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十六章 孩子,感謝你讓我遇見佛法

第一冊•第十六章 烏毘利比丘尼(Ubbirī)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母憐愛孩子的心時刻無歇,無論距離多麼遙遠,關愛孩子的心分秒相隨。對於一位母親而言,最悲痛的事莫過於失去孩子。無論是兩千五百年前或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份悲痛始終如一。在面臨如此巨大悲慟之際,切勿失去了希望與勇氣,因為生命的苦難蘊藏著智慧開展的無限生機。

經典裡有不乏佛陀對失去孩子的悲傷者宣說佛法的記載,其中烏毘利(Ubbirī)、翅舍瞿曇彌(Kisāgotamī)等事跡,深刻地體現女性洞見生命實相的智慧。她們在面對失子之痛時,聽聞佛陀的善巧說法,瞬間解開對孩子的執著枷鎖,內心獲得寬廣的自由。

八萬四千女兒,我不再為你們哭泣

烏毘利出生於舍衛城(Sāvatthī)富者之家,她長得貌美如花,舉止高雅且被眾人所敬愛。當她已達適婚的年齡時,拘薩羅國(Kosala)國王納她為王妃。

幾年後,她生下一名女嬰,取名為「智瓦」(Jivantī)。國王十分疼愛智瓦小公主,烏毘利也因此得寵而被晉升為王后,享有宮廷的榮華富貴與權勢。縱然在王宮內有眾多隨從簇擁圍繞,然而在烏毘利的世界裡,這些榮耀都不及智瓦小公主的一個微笑。這女兒是她生命的福星,亦是她快樂的泉源。

當智瓦小公主長大至活潑奔跑的年齡時,很不幸地,她突然去世了。此晴天霹靂的噩耗讓烏毘利痛徹肺腑,終日沉浸在喪女的悲痛裡,思念孩子如渴思漿。她每日前往智瓦小公主的墓地哀傷痛哭,失去智瓦小公主,她的世界彷彿失去了色彩。

有一天,烏毘利往詣佛陀之處,她向佛陀禮敬,並在該處小坐一段時間。隨後她起座離開,前往阿致羅筏底(Aciravatī)河畔邊,徘徊在智瓦小公主的墓地,想起女兒而哀悼哭泣。

佛陀端坐在香室(Gandhakuṭi),得知烏毘利證悟的因緣已經成熟,以神通出現在烏毘利面前,問道︰「烏毘利!你為何哭泣?」

「世尊!我因失去女兒而難過哭泣。」

「你有八萬四千名女兒已在此墓地被火化,你為她們哪一位哭泣呢?」

佛陀為烏毘利指出她們被火化之處,然後對她述說以下偈子︰

烏毘利!
汝喚「智瓦」女,汝於林中泣,
我今且問汝,汝自應須知,
同名智瓦者,八萬四千人,
墓所被荼毘,汝悼彼等誰?1

佛陀以超越凡人之天眼,看見烏毘利王后在無始的生死輪迴中,曾有八萬四千同名為「智瓦」的女兒。在多次的生死流轉中,她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失去孩子的悲慟。

此智慧之語如雷轟頂,她從喪子的悲痛中走出來,了知在累劫的輪迴中,自己因執著孩子而一再上演愛別離苦的悲劇。對於世間,她徹底地生起厭離,確信輪迴中不存在真正的安穩與快樂。

烏毘利聽聞佛陀敘說的偈子後,心安住而趣入身心是苦、無常、無我的實相,站立在該處證得阿羅漢果。

烏毘利道出以下兩首偈子︰

殤女甚悲傷,難見箭插心,
彼為拔除箭,悲痛不再生。

吾今拔取箭,無得涅槃,
吾向牟尼尊,歸依佛法僧。2

「由於缺乏福德,我難以看見心中的苦,此悲苦及貪愛猶如無形的箭,刺入內心而難以拔除。佛陀已為我拔除喪女的憂傷,此悲痛不再生起。如今貪愛的箭已拔除,一切愛已止息,證得寂靜涅槃。我至誠皈依佛、法、僧。」

烏毘利累劫的波羅蜜成熟,面對失去孩子的悲痛,在聽聞佛陀說法後,以在家身分在極短的時間內證得阿羅漢果。之後她出家成為比丘尼,具足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

宿世善業之成熟

烏毘利比丘尼今生的成就,源於過去已累積的廣大波羅蜜,《譬喻經》3記載她的事跡為「一座施者」(Ekāsanadāyikā)。

十萬劫前,在勝蓮華佛(Padumuttara Buddha)出於世間時,烏毘利出生於鵞城(Haṃsavatī),是一名花鬘編織者。當時,她的父母外出工作,她看見一位比丘在烈日下步行,於是將珍貴的毛氈敷於座上,隨後走向沙門,淨信歡喜地說︰「尊者!日中太陽炎熱,土地被烤焦了,亦無涼風吹過,此時適宜稍坐休息。我已為您設座,請您哀愍我,坐在我所敷設的座上。」

那位清淨的漏盡比丘接受她的邀請,端坐在為他設好的座位上。於是,她從比丘手上拿取缽,盛滿勝妙飲食作供養。

由於此善業,她在該處沒後轉生三十三天,住在為她而造的宮殿內,設有六十由旬高、三十由旬寬的座位。此外,尚有種種的坐具及臥具,由金、銀、水晶、紅寶石所造。她的坐具皆敷上墊子、覆有刺繡羊毛毯、絲綢寶石及毛織。當她外遊時,常伴隨歡笑及愉悅,任何時刻皆隨其所願而獲得最上寢座。

在多次的輪迴流轉中,她曾是八十位天王的天后,七十位轉輪聖王的王后。由於施座的果報,在多次輪轉中皆具大財富,物資不欠缺。由於此善業,她僅出生為婆羅門或剎帝利,無論生在何處皆出生高貴。由於施座的果報,幼時她有眾多乳母照顧,亦有隨從服侍,為其沐浴、飲食、塗香等。由於此善業,她在十萬劫間不墮在惡趣。

直至喬達摩佛的教法時期,她出生在舍衛城,名為烏毘利。此是她的最後一生,由於喪子之痛而令她值遇佛陀,累劫的波羅蜜成熟而速證阿羅漢果。

這是她最後一次為失去孩子而哭泣,因為她的心已達解脫,無、無執著,輪迴的因已徹底地被斬斷,所有的苦已寂滅及止息。


電子書:

有聲書:

01 孩子,感謝你讓我遇見佛法——烏毘利比丘尼

Footnotes

  1. 《長老尼偈》第51偈。
  2. 《長老尼偈第52~53偈。
  3. 《譬喻經》四•2品14•第1~24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