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SN 1| 諸天相應 Devatā Saṃyutta (SN 1.1–81)

蕭式球譯

相應部.一.天神相應

一.流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位有明亮外表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仁者,你是怎樣度流的呢?”

  “賢友,我不攀緣、不嚮往,是這樣來度流的。”

  “仁者,你是怎樣不攀緣、不嚮往的呢?”

  “賢友,若我攀緣時便會沉沒,若我嚮往時便會被沖走。賢友,我不攀緣、不嚮往,是這樣來度流的。”

  “歷久才一見,
  寂滅婆羅門,
  無攀無嚮往,
  度過世間愛。”

  那位天神說了以上的話後,導師認可他的說話。那位天神知道導師認可自己的說話,於是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就在那裏隱沒。

二.解脫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位有明亮外表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仁者,你知什麼是眾生的解脫、放捨、出離嗎?”

  “賢友,我知什麼是眾生的解脫、放捨、出離。”

  “仁者,據你所知,什麼是眾生的解脫、放捨、出離呢?”

  “於有愛喜盡,
  想識皆盡除,
  受滅得平息:
  此是我所知,
  眾生之解脫、
  放捨及出離。”

三.趨短少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壽命趨短少,
  老來無處藏,
  見死亡之畏,
  應修福求樂。”

  世尊說:

  “壽命趨短少,
  老來無處藏,
  見死亡之畏,
  捨世尋寂靜。”

四.消逝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時光消逝速,
  年歲漸遠去,
  見死亡之畏,
  應修福求樂。”

  世尊說:

  “時光消逝速,
  年歲漸遠去,
  見死亡之畏,
  捨世尋寂靜。”

五.斷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斷何棄何者,
  修習於何者,
  超越何依附,
  成度流比丘?”

  世尊說:

  “斷五棄五法,
  修習於五法,
  超越五依附,
  成度流比丘。” 1

六.醒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醒何者睡?
  何睡何者醒?
  何者令染垢?
  何者令清淨?”

  世尊說:

  “根醒五蓋睡,
  蓋睡五根醒,
  五蓋令染垢,
  五根令清淨。”

七.不洞悉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法義不洞悉,
  緊隨外道說,
  猶睡不覺醒,
  今是覺醒時。”

  世尊說:

  “法義善洞悉,
  不隨外道說,
  覺悟具正知,
  於世正直行。”

八.忘失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法義常忘失,
  緊隨外道說,
  猶睡不覺醒,
  今是覺醒時。”

  世尊說:

  “法義不忘失,
  不隨外道說,
  覺悟具正知,
  於世正直行。”

九.我慢欲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不能調伏我慢欲,
  沒有聖智心無定,
  獨住林中心放逸,
  不度生死到彼岸。”

  世尊說:

  “捨棄我慢善入定,
  心境善淨脫諸縛,
  獨住林中不放逸,
  能度生死到彼岸。”

十.林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比丘林中住,
  寂靜修梵行,
  日中只一食,
  為何外觀淨?”

  世尊說:

  “不追悔過去,
  不期盼未來,
  生活於現在,
  因此外觀淨。

  因追悔過去,
  及期盼未來,
  愚夫常乾枯,
  如被割蘆葦。”

  第一蘆葦品完

十一.歡喜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從前,一些三十三天的天眾在歡喜園裏,有天女眾伴隨,追逐天界的五欲享樂。當中有一個天神誦出一首偈頌:

  “ ‘聞名歡喜園,
   天神聚集處,
   未見此園者,
   不知何為樂。’

  “比丘們,那個天神說了那首偈後,另一個天神以偈頌對他說:

  “ ‘愚者你不知,

  羅漢之說話:

  “諸行皆無常,
  是生滅之法;
  止息生與死,
  此是解脫樂。” ’ ”

十二.歡樂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有兒子者有歡樂,
  有牛畜者有歡樂,
  人因所依而歡樂,
  無所依者無歡樂。”

  世尊說:

  “有兒子者有憂愁,
  有牛畜者有憂愁,
  人因所依而憂愁,
  無所依者無憂愁。”

十三.子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至愛莫過子,
  至貴莫過牛,
  至光莫過日,
  流水海為尊。”

  世尊說:

  “至愛莫過己,
  至貴莫過穀,
  至光莫過慧,
  流水雨為尊。”

十四.剎帝利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剎利兩足尊,
  耕牛四足尊,
  童女妻中尊,
  長子兒中尊。”

  世尊說:

  “正覺兩足尊,
  駿馬四足尊,
  順者妻中尊,
  從者兒中尊。”

十五.寂靜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炎夏中午時,
  鴉雀俱無聲,
  唯有林寂靜,
  使我心恐懼。”

  世尊說:

  “炎夏中午時,
  鴉雀俱無聲,
  唯有林寂靜,
  使我心歡喜。”

十六.昏睡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懈倦與不悅,
  飯後欲昏睡,
  眾生具此法,
  不能知聖道。”

  世尊說:

  “懈倦與不悅,
  飯後欲昏睡,
  精進除此法,
  得清淨聖道。”

十七.難行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愚者作沙門,
  難行亦難忍,
  大多陷於中,
  為癡人群集。”

  世尊說:

  “若心無節制,
  追隨不善覺,
  步步陷於中,
  行道能多久?

   如龜攝身於甲中,
   比丘攝意攝諸覺,
   不害他人無攀緣,
   不受譴責得入滅。”
十八.慚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世間可有人,
  有慚不受責,
  猶如良駒馬,
  無需受鞭策?”

  世尊說:

  “甚少人有慚,
  兼具正念行,
  更能得苦盡,
  於世正直行。”

十九.屋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仁者可有屋?
  仁者可有巢?
  仁者可有網?
  仁者解縛否?”

  世尊說:

  “我實無有屋,
  我實無有巢,
  我實無有網,
  我實已解縛。”

  天神說:

  “何謂我說屋?
  何謂我說巢?
  何謂我說網?
  何謂我說縛?”

  世尊說:

  “汝說屋謂母,
  汝說巢謂妻,
  汝說網謂子,
  汝說縛謂愛。”

  天神說:

  “善哉汝無屋,
  善哉汝無巢,
  善哉汝無網,
  善哉汝解縛。”

二十.沙彌提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多頗達園。

  這時候,沙彌提尊者在還沒天亮的時候起床,前往多頗達園洗手腳,洗完手腳後返回岸上,穿著一件衣來乾身。在黎明時分,一位有明亮外表的天神照亮了整個多頗達園,前往沙彌提尊者那裏,然後站在空中對他誦出這首偈頌:

  “比丘但化食,
  不受飲食樂。
  汝應受此樂,
  莫浪費時光。”

  沙彌提尊者回答:

  “死亡隨時至,
  何時我不知,
  故不受此樂,
  莫浪費時光。”

  於是,那位天神空降下來,站在地上,然後對沙彌提尊者說:“比丘,你在年少、髮黑、壯健、人生的早期時便出家,不享受欲樂。比丘,你受用人間的欲樂吧,不要捨棄當下的事物而追求將來的事物!”

  “賢友,我不是捨棄當下的事物而追求將來的事物,我是捨棄將來的事物而追求當下的事物。賢友,世尊說,欲樂會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法義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比丘,為什麼世尊這樣說呢?”

  “賢友,我出家不久,是一個新人,不能詳細解釋這段法義。世尊.阿羅漢.等正覺住在王舍城的多頗達園,你前往世尊那裏問這個義理,當他為你解說時,你便受持這個義理吧。”

  “比丘,世尊受一些大能力的天神圍繞,我是不容易前往他那裏的。你可否前往世尊那裏問這個義理,而我跟著你一起去聽法呢?”

  沙彌提尊者回答那位天神:“好的。” 於是,他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沙彌提尊者進一步問:“大德,那位天神的說話是否真的呢?那位天神就在附近嗎?”

  沙彌提尊者說了這番話後,那位天神對他說:“比丘,你問吧。比丘,你問吧。我到了這裏。”

  於是,世尊對那位天神誦出這首偈頌:

  “解說不遍知,
  於中生我想,
  眾生住其中,
  將來有生死。

  解說若遍知,
  於中無我慢,
  此眾無痕跡,
  世間找不著。

  “夜叉,如果你聽到的話,請說話。”

  “大德,世尊這樣簡略地說,我不能明白當中的道理。如果世尊為我詳細地說,使我明白當中的道理就好了。”

  “較高較低或同等,
  此般比照惹爭執,
  平息三種我慢心,
  不計高低與同等。

  “夜叉,如果你聽到的話,請說話。”

  “大德,世尊這樣簡略地說,我也是不能明白當中的道理。如果世尊為我詳細地說,使我明白當中的道理就好了。”

  “捨棄計量無我慢,
  截斷名色之渴愛,
  斷結離欲不動搖,
  若欲尋找此眾生,
  或天或人或他世,
  所有住處找不著。

  “夜叉,如果你聽到的話,請說話。”

  “大德,世尊簡略指出的義理,我知道它詳細的意義:

  “於諸所有世間中,
  無身口意之惡行,
  正念覺知斷貪欲,
  不作無義之苦行。”
  
  第二歡喜園品完

二十一.刀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如遭刀脅迫,
  如救頭燃急,
  比丘具正念,
  斷除於貪欲。”

  世尊說:

  “如遭刀脅迫,
  如救頭燃急,
  比丘具正念,
  斷除於身見。”

二十二.受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瞋心對善人,
  不會無果報,
  果報成熟時,
  惡業還需受。”

  世尊說:

  “惡心誣告無罪人,
  受檢舉者無過失;
  如逆風擲人塵土,
  惡業返回愚癡人。”

二十三.結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內結與外結,
  人受結所纏,
  我問喬答摩,
  誰能解此結?”

  世尊說:

  “住戒有慧人,
  修習心與慧,
  勤智之比丘,
  彼能解此結;

  不染貪與瞋,
  不染於無明,
  漏盡阿羅漢,
  彼能解此結;

  各種名與色,
  還有諸色想,
  滅盡無餘者,
  彼亦斷此結。”

二十四.阻止意念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各種意念皆阻止,
  各種苦惱無由生;
  所有意念皆阻止,
  所有苦惱得解除。”

  世尊說:

  “若想內心有節制,
  不用阻止所有念,
  當惡意念欲生時,
  才用阻止此意念。”

二十五.阿羅漢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所作已辦得漏盡,
  持最後身阿羅漢,
  還會否說 ‘我所說’ ?
  還會否說 ‘我聽說’ ?”

  世尊說:

  “所作已辦得漏盡,
  持最後身阿羅漢,
  還會講說 ‘我所說’ 。
  還會講說 ‘我聽說’ 。
  世間言辭彼善知,
  僅只用於互表達。”

  天神說:

  “所作已辦得漏盡,
  持最後身阿羅漢,
  是否我慢之原因,
  而說 ‘我說’ 、 ‘我聽說’ ?”

  世尊說:

  “斷除我慢無纏繫,
  各種結縛皆摧毀,
  清除我慢之智者,
  會說 ‘我說’ 、 ‘我聽說’ 。
  世間言辭彼善知,
  僅只用於互表達。”

二十六.光明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光明有幾種,
  照亮於世間?
  我來問賢者,
  從何可得知?”

  世尊說:

  “世有四種光,
  無有第五種:
  日光白天照;
  月光晚間明;
  大火之光明,
  日夜俱明亮;
  等正覺之光,
  最高最優勝。”

二十七.水流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因何水不流?
  因何無輪轉?
  因何名與色,
  無餘得滅盡?”

  世尊說:

  “地水與火風,
  俱無立足時:
  於此水不流;
  此時無輪轉;
  此時名與色,
  無餘得滅盡。”

二十八.大富人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即使大富人,
  治國剎帝利,
  時常相覬覦,
  貪欲無厭足,
  此眾長渴求,
  競逐有流中。
  誰能斷貪愛,
  於世無渴求?”

  世尊說:

  “出家捨家庭,
  捨財捨妻兒,
  及捨貪與瞋,
  不染於無明,
  漏盡阿羅漢,
  於世無渴求。”

二十九.四輪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眾生貪所縛,
  具四輪九孔,
  我來問大雄,
  怎離此沼澤?”

  世尊說:

  “截斷喜貪縛,
  清除惡貪欲,
  渴愛連根起,
  如是離沼澤。”

三十.纖瘦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纖瘦之龍象,
  如獅獨往來,
  儉樸飲食少,
  不著於欲樂,
  我來問大雄,
  如何解脫苦?”

  世尊說:

  “世間五種欲,
  意根為第六,
  六處俱無欲,
  如是解脫苦。”

  第三刀品完

三十一.讚揚善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些有明亮外表、讚揚善法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善法增無減。”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智慧唯此得。”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苦中無憂苦。”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眾中放光芒。”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此眾得善逝。”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此眾長安樂。”

  另一位天神對世尊說:“世尊,我們誰是善說呢?”

  世尊說:“你們每一位都是善說。你們也聽我所說的:

  “習近諸善士,
  常與彼交往,
  從彼知正法,
  解脫所有苦。”

三十二.吝嗇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些有明亮外表、讚揚善法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吝嗇放逸故,
  使人不布施。
  祈求福德者,
  當知要行施。”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應懼於吝嗇,
  應懼於不施;
  吝嗇之愚人,
  此世與他世,
  俱受苦果報,
  常於飢渴中。

  故應除慳垢,
  布施無吝嗇;
  眾生具福德,
  他世有護持。”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世上施者少,
  此是古常法,
  彼等受讚揚,
  毀中無損毀。

  世上施者少,
  不願贈予多;
  敬心行布施,
  善果千倍還。”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善人作布施,
  難行能實行;
  惡人不行善,
  難隨善法行。

  善人與惡人,
  趣向各不同,
  惡人往地獄,
  善人生天界。”

  另一位天神對世尊說:“世尊,我們誰是善說呢?”

  世尊說:“你們每一位都是善說。你們也聽我所說的:

  “片刻修習十善法,
  及作小施供妻室,
  縱使百千禽畜祭,
  所得功德不能比。”

  另一位天神對世尊誦出這首偈頌:

  “為何禽畜大祭祀,
  不被視為最上施?
  為何舉行百千場,
  功德不及小布施?”

  世尊說:

  “宰殺獻供有悲傷,
  帶有淚水有棒杖,
  以不正行作布施,
  不被視為最上施,
  如是舉行百千場,
  功德不及小布施。”

三十三.善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些有明亮外表、讚揚善法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仁者,布施善!
  吝嗇放逸故,
  使人不布施。
  祈求福德者,
  當知要行施。”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仁者,布施善!
  小施亦美善!

  世上施者少,
  不願贈予多;
  敬心行布施,
  善果千倍還。”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仁者,布施善!
  小施亦美善!
  有信之施善!

   人說布施如戰鬥,
  以少精兵勝多人,
  具敬信者作小施,
  能夠贏得他世樂。”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仁者,布施善!
  小施亦美善!
  有信之施善!
  得法之施善!

   得見聖法精進人,
  如法得物來布施,
  能越閻王地獄河,
  死後生於天界中。”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仁者,布施善!
  小施亦美善!
  有信之施善!
  得法之施善!
  施予賢聖善!

  善逝稱頌之賢聖,
  世人施彼供養彼,
  能於此施得大果,
  猶如種子下良田。”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仁者,布施善!
  小施亦美善!
  有信之施善!
  得法之施善!
  施予賢聖善!
  自制憫眾善!

  於諸眾生不加害,
  因畏惡故不作惡,
  眾人寧讚畏惡者,
  不讚強悍之武夫。”

  另一位天神對世尊說:“世尊,我們誰是善說呢?”

  世尊說:“你們每一位都是善說。你們也聽我所說的:

  “布施實受多種頌,
  然而法義更優勝,
  久遠以來諸眾生,
  唯有智者得湼槃。”

三十四.無恆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些有明亮外表、讚揚善法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五欲於人無恆久,
  只見貪欲為束縛,
  於出離道心放逸,
  死神領域不能離。”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貪欲生不幸,
  貪欲生苦惱,
  貪除不幸除,
  不幸除苦除。”

  世尊說:

  “世間悅事非貪欲,
  心中欲思是貪欲,
  世間常有愉悅事,
  智者除此貪欲思;
  捨棄忿怒斷我慢,
  各種結縛皆超越,
  更於名色無貪染,
  各種苦惱何由生!

  捨棄計量無我慢,
  截斷名色之渴愛,
  斷結離欲不動搖,
  若欲尋找此眾生,
  或天或人或他世,
  所有住處找不著。”

  目伽王尊者對世尊說:

  “或天或人或他世,
  入滅之後均不見,
  如此究極行義者,
  應受禮敬受稱頌。”

  世尊對目伽王尊者說:

  “此等比丘受稱頌,
  此入滅者受禮敬;
  知法斷疑正直行,
  此等比丘亦受敬。”

三十五.高慢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些有明亮外表、有高慢想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空中。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汝說的一套,
  自行另一套,
  如此受布施,
  如賊如騙徒。”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怎說便怎做,
  說不便不做;
  智者能了知,
  汝說不做者。”

  世尊說:

  “不僅止於說,
  不單止於聽,
  我能隨順行,
  堅定修正道,
  如此禪智者,
  解除魔羅縛。

  智者不欺瞞,
  深知世間後,
  具智得寂滅,
  超越世間愛。”

  這時候,那些天神空降地上,頂禮世尊雙足,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們犯了錯!我們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我們竟然冒犯世尊!大德,願世尊接納我們的悔過,好讓我們將來約束自己。”

  這時候,世尊展現出微笑。2

  於是,那些天神更加高慢,然後上昇回空中。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過犯我已說,
  汝心有瞋怒,
  不脫忿恨縛,
  不受我懺悔。”

  世尊說:

  “若我無過犯,
  行為不偏離,
  忿恨得平息,
  何處說我過。”

  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若人無過犯,
  行為不偏離,
  有念無迷癡,
  此人是智者。”

  世尊說:

  “如來得覺悟,
  悲憫一切眾;
  如來無過犯,
  行為不偏離,
  有念無迷癡,
  如來是智者。

  過犯汝已說,
  非因有瞋怒,
  不脫忿恨縛,
  不受汝懺悔。
  我無諸忿恨,
  現受汝懺悔。”

三十六.敬信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些有明亮外表、讚揚善法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敬信是人之良伴,
  若然敬信能確立,
名聲成就常相在,
捨此身後生天上。”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捨棄忿怒斷我慢,
  各種結縛皆超越,
  更於名色無貪染,
  各種貪染何由生!”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愚人無智慧,
  常行於放逸;
  智者不放逸,
  護此最勝財。”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勿行於放逸,
  勿近於欲樂,
  習禪不放逸,
  完滿究極樂。”

三十七.集會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跟大約五百人的比丘僧團一起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大林,那些比丘全都是阿羅漢。在十個世界中,有很多天神聚集一起探望世尊和比丘僧團。

  這時候,淨居天有四個天神心想:“世尊跟大約五百人的比丘僧團一起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大林,那些比丘全都是阿羅漢。在十個世界中,有很多天神聚集一起探望世尊和比丘僧團。讓我們也前往世尊那裏,然後逐一地在世尊跟前說偈頌吧。”

  於是,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那四個天神在淨居天隱沒,在世尊跟前出現。之後,那些天神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叢林大集會,
  天神各相見,
  我來此法會,
  探望長勝僧。”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比丘修習定,
  自心得正直,
  智者護根門,
  如馬伕策馬。”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具眼之龍象,
  行踐無垢道,
  除蓋除妨礙,
  拔障不動搖。”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皈依佛陀者,
  不會墮惡趣,
  人身捨棄後,
  投生天界中。”

三十八.碎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曼直林的鹿野苑。

  這時候,世尊的腳被碎石所傷3,產生強烈的感受,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世尊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世尊把大衣摺為四疊,在上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

  在黎明時分,七百位有明亮外表、讚揚善法的天神照亮了整個曼直林,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喬答摩賢者真的是一位龍象!即使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你這位龍象也能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喬答摩賢者真的是一位獅子!即使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你這位獅子也能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喬答摩賢者真的是一位純種馬!即使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你這位純種馬也能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喬答摩賢者真的是一位壯公牛!即使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你這位壯公牛也能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喬答摩賢者真的是一位雄獸!即使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你這位雄獸也能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喬答摩賢者真的是一位馴獸!即使身體上生起了苦痛、劇烈、刺骨、苦楚、不快、不歡喜的感受,你這位馴獸也能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有感而發,說出感興語:

  “我們看見的世尊善修定、心得解脫,當中沒有貪著、沒有憎惡、不用作出修行防止污染,若我們用如龍象的人、如獅子的人、如純種馬的人、如壯公牛的人、如雄獸的人、如馴獸的人諸如此類的稱呼來形容世尊,豈不是跟所見的不貼切嗎!”

  世尊說:

  “即使苦修婆羅門,
  百年習頌五吠陀,
  內心不得正解脫,
  低劣不能度彼岸。

  雖行百年之粗苦,
  不離渴愛與戒取,
  內心不得正解脫,
  低劣不能度彼岸。

  於我慢中無調伏,
  無定人中無大師,
  獨住林中而放逸,
  不度死神之領域。

  斷除我慢善修定,
  心淨處處不受縛,
  獨住林中不放逸,
  能度死神之領域。”

三十九.波珠那之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在黎明時分,拘迦那陀.波珠那夜叉的女兒照亮了整個大林,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眾生之首等正覺,
  現今住於大林中,
  波珠那之夜叉女,
  拘迦那陀禮世尊。

  具眼覺者所說法,
  之前我已得聽聞,
  今我親身自證知,
  善逝牟尼所說義。

  若然無智愚癡人,
  詆譭聖者之法義,
  叫喚地獄中受生,
  長受恐怖之大苦。

  若然能以平息心,
  受持聖者之法義,
  命終捨棄人身後,
  取得美滿之天身。”

四十.波珠那之幼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在黎明時分,拘迦那陀.波珠那夜叉的幼女照亮了整個大林,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波珠那之夜叉女,
  明亮外表前來此,
  禮敬佛陀與法義,
  今以此偈說其益,

  法義如是範圍廣,
  能作多種之詳說,
  現我簡略說此義,
  此義常記我心中:

  於諸所有世間中,
  無身口意之惡行,
  正念覺知斷貪欲,
  不作無義之苦行。”

  第四讚揚善法品完

四十一.焚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一位有明亮外表的天神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家宅火燒時,
  財物搬屋外,
  因其有價值,
  莫讓火焚燬。

  世間亦如是,
  會受老死燬,
  布施如善把,
  財物搬屋外。

  布施所得果,
  盜賊與惡王,
  不能奪其去,
  火亦不能燬。

  身體與家產,
  時至皆分離,
  智者知此義,
  財物除自用,
  亦用作布施,
  因常布施故,
  現生受稱譽,
  死後得生天。”

四十二.施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請為我解說:
  何者氣力施?
  何者外觀施?
  何者緩和施?
  何者眼目施?
  何者各種施?”

  世尊說:

  “食物氣力施。
  衣服外觀施。
  車乘緩和施。
  油燈眼目施。
  施予住處者,
  此是各種施。
  為人說法義,
  此是甘露施。”

四十三.食物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天神與眾人,
  祈望得食物,
  所有諸眾生,
  皆望得食物。”

  世尊說:

  “具信布施者,
  內心有淨信,
  此世與他世,
  食物俱相隨。

  故應除慳垢,
  布施無吝嗇;
  眾生具福德,
  他世有護持。”

四十四.根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仙人越深海,
  內有十二流,
  一根二旋渦,
  三垢五長路。4

四十五.圓滿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圓滿之人見真義,
  授人智慧無貪欲,
  洞見一切之智者,
  行踐聖道具威德。”

四十六.天女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此有天女惑,
  亦有惡鬼捉,
  如此迷惑林,
  如何能出離?”

  世尊說:

  “此有正直道,
  無畏為方向,
  車乘不偏倚,
  置於正法輪,

  慚心為護欄,
  正念為車篷,
  正法為車伕,
  正見為先鋒;

  如此妙好車,
  不論男或女,
  俱能以此乘,
  得近於湼槃。”

四十七.植林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誰能日與夜,
  福德得增長?
  誰具法與戒,
  往生至天界?”

  世尊說:

  “為人建橋梁,
  及植諸園林,
  打井供飲用,
  布施諸住處;

  此人日與夜,
  福德得增長,
  亦具法與戒,
  往生至天界。”

四十八.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現此祇樹園,
  仙人僧依止,
  法王居其中,
  使我心歡喜。

  以明及正業,
  以戒及正命,
  以法清除死;
  非以俗世財。

  是故有智者,
  為自身利益,
  如理思法義,
  由此得清淨。

  智慧舍利弗,
  具戒心止息,
  其餘聖比丘,
  難望其項背。”

四十九.吝嗇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世間吝嗇者,
  自私懷憎嫉,
  他人布施時,
  更作諸妨礙,

  此人得何報?
  下生何際遇?
  我來問賢者,
  從何可得知?”

  世尊說:

  “世間吝嗇者,
  自私懷憎嫉,
  他人布施時,
  更作諸妨礙,

  此人生畜生,
  地獄閻王處;
  若然生人間,
  生於貧窮中,
  衣食與娛樂,
  樣樣難取得。

  如此之愚人,
  現生之果報,
  所求難取得;
  下生生惡趣。”

  天神說:

  “如是我得知,
  再問喬答摩:
  已得為人者,
  大方無吝嗇,
  敬信佛與法,
  深敬於僧團,
  此人得何報?
  下生何際遇?
  我來問賢者,
  從何可得知?”

  世尊說:

  “已得為人者,
  大方無吝嗇,
  敬信佛與法,
  深敬於僧團,
  此人生天界,
  光芒照天上;
  若然生人間,
  生於富貴中,
  衣食與娛樂,
  樣樣易取得。

  現生之果報,
  財物能積聚,
  樂如自在天;
  下生生善趣。”

五十.伽提迦羅

  一位名叫伽提迦羅的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之前七比丘,
  生於無煩天,
  現已得解脫,
  世間貪愛盡。”

  世尊說:

  “誰越污泥沼,
  善越魔領域?
  誰捨人身後,
  更除天結縛?”

  伽提迦羅天神說:

  “優婆迦比丘,
  與波羅緊陀,
  及富拘娑提,
  如是三比丘;
  還有跋提耶,
  與緊陀提婆,
  及婆睺羅耆,
  賓耆耶比丘。
  彼等捨人身,
  更除天結縛。”

  世尊說:

  “汝所說甚善,
  彼等知法後,
  更能越魔網,
  能除諸有結。”

  伽提迦羅天神說:

  “無非因世尊,
  無非因汝教,
  彼等知法後,
  能除諸有結。

  汝說名與色,
  滅盡無有餘,
  彼等知法後,
  能除諸有結。”

  世尊說:

  伽提迦羅天神說:

  “我昔為陶師,
  名伽提迦羅,
  韋波楞伽鎮,
  照顧於父母,
  迦葉佛座下,
  成為優婆塞,
  不作淫欲法,
  梵行離物欲;

  我曾是汝友,
  我等是同鄉,
  故此我能知,
  之前七比丘,
  現已得解脫,
  世間貪愛盡。”

  世尊說:

  “如汝剛所說,
  往昔實如是,
  汝昔為陶師,
  名伽提迦羅,
  韋波楞伽鎮,
  照顧於父母,
  迦葉佛座下,
  成為優婆塞,
  不作淫欲法,
  梵行離物欲;

  我曾是汝友,
  我等是同鄉,
  如是往昔事,
  密友現相遇,
  兩人皆修習,
  皆持最後身。”5

  第五焚燒品完

五十一.老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老時善?
  何者確立善?
  何者人之寶?
  何者賊難奪?”

  世尊說:

  “戒行老時善。
  敬信確立善。
  智慧人之寶。
  福德賊難奪。”

五十二.幼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幼時善?
  何者建立善?
  何者人之寶?
  何者賊難取?”

  世尊說:

  “戒行幼時善。
  敬信建立善。
  智慧人之寶。
  福德賊難取。”

五十三.友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長路友?
  何者家中友?
  何者成長友?
  何者來生友?”

  世尊說:

  “車隊長路友。
  母親家中友。
  善友成長友。
  自所作福德,
  長為己善友,
  亦是來生友。”

五十四.根基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人根基?
  何者至極伴?
  大地之眾生,
  依賴於何者?”

  世尊說:

  “子女人根基。
  夫妻至極伴。
  大地之眾生,
  依賴於雨水。”

五十五.由何而來之一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人由何而來?
  何者到處跑?
  何者入輪迴,
  當中有何畏?”

  世尊說:

  “人由渴愛來。
  心念到處跑。
  眾生入輪迴,
  苦是大怖畏。”

五十六.由何而來之二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人由何而來?
  何者到處跑?
  何者入輪迴,
  當中何不免?”

  世尊說:

  “人由渴愛來。
  心念到處跑。
  眾生入輪迴,
  於苦不能免。”

五十七.由何而來之三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人由何而來?
  何者到處跑?
  何者入輪迴,
  當中何歸宿?”

  世尊說:

  “人由渴愛來。
  心念到處跑。
  眾生入輪迴,
  以業為歸宿。”

五十八.歧途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謂歧途?
  何令日夜盡?
  何者梵行垢?
  何浴無需水?”

  世尊說:

  “貪欲謂歧途。
  世間衰敗法,
  此令日夜盡。
  淫欲梵行垢。
  熱切修梵行,
  此浴無需水。”

五十九.良伴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人良伴?
  何者人良師?
  嚮往於何者,
  凡夫脫眾苦?”

  世尊說:

  “敬信人良伴。
  智慧人良師。
  嚮往於湼槃,
  凡夫脫眾苦。”

六十.誦者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偈根基?
  何者其字句?
  何者其連接?
  何者令流傳?”

  世尊說:

  “聲韻偈根基。
  音節其字句。
  內容其連接。
  誦者令流傳。”

  第六老品完

六十一.名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伏一切?
  何使人無知?
  僅止何一法,
  能操控一切?”

  世尊說:

  “名能伏一切。
  名使人無知。
  僅止名一法,
  能操控一切。”

六十二.心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帶領世間?
  何令人受困?
  僅止何一法,
  能操控一切?”

  世尊說:

  “心帶領世間。
  心令人受困。
  僅止心一法,
  能操控一切。”

六十三.渴愛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帶領世間?
  何令人受困?
  僅止何一法,
  能操控一切?”

  世尊說:

  “渴愛領世間。
  渴愛令人困。
  渴愛僅一法,
  能操控一切。”

六十四.結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間結?
  觀以何立足?
  斷除於何者,
  稱之為湼槃?”

  世尊說:

  “愛喜世間結。
  觀以覺立足。
  斷除於渴愛,
  稱之為湼槃。”

六十五.縛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間縛?
  觀以何立足?
  斷除於何者,
  一切縛皆除?”

  世尊說:

  “愛喜世間縛。
  觀以覺立足。
  斷除於渴愛,
  一切縛皆除。”

六十六.毀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間毀?
  何者世間困?
  何者如中箭?
  何者常燃燒?”

  世尊說:

  “死乃世間毀。
  老乃世間困。
  渴愛如中箭。
  欲望常燃燒。”

六十七.綁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間綁?
  何者世間困?
  何者世間閉?
  何者世間立?”

  世尊說:

  “渴愛世間綁。
  老乃世間困。
  死乃世間閉。
  世間立於苦。”

六十八.閉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間閉?
  何者世間立?
  何者世間綁?
  何者世間困?”

  世尊說:

  “死乃世間閉。
  世間立於苦。
  渴愛世間綁。
  老乃世間困。”

六十九.欲望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間縛?
  除何者得脫?
  斷除於何者,
  一切縛皆除?”

  世尊說:

  “欲望世間縛。
  除欲望得脫。
  斷除於欲望,
  一切縛皆除。”

七十.世間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世間由何生?
  何者世喜近?
  何者世所取?
  何者毀世間?”

  世尊說:

  “世間六處生。
  六處世喜近。
  六處世所取。
  六處毀世間。” 6

  第七伏品完

七十一.斷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斷何得安睡?
  斷何得無憂?
  僅除何一法,
  瞿曇所稱善?”

  世尊說:

  “斷忿得安睡。
  斷忿得無憂。
  天神汝應知,
  忿如刀頭蜜,
  除此聖稱善,
  斷此得無憂。”

七十二.王車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由何知王車?
  由何知有火?
  由何知有國?
  由何知有妻?”

  世尊說:

  “徽旗知王車。
  由煙知有火。
  由王知有國。
  由夫知有妻。”

七十三.財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人之最勝財?
  善修何者帶來樂?
  何者最上之甘味?
  何種生活謂最勝?”

  世尊說:

  “敬信人之最勝財。
  善修法義帶來樂。
  真諦最上之甘味。
  智慧生活謂最勝。”

七十四.雨水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上昇勝?
  何者落下妙?
  何者外遊勝?
  可者說話妙?”

  另一位天神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種子上昇勝。
  雨水落下妙。
  牛隻外遊勝。
  兒子說話妙。”

  世尊說:

  “明乃上昇勝。
  無明落下妙。
  僧團外遊勝。
  佛陀說話妙。”

七十五.懼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汝說種種之正道,
  但還多眾懼後世,
  我問瞿曇具智者,
  如何不懼於他世?”

  世尊說:

  “口行意行皆正直,
  不作邪惡之身行;
  飲食足時作布施;
  具有敬信心柔軟,
  與人共享心慷慨;
  此人不懼於他世。”

七十六.不老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老何不老?
  何者謂歧途?
  何者能障法?
  何令日夜盡?
  何者梵行垢?
  何浴無需水?

  世有幾缺失,
  令心不堅立?
  我來問賢者,
  從何可得知?”

  世尊說:

  “色身有老死,
  名稱與族姓,
  則無有衰老。
  貪欲謂歧途。
  貪欲能障法。
  世間衰敗法,
  此令日夜盡。
  淫欲梵行垢。
  熱切修梵行,
  此浴無需水。

  世有六缺失,
  令心不堅立:
  懶惰與放逸,
  鬆散無節制,
  貪睡與懈倦。
  此失盡應離。”

七十七.治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治世間?
  何物最珍貴?
  何者如劍鏽?
  何者如膿腫?

  何者取物去,
  眾人皆阻止?
  何者取物去,
  眾人皆鍾愛?
  何者常到來,
  智者心歡喜?”

  世尊說:

  “能者治世間。
  妻子最珍貴。
  忿怒如劍鏽。
  盜賊如膿腫。

  盜賊取物去,
  眾人皆阻止。
  沙門取物去,
  眾生皆鍾愛。
  沙門常到來,
  智者心歡喜。”

 七十八.愛義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於愛義之人,
  何物不會施?
  何者發放善?
  何者發放惡?”

  世尊說:

  “自身不會施,
  自身不予人。
  善語發放善。
  惡言發放惡。”

七十九.資糧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是資糧?
  何者是財富?
  何者令人困?
  何者世難斷,
  使凡夫受縛,
  如鳥陷羅網?”

  世尊說:

  “敬信是資糧。
  威德是財富。
  欲望令人困。
  欲望世難斷,
  使凡夫受縛,
  如鳥陷羅網。”

八十.光明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世光明?
  何者世覺醒?
  田作何為助?
  耕土何為助?

  何者長孕育,
  大地之眾生,
  各類不偏袒,
  如母育子女?”

  世尊說:

  “智慧世光明。
  正念世覺醒。
  田作牛為助。
  耕土犁為助。

  雨水長孕育,
  大地之眾生,
  各類不偏袒,
  如母育子女。”

八十一.不染

  有一位天神站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何者不染世?
  何者住不毀?
  何者遍知欲?
  何者常自在?

  何者得堅立,
  家人所尊敬;
  即使出身低,
  剎利亦尊敬?”

  世尊說:

  “沙門不染世。
  沙門住不毀。
  沙門遍知欲。
  沙門常自在。

  沙門得堅立,
  家人所尊敬;
  即使出身低,
  剎利亦尊敬。”

  第八斷品完

Footnotes

  1. 在《相應部》的註釋《精義顯揚》(Sāratthappakāsinī)之中說,斷(除)的五法是指五下分結:身見、疑惑、戒取、貪欲、瞋恚。(捨)棄的五法是指五上分結:色界貪、無色界貪、我慢、掉舉、無明。修習的五法是指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依附是:貪欲依附、瞋恚依附、愚癡依附、慢依附、見依附。
  2. 在《註釋》中說,佛陀只是展現微笑而不是接受天神的懺悔,原因是那些天神起初認為佛陀是一個虛偽的修行人而攻擊他,之後向佛陀懺悔都只是認為佛陀跟那些天神同等,不知佛陀是一位最高的聖者,因為天神懺悔的想法與心態跟事實不乎,所以佛陀在這裏沒有接受天神的懺悔。在之後的偈頌中當佛陀讓天神明白到自己是一位最高的聖者後,才接受天神的懺悔。
  3. 在《註釋》中說,提婆達多在靈鷲山上推下大石來謀害佛陀,但大石在中途撞擊另一大石後成為碎石,其中一塊碎石擊中佛陀的腳。
  4. 在《註釋》中說,內有十二流的深海是指內外六處,一根是指無明或是渴愛,二旋渦是指常見與斷見,三垢是指貪欲、瞋恚、愚癡,五長路是指五欲。
  5. 有關伽提迦羅與佛陀過往生的事跡,可參閱《中部.八十一.伽提迦羅經》。
  6. 巴利文 “世間/世” (loka)的含義較廣,它除了指外在的 “世界” 之外,也包括指內在的 “各別每個眾生” 。在這裏,世間的含義尤其重於後者:眾生由內六處所組成,內外六處是眾生喜歡習近的東西,內外六處是眾生喜歡執取的東西,生滅無常的內六處能毀滅每一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