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SN 7| 婆羅門相應 Brāhmaṇa Saṃyutta (SN 7.1–22)

蕭式球譯

相應部.七.婆羅門相應

一.檀那吒尼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這時候,在頗羅墮種族之中有一個名叫檀那吒尼的女婆羅門對佛、法、僧有深厚的淨信。有一次,她在侍餐時險些跌倒,在站穩之後有感而發,說出趨吉避凶的感興語三次:“南無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南無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南無世尊.阿羅漢.等正覺。”

  檀那吒尼女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頗羅墮種婆羅門對她說:“卑賤婦人,你竟然這樣來稱讚一個禿頭的沙門!卑賤婦人,我現在去駁斥你老師的教說!”

  “婆羅門,我看不見有眾生──不論在天世間的天神、魔羅、梵天,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能夠駁斥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教說。婆羅門,你即管去吧,去到後你便會知道。”

  頗羅墮種婆羅門惱怒、不高興,他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以偈頌對世尊說:

  “斷何得安睡?
  斷何得無憂?
  僅除何一法,
  瞿曇所稱善?”

  世尊說:
  “斷忿得安睡。
  斷忿得無憂。
  婆羅門應知,
  忿如刀頭蜜,
  除此聖稱善,
  斷此得無憂。”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羅墮種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喬答摩賢者,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我能在喬答摩賢者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頗羅墮種婆羅門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不久,頗羅墮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二.罵人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在頗羅墮種族之中有一個經常罵人的婆羅門,他聽到”有一個婆羅門在喬答摩沙門座下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的消息而惱怒、不高興,於是前往世尊那裏,然後以無禮與粗惡的說話來責罵、斥罵世尊。

  經常罵人的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世尊對他說:“婆羅門,你認為怎樣,你的朋友、親屬、賓客會不會來拜訪你呢?”

  “喬答摩賢者,我的朋友、親屬、賓客經常會來拜訪我。”

  “婆羅門,你認為怎樣,你會不會用硬食物、軟食物、美食來招呼他們呢?”

  “喬答摩賢者,我經常會用硬食物、軟食物、美食來招呼他們。”

  “婆羅門,如果他們沒有拿取食物來吃,那些食物會歸於誰呢?”

  “喬答摩賢者,如果他們沒有拿取食物來吃,那些食物便會歸回我了。”

  “婆羅門,同樣地,你在責罵時我沒有責罵,你在忿恨時我沒有忿恨,你在爭吵時我沒有爭吵,這就是我沒有拿取你的責罵來吃,那些責罵便會歸回你了。婆羅門,那些責罵便會歸回你了!婆羅門,任何人以責罵回應別人的責罵,以忿恨回應別人的忿恨,以爭吵回應別人的爭吵,這稱為一起共食,一起進餐。我沒有和你一起共食,一起進餐,那些責罵便會歸回你了。婆羅門,那些責罵便會歸回你了!”

  “王族與民眾都知道喬答摩賢者是阿羅漢,但喬答摩賢者還是有惱怒的。”

  “正智得解脫,
  調伏具正命,
  平息無惱怒,
  惱怒從何來!
  以怒還以怒,
  會令人墮落;
  以不怒還怒,
  贏難勝之仗。

  知人惱怒時,
  自己要平息,
  如此正念行,
  自他兩得益;
  人或視此為,
  愚人怯弱法;
  實為療怒法,
  自他兩治療。”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經常罵人的頗羅墮種婆羅門對他說……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三.阿須連陀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阿須連陀.頗羅墮婆羅門聽到”有一個婆羅門在喬答摩沙門座下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的消息而惱怒、不高興,於是前往世尊那裏,然後以無禮與粗惡的說話來責罵、斥罵世尊。

  阿須連陀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世尊保持沉默。於是,阿須連陀婆羅門對世尊說:“沙門,我戰勝了你,沙門,我戰勝了你!”

  世尊說:

  “愚人說惡語,
  自認為戰勝,
  實唯有安忍,
  才是勝利者。
  以怒還以怒,
  會令人墮落;
  以不怒還怒,
  贏難勝之仗。

  知人惱怒時,
  自己要平息,
  如此正念行,
  自他兩得益;
  人或視此為,
  愚人怯弱法;
  實為療怒法,
  自他兩治療。”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須連陀婆羅門對他說……阿須連陀.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四.畢陵伽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這時候,畢陵伽.頗羅墮婆羅門聽到”有一個婆羅門在喬答摩沙門座下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的消息而惱怒、不高興,於是前往世尊那裏,然後保持沉默地站在一邊。

  世尊以他心智知道畢陵伽婆羅門的心念,然後以偈頌對他說:“愚人若然存惡念,來對清淨無垢人;猶如逆風擲人土,惡業返回愚癡人。”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畢陵伽婆羅門對他說……畢陵伽.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五.不惱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這時候,不惱害.頗羅墮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是不惱害。喬答摩賢者,我是不惱害。”

  世尊說:“若論於名稱,你是不惱害;不以身口意,惱害於他人,如此為真實,不惱害之人。”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不惱害婆羅門對他說……不惱害.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六.結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結纏.頗羅墮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以偈頌對世尊說:

  “內結與外結,
  人受結所纏,
  我問喬答摩,
  誰能解此結?”

  世尊說:
  “住戒有慧人,
  修習心與慧,
  勤智之比丘,
  彼能解此結;

  不染貪與瞋,
  不染於無明,
  漏盡阿羅漢,
  彼能解此結;

  各種名與色,
  還有諸色想,
  滅盡無餘者,
  彼亦斷此結。”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結纏婆羅門對他說……結纏.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七.須提迦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須提迦.頗羅墮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婆羅門清淨,
  具戒作苦修,
  明行皆具足,
  故此得清淨;

  其餘諸世人,
  不能得清淨。”

  世尊說:
  “並非由種姓,
  多唸咒祈福,
  而能得清淨;
  自心若污染,
  依止偽善行,
  此人不清淨。

  不論剎帝利,
  不論婆羅門,
  吠舍首陀羅,
  乃至旃陀羅,
  若常作精進,
  堅定有決心,
  取得極清淨;
  應知此為淨。”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須提迦婆羅門對他說……須提迦.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八.火供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在頗羅墮種族之中有一個做火供的婆羅門,他放置好酥油飯,便做火供,舉行火供儀式。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王舍城化食,他逐家逐戶化食,去到火供婆羅門的居所,然後站在一邊。火供婆羅門看見世尊前來化食,便以偈頌對世尊說:

  “具有三明1者,
  優生與多聞,
  明行皆具足,
  能受我飯食。”

  世尊說:
  “並非由種姓,
  多唸咒祈福,
  而能得清淨;
  自心若污染,
  其隨從偽善,
  此人不清淨。

  我具無比智,
  能知往生事,
  見天與地獄,
  牟尼盡生死。”

  火供婆羅門說:
  “此是真三明!
  具此三明者,
  真正可堪稱:
  三明婆羅門。

  賢者喬答摩,
  請受我飯食;
  明行皆具足,
  能受我飯食。”

  世尊說:
  “婆羅門你應要知,
  此吟誦食不如法,
  有此法規來依循,
  諸佛皆除吟誦食。

  請以另外之飲食,
  供養自在大聖尊;
  悔疚平息漏盡者,
  是求福者之福田。”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火供婆羅門對他說……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九.孫陀利迦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的孫陀利迦河岸邊。這時候,孫陀利迦.頗羅墮婆羅門在孫陀利迦河岸邊做火供,舉行火供儀式。孫陀利迦婆羅門做完儀式,然後起座環視四方,心想:“這餘下的供品給誰食用好呢?”他看見世尊蓋著頭坐在一棵樹下,於是用左手拿著餘下的供品,用右手拿著水壺,然後前往世尊那裏。

  世尊聽見孫陀利迦婆羅門的腳步聲,便露出頭部,孫陀利迦婆羅門心想:“這是一個禿頭的賢者,這是一個禿頭的賢者!”於是便想轉身離去,他再心想:“一些婆羅門賢者也是禿頭的,讓我前往他那裏,然後問他的種姓吧。”

  於是,孫陀利迦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然後對世尊說:“賢者,你是什麼種姓的呢?”

  世尊說:
  “莫問種姓應問行,
  是柴便能生熱火;
  即使出身低種姓,
  能成牟尼意志堅,
  慚愧自制根調伏,
  修習梵行智究極,
  此為優良之種姓,
  應對此人作供養。”

  孫陀利迦婆羅門說:
  “能遇如此明智人,
  我有善妙之祭供!
  之前未遇明智人,
  現請受用此供品。
  喬答摩屬婆羅門,
  賢者請受此供品。”

  世尊說:
  “婆羅門你應要知,
  此吟誦食不如法,
  有此法規來依循,
  諸佛皆除吟誦食。

  請以另外之飲食,
  供養自在大聖尊;
  悔疚平息漏盡者,
  是求福者之福田。”

  “喬答摩賢者,我將這餘下的供品給誰好呢?”

  “婆羅門,我看不見有眾生──不論在天世間的天神、魔羅、梵天,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能夠消受這餘下的供品,唯有如來、如來的弟子才能消受這餘下的供品。婆羅門,你將這餘下的供品倒在沒有草的地方或沒有動物的水裏吧。”

  於是,孫陀利迦婆羅門將餘下的供品倒在沒有動物的水裏。這時候,水裏的供品嘶嘶作響,不斷冒煙。就正如燒了一天的鐵棒放進水裏會嘶嘶作響,不斷冒煙,同樣地,水裏的供品嘶嘶作響,不斷冒煙。

  這時候,孫陀利迦婆羅門驚慌、毛骨悚然地回到世尊那裏,然後站在一邊。世尊以偈頌對他說:

  “婆羅門你燃木火,
  心欲向外求清淨;
  一眾善人皆講說,
  向外不能得清淨。

  婆羅門我捨外火,
  但燃內在慧光明,
  此火長燃長有定,
  得阿羅漢住梵行。

  我慢如你肩負物,
  妄言如灰忿如煙,
  舌如祭杓心如壇,
  自身調伏人生光。

  正法有如無波湖,
  湖有戒行作渡口,
  智者稱善來沐浴,
  乾身之後度彼岸。

  依法自制修梵行,
  於中可得生梵天;
  禮敬正直無漏者,
  能達隨法行之地。”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孫陀利迦婆羅門對他說……孫陀利迦.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十.多女兒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的一個密林。

  這時候,在頗羅墮種族之中有一個失去十四頭耕牛的婆羅門,他前往密林尋找耕牛,去到密林後,看見世尊在密林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於是前往世尊那裏,然後在世尊跟前誦出這首偈頌:

  “沙門你應無,
  耕牛十四頭,
  不見已六天,
  因此你快樂。

  沙門你應無,
  芝麻田失收,
  僅葉一兩片,
  因此你快樂。

  沙門你應無,
  穀倉空無物,
  鼠群在嬉戲,
  因此你快樂。

  沙門你應無,
  地氈七月長,
  滿佈諸蚤蝨,
  因此你快樂。

  沙門你應無,
  七個寡女兒,
  各有一兩子,
  因此你快樂。

  沙門你應無,
  赤目醜惡妻,
  被其腳踢醒,
  因此你快樂。

  沙門你應無,
  債主來討債,
  催喝又催喝,
  因此你快樂。”

  世尊說:
  “婆羅門我無,
  耕牛十四頭,
  不見已六天,
  因此我快樂。

  婆羅門我無,
  芝麻田失收,
  僅葉一兩片,
  因此我快樂。

  婆羅門我無,
  穀倉空無物,
  鼠群在嬉戲,
  因此我快樂。

  婆羅門我無,
  地氈七月長,
  滿佈諸蚤蝨,
  因此我快樂。

  婆羅門我無,
  七個寡女兒,
  各有一兩子,
  因此我快樂。

  婆羅門我無,
  赤目醜惡妻,
  被其腳踢醒,
  因此我快樂。

  婆羅門我無,
  債主來討債,
  催喝又催喝,
  因此我快樂。”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多女兒的婆羅門對他說……頗羅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第一阿羅漢品完

十一.耕主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摩揭陀南山的伊迦那邏婆羅門村落。

  這是播種的時候,耕主頗羅墮婆羅門大約五百副犁都上了軛。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耕主婆羅門工作的地方。這時候,耕主婆羅門在分發食物,於是,世尊前往分發食物的地方,然後站在一邊。

  耕主婆羅門看見世尊站著化食,然後對世尊說:“沙門,我耕田和播種,我耕田和播種後便有受用。你也耕田和播種吧,你耕田和播種後便有受用。”

  “婆羅門,我也有耕田和播種,我耕田和播種後便有受用。”

  “我們看不見喬答摩賢者的軛、犁、犁頭、驅趕棒或耕牛,但喬答摩賢者卻說有耕田和播種,耕田和播種後便有受用。”

  於是,耕主婆羅門以偈頌對世尊說:

  “你說是耕者,
  不見你耕作,
  請答我所問,
  你如何耕作?”

  世尊說:
  “敬信為種子,
  苦修為雨水,
  智慧是我軛,
  亦是我之犁,
  慚愧心為轅,
  連結於此軛;
  念是我犁頭,
  亦是驅趕棒。

  護身護語言,
  遠離口腹欲;
  以真諦除草,
  以柔和卸物。

  精進是拖牽,
  往前不退轉,
  直達安穩地,
  彼處無憂惱。

  如此來耕作,
  能得甘露果;
  如此耕作後,
  諸苦俱解除。”

  “喬答摩賢者能受用甘露果,這真的是耕作!喬答摩賢者是真正的耕作者,請喬答摩賢者受用我的食物!”

  世尊說:
  “婆羅門你應要知,
  此吟誦食不如法,
  有此法規來依循,
  諸佛皆除吟誦食。

  請以另外之飲食,
  供養自在大聖尊;
  悔疚平息漏盡者,
  是求福者之福田。”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耕主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十二.優陀耶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優陀耶婆羅門的居所,於是,優陀耶婆羅門以飯食裝滿世尊的缽。

  第二次,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優陀耶婆羅門的居所,於是,第二次,優陀耶婆羅門以飯食裝滿世尊的缽。

  第三次,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優陀耶婆羅門的居所,於是,第三次,優陀耶婆羅門以飯食裝滿世尊的缽,然後對世尊說:“真厭煩,喬答摩沙門一次又一次不斷到來。”

  世尊說:
  “種子不斷播田中,
  雨水不斷從天降,
  農夫不斷作耕耘,
  國土不斷有收成。

  乞士不斷來化食,
  施主不斷作布施;
  施主不斷布施後,
  帶來不斷生天界。

  牧人不斷擠牛奶,
  小犢不斷依母牛;
  愚人不斷入母胎,
  流轉不斷生與死,
  帶來不斷疲與累,
  遺骸不斷棄荒塚。
  唯有得道大智者,
  斷除生死無後有。”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優陀耶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三.提婆希多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世尊生了風病,優波婆那尊者是世尊的侍者。

  世尊對優波婆那尊者說:“優波婆那,你替我找一些熱水來吧。”

  優波婆那尊者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於是拿著大衣和缽前往提婆希多婆羅門的居所,然後保持沉黙地站在一邊。提婆希多婆羅門看見優波婆那尊者保持沉黙地站在一邊,於是以偈頌對優波婆那尊者說:

  “秃頭持大衣,
  賢者沉默站,
  何求何尋找?
  到來化何物?”

  優波婆那尊者說:
  “世間阿羅漢,
  善逝患風病,
  婆羅門可有,
  熱水施牟尼?

  牟尼於世間,
  受尊者所尊,
  受敬者所敬,
  受重者所重,
  我為此事來,
  願能取熱水。”

  於是,提婆希多婆羅門吩咐下人擔來一擔熱水,拿來一份糖漿,然後送給優波婆那尊者。優波婆那尊者回去世尊那裏,讓世尊用熱水沐浴,然後用熱水開糖漿給世尊喝。於是,世尊的病消退了。

  這時候,提婆希多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以偈頌對世尊說:

  “誰符布施法?
  施誰得大果?
  應向誰供養?
  供誰得大福?”

  世尊說:
  “具有無比智,
  能知往生事,
  見天與地獄,
  牟尼盡生死;
  彼符布施法,
  施彼得大果,
  應向彼供養,
  供彼得大福。”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提婆希多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四.大壇場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一個原本有大壇場,但現在窮困、衣衫襤褸的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有大壇場的婆羅門說:“婆羅門,為什麼你這樣窮困、衣衫襤褸呢?”

  “喬答摩賢者,我有四個兒子,他們受媳婦唆使將我趕出家門。”

  “婆羅門,既然這樣,你學熟這首偈頌,然後在有你兒子出席的大眾場合之中說出來吧。

  “生兒心高興,
  願彼得成長;
  今受媳唆使,
  如狗逐豬出。

  口雖說爹爸,
  實待我卑劣,
  兒子如羅剎,
  臨老將我丟。

  如老馬無用,
  不再供飼料;
  兒父今已老,
  唯逐家乞食。

  手杖幫助我,
  勝於不肖子:
  能防兇惡牛;
  亦能趕野狗;
  夜黑能引路;
  助避深坑坎;
  在我顫抖時,
  助我穩站立。”

  於是,有大壇場的婆羅門在世尊座下學熟這首偈頌,然後在有他兒子出席的大眾場合之中說出這首偈頌:

  “生兒心高興,
  願彼得成長;
  今受媳唆使,
  如狗逐豬出。

  口雖說爹爸,
  實待我卑劣,
  兒子如羅剎,
  臨老將我丟。

  如老馬無用,
  不再供飼料;
  兒父今已老,
  唯逐家乞食。

  手杖幫助我,
  勝於不肖子:
  能防兇惡牛;
  亦能趕野狗;
  夜黑能引路;
  助避深坑坎;
  在我顫抖時,
  助我穩站立。”

  於是,有大壇場的婆羅門的四個兒子將他帶回家,替他沐浴,然後每個兒子為他披上一套衣服。

  這時候,有大壇場的婆羅門拿著一套衣服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們婆羅門會尋求學費給老師。喬答摩賢者,請你收下這套衣服作為我的學費吧。”

世尊出於悲憫,收下那套衣服。有大壇場的婆羅門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五.摩那達陀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摩那達陀的婆羅門住在舍衛城,他從不禮敬母親,從不禮敬父親,從不禮敬老師,從不禮敬兄長。

  這時候,人數眾多的大眾圍繞著世尊,世尊為大眾說法。摩那達陀婆羅門心想:“人數眾多的大眾圍繞著喬答摩沙門,喬答摩沙門為大眾說法。讓我前往喬答摩沙門那裏,如果喬答摩沙門跟我打招呼,我便跟他打招呼;如果喬答摩沙門不跟我打招呼,我便不跟他打招呼。”

  於是,摩那達陀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然後保持沉黙地站在一邊。但是,世尊沒有跟他打招呼。摩那達陀婆羅門心想:“喬答摩沙門什麼也不知。”於是想轉身離去。

  世尊以他心智知道摩那達陀婆羅門的心念,於是以偈頌對他說:
  “婆羅門應知,
  傲慢為不善;
  常生傲慢者,
  到來解此義。”

  摩那達陀婆羅門心想:“喬答摩沙門知道我的心念。”於是,當場以頭伏在世尊雙腳之上,以口親吻世尊雙腳,以手輕撫世尊雙腳,然後報上自己的姓名:“喬答摩賢者,我是摩那達陀婆羅門。大德,我是摩那達陀婆羅門。”

  這時候,大眾生起罕有之心,心想:“真是罕見,真是少有!這個摩那達陀婆羅門從不禮敬母親,從不禮敬父親,從不禮敬老師,從不禮敬兄長,但對喬答摩沙門作出這樣大的頂禮!”

  世尊對摩那達陀婆羅門說:“婆羅門,足夠了。你對我已經心生淨信了,起來去自己的座位吧。”

  於是,摩那達陀婆羅門去自己的座位坐下來,然後以偈頌對世尊說:

  “對於何等人,
  不應生傲慢?
  於誰應尊敬,
  尊崇善供養?”

  世尊說:
  “父親與母親,
  兄長與老師,
  對於此四者,
  不應生傲慢;
  於彼應尊敬,
  尊崇善供養。

  無漏阿羅漢,
  修行已完成,
  清涼得平息;
  於彼心柔軟,
  禮敬無傲慢,
  此是無上敬。”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摩那達陀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六.波闡尼迦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波闡尼迦的婆羅門住在舍衛城,他心想:“讓我前往喬答摩沙門那裏,無論喬答摩沙門說什麼,我都跟他說相反的說話。”

  這時候,世尊在空曠的地方行禪,波闡尼迦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對正在行禪的世尊說:“沙門,說法吧。”

  世尊說:
  “若人不反逆,
  內心不污染,
  不常作執拗,
  能知善說義。

  若人除執拗,
  捨棄敵對意,
  內心具淨信,
  能知善說義。”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波闡尼迦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七.船匠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的一個密林。

  這時候,船匠頗羅墮婆羅門在那個密林工作,他看見世尊在一棵娑羅樹下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於是心想:“在這密林工作能令我心悅,在這密林有什麼東西能令喬答摩沙門心悅呢?”

  於是,船匠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然後以偈頌對世尊說:
  “於此娑羅林,
  你做何工作?
  獨自在林中,
  瞿曇何所悅?”

  世尊說:
  “不善之根已截斷,
  渴愛之林亦乾枯,
  我於此林無工作;
  貪愛已滅無箭刺,
  不悅之心亦斷除,
  我受獨處之悅樂。”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船匠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八.拾柴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的一個密林。

  這時候,頗羅墮種婆羅門有一些婆羅門學童弟子前往那個密林拾柴,他們看見世尊在密林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於是回去頗羅墮種婆羅門那裏,然後對他說:“賢者,真好了,你要知道,有個沙門在密林中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頗羅墮種婆羅門和那些婆羅門學童一起前往那個密林,看見世尊在那裏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於是前往世尊那裏,然後以偈頌對世尊說:

  “深山密林多駭事,
  空洞森林無人居,
  比丘到來作禪定,
  不動外觀感人心!

  牟尼獨自依林住,
  森林無歌無音樂;
  此事令我深得知,
  獨住林中能意悅。

  我心帶有疑惑想:
  賢者到此作苦修,
  是否求生無上處,
  於梵世間作隨從?”

  世尊說:
  “凡夫不知不善根,
  長受各種界所縛,
  當中有求有愛喜;
  我已根除此等事。

  我於諸法得淨見,
  無求無欲無貪著,
  完滿覺悟得吉祥,
  靜處禪定具自信。”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羅墮種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十九.供養父母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個要供養父母的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過如法化食的生活,我如法化取食物,然後供養父母。喬答摩賢者,我這樣做是否盡到我的責任呢?”

  “婆羅門,你這樣做肯定是盡到你的責任的。婆羅門,任何人過如法化食的生活,他如法化取食物,然後供養父母,能帶來很多福德。

  “如法之所得,
  用以供父母;
  敬重父母故,
  此人是智者,
  現生受稱譽,
  死後得生天。”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供養父母的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二十.化食者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個化食的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是一個化食的人,喬答摩賢者也是一個化食的人,我們有什麼不同呢?”

  世尊說:
  “不僅因化食,
  稱為化食者;
  若行居家法,
  不稱化食者。

  惡行與福德,
  兩者都離棄,
  世間修梵行,
  人稱化食者。”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化食的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二十一.僧伽羅婆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僧伽羅婆的婆羅門住在舍衛城,他是一個浸浴者,認為以水浸浴能帶來淨化,早晚都會在水中浸浴。

  在上午,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在舍衛城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有一個名叫僧伽羅婆的婆羅門住在舍衛城,他是一個浸浴者,認為以水浸浴能帶來淨化,早晚都會在水中浸浴。大德,願世尊悲憫,前往僧伽羅婆婆羅門的居所就好了。”世尊保持沉默以表示接受阿難尊者的建議。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僧伽羅婆婆羅門的居所,然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僧伽羅婆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僧伽羅婆婆羅門說:“婆羅門,聽說你是一個浸浴者,認為以水浸浴能帶來淨化,早晚都會在水中浸浴。這是真的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

  “婆羅門,你是基於什麼原因而這樣來浸浴的呢?”

  “喬答摩賢者,我日間做了惡業,可在晚上浸浴而將那些惡業清除;我夜間
做了惡業,可在早上浸浴而將那些惡業清除。我是基於這個原因而這樣來浸浴的。”

  世尊說:
  “正法有如無波湖,
  湖有戒行作渡口,
  智者稱善來沐浴,
  乾身之後度彼岸。”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僧伽羅婆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二十二.拘摩荼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人一個名叫拘摩荼的市鎮。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拘摩荼鎮化食。這時候,拘摩荼鎮的婆羅門居士聚集在聚集堂裏處理一些事務,天正在下雨,世尊前往那個聚集堂避雨。

  拘摩荼鎮的婆羅門居士從遠處看見世尊前來,便說:“這個禿頭沙門是誰呢,他不知‘智者才可從正門而入’這條聚集堂法規嗎!”

  世尊以偈頌對他們說:
  “不論何種聚集堂,
  當中不能無智者,
  智者講說正法故;
  大士斷除貪瞋癡,
  然後為眾而說法,
  此人堪稱為智者。”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拘摩荼鎮的婆羅門居士對他說:“喬答摩賢者……終生皈依!”

  第二優婆塞品完

Footnotes

  1. ”明”(vijjā)有”知識”的意思,婆羅門的知識是他們的《吠陀》(veda)典籍,早期主要的《吠陀》有三部,所以通曉三部《吠陀》是婆羅門的”三明”。而佛教的知識是”四聖諦”,在四聖諦之中取得最高的成就就是取得”漏盡明”,還有其次的”宿命明”和”天眼明”。因此”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是佛教的”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