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二十一章 索瑪比丘尼(Som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在古印度,除了種姓階級制度的不平等之外,女性與男性的社會地位亦顯然有別。普遍上,當時的女性遠遠不及男性來得被重視。此餘留的世俗價值觀,在人們心中留下刻板的印記,認為女性似乎較為卑微、柔弱、智慧劣等。在不斷地被塑造及打壓之下,女性亦不自覺地被困縛於如此價值觀的框架內。在現今的社會及一些國度,男尊女卑的觀念似乎尚根深蒂固地存在著。
經典記載,魔王波旬曾嘗試以此弱點,企圖讓索瑪比丘尼(Somā)動搖,令她生起恐懼及卑劣之心,進而放棄修行。然而,男女之形雖有別,在聖道的體證上是否有差異呢?
索瑪無畏獅子吼
索瑪出生於王舍城(Rājagaha),乃頻婆娑羅王(Bimbisāra)宰相的女兒。當佛陀在王舍城說法時,她聞法生起淨信而皈依三寶。由於對輪迴之苦感到急迫,她出家成為比丘尼。
出家後,她竭力完成沙門的義務,精勤於修習教法,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獲得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
之後,索瑪比丘尼住於舍衛城(Sāvatthī),安住在漏盡解脫之樂。魔羅波旬不樂見修行有成者,欲對索瑪比丘尼製造障礙而前往干擾。此事跡分別記載於《相應部•索瑪經》1(Somāsuttaṃ)及《長老尼偈》。
有一次,索瑪比丘尼在清晨時分,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托缽乞食。當她用膳完畢後將缽收起,前往她的日間住處安陀林(Andhavana),坐於一棵樹下進入禪定。
此時,魔王波旬欲令索瑪比丘尼心生恐怖,毛髮豎立而退出禪定,於是前往索瑪比丘尼之處隱身而說︰「聖者所達到的證悟極難成就,女人的智慧僅在二根指頭2,聖者所獲得的證悟,並非女人的卑劣智慧所能做到。」
聖者所至處,是處甚難至; 非女二指智,能得至彼處。
索瑪比丘尼生起如是思惟︰「是誰在說此偈?是人或是非人呢?」隨後,她生起如此思惟︰「此魔羅波旬,欲讓我心生恐怖、毛髮豎立而捨棄禪定,因此說此偈言。」
於是,索瑪比丘尼回應魔羅波旬︰「當心已達安住而善入禪定時,對正確觀照法而道果智慧現前者,女人之身有何礙?在一切處生起的喜貪已滅盡,愚痴暗蘊已被粉碎。波旬!你應如是知曉。惡者!你已被我所打敗。」
內心善得定,智慧現前時,
善觀照法者,女形復何關?
喜貪隨處滅,打碎癡闇蘊,
波旬!如是汝當知,
惡者!汝為我所敗。3
索瑪比丘尼作獅子吼,無論是男或女,當抵達最高的道果時,即證得阿羅漢果。
在《相應部•索瑪經》記載,索瑪比丘尼回應魔王波旬︰
內心善得定,智慧現前時, 善觀照法者,女形復何關? 我若思男女,思此為何物, 心感於如是,即應惡魔語。
「若我作此思惟︰『我是女人、或男人』,或落入『此為何物』的概念標籤,那即與惡魔所說的相應。」
男或女僅是世間的概念法,倘若女人陷入概念的造作,認為女人之身卑微下劣而無法證得甚深之法,如此女人之身確實將成為修行的障礙。此卑劣之心已掉入魔羅的陷阱,迎合魔羅的詭計。
事實不然,眾多的女性證悟者已沿著覺者之道,站在我們前方無畏自信地揚起勝利之旗。她們戰勝了女性的嬌弱、卑劣、欲愛、嫉妒等煩惱,以寂靜的微笑鼓舞世人,證悟並無男女的侷限。索瑪比丘尼對魔羅波旬的無畏獅子吼,徹底地粉碎女身在聖道上為障礙的見解。
聽聞索瑪比丘尼的回應,魔王波旬苦惱,心想︰「索瑪比丘尼已知道是我」,他悲傷沮喪,在該處隱沒消失。
誰能令僧團增輝
實際上,對於僧團的住世,佛陀賦予男人及女人平等的責任,亦賦予出家弟子及在家弟子平等的地位。
佛陀在《增支部•增輝者經》4(Sobhanasuttaṃ)開示,有四種人能莊嚴僧團,即具有以下特點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具慧、調伏、無畏、多聞、持法5、法隨法行6。
具慧又無畏,多聞持法者, 修行法隨法,彼名耀僧團。 具戒之比丘,多聞比丘尼, 具信優婆塞,具信優婆夷, 彼等耀僧伽,僧伽輝耀者。
舉凡擁有以上特質者皆光耀僧團,令僧團更為增輝及莊嚴。以此,在聖道的體證及僧團的增輝,男女僧俗皆平等重要。
佛法平等導涅槃
在《中部•婆蹉大經》7(Mahāvacchasuttaṃ)亦記載,佛陀宣說的法及律,並不侷限於特定的群體方能獲得利益。
那時,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Veḷuvana)。遊行者婆蹉(Vaccha)向佛陀提問,除了佛陀之外,是否有佛陀的比丘、比丘尼弟子,即使是只得一位,能清除諸漏,現生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呢?佛陀回答,不僅有一百、不僅有二百、不僅有五百,還有更多佛陀的比丘、比丘尼弟子能清除諸漏,現生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婆蹉又提問,除了佛陀、比丘、比丘尼弟子之外,是否有佛陀的在家男居士、女居士弟子,即使是只得一位,能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及阿那含果?佛陀回答,不僅有一百、不僅有二百、不僅有五百,還有更多佛陀的在家男居士、女居士弟子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及阿那含果。
婆蹉聽聞佛陀的回答後讚歎,若僅有喬達摩尊師是此法的完成者,其他人不是完成者,則此梵行尚有部分是不圓滿的;但是喬達摩尊師、比丘、比丘尼、在家修習梵行及在家受用欲樂的男居士、女居士皆是此法的完成者,因此,此梵行是圓滿的。正如恆河傾向大海、朝向大海、邁向大海、匯入大海。同樣地,喬達摩尊師的在家和出家大眾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匯入湼槃。
佛陀教導的法、律,猶如太陽無分別地普照於大地,又如雨水降落而無處不遍灑。若依佛陀的教導修習,無論出家或在家、男人或女人皆能平等地導向涅槃。
過去善行波羅蜜
索瑪比丘尼今生的成就,源自於過去的波羅蜜及今生的精進力。《譬喻經》8記載,過去三十一劫前,在尸棄佛(Sikhi Buddha)的教法時期,她出生為剎帝利。當已達適婚的年齡時,她成為阿魯那瓦提國(Arunavatī) 阿魯那王(Aruna)的王妃。
有一次,阿魯那王贈予她七朵蓮花,她心想︰「以此蓮花裝飾自己的頭頂有何用處?不如將蓮花供養最勝佛陀。」於是,她坐在接近王宮的大門處,等待尸棄佛的到來。
不久後,佛陀身後伴隨著眾多比丘眾,猶如獸王獅子步行於道上。見佛陀莊嚴殊勝的身光,她生起歡喜及感動,打開王宮之門向佛陀禮敬。她將七朵蓮花灑向空中供養佛陀,此七朵蓮花卻神奇地住於空中為佛陀遮陽作蔭。她的心踴躍歡喜,合掌禮敬佛陀。
從該處沒後,她轉生三十三天,其頭頂自然具有一座藍蓮寶蓋,散發天花的香氣,這是由於供養佛陀七朵蓮花的果報。當眾多眷屬同行之時,此藍蓮寶蓋能覆蓋所有眷屬。由於供佛的果報,她成為七十位天王的天后,六十三位轉輪聖王的王后,他們全順從於她,僅聽命於她。
由於供佛的善業,她在多劫的輪迴中不墮惡趣,其膚色如同蓮花,身上亦散發妙香。由於此善業,她善修四神足,樂於修習七覺支,獲得諸神通,亦善習四念處及禪定,勵行於四正勤,這是由於供佛的果報。
直至喬達摩佛出於世間,她出生為頻婆娑羅王宰相之女。這是她的最後一生,以女人之身,她已達漏盡解脫,不受後有。
無論是男或是女,組合生命的名法及色法,始終呈現如實的樣貌——無常、苦及無我。誰能洞見身心的實相,徹底放下對名法及色法的執著,誰就能抵達那不生不滅的寂靜涅槃。
電子書:
有聲書:
01 女人之身障到否?——索瑪比丘尼