞、施、慧,內心便會生起傾慕,因此為自己帶來安穩的生活。
“阿那律陀,如來在一些弟子命終的時候,授記某人下一生在某處投生,某人下一生在某處投生。這並不是欺騙人們,並不是在人們之中說閒話,並不是為了得著、受人尊敬、聲譽、利益,並不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我的能力,而是為了一些有敬信、有崇高的情操、有崇高的歡悅的人,當他們聽到某人投生善趣後,內心會生起傾慕,這為他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阿那律陀尊者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那邏迦波那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